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好奇心》这本书的书名,我对《好奇心》还是有点好奇心的。
为什么小孩的好奇心比大人多?也不一定,如果家长或老师没有足够好的引导的话,孩子也会对周围的世界没有兴趣。
好奇心为两种:消遣性好奇、认识性好奇。
消遣性好奇:低层次的好奇水平,主要目的是打发时间,觉得挺好玩,一个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喜新厌旧。
认识性好奇:需要消耗一定的脑力,对知识去理解、去探索。
好奇心来自于知识的缺口。
感觉什么都懂,不需要知道很多东西,叫“无知而快乐效应”。
知识越多的人,好奇心可能越重。
好奇心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第四驱动力,前三个驱动力分别是:食物、性、建房子(这个观点我没找到根据,网上搜了一下,四个驱动力是:性、恐惧、爱、信念)。
人类为什么需要一个漫长的童年?
人在童年,最重要的是学习三样东西:爱、学会学习、学会问为什么。
回应孩子的提问,要用鼓励性的回应和反问,跟他不断的互动,让孩子有参与感。
孩子的智力水平,取决于三岁以前,你平均每天跟他说的词汇量。多说、多问、多互动,孩子大脑发育得就快。
好奇心最大的敌人:一是太自信,二是太恐惧。前者就是指无知而快乐,后者就是胆小,什么都不敢尝试。
互联网让搜索变得非常方便,输入几个字,点几下鼠标,答案就出现了,让我们缺少了求知过程的摩擦感,其实在找答案的过程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数字鸿沟:**随着数字技术越来越普及,有可能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大。网络和数字技术越来越发达,获取知识越来越容易,但原本不上学的人开始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浪费他们的时间。所以,强者越强,是因为你有好奇心,互联网是你的助手,不是消磨你时间的杀手,在探索的过程中,你在不断的进步。
不能只强调好奇心,还要有博学做基础,让孩子多接触各种事物,增加一些知识在他的长期记忆里。
保持好奇心的7种方法:
1、虚心若愚。不懂就查、就问、就试验。
2、建造数据库。尢里卡时刻,是指一个难题研究了很久没有结果,但在某个时刻突然就出来了灵感。
3、狐狸精神。知道很多事,有无数种办法来保护自己,而不能像刺猬,只知道一件事。要成为T型人才,追求广博,还在某个方面有专长。
4、询问关键的“为什么”。
5、思想工匠。有了好点子,就要想办法打磨它,把它做出来。
6、质疑你的汤勺。如果你觉得一个东西很无聊,可以试着投入更多的时间。如果做一件事2分钟后就感觉很无聊,那就试试4分钟,8分钟,16分钟,32分钟……直到发现它一点不无聊。好奇心是可以锻炼出来的。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平淡无奇的地方,可以试着了解周边的事物,对它们产生好奇。
7、将谜题变为奥秘。威廉·费里德曼的一张照片,利用密码学翻译出来是“Knowledge is power”
专注,还是充满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