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DC/DC转换器中,非隔离式降压开关稳压器包括两种拓扑结构:非同步整流(二极管)型和同步整流型。非同步整流型已经使用多年,具有简单的开关稳压器电路,效率勉强超过80%。随后,电池供电应用(如笔记本电脑)的出现消耗相对较大的功率和需要高效率的应用,导致一系列用于同步整流开关稳压器的IC的开发,在促进了需要复杂控制和电路的同步整流型设计的创新的帮助下,这种类型的开关稳压器具有接近95%的最大效率,已逐渐成为主流。
图1和图2显示了这两种拓扑结构的概览,并说明了它们的工作方式
如图所示,区别在于,在非同步整流型中,低边开关由二极管组成,而在同步整流型中,与S1一样,开关是晶体管。在非同步型中,流向二极管的电流由高端晶体管的开关操作控制,如上一节所述。在同步型中,防止基于相同的操作,低边开关的开/关动作也由控制电路执行。当高边和低边开关同时导通时,电流直接从VIN流向GND。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复杂的控制,例如创建两个开关都关闭的所谓死区时间。尽管如此,同步整流型比非同步型实现更高效率的原因是,低端开关使用了晶体管(特别是MOSFET),大大消除了二极管产生的损耗,并允许最佳的时序控制。
下面对两种拓扑的损耗和效率进行了更多的解释。在任何一个电路中,由于电流流经开关,因此存在与开关相关的损耗,从而影响效率。二极管损耗可归因于正向电压VF;晶体管损耗可归因于饱和电压或导通电阻。二极管的VF随电流的函数而增加。即使在肖特基二极管(以低VF值而闻名)的情况下,1A时的VF电平也达到0.3至0.5V。相比之下,例如,Nch-MOSFET的导通电阻在50mΩ时极低。当考虑随之而来的电压下降时,它在1A时为50mV,明显低于二极管的VF值
图3
特别是,当使用高降压比从12V降压至1.5V时,低端开关的导通时间会变长,占周期时间的90%。对于非同步整流型,其中低端开关是二极管,在90%的时间内,操作产生相当于VF的损耗。相对于1.5V输出,这表示0.5V损耗,对效率产生重大不利影响(见图3)。
另一个显著的区别是轻负载调节器的行为。在图4中,橙色和绿色箭头表示轻负载下的电感电流,表示非同步整流型(橙色)和同步整流型(绿色)。如图所示,电感电流描述了由于开关作用引起的三角波。当负载电流显著下降时,电感电流下降到与零点相交的水平。在这种状态下,使用二极管的非同步型,因为它可以使电流只向一个方向流动,进入负区的电流(由橙色波形指示)消失,并且电流波形呈现出零周期的停止和走位状态。这种情况称为不连续模式。相比之下,由于它是晶体管,同步类型能够产生反向流动,使得负区域中的电流继续存在。这种情况称为连续模式。
连续模式在开关电压中产生振铃,产生谐波噪声。同步型通过保持连续电感电流来维持稳定的操作,尽管由于反向电流流由输出电容器提供,效率有所下降。
就整体策略而言,必须通过评估电路的复杂性、成本、效率以及振铃效应产生的谐波噪声的权衡等因素来选择适当的类型
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