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C并发编程】Java内存模型——JMM详解
文章目录
- 【JUC并发编程】Java内存模型——JMM详解
- 一:并发编程模型的两个关键问题
- 二:Java内存模型的抽象结构
- 1:从 CPU 缓存模型说起
- 2:JMM
- 3:JMM与Java内存区域划分的区别与联系
- 4:为什么需要JMM?
- 三:重排序
- 1:什么是重排序?
- 2:数据竞争与顺序一致性
- 四:happens-before
- 1:happens-before是什么?
- 2:为什么需要 happens-before 原则?
- 3:happens-before 常见规则有哪些?
- 4:happens-before 和 JMM 什么关系?
- 五:总结
一:并发编程模型的两个关键问题
- 线程间如何通信?即:线程之间以何种机制来交换信息
- 线程间如何同步?即:线程以何种机制来控制不同线程间操作发生的相对顺序
有两种并发模型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
- 消息传递并发模型
- 共享内存并发模型
这两种模型之间的区别如下表所示:
在Java中,使用的是共享内存并发模型。
二:Java内存模型的抽象结构
1:从 CPU 缓存模型说起
为什么要弄一个 CPU 高速缓存呢? 类比我们开发网站后台系统使用的缓存(比如 Redis)是为了解决程序处理速度和访问常规关系型数据库速度不对等的问题。 CPU 缓存则是为了解决 CPU 处理速度和内存处理速度不对等的问题。
我们甚至可以把 内存看作外存的高速缓存,程序运行的时候我们把外存的数据复制到内存,由于内存的处理速度远远高于外存,这样提高了处理速度。
总结:CPU Cache 缓存的是内存数据用于解决 CPU 处理速度和内存不匹配的问题,内存缓存的是硬盘数据用于解决硬盘访问速度过慢的问题。
现代的 CPU Cache 通常分为三层,分别叫 L1,L2,L3 Cache。有些 CPU 可能还有 L4 Cache,这里不做讨论,并不常见
CPU Cache 的工作方式: 先复制一份数据到 CPU Cache 中,当 CPU 需要用到的时候就可以直接从 CPU Cache 中读取数据,当运算完成后,再将运算得到的数据写回 Main Memory 中。但是,这样存在 内存缓存不一致性的问题 !比如我执行一个 i++ 操作的话,如果两个线程同时执行的话,假设两个线程从 CPU Cache 中读取的 i=1,两个线程做了 1++ 运算完之后再写回 Main Memory 之后 i=2,而正确结果应该是 i=3。
CPU 为了解决内存缓存不一致性问题可以通过制定缓存一致协议(比如 MESI 协议open in new window)或者其他手段来解决。 这个缓存一致性协议指的是在 CPU 高速缓存与主内存交互的时候需要遵守的原则和规范。不同的 CPU 中,使用的缓存一致性协议通常也会有所不同。
我们的程序运行在操作系统之上,操作系统屏蔽了底层硬件的操作细节,将各种硬件资源虚拟化。于是,操作系统也就同样需要解决内存缓存不一致性问题。
操作系统通过 内存模型(Memory Model) 定义一系列规范来解决这个问题。无论是 Windows 系统,还是 Linux 系统,它们都有特定的内存模型。
2:JMM
Java线程之间的通信由Java内存模型(简称JMM)控制,从抽象的角度来说,JMM定义了线程和主内存之间的抽象关系。JMM的抽象示意图如图所示:
从上图来看,线程 1 与线程 2 之间如果要进行通信的话,必须要经历下面 2 个步骤:
- 线程 1 把本地内存中修改过的共享变量副本的值同步到主内存中去。
- 线程 2 到主存中读取对应的共享变量的值。
也就是说,JMM 为共享变量提供了可见性的保障。
不过,多线程下,对主内存中的一个共享变量进行操作有可能诱发线程安全问题。举个例子:
- 线程 1 和线程 2 分别对同一个共享变量进行操作,一个执行修改,一个执行读取。
- 线程 2 读取到的是线程 1 修改之前的值还是修改后的值并不确定,都有可能,因为线程 1 和线程 2 都是先将共享变量从主内存拷贝到对应线程的工作内存中。
所以,线程A无法直接访问线程B的工作内存,线程间通信必须经过主内存。
注意,根据JMM的规定,线程对共享变量的所有操作都必须在自己的本地内存中进行,不能直接从主内存中读取。
所以线程B并不是直接去主内存中读取共享变量的值,而是先在本地内存B中找到这个共享变量,发现这个共享变量已经被更新了,然后本地内存B去主内存中读取这个共享变量的新值,并拷贝到本地内存B中,最后线程B再读取本地内存B中的新值。
那么怎么知道这个共享变量的被其他线程更新了呢?这就是JMM的功劳了,也是JMM存在的必要性之一。JMM通过控制主内存与每个线程的本地内存之间的交互,来提供内存可见性保证。
Java中的volatile关键字可以保证多线程操作共享变量的可见性以及禁止指令重排序,synchronized关键字不仅保证可见性,同时也保证了原子性(互斥性)。在更底层,JMM通过内存屏障来实现内存的可见性以及禁止重排序。为了程序员的方便理解,提出了happens-before,它更加的简单易懂,从而避免了程序员为了理解内存可见性而去学习复杂的重排序规则以及这些规则的具体实现方法。
3:JMM与Java内存区域划分的区别与联系
-
区别
两者是不同的概念层次。JMM是抽象的,他是用来描述一组规则,通过这个规则来控制各个变量的访问方式,围绕原子性、有序性、可见性等展开的。而Java运行时内存的划分是具体的,是JVM运行Java程序时,必要的内存划分。
-
联系
都存在私有数据区域和共享数据区域。一般来说,JMM中的主内存属于共享数据区域,他是包含了堆和方法区;同样,JMM中的本地内存属于私有数据区域,包含了程序计数器、本地方法栈、虚拟机栈。
4:为什么需要JMM?
一般来说,编程语言也可以直接复用操作系统层面的内存模型。不过,不同的操作系统内存模型不同。如果直接复用操作系统层面的内存模型,就可能会导致同样一套代码换了一个操作系统就无法执行了。Java 语言是跨平台的,它需要自己提供一套内存模型以屏蔽系统差异。
这只是 JMM 存在的其中一个原因。实际上,对于 Java 来说,你可以把 JMM 看作是 Java 定义的并发编程相关的一组规范,除了抽象了线程和主内存之间的关系之外,其还规定了从 Java 源代码到 CPU 可执行指令的这个转化过程要遵守哪些和并发相关的原则和规范,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简化多线程编程,增强程序可移植性的。
为什么要遵守这些并发相关的原则和规范呢? 这是因为并发编程下,像 CPU 多级缓存和指令重排这类设计可能会导致程序运行出现一些问题。就比如说我们上面提到的指令重排序就可能会让多线程程序的执行出现问题,为此,JMM 抽象了 happens-before 原则(后文会详细介绍到)来解决这个指令重排序问题。
JMM 说白了就是定义了一些规范来解决这些问题,开发者可以利用这些规范更方便地开发多线程程序。对于 Java 开发者说,你不需要了解底层原理,直接使用并发相关的一些关键字和类(比如 volatile
、synchronized
、各种 Lock
)即可开发出并发安全的程序。
三:重排序
1:什么是重排序?
计算机在执行程序时,为了提高性能,编译器和处理器常常会对指令做重排。
为什么指令重排序可以提高性能?
简单地说,每一个指令都会包含多个步骤,每个步骤可能使用不同的硬件。因此,流水线技术产生了,它的原理是指令1还没有执行完,就可以开始执行指令2,而不用等到指令1执行结束之后再执行指令2,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效率。
但是,流水线技术最害怕中断,恢复中断的代价是比较大的,所以我们要想尽办法不让流水线中断。指令重排就是减少中断的一种技术。
我们分析一下下面这个代码的执行情况:
a = b + c;
d = e - f ;
先加载b、c(注意,即有可能先加载b,也有可能先加载c),但是在执行add(b,c)的时候,需要等待b、c装载结束才能继续执行,也就是增加了停顿,那么后面的指令也会依次有停顿,这降低了计算机的执行效率。
为了减少这个停顿,我们可以先加载e和f,然后再去加载add(b,c),这样做对程序(串行)是没有影响的,但却减少了停顿。既然add(b,c)需要停顿,那还不如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综上所述,指令重排对于提高CPU处理性能十分必要。虽然由此带来了乱序的问题,但是这点牺牲是值得的。
指令重排一般分为以下三种:
-
编译器优化重排
编译器在不改变单线程程序语义的前提下,可以重新安排语句的执行顺序。
-
指令并行重排
现代处理器采用了指令级并行技术来将多条指令重叠执行。如果不存在数据依赖性(即后一个执行的语句无需依赖前面执行的语句的结果),处理器可以改变语句对应的机器指令的执行顺序。
-
内存系统重排
由于处理器使用缓存和读写缓存冲区,这使得加载(load)和存储(store)操作看上去可能是在乱序执行,因为三级缓存的存在,导致内存与缓存的数据同步存在时间差。
指令重排可以保证串行语义一致,但是没有义务保证多线程间的语义也一致。所以在多线程下,指令重排序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
编译器和处理器的指令重排序的处理方式不一样。对于编译器,通过禁止特定类型的编译器重排序的方式来禁止重排序。对于处理器,通过插入内存屏障(Memory Barrier,或有时叫做内存栅栏,Memory Fence)的方式来禁止特定类型的处理器重排序。指令并行重排和内存系统重排都属于是处理器级别的指令重排序。
内存屏障(Memory Barrier,或有时叫做内存栅栏,Memory Fence)是一种 CPU 指令,用来禁止处理器指令发生重排序(像屏障一样),从而保障指令执行的有序性。另外,为了达到屏障的效果,它也会使处理器写入、读取值之前,将主内存的值写入高速缓存,清空无效队列,从而保障变量的可见性。
2:数据竞争与顺序一致性
当程序未正确同步的时候,就可能存在数据竞争。
数据竞争:在一个线程中写一个变量,在另一个线程读同一个变量,并且写和读没有通过同步来排序。
如果程序中包含了数据竞争,那么运行的结果往往充满了不确定性,比如读发生在了写之前,可能就会读到错误的值;如果一个线程程序能够正确同步,那么就不存在数据竞争。
Java内存模型(JMM)对于正确同步多线程程序的内存一致性做了以下保证:
如果程序是正确同步的,程序的执行将具有顺序一致性。 即程序的执行结果和该程序在顺序一致性模型中执行的结果相同。
这里的同步包括了使用volatile
、final
、synchronized
等关键字来实现多线程下的同步。
如果程序员没有正确使用volatile
、final
、synchronized
,那么即便是使用了同步(单线程下的同步),JMM也不会有内存可见性的保证,可能会导致你的程序出错,并且具有不可重现性,很难排查。
四:happens-before
1:happens-before是什么?
happens-before 原则表达的意义其实并不是一个操作发生在另外一个操作的前面,虽然这从程序员的角度上来说也并无大碍。更准确地来说,它更想表达的意义是前一个操作的结果对于后一个操作是可见的,无论这两个操作是否在同一个线程里。
happens-before关系的定义如下:
- 如果一个操作happens-before另一个操作,那么第一个操作的执行结果将对第二个操作可见,而且第一个操作的执行顺序排在第二个操作之前。
- 两个操作之间存在happens-before关系,并不意味着Java平台的具体实现必须要按照happens-before关系指定的顺序来执行。如果重排序之后的执行结果,与按happens-before关系来执行的结果一致,那么JMM也允许这样的重排序。
2:为什么需要 happens-before 原则?
happens-before 原则的诞生是为了程序员和编译器、处理器之间的平衡。程序员追求的是易于理解和编程的强内存模型,遵守既定规则编码即可。编译器和处理器追求的是较少约束的弱内存模型,让它们尽己所能地去优化性能,让性能最大化。happens-before 原则的设计思想其实非常简单:
- 为了对编译器和处理器的约束尽可能少,只要不改变程序的执行结果(单线程程序和正确执行的多线程程序),编译器和处理器怎么进行重排序优化都行。
- 对于会改变程序执行结果的重排序,JMM 要求编译器和处理器必须禁止这种重排序。
下面这张是 《Java 并发编程的艺术》这本书中的一张 JMM 设计思想的示意图,非常清晰。
了解了 happens-before 原则的设计思想,我们再来看看 JSR-133 对 happens-before 原则的定义:
- 如果一个操作 happens-before 另一个操作,那么第一个操作的执行结果将对第二个操作可见,并且第一个操作的执行顺序排在第二个操作之前。
- 两个操作之间存在 happens-before 关系,并不意味着 Java 平台的具体实现必须要按照 happens-before 关系指定的顺序来执行。如果重排序之后的执行结果,与按 happens-before 关系来执行的结果一致,那么 JMM 也允许这样的重排序。
我们看下面这段代码:
int userNum = getUserNum(); // 1
int teacherNum = getTeacherNum(); // 2
int totalNum = userNum + teacherNum; // 3
- 1 happens-before 2
- 2 happens-before 3
- 1 happens-before 3
虽然 1 happens-before 2,但对 1 和 2 进行重排序不会影响代码的执行结果,所以 JMM 是允许编译器和处理器执行这种重排序的。但 1 和 2 必须是在 3 执行之前,也就是说 1,2 happens-before 3 。
3:happens-before 常见规则有哪些?
在Java中,有以下天然的happens-before关系:
- 程序顺序规则:一个线程中的每一个操作,happens-before于该线程中的任意后续操作。
- 监视器锁规则:对一个锁的解锁,happens-before于随后对这个锁的加锁。
- volatile变量规则:对一个volatile域的写,happens-before于任意后续对这个volatile域的读。
- 传递性:如果A happens-before B,且B happens-before C,那么A happens-before C。
- start规则:如果线程A执行操作ThreadB.start()启动线程B,那么A线程的ThreadB.start()操作happens-before于线程B中的任意操作、
- join规则:如果线程A执行操作ThreadB.join()并成功返回,那么线程B中的任意操作happens-before于线程A从ThreadB.join()操作成功返回。
举例:
int a = 1; // A操作
int b = 2; // B操作
int sum = a + b;// C 操作
System.out.println(sum);
根据以上介绍的happens-before规则,假如只有一个线程,那么不难得出:
1> A happens-before B
2> B happens-before C
3> A happens-before C
注意,真正在执行指令的时候,其实JVM有可能对操作A & B进行重排序,因为无论先执行A还是B,他们都对对方是可见的,并且不影响执行结果。
如果这里发生了重排序,这在视觉上违背了happens-before原则,但是JMM是允许这样的重排序的。
所以,我们只关心happens-before规则,不用关心JVM到底是怎样执行的。只要确定操作A happens-before操作B就行了。
重排序有两类,JMM对这两类重排序有不同的策略:
- 会改变程序执行结果的重排序,比如 A -> C,JMM要求编译器和处理器都禁止这种重排序。
- 不会改变程序执行结果的重排序,比如 A -> B,JMM对编译器和处理器不做要求,允许这种重排序。
4:happens-before 和 JMM 什么关系?
happens-before 与 JMM 的关系用《Java 并发编程的艺术》这本书中的一张图就可以非常好的解释清楚。
五:总结
-
Java 是最早尝试提供内存模型的语言,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简化多线程编程,增强程序可移植性的。
-
CPU 可以通过制定缓存一致协议(比如 MESI 协议open in new window)来解决内存缓存不一致性问题。
-
为了提升执行速度/性能,计算机在执行程序代码的时候,会对指令进行重排序。 简单来说就是系统在执行代码的时候并不一定是按照你写的代码的顺序依次执行。指令重排序可以保证串行语义一致,但是没有义务保证多线程间的语义也一致 ,所以在多线程下,指令重排序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
-
你可以把 JMM 看作是 Java 定义的并发编程相关的一组规范,除了抽象了线程和主内存之间的关系之外,其还规定了从 Java 源代码到 CPU 可执行指令的这个转化过程要遵守哪些和并发相关的原则和规范,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简化多线程编程,增强程序可移植性的。
-
JSR 133 引入了 happens-before 这个概念来描述两个操作之间的内存可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