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低代码开发前景如何,大家都真的看好低代码开发吗?之前有些过很多关于低代码的内容,这篇就来梳理下国内外低代码开发平台发展现状及前景。
- 关于低代码解读看这篇>> 什么是低代码(Low-Code)?
- 关于低代码平台看这篇>> 主流的开发平台有哪些?
- 关于低代码起源看这篇>> 低代码&无代码经济的真正起源,远远早于2014年!
这篇主要聚焦下国内外低代码开发平台现状,下面详细来说下——
01 国外低代码开发平台现状
2014年,研究机构Forrester Research发表的报告中提到“面向客户应用的新开发平台出现”,低代码开发平台的概念正式被提出,并且对低代码技术,用途和市场进行了基本概述。
2016年,Forrester确定使用低代码平台可以使应用程序生成速度提高六到二十倍。
2017年是一个分界点,在大型软件供应商中,17年之前只有Salesforce采用http://Force.com的低代码平台。随后,微软、甲骨文、IBM和SAP等企业都纷纷加入了这个市场。此后,低代码行业迎来爆发期。
此处推荐一款好用的低代码开发平台:http://s.fanruan.com/ldm67
(1)低代码海外发展现状
根据Gartner的最新预测,2021年全球低代码开发技术市场将达到138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22.6%。
在头部企业中,2018年,OutSystems获KKR 和高盛 3.6 亿美元融资,估值超过10亿美元,成为低代码行业不折不扣的独角兽。
同年,德国大型科技公司西门子宣布以6亿欧元(约合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低代码应用开发平台Mendix,引起全球市场广泛关注。
从中不难发现,专注于低代码技术的研发公司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以低代码技术重构数字化业务。
(2)低代码海外应用现状
国外低代码被广泛被运用,包括可视化建模、IDE开发环境、用户界面设计系统、 应用市场、开放与接口、持续集成、运维平台等,主要应用案例有以下几类:
行业软件厂商(Salesforce的 Customer 360 ):利用低代码技术降低实施开发环节的工作量,提升行业软件自身的竞争力。
云平台厂商(Microsoft的 PowerApps ):借助低代码吸引更多用户购买其云服务,专注于解决“有没有”的问题。
BPM厂商(K2 ):专注于流程和表单的BPM厂商在自身软件的基础上增加可视化设计器,进一步降低使用门槛后,就实现了向低代码的转型。
开发工具厂商(Progress的 Kinvey ):指以前专门做软件开发工具的厂商,整合自身的开发工具资源后推出了低代码产品。
02 国内低代码开发平台现状
2021年在阿里云栖大会、架构师峰会等很多技术峰会上都看到了低代码的专场,如果说从2018年开始,中国低代码无代码赛道热度持续升高,那么2021年1月钉钉落地“低代码”应用则是将低代码推向了大众视野。
那么国内低代码到底是怎么火起来的?要想弄清楚这一问题,首先需要从信息社会的发展阶段入手。
互联网时代:搜狐、网易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新闻资讯;淘宝、携程为代表的各种B2C、O2O、OTA商业模式,再到互联网+一切。
移动时代:智能终端、Java客户端、Android系统,以及乔布斯对苹果的革新,移动化成了新的增长点。各企业纷纷推出手机端XX。
数据化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渗透,互联网到了下半场,人口红利散去,用户增长遇到了瓶颈,企业纷纷开始数字化转型,挖掘新的业务增长点。
中台时代:2019年被很多人称之为中台元年,中台之所以被当作数字化转型的救命稻草,本质是因为中台的复用能力,数据快速服务化输出的能力,可以更快的实现数据赋能。
如果说大厂还可以搞中台,那资本、技术、人才短缺的中小企业,想要数字化转型,该怎么办呢?
于是出现了很多企业服务公司,专门为其他公司提供数字型所需的产品和服务,也就是现在比较火的SAAS产品。例如,阿里云、腾讯云等云厂商。另外一种形式是为企业用户提供行为分析产品及解决方案。
但采购现成的产品通用性强,但业务适配的度不高,定制化的支撑响应周期长或成本高。
如何解决这一困境?答案就是低代码。
为什么国内低代码开发平台由来已久,但直到近两年才被注意到呢?
先来看看低代码发展经历的5个时间段:
1980年IBM的快速应用程序RAD出现;
2000年可视化编程迭代;
2014年Forrester提出低代码概念;
2016年国内相继发布低代码平台;
2018年Gartner提出aPaaS和iPaaS的概念后市场逐步稳固。
所以,广义上看它属于SaaS中的分支,但成长速度和SaaS路径对比明显要慢很多。原因归属三个层面:
技术层面 业务层面 企业层面
1、从技术层面来看:
从1980到2015年这段时间低代码技术能力弱,投入成本低,表现亮眼的平台少之又少,国内产品也尚未成型。直到2015-2018年AWS、Google、Microsoft和Oracle等巨头和资本入局市场才开始升温。
换句话说,你不可能一出生就直接跳过发育阶段嗨翻全场被大规模采购和运用,是不是?
如今回过头再来看,支撑低代码的“老技术”已经通过几十年的酝酿打磨变得稳固,另一些完美互补的新技术(e.g.云原生、响应式web)均慢慢走向成熟。
加上企业线上数字化的渴求,那低代码也就顺水推舟。
2、从业务层面来看:
技术说到底都是为业务服务的,早些年应用开发业务简单,且需求者多半为「技术人员」而非现在市场、运营等其他岗位的人。
其次当年也没有如今的多渠道,多样化体验和集成定制等需求,更不会成为企业级的标准配置,所以更缺乏快速变化的IT业务场景来推动交付。
虽然低代码可以解决多端应用生成、云原生架构、API集成;可放在当年业务背景下,加上技术不成熟;显然整体的投入产出会有所下降,这不足以让企业大面积采购来做解决方案。
3、从企业层面来看:
从企业层面来看,大中型企业的数字化服务市场经过几十年发展进入增长瓶颈期,不能从平台角度满足软件服务企业的业务增长需求,需要开辟新的赛道。
大中型企业虽然有很多的核心的业务系统,但是这些核心业务系统有一些小的需求的时候,调整却没有那么的灵活,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更加轻便化的工具来实现这些需求。
以蒙牛为例,他们用简道云搭建了销售管理、行政管理、IT类、数据类以及其他一些非核心业务场景下的应用。
这些应用在蒙牛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快速响应业务的需求,快速地实现并迭代业务想要的东西。
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以传统零售行业为例,他们需要生产管理、客户管理、营销管理、员工办公等各种系统。
目前市面的中小公司有两种状态:
疯狂踩坑 一张白纸
前者他们吃过各种定做APP、小程序/H5的亏,投入巨大收入效果甚微,后者初创公司想做技术,但又没有较多成本预算花在人工运维上。
后者想开发款软件内部流程环节复杂,无疑没办法快速试错,试错成本也会被拉的很高。
据此在内因、外因的共同作用下,低代码成为被风口选中的行业;加上资本的涌入无疑就火爆起来。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