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罗胖跨年演讲时提到了一个故事,说Flomo的创始人有3个原则:一不在软件内弹广告,二不做永久会员,三不融资。我就马上试用了一下这款Flomo软件,然后就发现了《卡片笔记写作法》这本书。
这本书的卡片写作法来自于一位名叫卢曼的德国人。卢曼是谁呢?他是一名社会学家,一生一共出版了58本著作以及数百篇文章,遗产中还有一大堆尚未发表的文稿素材。他为什么如此高产?人们认为这得益于他的卡片笔记法,因为他一生积累了9万张知识卡片。
这个卡片写作法的实操其实也是相当简单,首先要分清楚三类笔记:
(1)闪念笔记(Fleeting Notes):只是收集提醒的作用,可能1、2天内被扔进垃圾桶。
(2)永久笔记(Permanent Notes):以一种永久可以理解的方式包含了必要的信息,并且永远不会被扔掉。这是卢曼最重要的一种笔记。
(3)项目笔记(Project Notes)。只与某个特定项目有关,保存在特定项目的文件夹内,项目结束后即可丢弃或存档。作者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将笔记进行存档与扔进垃圾箱差不多。
卢曼卡片盒内只有2种笔记:文献笔记、永久笔记。文献笔记非常简短,就是记录了一段文本,然后指向某篇参考文献,但卢曼写得也非常认真,都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与最终书稿中的文字相差不大,明确地引用从哪篇文章里看到的相关材料。所以卢曼最重要的笔记在于永久笔记,这也是区别于大多数人笔记的地方。有些人积累了一整书柜写满了精彩想法的笔记本,却没能利用它们发表一篇文章。
卢曼的永久笔记,写得非常谨慎和细致,他的卡片盒里的每一张永久笔记都经过了足够精心的设计,为成为最终书面作品的一部分或激发灵感打下基础。
有效写作的四个基本原则
原则1:写作是唯一重要的事情。
写作对于学生、老师、作家等等各种人群,都非常重要。
原则2:简洁是最重要的。
卡片法有点像海运里的集装箱,想法足够简单,但要高效地将其付诸实践却并非易事。卢曼的笔记,不必纠结于如何分类,放在哪个主题下,不必考虑画线法、摘抄法还是其它技巧,就是要用自己的话把看到的内容写下来,越积累越有价值,而不是越积累越乱、越令人困惑。
好的笔记系统有这样两个特点,把一个想法写下来的的门槛必须尽可能低,另外要在一两天内对它们进行阐述。
好的笔记系统应该是这样的:你学习和收集的东西越多,你的笔记就会越有用,就会有越多的想法组合在一起,并激发新的想法,也就越能轻而易举地写出一篇精彩的文章。
原则3:没有人能够对着一张白纸或一个空白屏幕开始写作。写作不是一个线性过程,而是一个循环过程。必须拿着笔阅读,把思想的过程落实到纸上,并建立一个不断增长的外部思想库。
原则4:让工作推动你前进。
苦兮兮地坚持做一件事并不容易,必须找到一种良性循环,推动着不断做下去。
成功写作的6个步骤
感觉卢曼笔记法的主要步骤就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每天写3张卡片,用自己的话把阅读的内容整理出来,要整理出文献笔记,更重要的是整理成永久笔记。别太在意卡片的主题、层次结构等,后面在进行卡片关联时,可能还会修改这些文字。长期积累这些卡片,将会思路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很多卡片的内容已经是半成品了,可以直接拿来就用,这样的话,写出一篇论文将不再是一个大工程。
步骤1:明确区分独立而又相关联的任务
一次集中注意力只做一件事,不要尝试多线程开展工作,每次只专注于一项任务中,一心多用其实降低了效率。
不同的任务需要不同的关注度。比如:写作也可分为不同的阶段,写初稿、校对就是两种不同的任务。前者不能有完美主义的想法,一遇到不完美的句子就反复修正,这样下去可能永远写不出一行文字,在这个阶段,完成比完美更重要,首先是要完成一个初稿,即便初稿看上去就像屎一样,也要先完成它。校对,反复修改,是下一步的工作,相对来说,比第一步消耗的脑力要小一些。
写摘要,列提纲也是不同的任务,关注的重点也不同。
不要制订一个完美的计划,要做专家,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新想法,促进新的思考,写下新的笔记。
把东西写下来,实际上是为大脑减负。别太信任大脑,大脑只能同时记住7±2件事。把自己的想法认真地写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积累得越多,会产生复利的效果,可以称作“知识复利”。
减少做决定。每一次决定都要消耗你的意志力。接下来的半小时,是活动一下?还是刷个短视频?还是打盘游戏?都要消耗意志力。尽量固化一些习惯,打开固定的软件记录闪念,在指定的时间、指定的地点做日常性的工作。脑子不转的时候,去散散步,打个盹,都是不错的调整方式。
步骤2:阅读和理解
阅读时手中要有笔,不是简单的画线,不是复制和粘贴。要理解,用自己的话把它表达出来。
文献笔记的最终目的是写成卡片盒里的永久笔记,它只是一个过程,不用在这上面分散太多的注意力,别把它弄成一个大工程,别太完美主义,用简短的句子写清楚就行,文献笔记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写永久笔记,永久笔记才是真正最有价值的内容。
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落入确认偏差的陷阱,不带预设立场的开展研究工作,收集所有信息,不去管它支持什么论点。专注于理解当前阅读的文本,准确地为所阅读的内容做好笔记,做好笔记之间的关联即可。
写下来更有助于真正理解,单纯地重复阅读没有任何意义,重读一遍书并在句子下面画线,没什么用,不如用自己的话把要点写下来。
步骤3:记卡片盒笔记
每天记几条笔记。如果一天写下640字,一周写6天,那么一年就可以写出来20万字,基本上可以算是一本著作了。
告别死记更背。“必要难度”理论告诉我们,一个知识点,存储它越容易,提取它的时候就越困难。在记忆的时候适当增加一点难度,这样提取这些内容的时候反而会容易一些。对一个知识点理解了之后,更容易记住它。
日常的工作就是写几条笔记,整理文字成为永久笔记,并建立链接。
步骤4:发展想法
记笔记不是为了写一本百科全书,而是为了思考,记录想法。
如果不用手写卡片,现在的软件APP可以非常方便地增加标签,还有强大的搜索功能,在不同的卡片之间建立链接,也非常容易。
不断地记录笔记,让这些想法生长起来。
回顾这些笔记,新笔记与旧笔记产生碰撞,修正以前的观点,产生新的灵感,都是卡片的作用。
卡片的功能也有一定的限制,比如Flomo不能设置字体、改变颜色,反而可以让注意力集中于文字的表达上,可以促进创造力。
步骤5:分享你的洞见
头脑风暴是个不错的办法,但如果你已经积累了一大堆卡片,那么卡片盒风暴则是更好的办法。因为我们已经对一些问题进行了加工、书写、连接、区分、补充和阐述。
在兴趣的驱动下完成任务。在工作的每一步,都可以这样问问自己:这件事有什么有趣的地方?如果一件事情无趣,靠着意志力是难以坚持下去的。
确保卡片盒里的文本具有结构化和灵活性。卢曼从不强迫自己做任何事情,它只做那些对他来说容易做到的事情。每当思路卡顿的时候,他就会离开它,转头去做别的事情。
把“写论文”这样的大的挑战分解成小的便于管理的任务,将有助于目标的达成。比如:每天写3条笔记,回顾昨天写过的段落,阅读某篇参考文献。
自上而下的工作法,即先做计划,找课题名称,再做文献研究,接着阅读、思考、写作、校对,这种线性计划分阶段的执行,是不切实际的。
修改文稿时,删除那些对论点没用的东西,也是一种痛苦。可以把没用到的文字移到另外一个文档中,这样心理会好受些。
步骤6:养成习惯
不要试图与旧习惯决裂,不要指望通过意志力逼迫自己做事情,要有策略地建立新习惯,并逐步取代旧习惯。最近刚读了《5%的改变》,只需稍微改变一点点,一天写下640字可能太难,就试着写下50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更难的事情在于启动,当有了惯性之后,后面就水到渠成了。
本书的参考文献条目:
Ahrens S. How to take smart notes: one simple technique to boost writing, learning and thinking-for students, academics and nonfiction book writers[M]. Sönke Ahrens, 2017.
(德)申克 阿伦斯著 ; 陈琳译, 卡片笔记写作法: 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M]. 陈琳, 李峻, 译. Di 1 ban. Beijing: 人民邮电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