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反射机制是 Java 语言的一个重要特性。先了解两个概念,编译期和运行期。
编译期是指把源码交给编译器编译成计算机可以执行的文件的过程。在 Java 中也就是把 Java 代码编成 class 文件的过程。编译期只是做了一些翻译功能,并没有把代码放在内存中运行起来,而只是把代码当成文本进行操作,比如检查错误。
运行期是把编译后的文件交给计算机执行,直到程序运行结束。所谓运行期就把在磁盘中的代码放到内存中执行起来。
Java 反射机制是在运行状态中,对于任意一个类,都能够知道这个类的所有属性和方法;对于任意一个对象,都能够调用它的任意方法和属性;这种动态获取信息以及动态调用对象方法的功能称为 Java 语言的反射机制。简单来说,反射机制指的是程序在运行时能够获取自身的信息。在 Java 中,只要给定类的名字,就可以通过反射机制来获得类的所有信息。
Java 反射机制在服务器程序和中间件程序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在服务器端,往往需要根据客户的请求,动态调用某一个对象的特定方法。此外,在 ORM 中间件的实现中,运用 Java 反射机制可以读取任意一个 JavaBean 的所有属性,或者给这些属性赋值。
Java 反射机制主要提供了以下功能,这些功能都位于
java.lang.reflect
包。
- 在运行时判断任意一个对象所属的类。
- 在运行时构造任意一个类的对象。
- 在运行时判断任意一个类所具有的成员变量和方法。
- 在运行时调用任意一个对象的方法。
- 生成动态代理。
Java 反射机制的优缺点
优点:
- 能够运行时动态获取类的实例,大大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 与 Java 动态编译相结合,可以实现无比强大的功能。
- 对于 Java 这种先编译再运行的语言,能够让我们很方便的创建灵活的代码,这些代码可以在运行时装配,无需在组件之间进行源代码的链接,更加容易实现面向对象。
缺点:
- 反射会消耗一定的系统资源,因此,如果不需要动态地创建一个对象,那么就不需要用反射;
- 反射调用方法时可以忽略权限检查,获取这个类的私有方法和属性,因此可能会破坏类的封装性而导致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