经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复同意组建,由上海市民政局审批,上海百趣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上海百趣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中心将联合科研单位、相关企业,共同推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在检测方法、分析方法、检测仪器和数据库标准化方面的进步,促进代谢组学研究领域的技术发展。
领导机构
管理架构
中心职能
开展代谢组学技术研究
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及学术合作
举办代谢组学讲座活动
提供代谢组学质谱领域的技术咨询以及技术指导服务
代谢组学研究创新成果转化
研究中心理事会及行政负责人
吴洪强 理事长、行政主任
上海百趣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CTO,嘉定区青年领军人才。
朱正江 副理事长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研究员。
邓军亮 常务副主任
上海百趣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CEO、上海市产业青年人才、嘉定区青年英才。
常庆 理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外科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慧医疗专委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疗装备发展促进工作委员会常委。
林芹 理事
上海凌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TO。
第一届委员会介绍
研究中心聘请了包含中国科学院陈晓亚院士等行业领域内的13名资深专家,组成了第一届专家委员会,保证专家委员会权威性,真正发挥专家委员会在推动上海百趣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中心在代谢组学研究领域科研、成果转化及应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专家委员会
朱正江 主任委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生物物理协会代谢组学分会秘书长、中国质谱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中国细胞生物学细胞代谢分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分析药理分会理事。
*以下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陈晓亚 委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上海辰山植物园园长。
陈大勇 委员
博士生导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化学分离和光谱、质谱等分析仪器和分析方法的研究。
戴绍军 委员
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农业学科带头人,上海师范大学长三角现代农业研究院副院长,上海植物种质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戴勇 委员
深圳市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
黄超兰 委员
北京协和医院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质谱平台负责人;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曼彻斯特大学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荣誉教授;中国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李大鹏 委员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课题组长,同时隶属于中国科学院-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John Innes Center, JIC)联合项目(CAS-JIC Center of Excellence for Plant and Microbial Sciences, CEPAMS)。
乔亮 委员
复旦大学化学系、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2015年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2020年获批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蛋白质组学会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质谱分析)专家委员会委员。
秦钧 委员
军事医学研究院生命组学研究所、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CNHUPO)副理事。
任骏 委员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华盛顿大学病理系终身教授。
尹慧勇 委员
博士生导师、中科院上海营养健康研究院研究员、营养代谢质谱中心首席科学家、上海科技大学生命与技术学院特聘教授。
张旭敏 委员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郑乐民 委员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副所长、心血管代谢与蛋白质组学研究室主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助理、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心血管循证和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研究成果
上海百趣代谢技术研究中心的成立,将坚持以推广代谢组学先进技术的应用,推动自主创新,促进代谢组学技术、理论研究深入发展的宗旨,在生物科技领域内开展代谢组学技术创新研究,开展代谢组学技术的学术交流、知识宣传、科研成果转化。贯彻“科技创新、连接科研、助力企业”的思路,以产学研协同创新为纽带,围绕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与技术应用为核心,积极构建一个以上海为基地,面向全国的特色鲜明、务实创新、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技术创新交流平台,以合作共赢模式向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放,服务广大科研工作者、链接产业链伙伴。
上海百趣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中心已经与国内多个科研机构开展了友好合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发表科研论文(部分展示)
近日,上海百趣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中心与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龚加顺教授团队的合作研究成果,在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IF=7.425)上发表了题为“Pu-erh Tea and Theabrownin Ameliorate Metabolic Syndrome in Mice via Potential Microbiota-Gut-Liver-Brain Interactions”的论文。论文研究结果为普洱茶益生菌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普洱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科技理论支撑。
出版专业代谢组学研究书籍
书号:ISBN 978-7-5768-0401-0
上海百趣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中心成员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郭瑞副研究员等共著《植物适应非生物胁迫的代谢组学研究》一书。本书主要介绍了代谢组学技术在植物学领域应用的角度,以详细的资料和翔实的案例分析介绍了植物逆境研究主要代谢组学技术和研究发现,以及植物对不同逆境的响应特点,对植物逆境条件下代谢物和代谢通路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本书籍感兴趣的老师,可在公众号后台回复“植物适应非生物胁迫的代谢组学研究”进行了解。)
上海百趣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中心将继续拓展与广大科研单位的研究团队在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组学领域深入合作。欢迎有研究意向的科研团队与我们开展多层面科研项目的深度研究合作。共同朝着发展为第三方的专业公共代谢组学技术服务平台努力,以促进代谢组学技术发展为己任,力争建成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和创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