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多分类及多标签分类算法(含源代码)

news2024/11/16 5:48:27

目录:多分类及多标签分类算法

  • 一、单标签二分类问题
    • 1.1 单标签二分类算法原理
  • 二、单标签多分类问题
    • 2.1 ovo
      • 2.1.1 手写代码
      • 2.1.2 调用API
    • 2.2 ovr
      • 2.2.1 手写代码
      • 2.2.2 调用API
    • 2.3 OvO和OvR的区别
    • 2.4 Error Correcting
  • 三、多标签算法问题
    • 3.1 Problem Transformation Methods
      • 3.1.1 Binary Relevance
      • 3.1.2 Classifier Chains
    • 3.2 Algorithm Adaptation

一、单标签二分类问题

1.1 单标签二分类算法原理

单标签二分类这种问题是我们最常见的算法问题,主要是指label标签的取值只有两种,并且算法中只有一个需要预测的label标签;直白来讲就是每个实例的可能类别只有两种(A or B);此时的分类算法其实是在构建一个分类线将数据划分为两个类别。常见的算法:Logistic、SVM、KNN、决策树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Logistic算法原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单标签多分类问题

单标签多分类问题其实是指待预测的label标签只有一个,但是label标签的取值可能有多种情况;直白来讲就是每个实例的可能类别有 K K K种( t 1 t_1 t1 , t 2 t_2 t2 , ⋯ \cdots , t k t_k tk ,k≥3);常见算法:Softmax、KNN、决策树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实际的工作中,如果是一个多分类的问题,我们可以将这个待求解的问题转换 为二分类算法的延伸,即将多分类任务拆分为若干个二分类任务求解,具体的策略如下:

  • One-Versus-One(ovo):一对一
  • One-Versus-All / One-Versus-the-Rest(ova/ovr): 一对多
  • Error Correcting Output codes(纠错码机制):多对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1 ovo

原理:

K K K个类别中的两两类别数据进行组合,然后使用组合后的数据训练出来一个模型,从而产生 K ( K − 1 ) / 2 K(K-1)/2 K(K1)/2个分类器,将这些分类器的结果进行融合,并将分类器的预测结果使用多数投票的方式输出最终的预测结果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1.1 手写代码

def ovo(datas,estimator):
    '''datas[:,-1]为目标属性'''
    import numpy as np
    Y = datas[:,-1]
    X = datas[:,:-1]
    y_value = np.unique(Y)

    #计算类别数目
    k = len(y_value)
    modles = []
    #将K个类别中的两两类别数据进行组合,并对y值进行处理
    for i in range(k-1):
        c_i = y_value[i]
        for j in range(i+1,k):
            c_j = y_value[j]
            new_datas = []
            for x,y in zip(X,Y):
                if y == c_i or y == c_j:
                    new_datas.append(np.hstack((x,np.array([2*float(y==c_i)-1]))))
            new_datas = np.array(new_datas)
            algo = estimator()
            modle = algo.fit(new_datas)
            modles.append([(c_i,c_j),modle])
    return modles
def argmaxcount(seq):
    '''计算序列中出现次数最多元素'''
    '''超极简单的方法'''
    #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Counter
    # return Counter(seq).values[0]

    '''稍微复杂的'''
    # dict_num = {}
    # for item in seq:
    #     if item not in dict_num.keys():
    #         dict_num[item] = seq.count(item)
    # # 排序
    # import operator
    # sorted(dict_num.items(), key=operator.itemgetter(1))

    '''字典推导'''
    dict_num = dict_num = {i: seq.count(i) for i in set(seq)}

def ovo_predict(X,modles):
    import operator
    result = []
    for x in X:
        pre = []
        for cls,modle in modles:
            pre.append(cls[0] if modle.predict(x) else cls[1])
        d = {i: pre.count(i) for i in set(pre)} #利用集合的特性去重
        result.append(sorted(d.items(),key=operator.itemgetter(1))[-1][0])
    return result

也可以直接调用封装好的代码:

2.1.2 调用API

class sklearn.multiclass.OneVsOneClassifier(estimator, n_jobs=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如下:

from sklearn import datasets
from sklearn.multiclass import OneVsOneClassifier
from sklearn.svm import LinearSVC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

# 加载数据
iris = datasets.load_iris()

# 获取X和y
X, y = iris.data, iris.target
print("样本数量:%d, 特征数量:%d" % X.shape)
# 设置为3,只是为了增加类别,看一下ovo和ovr的区别
y[-1] = 3

# 模型构建
clf = OneVsOneClassifier(LinearSVC(random_state=0))
# clf = OneVsOneClassifier(KNeighborsClassifier())
# 模型训练
clf.fit(X, y)

# 输出预测结果值
print(clf.predict(X))
print("效果:{}".format(clf.score(X, y)))

# 模型属性输出
k = 1
for item in clf.estimators_:
    print("第%d个模型:" % k, end="")
    print(item)
    k += 1
print(clf.classes_)

2.2 ovr

原理:

在一对多模型训练中,不是两两类别的组合,而是将每一个类别作为正例,其它剩余的样例作为反例分别来训练 K K K个模型;然后在预测的时候,如果在这 K K K个模型中,只有一个模型输出为正例,那么最终的预测结果就是属于该分类器的这个类别;如果产生多个正例,那么则可以选择根据分类器的置信度作为指标,来选择置信度最大的分类器作为最终结果,常见置信度:精确度、召回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1 手写代码

def ovr(datas,estimator):
    '''datas[:,-1]为目标属性'''
    import numpy as np
    Y = datas[:,-1]
    X = datas[:,:-1]
    y_value = np.unique(Y)

    #计算类别数目
    k = len(y_value)
    modles = []
    #准备K个模型的训练数据,并对y值进行处理
    for i in range(k):
        c_i = y_value[i]
        new_datas = []
        for x,y in zip(X,Y):
            new_datas.append(np.hstack((x,np.array([2*float(y==c_i)-1]))))
        new_datas = np.array(new_datas)
        algo = estimator()
        modle = algo.fit(new_datas)
        confidence = modle.score(new_datas) #计算置信度
        modles.append([(c_i,confidence),modle])
    return modles

def ovr_predict(X,modles):
    import operator
    result = []
    for x in X:
        pre = []
        cls_confi = []
        for cls,modle in modles:
            cls_confi.append(cls)
            pre.append(modle.predict(x))
        pre_res = []
        for c,p in zip(cls_confi,pre):
            if p == 1:
                pre_res.append(c)
        if not pre_res:
            pre_res = cls_confi
        result.append(sorted(pre_res,key=operator.itemgetter(1))[-1][0])
    return result

2.2.2 调用API

sklearn.multiclass.OneVsRestClassifie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如下:

from sklearn import datasets
from sklearn.multiclass import OneVsRestClassifier
from sklearn.svm import LinearSVC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accuracy_score

# 数据获取
iris = datasets.load_iris()
X, y = iris.data, iris.target
print("样本数量:%d, 特征数量:%d" % X.shape)
# 设置为3,只是为了增加类别,看一下ovo和ovr的区别
y[-1] = 3

# 模型创建
clf = OneVsRestClassifier(LinearSVC(random_state=0))
# 模型构建
clf.fit(X, y)

# 预测结果输出
print(clf.predict(X))

# 模型属性输出
k = 1
for item in clf.estimators_:
    print("第%d个模型:" % k, end="")
    print(item)
    k += 1
print(clf.classes_)

2.3 OvO和OvR的区别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4 Error Correcting

原理:将模型构建应用分为两个阶段:编码阶段和解码阶段。

编码阶段中对K个类别中进行M次划分,每次划分将一部分数据分为正类,一部分数据分为反类,每次划分都构建出来一个模型,模型的结果是在空间中对于每个类别都定义了一个点;

解码阶段中使用训练出来的模型对测试样例进行预测,将预测样本对应的点和类别之间的点求距离,选择距离最近的类别作为最终的预测类别。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klearn.multiclass.OutputCodeClassifier

代码的结构为:

class sklearn.multiclass.OutputCodeClassifier(estimator, code_size=1.5, random_state=None, n_jobs=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如下:

from sklearn import datasets
from sklearn.multiclass import OutputCodeClassifier
from sklearn.svm import LinearSVC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accuracy_score

# 数据获取
iris = datasets.load_iris()
X, y = iris.data, iris.target
print("样本数量:%d, 特征数量:%d" % X.shape)

# 模型对象创建
# code_size: 指定最终使用多少个子模型,实际的子模型的数量=int(code_size*label_number)
# code_size设置为1,等价于ovr子模型个数;
# 设置为0~1, 那相当于使用比较少的数据划分,效果比ovr差; 
# 设置为大于1的值,那么相当于存在部分模型冗余的情况
clf = OutputCodeClassifier(LinearSVC(random_state=0), code_size=30, random_state=0)
# 模型构建
clf.fit(X, y)

# 输出预测结果值
print(clf.predict(X))
print("准确率:%.3f" % accuracy_score(y, clf.predict(X)))

# 模型属性输出
k = 1
for item in clf.estimators_:
    print("第%d个模型:" % k, end="")
    print(item)
    k += 1
print(clf.classes_)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多标签算法问题

Multi-Label Machine Learning(MLL算法)是指预测模型中存在多个y值,具体分为两类不同情况:

  • 多个待预测的y值;
  • 在分类模型中, 一个样例可能存在多个不固定的类别。

根据多标签业务问题的复杂性,可以将问题分为两大类:

  • 待预测值之间存在相互的依赖关系;
  • 待预测值之间是不存在依赖关系的。

对于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案可以分为两大类:

  • 转换策略(Problem Transformation Methods);
  • 算法适应(Algorithm Adaptatio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在多标签中一般认为每个标签只有两个类别,即(+1,和 - 1),如果一个标签有多个类别,则需要把类别分解成取值为+1或者- 1的新标签。

3.1 Problem Transformation Methods

Problem Transformation Methods又叫做策略转换或者问题转换,是一种将多标签的分类问题转换成为单标签模型构造的问题,然后将模型合并的一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 Binary Relevance(first-order)
  • Classifier Chains(high-order)
  • Calibrated Label Ranking(second-order)

3.1.1 Binary Relevance

Binary Relevance的核心思想是将多标签分类问题进行分解,将其转换为q个二元分类问题,其中每个二元分类器对应一个待预测的标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ef Binary_Relevance(X,Y,estimator):
    '''Y是一个只有0和1的数组'''
    import numpy as np

    # 计算标签的个数
    q = Y.shape[1]
    Y_label = [i for i in range(q)]

    modles = []
    #准备K个模型的训练数据,并对y值进行处理
    for j in Y_label:
        D_j = []
        for x,y in zip(X,Y):
            D_j.append(np.hstack((x,np.array([1 if j in Y_label[y==1] else -1]))))
        new_datas = np.array(D_j)
        algo = estimator()
        g_j = algo.fit(new_datas)
        modles.append(g_j)

    # Y = Y.replace(0,-1) #把所有的0替换成-1
    # for j in Y_label:
    #     new_datas = np.hstack((X,Y[:,j].reshape(-1,1)))
    #     new_datas = np.array(new_datas)
    #     algo = estimator()
    #     g_j = algo.fit(new_datas)
    #     modles.append(g_j)

    return modles

def Binary_Relevance_predict(X,modles,label_name):
    import operator
    result = []
    for x in X:
        pre_res = []
        for g_j in modles:
            pre_res.append(g_j.predict(x))
        Y = set(np.array(label_name)[np.array(pre_res)>0]).union(label_name[pre_res.index(max(pre_res))])
        result.append(Y)
    return result

Binary Relevance方式的优点如下:

  • 实现方式简单,容易理解;
  • 当y值之间不存在相关的依赖关系的时候,模型的效果不错。

缺点如下:

  • 如果y直接存在相互的依赖关系,那么最终构建的模型的泛化能力比较弱;
  • 需要构建q个二分类器,q为待预测的y值数量,当q比较大的时候,需要构建的模型 会比较多。

3.1.2 Classifier Chains

Classifier Chains的核心思想是将多标签分类问题进行分解,将其转换成为一个二元分类器链的形式,其中链后的二元分类器的构建是在前面分类器预测结果的基础上的。在模型构建的时候,首先将标签顺序进行shuffle打乱排序操作,然后按照从头到尾分别构建每个标签对应的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lassifier Chains模型构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lassifier Chains模型预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lassifier Chains方式的优点如下:

  • 实现方式相对比较简单,容易理解;
  • 考虑标签之间的依赖关系,最终模型的泛化能力相对于Binary Relevance方式构建的模型效果要好。

缺点如下: 很难找到一个比较适合的标签依赖关系。

sklearn.multioutput.ClassifierChain
class sklearn.multioutput.ClassifierChain(base_estimator, order=None, cv=None, random_state=Non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multilabel_classification
from sklearn.multioutput import MultiOutputClassifier
from sklearn.svm import SVC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LabelBinarizer
from sklearn.decomposition import PCA

def plot_hyperplane(clf, min_x, max_x, linestyle, label):
    # 画图
    w = clf.coef_[0]
    a = -w[0] / w[1]
    xx = np.linspace(min_x - 5, max_x + 5)  
    yy = a * xx - (clf.intercept_[0]) / w[1]
    plt.plot(xx, yy, linestyle, label=label)

def plot_subfigure(X, Y, subplot, title):
    # 将X进行降维操作,变成两维的数据
    X = PCA(n_components=2).fit_transform(X)
    
    min_x = np.min(X[:, 0])
    max_x = np.max(X[:, 0])

    min_y = np.min(X[:, 1])
    max_y = np.max(X[:, 1])

    classif = MultiOutputClassifier(SVC(kernel='linear'))
    classif.fit(X, Y)

    plt.subplot(2, 2, subplot)
    plt.title(title)

    zero_class = np.where(Y[:, 0])
    one_class = np.where(Y[:, 1])
    plt.scatter(X[:, 0], X[:, 1], s=40, c='gray')
    plt.scatter(X[zero_class, 0], X[zero_class, 1], s=160, edgecolors='b',
               facecolors='none', linewidths=2, label='Class 1')
    plt.scatter(X[one_class, 0], X[one_class, 1], s=80, edgecolors='orange',
               facecolors='none', linewidths=2, label='Class 2')

    plot_hyperplane(classif.estimators_[0], min_x, max_x, 'r--',
                    'Boundary\nfor class 1')
    plot_hyperplane(classif.estimators_[1], min_x, max_x, 'k-.',
                    'Boundary\nfor class 2')
    plt.xticks(())
    plt.yticks(())

    plt.xlim(min_x - .5 * max_x, max_x + .5 * max_x)
    plt.ylim(min_y - .5 * max_y, max_y + .5 * max_y)
    if subplot == 1:
        plt.xlabel('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plt.ylabel('Second principal component')
        plt.legend(loc="upper left")

plt.figure(figsize=(8, 6))

X, Y = make_multilabel_classification(n_classes=2,
                                      allow_unlabeled=False, # 该参数控制是否有类别缺省的数据,False表示没有
                                      random_state=1)

plot_subfigure(X, Y, 1, "With unlabeled samples + CCA")


plt.subplots_adjust(.04, .02, .97, .94, .09, .2)
plt.show()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multilabel_classification
from sklearn.multiclass import OneVsRestClassifier
from sklearn.svm import SVC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LabelBinarizer
from sklearn.decomposition import PCA

def plot_hyperplane(clf, min_x, max_x, linestyle, label):
    # 画图
    w = clf.coef_[0]
    a = -w[0] / w[1]
    xx = np.linspace(min_x - 5, max_x + 5)  
    yy = a * xx - (clf.intercept_[0]) / w[1]
    plt.plot(xx, yy, linestyle, label=label)

def plot_subfigure(X, Y, subplot, title):
    # 将X进行降维操作,变成两维的数据
    X = PCA(n_components=2).fit_transform(X)
    min_x = np.min(X[:, 0])
    max_x = np.max(X[:, 0])

    min_y = np.min(X[:, 1])
    max_y = np.max(X[:, 1])

    classif = OneVsRestClassifier(SVC(kernel='linear'))
    classif.fit(X, Y)

    plt.subplot(2, 2, subplot)
    plt.title(title)

    zero_class = np.where(Y[:, 0])
    one_class = np.where(Y[:, 1])
    plt.scatter(X[:, 0], X[:, 1], s=40, c='gray')
    plt.scatter(X[zero_class, 0], X[zero_class, 1], s=160, edgecolors='b',
               facecolors='none', linewidths=2, label='Class 1')
    plt.scatter(X[one_class, 0], X[one_class, 1], s=80, edgecolors='orange',
               facecolors='none', linewidths=2, label='Class 2')

    plot_hyperplane(classif.estimators_[0], min_x, max_x, 'r--',
                    'Boundary\nfor class 1')
    plot_hyperplane(classif.estimators_[1], min_x, max_x, 'k-.',
                    'Boundary\nfor class 2')
    plt.xticks(())
    plt.yticks(())

    plt.xlim(min_x - .5 * max_x, max_x + .5 * max_x)
    plt.ylim(min_y - .5 * max_y, max_y + .5 * max_y)
    if subplot == 1:
        plt.xlabel('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plt.ylabel('Second principal component')
        plt.legend(loc="upper left")


plt.figure(figsize=(8, 6))

X, Y = make_multilabel_classification(n_classes=2, n_labels=1,
                                      allow_unlabeled=False, # 该参数控制是否有类别缺省的数据,False表示没有
                                      random_state=1)

plot_subfigure(X, Y, 1, "With unlabeled samples + CCA")


plt.subplots_adjust(.04, .02, .97, .94, .09, .2)
plt.show()

多标签分类问题(OneVsRestClassifier)

3.2 Algorithm Adaptation

Algorithm Adaptation又叫做算法适应性策略,是一种将现有的单标签的算法直接应用到多标签上的一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k近邻算法(k-Nearest Neighbour, KNN)的思想:如果一个样本在特征空间中的k个最相似(即特征空间中距离最近)的样本中的大多数属于某一个类别,那么该样本属于这个类别。

ML-kNN的思想:对于每一个实例来讲,先获取距离它最近的k个实例,然后使用这些实例的标签集合,通过最大后验概率(MAP)来判断这个实例的预测标签集合的值。

最大后验概率(MAP):其实就是在最大似然估计(MLE)中加入了这个要估计量 的先验概率分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L-DT是使用决策树处理多标签内容,核心在于给予更细粒度的信息殇增益准则来构建这个决策树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176146.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Vue3 – Composition API(二)

1、computed函数使用 1.1、computed 在前面我们讲解过计算属性computed:当我们的某些属性是依赖其他状态时,我们可以使用计算属性来处理 在前面的Options API中,我们是使用computed选项来完成的;在Composition API中&#xff0c…

Shell语法

一、概念 Shell 是命令行与操作系统沟通的桥梁,也是一门语言。 Shell 脚本可以直接在命令行中执行,也可以作为文件方便复用。 Linux中常见的 Shell 脚本有: Bourne Shell(/usr/bin/sh或/bin/sh)Bourne Again Shell(/bin/bash)C Shell(/us…

《啊哈算法第四章之bfs》(17张图解)

源自《啊哈算法》 目录 bfs正文 题目 思路 完整代码1 完整代码2 再解炸弹人 题目 思路 完整代码1 完整代码2 总结 bfs正文 第四章--深度优先搜索中,我们用dfs找到了寻找小哈的最短路径 接下来,我们要用bfs(Breadth First Sear…

04 |「链表」简析

前言 前言:研究一个数据结构的时候,首先讲的是增删改查。 文章目录前言一、链表简介1. 含义2. 节点组成3. 存储方式1)数据在内存中的存储方式2)单链表在内存中的存储方式3)双链表在内存中的存储方式4)循环链…

python-38-降低内存开销的python迭代器

【进阶Python】第五讲:迭代器与生成器 python 迭代器和生成器 迭代是Python中常用且非常强大的一个功能,它可以用于访问集合、列表、字符串、字典等数据结构的元素。 我们经常使用循环和条件语句,我们也清楚哪些是可以迭代访问,但…

结构型模式-代理模式

1.概述 由于某些原因需要给某对象提供一个代理以控制对该对象的访问。这时,访问对象不适合或者不能直接引用目标对象,代理对象作为访问对象和目标对象之间的中介。 Java中的代理按照代理类生成时机不同又分为静态代理和动态代理。静态代理代理类在编译…

Nacos 配置中心源码讲解

目录 1. 配置中心的优点 2. 配置模型结构 3. 配置中心 Server 端实现原理 3.1 新建配置 / 发布配置 3.2 查询配置 4. 配置中心 Client 端实现原理 4.1 发布配置 4.2 查询配置 4.3 监听机制 Listener 1. 配置中心的优点 运行时动态修改系统参数配置,不用重启…

排序算法解析:快排,归并 (全)

一、快排原始快排 算法思想:ps:排序的效果其实就是使一个数列中的每个数都满足左边数比它小、右边数比它大(假设升序)。接下来我们来了解快排:多次递归遍历,每单次遍历,设定一个限定值&#xff…

02 |「数据结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基本概念简析

前言 前言:简析数据结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 文章目录前言一、数据结构1. 简介2. 数据3. 结构4. 分析5. 分类1)线性结构(线性表)2)树结构3)图结构二、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1. 为什么要有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SpringBoot+Vue--前端搭建-笔记1

前端搭建 首先安装node.js(百度) 官网下载地址:http://nodejs.cn/download 以前写的关于npm 后端了解的npm_biubiubiu0706的博客-CSDN博客 安装Node.js淘宝镜像加速器(cnpm) npm install cnpm -g(可以不安装) #建议使用如下语句解决npm速度慢的问题 好比设置仓…

代码随想录算法训练营三期 day 24 - 回溯 (1) (补)

回溯算法理论基础 什么是回溯法 回溯法也可以叫做回溯搜索法,它是一种搜索的方式。回溯是递归的副产品,只要有递归就会有回溯。所以以下讲解中,回溯函数也就是递归函数,指的都是一个函数。 回溯法的效率 回溯的本质是穷举&…

【手把手教你学51单片机】中断的优先级

注:本文章转载自《手把手教你学习51单片机》!因转载需要原文链接,故无法选择转载! 如若侵权,请联系我进行删除!上传至网络博客目的为了记录自己学习的过程的同时,同时能够帮助其他一同学习的小伙…

第四十三章 动态规划——最长单调序列模型

第四十三章 动态规划——最长单调序列模型一、最长单调序列模型1、模型母题2、思路分析(两种方法:DP,贪心)二、模型的应用1、AcWing 1017. 怪盗基德的滑翔翼(1)问题(2)分析&#xff…

C规范编辑笔记(十四)

往期文章: C规范编辑笔记(一) C规范编辑笔记(二) C规范编辑笔记(三) C规范编辑笔记(四) C规范编辑笔记(五) C规范编辑笔记(六) C规范编辑笔记(七) C规范编辑笔记(八) C规范编辑笔记(九) C规则编辑笔记(十) C规范编辑笔记(十一) C规范编辑笔记(十二) C规范编辑笔记(…

Linux进程学习【一】

✨个人主页: Yohifo 🎉所属专栏: Linux学习之旅 🎊每篇一句: 图片来源 🎃操作环境: CentOS 7.6 阿里云远程服务器 Perseverance is not a long race; it is many short races one after another…

Linux基本功系列之rename命令实战

文章目录一. rename 命令介绍二. 语法格式及常用选项三. 参考案例3.1 将当前目录下所有.cfg的文件,替换为.txt结尾3.2 将所有出现mufeng的部分都替换为mufeng13.3 将mufeng0开头都变成mufeng00开头3.4 rename支持正则表示式总结前言🚀🚀&…

2023-1-22 刷题情况

积水面积 先祝大家新年快乐,新的一年,万事如意。 题目描述 一组正整数,分别表示由正方体叠起的柱子的高度。若某高度值为 xxx,表示由 xxx 个正立方的方块叠起(如下图,0≤x≤50000 \le x \le 50000≤x≤5…

卷积神经网络进阶--基础知识

卷积神经网络进阶 b站课程链接碳基生物都能学会的神经网络(跳着看的) 因为我用的是pytorch,而该课程是用tenserflow的,所以主要记了一下理论 为什么要讲不同的网络结构 不同的网络结构解决的问题不同不同的网络结构使用的技巧不同…

【人工智能原理自学】卷积神经网络:打破图像识别的瓶颈

😊你好,我是小航,一个正在变秃、变强的文艺倾年。 🔔本文讲解卷积神经网络:打破图像识别的瓶颈,一起卷起来叭! 目录一、手写体识别二、“炼丹”一、手写体识别 在机器学习、神经网络领域&#…

【数据分析】(task4)数据可视化

note matplotlib的四个容器: Figure:顶层级,用来容纳子 Axes,一组具体绘图元素和画布(canvas)。 画板。Axes:matplotlib宇宙的核心,容纳了大量元素用来构造一幅幅子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