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时器概述
1、软件定时原理
使⽤纯软件的⽅式实现定时功能。
存在的问题:定时不太精准。CPU死等。
1)压栈出栈需要花费时间
2)ARM流⽔线体系架构的原因
2、定时器定时原理
使用精准的时基,通过硬件方式,实现定时功能
时基单元:
分频模块(PSC):对外来的时钟进⾏分频。
计数模块(CNT):对来⾃分频模块输出的时钟脉冲进⾏计数。
⾃动重装载模块(ARR):它存储的是计数器的⽬标值,计数器每次累加就⽐较⼆者,⼆者相等计数器溢
出,当计数器溢出时,然后清零计数器寄存器。
核心:计时器
特性表:
常规定时器个数:TIM1 ~ TIM14 ⼗四个定时器
基本定时器:TIM6 TIM7
通⽤定时器:TIM2-TIM5 TIM9-TIM14
⾼级定时器:TIM1 TIM8
定时器类型 | 定时器 | 计数模式 | 预分频系数 | 产生DMA请求 | 捕获/比较通道 | 互补输出 |
---|---|---|---|---|---|---|
基本定时器 | TIM6,TIM7 | 16 | 1-65536 | 可以 | 0 | 无 |
通用定时器 | TIM2,TIM3,TIM4,TIM5 | 16 | 1-65536 | 可以 | 4 | 无 |
高级定时器 | TIM1,TIM8 | 16 | 1-65536 | 可以 | 4 | 有 |
3、定时器分类
计数模式和溢出条件
基本定时器
1、概念
STM32F407 基本定时器由时钟源、控制器、时基单元组成。 有两个基本定时器 TIM6 和 TIM7,它们
的功能完全相同,资源是完全独⽴的,可以同时使⽤。
2、特性
<1>16位的递增计数器。(计数值:0-65535)
<2>16位的预分频器。(分频系数:1-65536)
<3>可以发出⼀个触发信号,触发DAC进⾏数模转换
<4>在事件更新时(计数器溢出),可以产⽣中断 和 DMA请求
框图
溢出条件:CNT == ARR
时钟源:
<1>定时器的核⼼是计算器,要实现计数功能,⾸先要给它⼀个时钟源。基本定时器时钟挂
载在 APB1 总线,所以它的时钟来⾃于 APB1 总线,但是基本定时器时钟不是直接由 APB1总线直
接提供,⽽是先经过⼀个倍频器。
<2>当 APB1 的预分频器系数为 1 时,这个倍频器系数为 1,当 APB1 的预分频器系数≥2
分频时,这个倍频器系数就为 2 。
<3>我们知道APB1的分频系数为4,≥2,所以,倍频系数为2,基本定时器的时钟源为 42
x2=84MHZ
控制器:控制定时器复位、使能、计数等功能之外,还可以⽤于触发 DAC 转换。
时基单元
<1>fCK_CNT的时钟计算: fCK_PSC / (PSC[15:0]+1)
<2>预分频器寄存器(TIMx_PSC)可以在运⾏过程中修改它的数值,新的预分频数值将在下
⼀个更新事件时起作⽤。
<3>影⼦寄存器:实际起作⽤的寄存器,不可直接访问。当更新事件发⽣时,值才写⼊影⼦
寄存器(可配置)。
定时器中断配置
<1>开启TIM时钟, RCC_APB1PeriphClockCmd();//根据不同定时器选择对应时钟函数
<2>配置NVIC, NVIC_Init();
<3>配置TIM,TIM_TimeBaseInit();
<4>开启中断。TIM_ITConfig();
<5>使能定时器:TIM_ITCmd();
<6>重写中断函数,TIM6_DAC_IRQHandler()
<7>清除中断标志位。void TIM_ClearFlag(TIM_TypeDef* TIMx, uint16_t TIM_FLAG);
时间
Tout:溢出时间,即定时多长时间
TIMxCLK:定时器时钟频率
- //定时器时钟源 TIMxCLK = 2 * PCLK1 25
- // PCLK1 = HCLK / 4 26
- // => TIMxCLK=HCLK/2=SystemCoreClock/2=84MHz
ARR:定时器周期,初始化结构体时用 TIM_Period 表示
PSC:预分频大小,初始化结构体时用 TIM_Prescaler 表示
比如我们需要一个 1s 周期的定时器,具体这两个寄存器值该如何设置。
假设,我们先设置 TIMx_ARR寄存器值为 9999 ,即当 TIMx_CNT 从 0 开始计算,刚好等于 9999 时生成事件,总共计数 10000 次,那么如果此时时钟源周期 为 100us 即可得到刚好 1s 的定时周期。
接下来问题就是设置 TIMx_PSC 寄存器值使得 CK_CNT 输出为 100us 周期 (10000Hz) 的时钟。预分频器的输入时钟 CK_PSC 为 84MHz,所以设置预分频器值为 (8400-1) 即可满 足。
实验
使⽤基本定时器实现定时中断的功能,当计数事件溢出时,点亮LED。
void Tim_Init()
{
RCC_APB1PeriphClockCmd(RCC_APB1Periph_TIM6,ENABLE);
NVIC_InitTypeDef NVIC_InitStruct1;
NVIC_InitStruct1.NVIC_IRQChannel=TIM6_DAC_IRQn;
NVIC_InitStruct1.NVIC_IRQChannelCmd=ENABLE;
NVIC_InitStruct1.NVIC_IRQChannelPreemptionPriority=0;
NVIC_InitStruct1.NVIC_IRQChannelSubPriority=1;
NVIC_Init(&NVIC_InitStruct1);
TIM_TimeBaseInitTypeDef TIM_TimeBaseInitStruct1;
TIM_TimeBaseInitStruct1.TIM_Period=4999;
TIM_TimeBaseInitStruct1.TIM_Prescaler=8399;
TIM_TimeBaseInit(TIM6,&TIM_TimeBaseInitStruct1);
TIM_ITConfig(TIM6,TIM_IT_Update,ENABLE); //定时中断配置
TIM_Cmd(TIM6,ENABLE); //使能定时器
}
void TIM6_DAC_IRQHandler(void) //重写定时器中断函数
{
if(TIM_GetITStatus(TIM6,TIM_IT_Update) == SET)
{
GPIO_ToggleBits(GPIOF,GPIO_Pin_9); //翻转电平
GPIO_ToggleBits(GPIOF,GPIO_Pin_10);
TIM_ClearITPendingBit(TIM6,TIM_IT_Update);
}
}
int main()
{
Tim_Init();
Led_Init();
Led1_Close();
Led2_Close();
while(1)
{
TIM6_DAC_IRQHandl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