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字化变革”成为热门话题,当“数字化转型”作为主题频频出现在一个个大型会议中,我们知道数字化时代的确到来了。但是,根据Gartner的报告我们看到一个矛盾的现象——85%的企业数字化建设与应用并不理想、但对数字化系统的需求多年来持续处于高位。这说明很多企业重视数字化系统,但建设与应用的状况并不好,这样才导致企业不断提出同类需求。接下来,我们来尝试剖析一下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了企业中数字化系统使用率低下。
(一)信息化基础不牢
国内历经九十年代的会计电算化、到财务系统、MRP、ERP,而后信息化产品如雨后春笋般走进企业,信息化已经走入绝大部分企业,而企业通过信息化系统产生了很多数据,如何更充分利用这些数据、如何让这些数据产生更多价值,由此数据分析数据应用项目越来越多,因此有人说当下已经从信息时代进入了数字时代。
由此可见,信息化是数字化的基础——信息化系统承载了企业的业务运转,过程中系统产生的大量数据,就是企业进行数字化建设、基于数据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数据如果全部依靠手工采集与维护,不仅带来大量工作,而且难以保证数据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将对数字化管理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有的企业虽然上了一些信息化系统,但实际上没有完全使用、或者存在业务环节上的断点,这样就没有完整的数据,从而导致数字化系统经常由于缺乏数据、或者数据不及时不准确,这样企业管理者们就会放弃对它的使用。
(二)数据孤岛、数据缺乏统一标准
那信息化完善的企业是否一定能顺利推进数字化建设、有效使用数字化系统呢?答案是否定的。
举个例子,某大型制造企业,售后部门给IT部门提意见——售后备件的数据分析他们不想用了,因为根据系统的数据分析企业安排的备件库存应该满足当前期间的需求,但几起备件缺货的发生让他们丧失了信心。最终分析下来的原因是制造环节的ERP系统中BOM更改了零部件的技术标准、售后系统中由于物料号没变而未变更相应备件标准。
不仅国内企业出现过这样的问题,数聚股份服务过的一些历史悠久的欧美百强企业也存在。它们应用了大量信息化系统,基本覆盖了所有业务,但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却没有统一的标准与口径,从而催生了一个个数据孤岛。这些孤岛的存在,导致数字化系统无法发挥正常作用,使用率必然低下。
(三)数字化建设误区消磨用户信心
在数字化建设中存在一些误区,也会消磨用户信心,导致数字化系统使用率低。常见的误区有:
完全照搬之前的手工报表——客户逐渐发现这样的数字化系统还不如以前用Excel灵活。这样的做法没有利用数字化手段让用户享受到数据洞察的便利与先进;
在一定的项目周期要求开发大量的数据报表——错误认为数据报表越丰富、越详尽将更好满足业务与管理的数字化应用。这样导致两方面最突出的问题:(1)不管是企业自己实施还是交由乙方实施,都将疲于应付,开发质量是否能保障、后台数据管理是否夯实等等都将对后期数字化系统有致命的影响。(2)到底怎样看数据是需要花时间花精力来梳理,而且不是报表越多越好,反而是怎样能够帮助管理者从茫茫的数据大海中快速获得支持才是最重要的。
过于关注酷炫的数据展现——酷炫的数据展现一开始的确会吸引用户的眼球,但最终用户是否坚持使用还是看系统是否真的能够给他们的业务与管理带来帮助。过高期望——认为数字化系统是灵丹妙药,能够立马解决业务与管理上的问题。如此,希望越高失望越大。
(四)对数字化的价值不重视、企业内数字文化难以生根
最后这一点最致命,却又是企业自己最不愿承认的。如果企业内部出现下列任何情况,其实就反映了企业的数字化文化还有蛮长一段路需要走:
企业从一把手到高管都不用数字化系统、甚至不看数据报告,认为看这些数字还不如把时间花在拿下一笔大合同;项目实施过程的需求调研阶段,企业高管们基本不参与、完全交由下属提需求;发现数据有问题,企业第一时间不是追责于产生数据的部门、而是责问IT部门;
综上所述,在数聚看来,企业的数字化建设、数字化应用是一条充满阻碍、充满挑战的道路,其中融合信息管理、分析与算法、变革管理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才能保障数字化转型的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