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产品经理,我们在进行产品规划的时候,往往是采用“探索→执行”的思维进行规划,然而这类方法虽然有效,但不全面,也不一定能够科学地指引我们去进行合理的产品规划。
那么,有什么方式或模型能够让我们合理地进行产品规划呢?
这时候,双钻模型(也称为双钻设计流程)就派上了用场。通过“发散→收敛→发散→收敛”的方式,与产品规划的思路契合度很高,由此双钻设计模型也可套用在产品规划上。
下面阿境会从双钻模型入手,比对在产品规划上的实操,助你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产品规划。
一、什么是双钻模型?
双钻设计流程(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又称为双钻模型,由英国设计委员会在2005年创立,源自斯坦福大学的设计思维,受用至今,这一流程也正是工业设计的整体架构。
通过双钻模型,找到探索问题思维的方向,减少试错成本,同时更加直观地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
从双钻模型来看,往往是“一个创意”到“一个产品”的过程,也是双钻模型创立的出发点,为设计而生,从“不知道/不确定”到“知道/确定”。
通常我们在做产品的过程中会有迷茫期,对未知的事物/问题产生困扰,而迷茫的反义词是“确定”,双钻模型便是能够使得不清楚的事物变得清楚。
它分为四部分:
这四部分共分为两个阶段:
为正确的事情做设计(发现与定义)
把事情做正确(发展和实现)
1. 探索
在这个阶段,主要从现状入手,了解市场/行业情况、通过对用户的前期调研,了解自身产品用户的属性,同时对竞品的观察调研,保持市场竞对变化的敏锐性。
最终通过这些调研,现状进行深入研究,进行问题的发掘,发掘的问题越多越好。
2. 定义
在定义阶段,主要是确定关键问题,去发掘、剖析用户当下的痛点,最关注且最需要解决问题,根据团队自身资源来讲资源聚焦到核心问题上。
同时通过梳理现状,展望未来,定义产品未来的规划方向。
3. 设计
在了解了产品的现状,用户遇到的问题之后,第三个阶段是构思方案。
根据当下的资源,发展方向尽可能地去寻找潜在的解决方案,不用考虑过多的技术实现、资源协调等外界因素,先穷举再收敛。
4. 验证
通过对方案的发散,得出的众多潜在解决方案,结合产品当下资源,发展规划,竞对情况等因素,进行收敛,将方案交付开发并投入市场验证结果。
二、双钻模型的价值
有朋友就会问,“阿境,为什么需要有双钻模型呀?没有我们不也是一样能够进行产品规划,进行产品方案的解决吗?”
答案就在于,双钻模型能够强制性地去“逼迫”我们进行“发散→收敛”的思考方式。往往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容易跳过思考的步骤根据自身经验直接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得到的答案就较为零散且不全,没办法一下子寻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而产品设计的流程跟双钻模型的思考方式虽有差异点,但几近相同。
通过双钻模型,可以使得无序性的思考,更加系统地思考。
除了思考的方式,还有其他的价值。
双钻模型因为它自身的结构化、清晰化和动态化,广泛地运用。
1. 规范我们思考的方向,从无序性到系统性
思考的时候,双钻模型通过两个钻的“发散-收敛-发散-收敛”帮助我们抽丝剥茧,规划我们必须先发散再收敛的思考方式,从思考的无序性转化为系统性思考。
2. 重新审视核心问题的所在
基于“人往往擅长给出解决方案”的出发点,对于用户的问题,产品经理也是一样,往往只提出问题,而忽略了“思辨”这一流程,使得忽略了思考问题是否是“真正的问题”。
双钻模型的前半个钻,通过“发现-定义”重新审视了问题的所在,旨在确定真正的问题,从而为正确的事情做设计。
确认“用户/产品所提出的问题是否是真正的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
3. 将“思考-设计”的过程透明化
往往我们思考的过程是个人的,而非团队。而双钻模型很好地将“分析问题-重新定义问题-定义方案-交付迭代”的过程摊开来,从而使过程透明化,增加对方案的演绎及思考,
三、双钻模型如何与产品规划相匹配?
双钻模型最早的提出,是为了进行工业设计,那么双钻模型如何能够跟产品经理的设计相结合呢?
阿境将会从将双钻模型的四个部分分别拆分开来与产品规划一一对应,同时阐述每一个部分中所运用到的产品方法论(在此文章中所涉及到的产品方法论/工具暂时不展开讲,后续每一个部分都会有专门的一篇文章来阐述)
第一阶段:探索→需求洞察/项目启动
在第一阶段,是发现问题、剖析问题的过程,对应产品设计流程中的需求洞察、项目启动的阶段。
在该阶段,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认清自身、了解用户及了解竞对,从而更好地进行产品问题的摸索,寻求机会点,也就是“探索”的真谛。在这个阶段,可以采用产品的“五看三定”模型,通过看行业、看对手、看用户、看自己、看机会等五个方面,以此确定方向、目标、策略。
在看行业时,可采用PEST模型进行分析;
在看对手时,可采用精益画布进行产品的梳理,采用用户体验五层模型分析整体产品框架;
在看用户时,可采用定性/定量的用户调研方法,以及5W1H模型、同理心地图进行探索;
在看自己时,可采用用户体验五层模型、SWOT、精益价值画布来梳理自身;
最终根据前面的四看,输出机会点。
同时,往往我们在这个阶段中需要去确定我们的方向,产品的目标,可以采用STP模型来确定目标市场、目标人群。
第二阶段:定义→用户研究、产品规划
在第二阶段,是定义用户,探索用户的阶段,同时去进行定义产品,进行产品规划。
可以采用定义用户的相关用户研究的方法,如通过定性、定量的用户研究,了解用户;
通过搭建用户画像,后续将画像运用到实际产品策略中;
通过用户体验地图/用户故事地图,梳理用户在产品当中的体验路径;
通过RFM模型,进行用户分层,了解产品的用户类别;
通过电梯演讲,了解产品自身要素;
通过精益价值画布,进行产品本身内容梳理;
通过精益价值树,进行产品愿景/目标的规划;
通过北极星指标,确定产品当前阶段的目标。
第三阶段:设计→需求原型及逻辑
在第三个阶段主要是设计阶段,该阶段的重心在于前面的探索、定义的准备工作是否做得完善,后续再设计的时候才能够更加流畅,并无过多的方法论,这边就不再赘述。
再进行产品需求文档撰写的时候,为了避免遗漏,可以采用《产品自查表》来进行产品文档细节的查缺补漏。
第四阶段:验证→数据分析、产品周期
在第四个阶段,是前面几个阶段的复盘及验证阶段。
通过GSM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的前期准备工作,更好帮我们前置地去梳理数据分析的思路;
通过产品生命周期,了解产品本身生命周期所处的阶段,便于做不同的产品策略;
通过版本滚动规划,不断稳步迭代产品;
通过MVP,了解产品自身规划的步伐路子;
通过A/B测试,进行产品功能的效果验证;
通过产品价值验证方法,验证产品功能的价值。
四、最后
双钻模型适用在产品思考、产品规划上面是极其合适的一个模型,通过不断地“发散→收敛”,我们能够得到很多日常想象不到答案。
同时,刚好又能够完全契合产品“从点子到落地”的整个流程,所以才说双钻模型是极其适用于产品规划上的模型。
原文:人人都是产品经理,@阿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