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最有用的内容是下面这张图:持久改变的SCIENCE模型。
作者为了方便读者记忆,找了7个单词,首字母拼在一起就是SCIENCE,对应着7种武器:
S 阶梯(Stepladders):小而又小的迭代
C 社群(Community):他律帮助自律
I 重要性(Important):要事为先
E 容易度(Easy):极度容易
N 神经记忆(Neurohacks):行为在前
C 吸引力(Captivating):游戏化
E 铭刻(Engrained):把它变成惯例
全书逻辑非常清晰,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先介绍7种武器背后的科学原理。作者写书果然很有经验,一开始总是用一个故事吸引人,然后慢慢引入正题。第二部分共7小节,详细介绍了7种武器,第三部分是整合7种武器,升级自我。
武器1:阶梯模型:整合步骤、目标与梦想
要是把全部身心都放在了实现远大梦想上,实际上可能会造成相反的效果,因为梦想太大,也太远了,容易让人感到气馁。正确的做法是:找到正确的第一步,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实现第一步上,然后花时间回顾你的进展。接着在第二步中重复这个过程。
成功的基金经理人是这样做的:他的目标不是放在财富自由上,而是本周不亏损这样的短期目标上。
为了改变行为,要关注日常过程,而不是关注结果。
阶梯模型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回顾。成功了一小步之后,可以回头看看,看到自己的进步过程,还是相当欣喜的,可以再走下一步。
我的思考:
这个武器1里提到的理论很像GTD里的Next Action,必须要找到下一步行动,否则梦想就会变为幻想。梦想很遥远,远远不止3个多月。需要拆解为更小的短期目标,甚至更小的步骤。迈出第一步其实很难。
武器2:社交磁力:让他人成为推动自己改变的力量
人从不是在孤军奋战。社交有股神秘的力量,成功社群的6大要素:信任需求、融入需求、自我价值的需求、社交磁力的需求、获得奖励的需求、赋权需求。
什么样社群能带来持久改变?榜样的力量。
武器3:要事为先:找到对自己最重要的那件事
要弄清楚怎样才能让事情变得足够重要,重要到你愿意为了它而改变。
人天生并没有所谓的动机型人格。人是因为环境的关系,因为在正确的时间处在了正确的的或错误的位置,才去做事情的。你认为更重要的东西,对你选择做什么有着很大的影响。
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金钱、社会关系和健康。社会关系能让人开心,有时候,它比金钱更能让人坚持做事。
专注于重要的事情,兴奋地投入到生活中和做事上。
我的思考:
要事为先,这个道理都明白,但落实到具体的行动,还是有难度的。有些事情很重要,但不紧急,就会拖延。一天一天下来,实际上重要的事情根本没有动手。每天多问问自己“什么最重要”。
这里的武器3,里面提到金钱、社会关系和健康。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钱也不是万能的。社会关系这件事又与武器2社交磁力有联系。健康的社群,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我长期在外面,最近与亲戚之间的联系比较少,看来也需要打打电话,在家人微信群里冒冒泡。健康这件事,重要但不紧急,我现在给自己定的计划是一周内要完成4天的1万步,一开始目标小一点,现在发现7天里有6天完成了一万步。我用电脑比较多,眼睛不舒服,早睡早起,争取23:00前睡觉,6:30之前起床。工作时泡好茶,因为右手经常拿鼠标,把水杯放在左手边,喝水更有保证了。
武器4:极度容易:越简单、越能坚持到底
人们总是希望事情容易做,总是喜欢做那些容易做的事。面对障碍,人们很快会选择放弃做某件事。如果学会了如何消除障碍,就能很容易继续做下去。
控制环境,限制选择范围,创建路线图。
我的思考:
拆解也是把事情变简单的一种主要办法。一个大项目,面对它会毫无头绪,从而因为畏难而放弃。这时要拆解它,把它拆解为非常简单的步骤,先挑一个最简单的开始做。比如:玉米读书打卡吧,先打开有道云笔记,把今天读的章节的小标题输入进去,遇到有感觉的字句,随便输入就行了,慢慢就有了状态。
在北京工作有一段时间,住的地方离朝阳公园只有100多米,年卡10元,那段时间在公园里跑步的次数明显增多。现在如何让走一万步变得更加简单?小区里车比较多,不太方便,最近疫情连公园也关了,所以我只能在马路上走了。
最近不想打扫家里的厨房,先从清理地板开始吧,地板也就6块,我的目标是一天只擦干净一块就行,没想到三天就完成了。
还有就是早起,6:30手机闹钟已经响了,可能手机离得太近了,随手把它关了再躺一会儿,这一躺可能半个多小时就过去了。下次尝试把手机放到很远的地方,必须要爬起来才能把它关闭的地方,试试这个办法是否有效。
想做成一件事,要把事情变得容易再容易;不想养成坏毛病,就要把它变得复杂又麻烦,是一种解决之道。
武器5:行为在前:行为改变了,意识也会随之改变
先来一点点小小的行为改变,意识会反映出这种改变,从而达到一种神经记忆。如果以前自己经常能够做成一件事,那么会形成一种身份认同,以后会更容易做成其它事。
给员工安排任务的时候,给他一些选项,让他感觉是他自己做出的选择,这样他更容易达成。
我的思考:
这一节的内容感觉与另一本书《具身认知》有联系,行为变了,大脑分不清,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武器6:致命吸引:诱惑能让你无法克制地坚持下去
把无聊的事情变得有趣、具有奖励的性质,有助于你坚持目标,不管你的目标是什么。吸引方式有:经济奖励、社会奖励(社群的归属感)、心理状态(平静、安宁)、良好的健康、自由和独立 。
(1)把事情变得好玩。
(2)多用胡萝卜,少用大棒。
(3)金钱不一定都有用。
(4)光有教育是不够的,得调动人的心理和情绪,让他们坚持做事。
(5)让活动本身变为奖励。
我的思考:
把事情变得好玩并不容易,比如读书,很难变成好玩的事,只能逼着自己读5页,不写出文字打卡,就要扣30元,没有胡萝卜,大棒也管用。
武器7:反复铭刻:把行为变成习惯,将习惯设为默认
大脑有可塑性,习惯的时间长了,就适应了,好的习惯如此,坏习惯也是如此。
综合应用
前面作者用7章的篇幅介绍了7种武器,后面说针对不同的行为,综合7种武器一起使用,每种行为需要用SCIENCE中的7种武器的程度不一样,作者还给出了一些例子。
A类行为,自动行为,Automatic Behaviors。
B类行为,冲动行为,Burning Behaviors,
C类行为,常见行为,Common Behaviors。
对于如何坚持学习Python编程,可以这样运用书里提到的7种武器:
(1)阶梯模型(Stepladders):先从简单的书里、视频里的小代码入手,搞明白,再把作业里的题完成,再慢慢挑战有点难度的问题。你有一张Python速查卡,相当于知识地图,你有培训计划表,行动路线图。
(2)社交磁力(Community):在Python群里立个Flag,找单位里的、群里的人监督你、辅导你。
(3)要事为先(Important):想明白编程为什么对你很重要,做工作富有效率、很有成熟感、教育孩子的资本……
(4)极度容易(Easy):从IDLE里输入一行简单的命令,看看结果与自己想的是否一样,掌握一个小小的知识点,就有成就感。
(5)行为在前(Neurohacks):启动电脑、打开IDLE,输入一段代码print(“我要学会Python!”)
(6)致命吸引(Captivating):想办法把学习的过程游戏化,用Python画个有趣的图案?搞个统计分析?开发一个小游戏?自动抓取某个网页的数据?还可以把600元让同事保管,每完成一课的作业,从同事那里拿回60元,如果没完成作业,则大家一起买水果把它花掉!
(7)反复铭刻(Engrained):电脑的开机密码设置为"ilovepython",中午准备刷视频的时候敲15分钟的代码,晚上睡觉前看一段10分钟的教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