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月,筛选了一百多份简历,前前后后面试了二三十人,基本上都是有大厂经历的人。同时,也录用了几个有大厂经历的。但整体而言,打破了对大厂出来的都是优质人才的幻觉。看到的实际情况与想象中的落差还是比较大的。今天跟大家就聊聊这个话题。
目前,身边的同事基本上都有大厂经历,主要是百度前些年出来的,水平都非常厉害的,无论输出能力、学习能力、拼劲儿、思维等各方面都非常棒。
但最近在招聘的过程中,无论从简历、面试体验以及入职后的具体情况来看,大厂的人才是有严重的分层的,并不是每个人都很优秀。
1、说说简历
无论大厂的求职者或普通公司的求职者,一个通病就是没有在简历上下功夫。大多数人的简历都写得乱七八糟的,没有亮点,没有突出点。有些亮点还需要招聘者去发掘,去仔细阅读,去扒一扒……
最应该下功夫的地方却没有下功夫,不确定是什么原因。难道是因为技术人都不爱包装自己?但最起码的条理、技术栈、排版、错别字等方面还是需要注意一下的。感觉帮人整理简历或提供咨询服务,或许是一个不错的生意。
还有一部分讨巧(或许也是被迫的)人,直接不在简历上写年龄。不知道这是一种逃避还是实践得出的经验。站在另外一面看,如果自己都没办法面对自己的年龄问题,别人又如何敢录用呢?何况,从毕业时间也能粗略推算出来。即便前期没注意到,后面也会问到。跟很多求职的朋友交流过,年龄上会有一些劣势,但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卡死年龄这道坎的。
2、光环效应与高预期
无论怎么说,一份简历中的名校出身、大厂履历、大项目,都是强有力的加持。无论面试官、HR都会暗暗给候选人进行加分。这是人之常情。两个陌生人,在没有任何可参考信息的情况,只能通过这些侧面来推测一些什么。但这种光环效应,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副作用:高预期。这就是事物本身的两面性。
这些简历中的亮点,为大多数大厂人争取了更多的面试机会。然而,真正面试时,如果表现未能达到企业的要求,这种感觉上的落差反而会被放大。
比如,现在团队招人的几个基本要求:第一,要有自驱力,自主学习和钻研能力;第二,理论知识要扎实;第三,做人做事比较踏实,能扛住一定的压力。至于编程语言本身,要求反而低一些,毕竟Go语言才火这么几年,真正能够做到大佬水平的人还是有限的。但现实是,能够满足其中一条的就很少。
3、预期与落差
最后,面试的结果与预期有很大差异:
本以为通过大厂的层层筛选,应该会有很扎实的基础知识。结果是:HTTP协议、Hash算法、幂等、RSA加密、数据结构等这些理论知识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好像除了码业务逻辑,其他的基础建设都没有参与过一样。
本以为在大厂工作,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一些高并发业务场景。结果是:虽然接触了高并发,但如何架构实现的并不清楚;或者只是在做一个并没有并发的业务线。
本以为在大厂,会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大牛,更多规范化的流程和管理思想思路。结果是:大多数人技能非常单一,甚至单一到只是用别人封装好的内部框架,或企业自研的框架。进而无法将封装的框架与市面上主流的框架进行挂钩。
这个落差不知道是否普遍存在,如果实际情况就是如此,那么如何利用好大厂的资源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或许就是另外一个课题了。
4、找工作难,招人难
最后一点感悟。市场上一片哀鸿,到处充斥着找工作难的信息。但同时,企业也在说:招人难,招到合适的人更难。
一边有朋友让帮忙留意人才,一边又有朋友说帮忙推荐工作。
直到一位超过35岁的朋友因公司倒闭重新找到了工作;直到一位做培训的35岁朋友一周内找到了工作;直到面试了许多大厂的人,却未能选到合适的人才时,问题的根本才真正浮现:找不到工作最大的卡壳点可能是能力,或者说是与企业需求所匹配的能力。
后话
其实现在市场上大部分公司的面试情况,基本上就是项目+八股+算法+场景。只不过年限不同、公司不同的话,各自的占比不太一样而已。
基本上市面上程序员面试被问到的技术问题,在我的Java面试突击资料中都有的。
其内容涵盖:Java基础、多线程与高并发、JVM、Spring、算法、微服务、分布式、简历、表达技巧等等...共200+页 质量非常高!!!
不管最近要不要去面试,建议大家都保存一份!!学完之后不论是 厂内晋升 还是 跳槽涨薪 都不在话下!需要完整版的小伙伴文末查看
目录总览
内容节选
-
JVM
-
多线程高并发
-
Spring
-
MySQL
-
微服务
-
MQ
-
Redis
-
分布式
-
计算机网络
-
设计模式
-
简历
最后
文章到这里篇幅就已经很长了,就不继续拉长篇幅影响大家阅读体验了,需要完整版的小伙伴点击下方小卡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