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介绍
组成部分
工作方式
功能组成
网络范围分类
传输技术:
总结
标准化工作
RFC文档的作用:
速率,带宽
有容量和速率的区别
带宽
吞吐量
时延,时延带宽积
1.发送时延:
2.传播时延:
编辑
3.排队时延和处理时延
4.时延带宽积
5.往返时延RTT
6.利用率
分层结构,协议,接口,服务
1.发送文件前要完成的工作:
2.如何实现分层
3.正确认识分层结构
4.概念总结
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
介绍
功能:
1.数据通信:点对点传送信息
2.资源共享:硬件共享+软件共享+数据
3.分布式处理:多台计算机承担统一任务(集群)
4.提高了可靠性:类似与redis的主从复制,挂了一个从机上
5.负载均衡:多实例供其调用
组成部分
协议帮助我们更好安全的运行,网络更加可靠,传输更加稳定
工作方式
功能组成
(64条消息) OSI七层模型_Fairy要carry的博客-CSDN博客
功能组成:1.通信子网:实现数据的通信;2.资源子网:实现资源的共享(在主机上对信息进行处理)
其实网络的通信是有一个流程的,参考OSI七层模型——>当我们要将物品传输到一个地方时,首先会对物品进行封装让所有节点都认识它(资源子网),然后再到我们的通信子网去传输我们的物品
网络范围分类
城域网:一般就是城市范围
局域网: 比如校园网(广播技术)
广域网:范围很大
按使用者:
我们现在使用的网络结构就为网状型
星状:有一个中心节点(这种感觉不行,类似于广播机制)
传输技术:
广播式网络:有个中心节点做广播传输
总结
标准化工作
不同的手机牌子进行通信肯定时需要统一的协议标准去维护以便于通信
RFC文档的作用:
文件收集了有关互联网相关信息,以及UNIX和互联网社区的软件文件。RFC文件是由Internet Society(ISOC)赞助发行。基本的互联网通信协议都有在RFC文件内详细说明。RFC文件还额外加入许多在标准内的论题,例如对于互联网新开发的协议及发展中所有的记录。因此几乎所有的互联网标准都有收录在RFC文件之中
标准化相关组织
Internet工程任务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协议是否通过的重要组织
速率,带宽
有容量和速率的区别
带宽
带宽指的是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最高频率-最低频率)——>表示网络中通信线路传送数据的能力——>点对点的最高数据率
指的是在链路路口的速率:比如我们的2MB/s:指的是主机可在1us内向链路发送2bit数据
原本一个包厢只能放一个人,现在可以放两个了,所以说效率高了,发送的数据在单位时间内变多了,数据本身速度是不会变大的
吞吐量
就是单位时间内访问接口的数据量,链路带宽一般都是理想状态,请求数据到交换机,单位之间内传输的数据量
但是比如下面交换机连了两个服务器,真实带宽就是20mb+10mb,所以说其他的就浪费了,毕竟服务器受限了
时延,时延带宽积
1.发送时延:
一般都是主机内部进行的,从发送的第一个bit开始到最后一个结束
两个重要的点:1.数据的长度,2.信道带宽(发送速率,理想化)——>10位/10b/s=1s
2.传播时延:
是在主机外部进行传输的
比如A-B信道为100m,而电磁波传播速率为10m/s,那么传播时延就是10s
3.排队时延和处理时延
当数据到我们的通道就上面那个蓝色东西,类似于我们A——>B要经过安检一样,需要经过排队等待(排队时延),并且需要进行数据检错(处理时延)
4.时延带宽积
理解:描述管道中的一个数据量——>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的速率)*带宽
5.往返时延RTT
理解: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的确认(ping)
RTT=往返传播时延(传播时延*2)+处理时延(比较短可以忽略不计)
也就是说RTT跟我们的发送时延没有关系,也就是带宽也没有啥关系
6.利用率
分层结构,协议,接口,服务
1.发送文件前要完成的工作:
1.发起通信的计算机必须将数据通信的通路进行激活
2.要告诉网络如何识别目的主机
3.并且需要确定主机是否开机,网络连接是否正常
2.如何实现分层
有点类似写业务那种思想,各个结构分割开来,起到一个独立的效果
3.正确认识分层结构
协议:为网络中对等的实体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水平)
接口:上层使用下层服务的接口通道
服务:上下层的功能调用(垂直)
SDU服务数据单元:为完成用户所需要的功能而传输的数据
PCI协议控制信息:控制协议操作的信息
PDU协议数据单元: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位
4.概念总结
因为计算机网络很庞大,所以我们需要将其划分
网络结构是从功能上去描述的
结构本身又是分层结构(每层按照网络协议来完成本层的功能)
上下两层通过接口相互通
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