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叉搜索树(内含AVL树的旋转操作的详细解释)

news2024/9/20 20:21:24

二叉搜索树

  • 二叉搜索树的概念
  • 二差搜索树结构设计
  • 二叉搜索树的操作以及实现
    • 遍历
    • 判空
    • 插入
    • 查找
    • 删除(☆☆☆)
    • 二叉搜索树的其他方法
  • 二叉搜索树的应用
  • 二叉搜索树的性能分析
  • 二叉树习题练习
  • AVL树
    • AVL树的概念
    • AVL树的结构设计
    • AVL树的插入(非常重要)
      • AVL树的旋转(☆☆☆☆☆)
      • AVL树的插入操作的代码
      • 代码中的细节
    • AVL树的性能

二叉搜索树的概念

二叉搜索树又称二叉排序树,它或者是一棵空树,或者是具有以下性质的二叉树:

  1. 若它的左子树不为空,则左子树上所有节点的值都小于根节点的值
  2. 若它的右子树不为空,则右子树上所有节点的值都大于根节点的值
  3. 它的左右子树也分别为二叉搜索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差搜索树结构设计

首先我们肯定需要一个节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_key的数据类型可以是任意数据类型,因此,我们可以将二叉搜索树的节点设置成一个模板类:

	template<class K>
	class BSNode
	{
	public:
		BSNode(const K& key = K())
			:_key(key),_left(nullptr),_right(nullptr)
		{}
		~BSNode()
		{}
	public:
		K _key;
		BSNode<K>* _left;
		BSNode<K>* _right;
	};

同理二叉搜索树,我们也要设计成模板类:

template<class K>
	class BinarySearchTree
	{
	public:
		typedef BSNode<K> Node;
		BinarySearchTree(Node* root = nullptr) :
			_root(root) {}
			
			//function code……
			
	private:
		Node* _root;
	};

二叉搜索树的操作以及实现

遍历

二叉搜索树的遍历,我们一般使用的是中序遍历,因为这种方式遍历出来的结果,一定是有序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于中序遍历,我们不在过多赘述,直接上代码:

public:
void InOrder()//将这个接口暴露给用户,然后隐藏真正的_inOrder接口
		{
			//为什么要封装这一层呢?
			//主要是因为,我们像实现:对象.Inorder()的方式来直接调用,不想在传入参数,况且
			//_root是私有变量,在类外我们也不好获取,就算获取到了,也会感觉写法不够优雅;
			//_root设置为私有的话,又会破坏其封装性
			_InOrder(_root);
			cout << endl;
		}
private:
void _InOrder(Node* root)
{
	if (root == nullptr)
		return;
	_InOrder(root->_left);
	cout << root->_key << " ";
	_InOrder(root->_right);
}

上面是递归写法,简直小意思啦,我们玩一个稍微难一点的,我们可以用非递归的方式来实现二叉树的中序遍历:

//中序遍历非递归写法
void InOrderNR()const
		{
			Node* cur = _root;
			std::stack<Node*> st;
			while (cur!=nullptr||st.empty()==false)
			{
				while (cur)
				{
					st.push(cur);
					//先访问左子树
					cur = cur->_left;
				}
				//访问根
				std::cout << st.top()->_key << " ";
				//访问右子树
				cur = st.top()->_right;
				st.pop();
			}
			std::cout << std::endl;
		}

思路:
1、将cur这课树的左路节点全部入栈;
2、访问栈顶元素;
3、开始访问栈顶元素的右子树(cur=st.top()->_right),并弹栈;

既然都到这了,我们随便也把前序遍历、后序遍历的非递归版本也写一下

//前序遍历非递归
void PreOrderNR()const
{
	Node* cur = _root;
	std::stack<Node*> st;
	while (cur != nullptr || st.empty() == false)
	{
		while (cur)
		{
			st.push(cur);
			//先访问根
			std::cout << cur->_key << " ";
			//再访问左子树
			cur = cur->_left;
		}
		//开始访问右子树
		cur = st.top()->_right;
		st.pop();
	}
	std::cout << std::endl;
}

思路:
1、将cur这课树的左路节点全部入栈,在入栈的同时访问cur节点;
2、访问栈顶元素的右子树(cur=st.top()->_right),弹栈;

//后序遍历非递归
void PostOrderNR()const
{
	Node* cur = _root;
	Node* prev = nullptr;//记录上一次访问的节点
	std::stack<Node*> st;
	while (cur != nullptr || st.empty() == false)
	{
		while (cur)
		{
			st.push(cur);
			//访问左子树
			cur = cur->_left;
		}
		//开始访问栈顶元素的右子树
		//1、如果右子树为空,或者被访问过了,那就直接访问根
		if (st.top()->_right == nullptr || prev == st.top()->_right)
		{
			prev = st.top();
			std::cout << st.top()->_key << " ";
			st.pop();
		}
		else
		{
			//2、如果右子树不为空,也没有被访问过,那么就开始访问右子树
			cur = st.top()->_right;
		}
	}
	std::cout << std::endl;
}

思路:
1、将cur这课树的左路节点全部入栈;
2、访问栈顶元素的右子树,在访问之前,我们可以先比较一下:
①如果栈顶元素的右子树为空树(st.top()->_right ==nullptr) 或者 说栈顶元素的右子树我们已经访问过了(prev ==st.top()->_right),那么说明栈顶元素的右子树,已经不值得我们再去访问了,我们直接访问栈顶元素就好了,然后弹栈;
②如果前面的两个条件都不满足,那么说明栈顶元素的右子树还没有被访问过,我们就需要先去访问栈顶元素的右子树(cur=st.top()->_right);

判空

bool empty()const
{
		return _root == nullptr;
}

插入

根据二叉搜索树的性质,我们可以很轻松的写出插入的操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搜索二叉树,不允许插入重复的元素,如果重复元素插入,那么表面此次插入失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ool insert(const K& key)
{
	//如果是首次插入,那么直接更新_root
	if (_root == nullptr)
	{
		_root= new Node(key);
		return true;
	}
	Node* cur = _root;
	Node* parent = nullptr;//记录一下cur的父亲,方便以后链接
	while (cur)
	{
		parent = cur;//在cur往后走之前先记录一下cur
		if (cur->_key > key)//要插入的节点,比cur->_key小,所以我们应该插在cur的左子树
		{
			cur = cur->_left;
		}
		else if (cur->_key < key)//要插入的节点,比cur->_key大,所以我们应该插在cur的右子树
		{
			cur = cur->_right;
		}
		else//二叉搜索树不允许插入重复元素,插入失败 
		{
			return false;
		}
	}
	//找到了插入位置
	Node* NewNode = new Node(key);
	//判断一下该插入parent的左孩子,还是右孩子
	if (key < parent->_key)
	{
		//插入parent的左子树
		parent->_left = NewNode;
	}
	else
	{
		//插入parent的右子树
		parent->_right = NewNode;
	}
	return true;
}

递归版本的插入:

bool insertR(const K& key)
{
	return _insertR(_root, key);
}
//这里注意root的类型,是指针的引用,这里很巧妙,避免了设计多个参数的困扰,
//这里的root有两层含义:
//1、在空间上,root引用的是上一个节点的_left域或者_right域;
//2、在存储内容上,是本层节点的地址;
bool _insertR(Node*& root, const K& key)
{
	//找到了要插入的位置
	if (root == nullptr)
	{
		Node* newNode = new Node(key);
		root = newNode;
		return true;
	}
	//插入失败
	if (root->_key == key)
		return false;
		//插在cur的左子树
	if (root->_key > key)
		return _insertR(root->_left, key);
	else//插在cur的右子树
		return _insertR(root->_right, key);
}

查找

查找的思想与插入一样,就不在过多赘述:

Node* find(const K& key)
{
	Node* cur = _root;
	while (cur)
	{
		Node* parent = cur;//记录一下key的父亲
		if (cur->_key > key)//cur往左走
			cur = cur->_left;
		else if (cur->_key < key)
			cur = cur->_right;
		else//找到这个节点了
			return cur;
	}
	return nullptr;//没找到
}

递归版本:

Node* findR(const K&key)//递归版本的查找
{
	return _findR(_root,key);
}
Node* _findR(Node* root, const K& key)
{
	if (root == nullptr)
		return nullptr;
	if (root->_key == key)
		return root;
	if (root->_key > key)
		return _findR(root->_left, key);
	else
		return _findR(root->_right, key);
}	

删除(☆☆☆)

二叉搜索树的删除,是比较复杂的,因为根据被删除的节点的类型不同,我们有着不同的删除方法;
为此我们可以对这些情况进行分类:
1、假设被删除的节点是个叶子节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解决办法:

  1. 先判断cur是parent的左孩子还是右孩子节点,然后将对应的parent节点的_left域或_right域置空;
  2. 最后释放cur节点;

2、 假设被删除的节点是度为1的节点

其中度为1的节点,还可以细分为:左孩子为空&&右孩子不为空、右孩子为空&&左孩子不为空,这两种情况;我们来具体讨论一下:
左孩子为空&&右孩子不为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此看来,cur节点既然度为1,那么必然存在后代对吧,而且这个后代我们可以很轻松的找到对吧!
我们就用child来表示cur节点的后代吧;
由于现在我们讨论的cur是左孩子为空&&右孩子不为空,那么cur节点的右孩子一定存在对吧,那么child=cur->_right;这一定是成立的吧!
因此我们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托孤”,cur不是马上要被删除了,在cur节点被删除之前,我们先把cur的孩子托付给parent,可是到底是托付给parent的右边还是左边呢?
这是我们需要判断的:
如果cur->_key< parent->_key,说明cur是parent的左孩子,作为cur的孩子,child自然应该链接在parent的左边;
如果cur->_key > parent->_key,说明cur是parent的右孩子,作为cur的孩子,child自然应该链接在parent的右边;
随后完成“托孤”这一壮举过后,我们便可以让cur顺利的“驾崩”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右孩子为空&&左孩子不为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种情况下,cur节点的左孩子一定存在,我们需要先保存一下cur节点的左孩子,就用child来表示;
接着,我们再将cur的孩子“托孤”给parent节点,具体是托孤给parent的右边还是左边:我们需要进行判断:
如果cur->_key < parent-> _key,说明cur是parent的左孩子,作为cur的孩子,child自然应该链接在parent的左边;
如果cur->_key > parent->_key,说明cur是parent的右孩子,作为cur的孩子,child自然应该链接在parent的右边;
紧接着,我们在释放cur节点,就顺利的完成了本次节点的删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发现:左孩子为空&&右孩子不为空、右孩子为空&&左孩子不为空,这两种情况的处理方式非常相同!

解决办法

  1. 找到cur的后代(child);
  2. 根据cur在parent的左边还是右边,将child正确的“托孤”给parent;
  3. 释放cur节点;

3、假设被删除的节点是度为2的节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于这种节点的删除,我们所采取的办法是:“狸猫换太子”+“托孤” 这两者相结合;
如何个“狸猫换太子”?切听我慢慢道来:
cur不是一个度为2的节点嘛,那么他的右孩子一定存在对吧!
我们就暂且将,cur的右孩子用CurRight来表示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现在,我们将CurRight这课子树与原树剥离开来(逻辑层面上的剥离),那么CurRight是不是就是一颗独立的子树了,好,我们在去CurRight这课树中寻找最小值寻找,我们暂且用RightMin来记录吧,同时使用PRightMin来记录RightMin节点的父节点,
最开始的时候:RightMin=CurRight,PRightMin=nullptr;
在一颗二叉搜索树中寻找这课树的最小值,那么这个最小值一定在这课树的最左边不是!所以我们只要一直往左边走就能找到CurRight这课树的最小值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走到这里过后,我们在保存一下,RightMin节点的后代,RightMin节点一定是这课树的最小节点,同时也是这课树的最左节点,那么RightMin节点一定是一个度为0或者度为1的节点,我们不管他到底是那种情况,我们先保存就对了,我们用RightMin_child来记录RightMin节点的孩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做完这一切准备,我们的好戏就要开场了:
我们交换cur节点与RightMin节点的 _key值,然后利用“托孤”的办法,删除RightMin节点,你看看,我们是不是就顺利的完成了本次删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解决办法:

  1. 先找到cur这个节点的右子树,记作CurRight
  2. 在CurRight这课树中,找到这课树中的最小节点及其父亲节点,分别记作:RightMIn、>PRightMin,然后在保存一下RightMin这个节点的右子树,暂且记作RightMin_child;
  3. 交换cur节点与RightMin_child节点的_key值;
  4. 将RightMin_child这课树托孤给PRightMin这课树;
  5. 释放RightMin这个节点;

好了,我们讨论完了,所有被删除的节点的情况,因此,根据这几种情况,我们就用代码来实现一下把,当然,上面的只是大体思路,还有一些细节,我们需要在代码中具体处理一下:

bool erase(const K& key)
{
Node* parent = nullptr;
Node* cur = _root;
while (cur)
{
	if (cur->_key < key)
	{
		parent = cur;
		cur = cur->_right;
	}
	else if (cur->_key > key)
	{
		parent = cur;
		cur = cur->_left;
	}
	else//被删除的节点,找到了
	{
		//细节1:实际上,我们按照我们刚才的理论总共有3中情况,但是实际上第一种情况与第二种
		//情况实际上是可以合并在一起的,我们可以假设叶子节点的孩子为空树嘛,空树也是树!
		//因此,实际的删除情况只有2种!
		if (cur->_left == nullptr || cur->_right == nullptr)
		{
			Node* child = nullptr;
			//提前记录一下被删除的节点的孩子
			if (cur->_right == nullptr)//右孩子为空&&左孩子不为空
				child = cur->_left;
			else//左孩子为空&&右孩子不为空
				child = cur->_right;
			//细节2:我们之前讨论的删除节点cur都是建立在cur的parent节点存在的情况之上
			//要是万一,cur没有父亲节点呢?(parent=nullptr)
			//谁没有父亲?根节点!因此,我们的child没有parent可以托付
			//我们的child就只能,立马继位了,成为新一代的“王”
			if (cur == _root)//被删除节点是根节点
				_root = child;
			else//被删除节点不是根节点,直接托孤
				//child托给parent的右边
				if (cur->_key > parent->_key)
					parent->_right = child;
				else//child托给parent的左边
					parent->_left = child;
			delete cur;//释放cur节点
		}
		else
		{
			//cur是度为2的节点
			Node* RightMin = cur->_right;//用于记录cur的右子树中的最小节点
			Node* PRightMin = cur;//用于记录cur的右子树中的最小节点 的父亲节点
			while (RightMin->_left)
			{
				PRightMin = RightMin;
				RightMin = RightMin->_left;
			}
			//找到了右子树最小的节点
			//1、交换cur节点和RightMin的节点的值(狸猫换太子)
			std::swap(cur->_key,RightMin->_key);
			//2、记录RightMin的右孩子
			Node* RightMin_child = RightMin->_right;//记录RightMin的孩子
			//3、将右子树最小节点的右孩子托孤给父亲
			//这里我们把右子树“剥离”整颗树来看,RightMin节点有无父节点
			if (PRightMin == cur)//说明在cur->_right整颗右子树中没有RightMin节点的父节点,我们需要将RIghtMin的孩子托付给cur的右边
				PRightMin->_right = RightMin_child;
			//RIghtMIn在cur->right这课树中有父节点
			//直接将孩子节点托给PRightMin节点的左边
			else
				PRightMin->_left = RightMin_child;
			delete RightMin;//释放RightMin节点
		}
		return true;
	}
}
//没找到要删除的节点,直接删除失败
return false;
}

上面是,非递归版本,我们再来搞一搞递归版本:

bool eraseR(const K&key)
{
	return _eraseR(_root,key);
}
//注意这里,采用的root的引用,非常的巧妙!
bool _eraseR(Node*& root, const K&key)
{
	if (root == nullptr)
		return false;
	if (root->_key == key)
	{
		//a.被删除的节点度为0或度为1
		if (root->_left == nullptr || root->_right == nullptr)
		{
			Node* del = root;
			Node* child = nullptr;
			if (root->_left == nullptr)
				child = root->_right;
			else
				child = root->_left;
			root = child;
			delete del;
		}
		else//b.被删除的节点度为2
		{
			//1、先找到右子树中最小的节点
			Node* RightMin = root->_right;
			Node* PRightMin = root;
			while (RightMin->_left)
			{
				PRightMin = RightMin;
				RightMin = RightMin->_left;
			}
			//找到啦
			std::swap(root->_key, RightMin->_key);
			//将我们要删除掉值转换到右子树中,这样问题就变成了删除右子树中的最小节点
			//这里的话,我们要把root->_right剥离开来看,这样才能更清晰
			_eraseR(root->_right,key);
		}
		return true;
	}
	if (root->_key > key)
		return _eraseR(root->_left, key);
	else
		return _eraseR(root->_right,key);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叉搜索树的删除测试
如果,你看明白了,那我觉得这件事:
**泰裤啦!**

二叉搜索树的其他方法

二叉搜索树,坑定是要进行深拷贝的,因此,我们需要重载一下operator=和重写拷贝构造函数:

//拷贝构造实现
BinarySearchTree(const BinarySearchTree<K>& bst)
{
	_root=copy(bst._root);
}
Node* copy(Node* root)
{
	if (root == nullptr)
		return nullptr;
	Node* head = new Node(root->_key );
	head->_left = copy(root->_left);
	head->_right = copy(root->_right);
	return head;
}
//赋值元素符
BinarySearchTree<K>&operator=(BinarySearchTree<K>  bst)
{
	std::swap(_root, bst._root);
	return*this;
}

当然,析构也是少不了的:

//利用层序遍历来进行析构
~BinarySearchTree()
{
	std::queue <Node*> q;
	if (_root)
	{
		q.push(_root);
		while (q.empty()==false)
		{
			Node* root = q.front();
			q.pop();
			if (root->_left)
				q.push(root->_left);
			if (root->_right)
				q. push(root->_right);
			delete root;
		}
	}
}

二叉搜索树的应用

  1. K模型:K模型即只有key作为关键码,结构中只需要存储Key即可,关键码即为需要搜索到
    的值。
    比如:给一个单词word,判断该单词是否拼写正确,具体方式如下:
    以词库中所有单词集合中的每个单词作为key,构建一棵二叉搜索树
    在二叉搜索树中检索该单词是否存在,存在则拼写正确,不存在则拼写错误
  2. KV模型:每一个关键码key,都有与之对应的值Value,即<Key, Value>的键值对。该种方
    式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常见:
    比如英汉词典就是英文与中文的对应关系,通过英文可以快速找到与其对应的中文,英
    文单词与其对应的中文<word, chinese>就构成一种键值对;
    再比如统计单词次数,统计成功后,给定单词就可快速找到其出现的次数,单词与其出
    现次数就是<word, count>就构成一种键值对。

二叉搜索树的性能分析

插入和删除操作都必须先查找,查找效率代表了二叉搜索树中各个操作的性能;
理想情况下,搜索二叉树接近完全二叉树查找的效率是高度次,也就是O( l o g 2 N log_2 N log2N );
最差情况下,搜索二叉树退化为单支树,其查找效率为O(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为此,有没有什么办法来解决单支树的查找问题呢?
答案是有的,AVL树就是专门用来解决这种单支树所带来的效率问题的;

二叉树习题练习

  1. 二叉树创建字符串。OJ链接
  2. 二叉树的分层遍历1。OJ链接
  3. 二叉树的分层遍历2。OJ链接
  4. 给定一个二叉树, 找到该树中两个指定节点的最近公共祖先 。OJ链接
  5. 二叉树搜索树转换成排序双向链表。OJ链接
  6. 根据一棵树的前序遍历与中序遍历构造二叉树。 OJ链接
  7. 根据一棵树的中序遍历与后序遍历构造二叉树。OJ链接
  8. 二叉树的前序遍历,非递归迭代实现 。OJ链接
  9. 二叉树中序遍历 ,非递归迭代实现。OJ链接
  10. 二叉树的后序遍历 ,非递归迭代实现。OJ链接

AVL树

AVL树的概念

二叉搜索树虽可以缩短查找的效率,但如果数据有序或接近有序二叉搜索树将退化为单支树,查
找元素相当于在顺序表中搜索元素,效率低下。因此,两位俄罗斯的数学家G.M.Adelson-Velskii
和E.M.Landis在1962年发明了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当向二叉搜索树中插入新结点后,如果能保证每个结点的左右子树高度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需要对树中的结点进行调整),即可降低树的高度,从而减少平均搜索长度。
AVL树的定义:

  1. 首先是一颗二叉搜索树;
  2. 其次是一颗平衡二叉树;或者任一一个节点的左右子树高度差的绝对值都不超过1;
    其中,我们把左右子树的高度差叫做平衡因子
    在这里我们规定,平衡因子=右子树的高度-左子树的高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VL树的结构设计

//AVL树的节点
template<class K, class V>//直接设置成KV模型,不搞K模型了
	class AVLTreeNode
	{
	public:
		AVLTreeNode(const std::pair<K, V>& p) :
			_data(p),
			_left(nullptr),
			_right(nullptr),
			_parent(nullptr),
			_bf(0)
		{}
		std::pair<K, V> _data;//K、V关系封装在一起
		int _bf;//平衡因子
		AVLTreeNode<K, V> *_left;//
		AVLTreeNode<K, V> *_parent;//用于记录当前节点的父节点
		AVLTreeNode<K, V> *_right;
	};
	//二叉搜索树
	template<class K, class V=bool>
	class AVLTree
	{
		typedef AVLTreeNode<K, V> Node;//节点
	public:
		AVLTree() :_root(nullptr)
		{}
	private:
	Node* _root;
	};

AVL树的插入(非常重要)

AVL树就是在二叉搜索树的基础上引入了平衡因子,因此AVL树也可以看成是二叉搜索树。那么AVL树的插入过程可以分为两步:
1、按照二叉搜索树的方式插入新节点;
2、调整平衡因子的节点;

对于一颗合法的AVL树来说,在AVL树中的每一个节点的平衡因子只有三种情况:-1、0、1;
如果,平衡因子是其它的值,那么说明这并不是一颗合法的AVL树;
当然,上面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这课树已经是一个二叉搜索树的前提下,才有的;
因此,现在我们向一颗AVL树中插入节点,那么势必会导致AVL树中的某些节点的平衡因子发生改变,为了保证插入节点过后,这课树依旧是一颗AVL树,我们需要对相关节点的平衡因子,进行调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可以发现,当我们插入一个新节点过后,我们必须调整这些节点的平衡因子,哪些节点?
新插入节点的祖先节点的平衡因子!,对于其他节点的平衡因子,我们不必调节,为什么?
根据平衡因子的定义:平衡因子=右子树高度-左子树高度,对于这些除了NewNode节点及其祖先节点之外的节点来说,插入节点前后,这些节点的左子树、右子树的高度根本没有发生变化,平衡因子自然也就不会发生变化,那么我们自然也就不用去关心这些节点的平衡因子;
我们只管调整新插入的节点的祖先节点的平衡因子,由于我们在插入之前这课树就已经是一颗AVL树,因此每一个节点的平衡因子范围是[-1,1],那么在插入节点过后,我们的祖先节点的平衡因子可能的范围就变成了:[-2,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此,我们假设NewNode节点的父节点为paren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我们插入的节点,在parent这课树的左边的话,那么parent的左子树的高度++,也就是parent->_bf–(因为平衡因子=右-左,现在左边高度+1,自然平衡因子=右 --(左+1));
如果,我们插入的节点,在parent这课树的右边的话,那么parent的右子树的高度++,也就是parent->_bf++(因为平衡因子=右-左,现在右边高度+1,自然平衡因子=右 +1–左);
因此,根据parent的更新过后_bf,就会有三种情况,我们就对这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1、更新过后parent->_bf 的绝对值等于1;
跟新过后parent->_bf 的绝对值等于1,那么说明未插入节点之前,也就是未更新parent节点的平衡因子时,parent节点的平衡因子,一定是0,为什么如此肯定?如何验证我的说法?你凭什么怎么说?
我们可以这样验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样用数学的方法来证明,就一目了然了,因此就parent这课树来说,现在插入一个节点过后使其右子树-左子树的高度由0变为了-1或1,那么说明插入的节点一定是插在左右子树中任意的那一颗树中的;那么是不是说明在插入节点前后,parent这课树的高度发生了变化!
如果,我们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来讨论,这时要不要继续跟新parent节点的parent节点的平衡因子,也就是是爷爷节点的平衡因子需不需要更新?答案是要的!
为什么,还是根据平衡因子的定义,平衡因子=右子树高度-左子树高度,现在爷爷节点的其中一颗树的高度是肯定不会变的,因为我们并没有向这课树中插入节点,我们是向另一颗树中插入的节点,也就是parent这课树中插入的节点,也就是说要不要更新爷爷节点的平衡因子,完全取决于parent这课树的高度是否变化!那么又如何验证parent这课树的高度是否发生变化?这不就取决于parent节点更新过后的平衡因子,有我们前面的证明可知,parent的平衡因子在更新过后变为了-1或1,这说明parent这棵树的高度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向上调整爷爷节点,我们需要让parent往上走,向上继续调整平衡因子;
2、 更新过后parent->_bf 的绝对值等于0;

在插入节点过后parent节点的_bf变为了0,那么说明在插入节点之前,parent节点的平衡因子一定是-1或1(证明方法与前面无异),我们在推导一下:在插入节点前后,parent这课树右子树-左子树的高度差由-1或1变成了0,那么说明插入的这个节点一定是插入在parent的左右子树中最矮的一颗,你细品,仔细品!
那么说明,在插入节点前后,parent这课树的高度并没有发生变化,那么说明我们不必再更新爷爷节点及其祖先节点的平衡因子了!此次插入非常成功!很nice!我们可以提前结束本次插入了!

3、 更新过后parent->_bf 的绝对值等于2;

在插入节点过后parent节点的_bf变为了-2或2,那么说明在插入节点之前,parent节点的平衡因子一定是-1或1(证明方法与前面无异),那是不是说明,在插入节点前后,parent这课树右子树-左子树的高度由-1或1变成了-2或2,我们在深入挖掘一下,这个插入的节点是不是一定是插在左右子树中高的一颗子树中的!同时由于此时parent节点的平衡因子已经不满足,我们对于AVL树的要求了,我们必须将parent这课树调整为AVL树,我们所采取的办法就是:旋转!
因此,我们可以先把AVL树的插入操作的大框架先写出来:

bool insert(const std::pair<K, V>& data)
{
	Node* parent = nullptr;
	Node* cur = _root;
	if (_root == nullptr)//空树
	{
		_root = new Node(data);
		return true;
	}
	while (cur)
	{
		parent = cur;
		if (cur->_data.first == data.first)
			return false;
		else if (cur->_data.first > data.first)
			cur = cur->_left;
		else
			cur = cur->_right;
	}
	cur = new Node(data);
	//记住要维护父指针域
	cur->_parent = parent;
	if (parent->_data.first > cur->_data.first)
		parent->_left = cur;
	else
		parent->_right = cur;
	//插入一个节点过后,必定导致,cur这个节点的祖宗节点的平衡因子改变,我们需要跟新cur的父节点的平衡因子
	while (parent)
	{
		//cur是parent的右子树中的孩子,parent右子树高度++,即:_bf++
		if (cur->_data.first > parent->_data.first)
			parent->_bf++;
		else
			parent->_bf--;
		//检查更新过后的parent的平衡因子,然后做出不同的反应
		if (parent->_bf == 0)
		{
			//更新过后parent的平衡因子为0,那么更新之前parent的平衡因子一定是 ±1 (可列方阵=程验证);
			//这说明,新插入的节点,是插在parent矮的一颗子树上的,parent这棵树的高度不变,无需在更新祖宗节点的平衡因子;
			//此次插入,非常成功
			break;
		}
		else if (abs(parent->_bf) == 1)
		{
			//更新过后parent的平衡因子是 ±1 那么说明更新之前parent的_bf一定是0
			//这说明在此次插入过后,parent这棵树的高度增加了,必须更新祖宗节点的_bf
			parent = parent->_parent;//parent向上走
		}
		else if (abs(parent->_bf) == 2)
		{
			//旋转
		}
		else
		{
			//如果更新完过后parent->_bf等于1、-1、0、-2、2之外的数,不用说了,插入之前的AVL树就已经出问题了
			assert(false);
		}
	}
	return true;
}

AVL树的旋转(☆☆☆☆☆)

针对parent这课树的情况不同,又衍生出不同的旋转方法!
比如:LL型、RR型、LR型、RL型;
想必这些什么类型我们早就已经烂熟于耳了,只要我们一学到AVL树的旋转,这四种类型就会被老师反复的提出来!
可是!老师们只顾着告诉我们parent树有这4种需要旋转的情况,却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会有这4种旋转情况?这四种情况究竟是怎么来的?这常常会让我们对AVL树的旋转而感到困惑,觉得AVL树的旋转很难!

接下来,我们就来谈一谈为什么AVL树的旋转会有这4种情况,以及这4种旋转是如何得来的:

  1.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我们什么时候需要进行旋转?
    当然是更新过后parent-> _bf == -2或2的时候;
  2. 我们要旋转什么?
    旋转的是parent这课树,不是parent这个节点!
  3. 旋转的目的?
    ①降低parent这棵树的高度;
    ②保证parent这棵树在旋转过后依旧是一个合法的AVL树;
    ③让整颗树在旋转过后,由一颗不合法的AVL树变为合法的AVL树!

上面我们已经推出了,是在parent-> _bf == -2或2的时候进行旋转,在未插入节点之前,parent -> _bf等于-1或1,因此我们可以画出未插入节点之前parent这课树的抽象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可以看到,根据未插入节点之前,parent节点的_bf 我们可以分别画出两幅对称的抽象图:
因此,对于图一来说:如果我们在插入节点过后想要使parent节点的 _bf 变为-2或2,那么我们只有将节点插入Y树中,只有插入Y树中,parent节点的的 _bf才有可能 变为-2或2,我为什么要加个有可能呢?因为我们在Y树中插入节点过后,并不能不保证Y树的高度变为h+2,也有可能在我们插入节点过后Y树的高度不变还是h+1,这样就不能使parent节点的 _bf 的平衡因子变为2了,但是嘛,至少还有希望!要是我们将节点插入在X树中去,那么parent节点的平衡因子一定不可能变为-2或2,因为在X树中插入节点,X树的高度可能为h或h+1,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不能使parent节点的平衡因子变为-2或2;因此,要使parent节点的平衡因子变为-2或2,那么对于图一这种情况,我们只能将新节点插入在Y树中!
同理,对于图二的这种情况,我们也只能将节点插入在X树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此针对这两种不同的情况,我们可以分开讨论:
一、假设插入节点过后,parent-> _bf == 2:
那么这种情况对应这图一的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为了讨论的方便,我们可以做一个等效变换,我们将Y树等效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将其替换进图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此,对于新节点,我们是插入Y1子树中,还是Y2子树中,我们又得分开讨论:

①假设插入的节点插入在Y2子树中(RR型)
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叫RR型:插入节点插在parent的右节点右子树中
第一个R表示parent的右节点,第二个R表示parent的右节点的右子树;
为了表示方便,我们将parent的右节点用SubR表示,右节点的右子树用SubRR来表示:
右节点的左子树用SubRL来表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旋转方法:

  1. 让Y1子树作为parent节点的右子树;
  2. 让parent这课树作为SubR节点的左子树;
  3. 更新parent节点与SubR节点的平衡因子(都更新为0);
    这种方法叫做左旋
    为什么这种旋转方法可行?
    别忘了AVL树还是可二叉搜索树,Y1子树中的所有节点都是大于parent节点的吧!那么用Y1子树来充当parent的右子树,自然没问题啊,符合搜索二叉树的要求;好,现在parent这课树整体是小于SubR节点的吧!(parent1节点小于SubR节点,X子树也小于SubR节点,Y1子树也小于SubR节点)那么很自然的这种旋转方式是可行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检查旋转过后的平衡因子,我们发现,旋转过后所得到的子树是符合AVL树的条件的;

②假设插入的节点插入在Y1子树中(RL型)

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叫RL型:插入节点插在parent的右节点左子树中
第一个R表示parent的右节点,第二个L表示parent的右节点的左子树;
为了表示方便,我们将parent的右节点用SubR表示,右节点的右子树用SubRR来表示:
右节点的左子树用SubRL来表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为此,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再次尝试利用左旋的方法来尝试一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很显然,左旋的方法针对这种情况失效了,我们需要采取一种新的旋转方法;

旋转方法:
先将SubRL也就是Y1这颗树进行进行等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至此,我们替换一下原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此,我们的New节点既可以插在Y3子树中,也可以插在Y4子树中,无论插在那边旋转的方式是一样的,只是最后更新parent、SubR、SubRL这三个节点的平衡因子时有所差别;
这里我们就不分类讨论了;
就先假设新节点就插入在Y4子树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此,我们给出的旋转方式是:

  1. 先将SubR这颗子树右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何为右旋?
    我们就以SubR这颗子树为例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右旋:
    a . Y4子树作为SubR节点的左子树;
    b . 将SubR这课子树作为 SubRL节点的右子树;
    c . 更新SubRL、SubR的平衡因子(都更新为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为什么可行?
    读者可以自行验证;
  2. 通过右旋SubR这颗树,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parent这课树变成了右边高,左边低,因此,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对于parent这课树进行左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更新平衡因子:
    更新平衡因子可是个大事,
    根据新节点插入的子树不同,更新的平衡因子也是不同:
    若新节点插在Y4中,则平衡因子的更新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ubR->_bf=0;
    parent->_bf=-1;
    SubR->_bf=0;
    若新节点插在Y3中,则平衡因子的更新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ubR->_bf=0;
    parent->_bf=0;
    SubR->_bf=1;
    可是前面的插入,都是建立在Y3,Y4存在的情况,如果Y3、Y4子树不存在呢?
    何为不存在?
    正常情况下,h的取值是0、1、2、3、4、… 整数;
    如果h=0,那么不就是Y3 ,Y4 不存在的情况嘛:
    为此这时,我们的平衡因子更新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ubR->_bf=0;
    parent->_bf=0;
    SubR->_bf=0;
    至此,我们完成了RL型的旋转以及平衡因子的更新!

二、假设插入节点过后,parent-> _bf == -2:

那么这种情况对应图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实际上parent-> _bf=-2这种情况,就是parent-> _bf =2 的对称变换,有了parent-> _bf=2这种情况的经验,我们再讨论这种情况时,就简单一点:

为了讨论的方便,我们可以做一个等效变换,我们将X树等效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将其替换进图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①假设插入的节点插入在Y1子树中(LL型)
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叫LL型:插入节点插在parent的左节点左子树中
第一个L表示parent的左节点,第二个L表示parent的左节点的左子树;
为了表示方便,我们将parent的左节点用SubL表示,左节点的右子树用SubLR来表示:
左节点的左子树用SubLL来表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旋转方法:

  1. 将X2子树作为parent的右子树;
  2. 将parent这颗子树作为SubL节点的右子树;
  3. 更新parent节点、SubL节点的平衡因子(都是0);
    这种方法叫做右旋
    为什么这种旋转方法可行?
    首先,根据搜索二叉树的性质,X2这课子树是小于parent这个节点的,那么X2可以作为parent这个节点的左子树对吧!然后呢,parent这颗子树又是大于于SubL这个节点的对吧!(parent节点大于SubL节点、SubLR子树大于于SubL节点、Y子树大于SuL节点);这也就是为什么这种旋转方式行的原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检查旋转过后的平衡因子,我们发现,旋转过后所得到的子树是符合AVL树的条件的;

②假设插入的节点插入在X2子树中(LR型)

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叫LR型:插入节点插在parent的左节点右子树中
第一个L表示parent的左节点,第二个R表示parent的左节点的右子树;
为了表示方便,我们将parent的左节点用SubL表示,左节点的右子树用SubLR来表示:
左节点的左子树用SubLL来表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为此,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再次尝试利用右旋的方法来尝试一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旋转办法:
为了方便问题的解决,我们将X2进行一下等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至此,我们替换一下原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此,我们的New节点既可以插在X3子树中,也可以插在X4子树中,无论插在那边旋转的方式是一样的,只是最后更新parent、SubR、SubRL这三个节点的平衡因子时有所差别;
这里我们就不分类讨论了;
就先假设新节点就插入在X3子树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此,我们给出的旋转方式是:

  1. 将SuL这颗树进行左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将parent这颗树进行右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更新平衡因子:
    更新平衡因子可是个大事,
    根据新节点插入的子树不同,更新的平衡因子也是不同:
    若新节点插在X3中,则平衡因子的更新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ubLR->_bf=0;
    parent->_bf=1;
    SubL->_bf=0;
    若新节点插在X4中,则平衡因子的更新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ubLR->_bf=0;
    parent->_bf=0;
    SubL->_bf=-1;
    可是前面的插入,都是建立在X3,X4存在的情况,如果X3、X4子树不存在(X3、X4是空树也算存在)呢?
    何为不存在?
    正常情况下,h的取值是0、1、2、3、4、… 整数;
    如果h=0,那么不就是X3 ,X4 不存在的情况嘛:
    为此这时,我们的平衡因子更新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ubLR->_bf=0;
    parent->_bf=0;
    SubL->_bf=0;
    至此,我们完成了LR型的旋转以及平衡因子的更新!

至此整个AVL树的插入的旋转就算是完成了;
如果,你能坚持看到这里,并对AVL树的旋转有了清晰的认识了,那我觉得这件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VL树的插入操作的代码

bool insert(const std::pair<K, V>& data)
{
	Node* parent = nullptr;
	Node* cur = _root;
	if (_root == nullptr)//空树
	{
		_root = new Node(data);
		return true;
	}
	while (cur)
	{
		parent = cur;
		if (cur->_data.first == data.first)
			return false;
		else if (cur->_data.first > data.first)
			cur = cur->_left;
		else
			cur = cur->_right;
	}
	cur = new Node(data);
	cur->_parent = parent;//记住要维护父指针域
	if (parent->_data.first > cur->_data.first)
		parent->_left = cur;
	else
		parent->_right = cur;
	//插入一个节点过后,必定导致,cur这个节点的祖宗节点的平衡因子改变,我们需要跟新cur的父节点的平衡因子
	while (parent)
	{
	//cur是parent的右孩子,parent右孩子_bf++
		if (cur->_data.first > parent->_data.first)
			parent->_bf++;
		else
			parent->_bf--;
		//检查更新过后的parent的平衡因子,然后做出不同的反应
		if (parent->_bf == 0)
		{
			//更新过后parent的平衡因子为0,那么更新之前parent的平衡因子一定是 ±1 (可列方阵=程验证);
			//这说明,新插入的节点,是插在parent矮的一颗子树上的,parent这棵树的高度不变,无需在更新祖宗节点的平衡因子;
			//此次插入,非常成功
			break;
		}
		else if (abs(parent->_bf) == 1)
		{
			//更新过后parent的平衡因子是 ±1 那么说明更新之前parent的_bf一定是0
			//这说明在此次插入过后,parent这棵树的高度增加了,必须更新祖宗节点的_bf
			parent = parent->_parent;//parent、cur直接往上更新
		}
		else if (abs(parent->_bf) == 2)
		{
			//更新过后parent的平衡因子是 ±2 ,那么说明更新之前parent的_bf一定是±1;
			//这说明,此时parent这课树已经失衡了,需要旋转parent这课树
			//不平衡又有四种情况,这四种情况,对应不同的旋转方法

			//这里有个小细节,就是要先比较parent->_bf,再比较parent->_left/parent->_right,不能交换比较顺序,不然会出现错误
			if (parent->_bf == 2 && parent->_right->_bf == 1)//(RR型)
			{
				//parent左旋
				RotateL(parent);
			}
			else if (parent->_bf == -2 && parent->_left->_bf == -1)//(LL型)
			{
				//parent右旋
				RotateR(parent);
			}
			else if (parent->_bf == 2 && parent->_right->_bf == -1)//(RL型)
			{
				//先记录一下parent的右节点的左节点的_bf
				Node* SubR = parent->_right;
				Node* SubRL = SubR->_left;//放心这个节点一定存在,可证明
				int bf = SubRL->_bf;
				//1、先parent->_right右旋
				RotateR(parent->_right);
				//2、再parent左旋
				RotateL(parent);
				//这里我们需要重新更新一下平衡因子,因为单单的左旋、右旋只会将平衡因子置0,这是不正确的,需要我们手动调节
				if (bf == -1)
				{
					SubRL->_bf = 0;
					parent->_bf = 0;
					SubR->_bf = 1;
				}
				else if (bf == 1)
				{
					SubRL->_bf = 0;
					SubR->_bf = 0;
					parent->_bf = -1;
				}
				else if (bf == 0)
				{
					SubRL ->_bf= 0;
					SubR ->_bf= 0;
					parent->_bf = 0;
				}
				else
				{
					assert(false);
				}
			}
			else if (parent->_bf == -2 && parent->_left->_bf == 1)//(LR型)
			{
				Node* SubL = parent->_left;
				Node* SubLR = SubL->_right;//放心这个节点一定存在,可证明
				int bf = SubLR->_bf;
				//1、先parent->_left左旋
				RotateL(parent->_left);
				//2、再parent右旋
				RotateR(parent);
				//平衡因子调节
				if (bf == -1)
				{
					SubLR->_bf = 0;
					SubL->_bf = 0;
					parent->_bf = 1;
				}
				else if (bf == 1)
				{
					SubLR->_bf = 0;
					SubL->_bf = -1;
					parent->_bf = 0;
				}
				else if (bf == 0)
				{
					SubLR->_bf = 0;
					SubL->_bf = 0;
					parent->_bf = 0;
				}
				else
				{
					assert(false);
				}
			}
			else
			{
			//不用说了,插入之前的AVL树就已经出问题了
				assert(false);
			}
			//无论哪种旋转,旋转完毕过后,头结点平衡因子都为0了,
			//这课树已经平衡了,不需要在向上调整了
			break;
		}
		else
		{
//如果更新完过后parent->_bf等于1、-1、0、-2、2之外的数,不用说了,插入之前的AVL树就已经出问题了
     	assert(false);
		}
	}
	return true;
}
void RotateR(Node* parent)
{
	Node* SubL = parent->_left;
	Node* SubLR = SubL->_right;
	Node* ppNode = parent->_parent;

	parent->_left = SubLR;
	if (SubLR)//SubLR节点存在
		SubLR->_parent = parent;

	SubL->_right = parent;
	parent->_parent = SubL;
	if (ppNode == nullptr)//parent是根节点
	{
		SubL->_parent = nullptr;
		_root = SubL;
	}
	else
	{
		SubL->_parent = ppNode;
		if (ppNode->_data.first > SubL->_data.first)
			ppNode->_left = SubL;
		else
			ppNode->_right = SubL;
	}
	SubL->_bf = 0;
	parent->_bf = 0;
}
void RotateL(Node* parent)
{
	Node* SubR = parent->_right;//这个节点一定存在,可以证明
	Node* SubRL = parent->_right->_left;//这个节点就不一定存在了
	Node* ppNode = parent->_parent;//提前记录一下parent的父亲
	//开始链接SubRL节点
	parent->_right = SubRL;
	if (SubRL)//只有当这个节点存在时,才需要维护器=其父亲节点
		SubRL->_parent = parent;
	//开始链接parent节点
	SubR->_left = parent;
	parent->_parent = SubR;

	//开始链接SubR节点
	if (ppNode == nullptr)//如果parent就是根,那么需要更新根节点
	{
		SubR->_parent = nullptr;
		_root = SubR;
	}
	else//parent不是根节点
	{
		SubR->_parent = ppNode;
		if (ppNode->_data.first > SubR->_data.first)
			ppNode->_left = SubR;
		else
			ppNode->_right = SubR;
	}
	//更新平衡因子
	SubR->_bf = 0;
	parent->_bf = 0;
}

代码中的细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VL树的性能

AVL树是一棵绝对平衡的二叉搜索树,其要求每个节点的左右子树高度差的绝对值都不超过1,这
样可以保证查询时高效的时间复杂度,即 l o g 2 ( N ) log_2 (N) log2(N)。但是如果要对AVL树做一些结构修改的操
作,性能非常低下,比如:插入时要维护其绝对平衡,旋转的次数比较多,更差的是在删除时,
有可能一直要让旋转持续到根的位置。因此:如果需要一种查询高效且有序的数据结构,而且数
据的个数为静态的(即不会改变),可以考虑AVL树,但一个结构经常修改,就不太适合。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481006.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基于STATCOM的风力发电机稳定性问题仿真分析(Simulink)

&#x1f4a5;&#x1f4a5;&#x1f49e;&#x1f49e;欢迎来到本博客❤️❤️&#x1f4a5;&#x1f4a5; &#x1f3c6;博主优势&#xff1a;&#x1f31e;&#x1f31e;&#x1f31e;博客内容尽量做到思维缜密&#xff0c;逻辑清晰&#xff0c;为了方便读者。 ⛳️座右铭&a…

网页三剑客之 HTML

本章开始我们来介绍一下网页前端部分&#xff0c;我们只是简单的介绍一些常用的各种标签&#xff0c;其目的在于为我们后面的项目做准备。 我们并不要求能完全掌握前端的语法&#xff0c;但是在见到以后能够认识这些代码就可以了。 想走后端开发的&#xff0c;前端不需要多么…

【C++】哈希和unordered系列封装

1.哈希 1.1 哈希概念 顺序结构以及平衡树中&#xff0c;元素关键码与其存储位置之间没有对应的关系&#xff0c;因此在查找一个元素时&#xff0c;必须要经过关键码的多次比较。顺序查找时间复杂度为O(N)&#xff0c;平衡树中为树的高度&#xff0c;即O( l o g 2 N log_2 N l…

CSAPP学习笔记 2 浮点数(自用)

1. 首先 我们回忆一下计算机思维导论的编码问题 小白鼠问题 (107条消息) 小白鼠喝水问题------计算机思维 编码思想(自用)_和光同尘463的博客-CSDN博客 2. 对于一些可表示的浮点数比如 101.11可以用二进制精确表示 因为是2的倍数 但是 对于一些不可整除的浮点数 我们又如何…

阿里云服务器部署node项目笔记

阿里云部署node项目笔记 此过程中全部安装都按照B站教程实现本篇是个人笔记&#xff0c;许多细节并未陈述比如开发阿里云对应端口等&#xff0c;不是完整的过程&#xff0c;如有误导在此致歉。 安装node报错linux查看nginx配置文件 使用 nginx -t mongodb数据库安装解决&#x…

【JAVA】#详细介绍!!! 文件操作之File对象(1)!

本文内容不涉及文件内容操作&#xff0c;主要是对指定文件元信息的获取&#xff0c;以及通过java代码如何创建一个文件或者删除文件 目录 文件操作的File对象 File对象的基本操作方法 得到文件&#xff08;夹&#xff09;对象的信息元 1.getParent 2. getName 3.getPath 4…

CentOS 安装与配置Nginx【含修改配置文件】

1.安装Nginx yum install nginx -y2.启动Nginx systemctl start nginx查询是否启动nginx systemctl status nginx3.尝试访问 这是默认的配置文件 #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configuration, see: # * Official English Documentation: http://nginx.org/en/docs/ # * …

wordcloud制作词云图

wordcloud制作词云图 wordcloud中文方框问题 jieba&#xff08;分词&#xff09;jieba库分词的三种模式 wordcloud WordCloud(font_pathNone, width400, height-200,margin2,maskNone, max_words200, min_font_size4, stopwordsNone,background_colorblack, max_font_sizeNone…

js中setinterval怎么用?怎么才能让setinterval停下来?

setinterval()是定时调用的函数&#xff0c;可按照指定的周期&#xff08;以毫秒计&#xff09;来调用函数或计算表达式。 setinterval()的作用是在播放动画的时&#xff0c;每隔一定时间就调用函数&#xff0c;方法或对象。 setInterval() 方法会不停地调用函数&#xff0c;…

浙大数据结构与算法一些有意思的理论基础题

堆栈 有人给出了堆栈用数组实现的另一种方式&#xff0c;即直接在函数参数中传递数组和top变量&#xff08;而不是两者组成的结构指针&#xff09;&#xff0c;其中Push操作函数设计如下。这个Push函数正确吗&#xff1f;为什么&#xff1f; #define MaxSize 100 ElementTyp…

Three.js--》Gsap动画库基本使用与原理

目录 Gsap动画库使用讲解 Gsap动画库基本使用 修改自适应画面及双击进入全屏 设置stats性能监视器 Gsap动画库使用讲解 GSAP的全名是GreenSock Animation Platform&#xff0c;是一个从flash时代一直发展到今天的专业动画库&#xff0c;今天将其与three.js进行结合&#x…

【DevOps视频笔记】1. DevOps的诞生

视频官网 目录 一、DevOps介绍 定义&#xff1a; 作用&#xff1a; 核心&#xff1a; 二、软件开发流程 三、流程图 一、DevOps介绍 定义&#xff1a; Development & Operations的缩写&#xff0c;也就是开发&运维DevOps 是一个不断提高效率并且持续不断工作的…

GPIO输出——LED闪烁、LED流水灯、蜂鸣器

1、STM32F1 GPIO 简介 GPIO &#xff08; General Purpose Input Output &#xff09;通用输入输出口 可配置为 8 种输入输出模式 引脚电平&#xff1a; 0V~3.3V &#xff0c;部分引脚可容忍 5V 输出模式下可控制端口输出高低电平&#xff0c;用以驱动 LED 、控制蜂鸣器、模拟通…

Spring 统一功能处理(拦截器)

文章目录 Spring拦截器1.统一用户登录权限校验1) SpringAOP 用户统一验证的问题2) Spring拦截器3) 拦截器实现原理4&#xff09;同一访问前缀添加 2. 统一异常处理3. 统一数据返回格式1&#xff09;统一数据返回的好处2&#xff09;统一数据返回实现 Spring拦截器 SpringBoot统…

第13章 项目合同管理

文章目录 13.2.1 按信息系统 范围 划分的合同分类 4451、总承包合同2、单项工程承包合同3、分包合同 13.2.2 按项目 付款方式 划分的合同分类 4461、总价合同2、成本补偿合同&#xff08;卖方有利&#xff09;3、工料合同 13.3.1 项目合同的内容 44713.3.2 项目合同签订的注意事…

【设计模式】我终于读懂了迭代器模式。。。

看一个具体的需求 编写程序展示一个学校院系结构&#xff1a;需求是这样 要在一个页面中展示出学校的院系组成&#xff0c; 一个学校有多个学院&#xff0c; 一个学院有多个系。 如图&#xff1a; 传统的设计方案(类图) 传统的方式的问题分析 将学院看做是学校的子类&#xf…

深度学习(23):SmoothL1Loss损失函数

0. 基本介绍 SmoothL1Loss是一种常用的损失函数&#xff0c;通常用于回归任务中&#xff0c;其相对于均方差(MSE)损失函数的优势在于对异常值(如过大或过小的离群点)的惩罚更小&#xff0c;从而使模型更加健壮。 SmoothL1Loss的公式为&#xff1a; l o s s ( x , y ) { 0.5 …

机器人中的数值优化(三)—— 无约束最优化方法基础、线搜索准则

本系列文章主要是我在学习《数值优化》过程中的一些笔记和相关思考&#xff0c;主要的学习资料是深蓝学院的课程《机器人中的数值优化》和高立编著的《数值最优化方法》等&#xff0c;本系列文章篇数较多&#xff0c;不定期更新&#xff0c;上半部分介绍无约束优化&#xff0c;…

eureka自我保护模式详解(全网最全)

1. 什么叫自我保护模式&#xff1f; 当微服务客户端启动后&#xff0c;会把自身信息注册到Eureka注册中心&#xff0c;以供其他微服务进行调用。一般情况下&#xff0c;当某个服务不可用时&#xff08;一段时间内没有检测到心跳或者连接超时等&#xff09;&#xff0c;那么Eure…

spring3:更简单的读取和存入对象

目录 1.存储 Bean 对象 1.1 前置⼯作&#xff1a;配置扫描路径&#xff08;重要&#xff09; 1.2 添加注解存储 Bean 对象 1.2.1.Controller[控制器] 1.2.2 Service[服务] 1.2.3 repoistory[仓库] 1.2.4 Configuration[配置] 1.2.5 Component[组件] 1.3为什么要这么多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