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读《哲学的故事》
- 🚩 遇见
- 🌻 简述
- 🌾 部分摘抄
读《哲学的故事》
一本书读过后,我有种脑子里又被塞进了很多新东西的感觉,也有种想要自我抒发、宣泄的欲望。可真到要说的时候,又好像无话可说。总归勉力写点吧,不然总有些空落落的不安。
🚩 遇见
这本书是在2022年11月初买的,今天是1月末了,已经两月有余啦,才从头至尾看过一遍。之前是看过了罗翔的《圆圈正义》,他在书中推荐过这本书,大致是说:“读者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哲学,可以试着看看《哲学的故事》”。我就买了,现在想起这个决定倒是有些草率,但我虽然有心找些书看,实在不知道什么合适。
🌻 简述
有时,我们会描述某句话真有“哲理”,常常哲学给我一种高级、遥远的感觉。
书从一个个西方哲学家开始,大致沿着(倒不完全照着)时间的脉络展开,从柏拉图开始。正如书名所说,它不止讲哲学的理论,更讲哲学的“故事”,或者说历史,以及对各种不同想法的批评和吸收,这可能也是它读起来不很枯燥的原因之一。
我很快发现书中有着许多令人费解的概念,例如”形而上学“,我至今不明白什么是”形而上“。选修的《中国哲学史》课程上,老师倒是解释过这个概念,但我已忘记了,后来倒也没再查过。书中所讨论的一些问题我平常很少仔细思索过,像宗教、神学、上帝、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因此看书的时候,是好奇与疑惑交织的。这些概念历史书中也有,但我觉得讨论胜于灌输。
初读时稍稍感觉有些枯燥,怀着一些未尽的好奇,以及“刚买的书不能这么浪费地放着不看”等想法,我使自己继续往后看去。没想到,越看越喜欢,甚至有些遗憾买得晚了。作者(原作与译者)的文笔也实在挺好,我有时看着看着心绪竟跟着文字也荡漾起来,那时我感觉,阅读它作为消遣的效果,也不亚于一个玄幻故事。
读书时有这样一种体会,就是自己常常太容易“轻信”。看到某人说了一句话,一时觉得好有道理,应该好好记着。后面看到相关的批评,好犀利!也很有道理。顿感自己像个牵线木偶。
🌾 部分摘抄
在阅读时,我将一些自觉有意思的句子划记起来,但再次翻阅这些划记过的句子时,有些又觉得没那么需要记下,所以是“部分”摘抄。
不同句子间的意思可能相互有冲突,它们来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哲学家,至于谁说得好,也看各自领悟,不必崇信这些话语。同时,作为我的摘抄,我在挑选时也自然就加入了我的喜好和偏见。
文本先于评论,如果大家有些兴趣的话,我还是鼓励大家自己读读原书。
-
人生来就是一种创造乌托邦的动物。
-
善和恶是一种偏见(指将人类的善恶强加给宇宙、上帝)。
-
在认识到国家的必要性的同时并不相信它。
-
“文学,是那些想对社会无用、连累亲戚还最后饿死的人从事的职业”父亲说话时,桌子都在颤抖,弗朗索瓦(伏尔泰)就这样走上了文学道路。
-
有人说是,因为没有尽头的链条是不可想象的;有人说不是,因为没有前因的第一因也是不可想象的。
-
我们每天都感觉到毒蛇的智慧比鸽子的温柔有用。
-
我们应该相信,社会为个人而存在。如果所有的个体只会维护机器,机器又有何用处?
-
正如曲线不是直线组成的,生命也并非由物理和化学元素拼凑而成。
-
堕落者说,“人生毫无价值”,其实,还不如让他说“我毫无价值”。
-
我们喜欢相信,一切历史都是有瑕疵的,一切历史都是今天这个荣耀时代的准备,而我们是这个时代的中坚和顶峰。
-
叔本华渴望安宁,却时时生活在纷争之中,无论走到哪里,他目之所及都是斗争。他不知道,斗争的背后,还有乐善好施的邻里,无忧无虑、快乐生活的孩子,年轻的男子、翩翩起舞的女孩,甘于奉献的父母和爱人,慷慨养育世人的土地,万物复苏时的美丽春天。
-
我们需要通过抵御痛苦来提升自我,正如阻力能够令飞机起飞、使鸟儿翱翔。
-
教育应用来培养大脑科学思维的习惯,我们却把它看作一堆固有知识的传输手段。
-
艺术只能是从财富堆中开出的花朵,它无法替代财富。
-
如果用望远镜搜索天堂时找不到上帝,那么,他即使用显微镜搜索大脑,也不会找到人类的心灵。
-
如果我们不懂宗教,我们何以认识人类?
-
对永生来说,出生便是一个不详的兆头。
-
有时,一种无名的悲伤会突然出现,他会说:“人生值得过活,这是人一生中最为必要的假设;否则,’人生值得过活‘将是人一生中最不可能的论断。
-
一元论是哲学家与生俱来的病症,他们渴望的(正如他们所思考的)不是真理,而是统一。
-
我们无法否认这些观点的存在,但也不必崇信它们。 推理不是从前提开始,而是从问题开始。
-
一个观念越是模糊,便越有感染力。
-
与生命相左的是物质,它像海底的逆流,与生命相抗衡,与生命相左的还有趋于放松、歇息、死亡的落后与懈怠。无论在哪个阶段,生命都不得不与其媒介的惰性展开斗争。
也许我下次做摘抄的时候,可以附上上句子所在的章节或页码。那么我对摘抄中的某句话心存疑惑时,就可以去看看这句话所在的环境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