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基础_第4章_Python数据序列(容器)
文章目录
- Python基础_第4章_Python数据序列(容器)
- Python数据序列(容器)
- 一、作业回顾
- 1、面试题
- 2、报数字(数7)
- 二、了解字符串
- 1、字符串的定义
- 2、字符串输入
- 3、字符串的输出
- ☆ 普通输出
- ☆ 格式化输出
- 4、字符串在计算机底层的存储形式
- 5、聊聊索引下标
- 三、字符串切片
- 1、什么是字符串切片
- 2、字符串切片基本语法
- 3、字符串切片小口诀
- 4、字符串切片的小栗子
- 四、字符串的操作方法(内置)
- 1、字符串中的查找方法
- ☆ find()方法
- ☆ index()方法
- 2、字符串的修改方法
- ☆ replace()方法
- ☆ split()方法
- ☆ join()方法
- ☆ upper()与lower() 方法
- 3、字符串的判断方法
- ☆ startswith()
- ☆ endswith()
- 五、列表及其应用场景
- 1、为什么需要列表
- 2、列表的定义
- 3、列表的相关操作
- ☆ 查操作
- ☆ 增操作
- ☆ append()
- ☆ extend()方法
- ☆ insert()方法
- ☆ 删操作
- ☆ del删除指定的列表元素
- ☆ pop()方法
- ☆ remove()方法
- ☆ clear()方法
- ☆ 改操作
- 4、列表的循环遍历
- 5、列表的嵌套
- 六、元组的定义与使用
- 1、为什么需要元组
- 2、元组的定义
- 3、元组的应用场景(这个技术在未来工作中的应用场景)
- 4、元组的相关操作方法
Python数据序列(容器)
一、作业回顾
1、面试题
有一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
白话文:有一个数字,不知道具体是多少,用3去除剩2,用5去除剩3,用7去除剩2个,问这个数是多少?1 ~ 100以内的整数
while循环:
# 初始化计数器
i = 1
# 编写循环条件
while i <= 100:
# 判断
if i % 3 == 2 and i % 5 == 3 and i % 7 == 2:
print(i)
# 更新计数器
i += 1
for循环:
for i in range(1, 101):
# 判断
if i % 3 == 2 and i % 5 == 3 and i % 7 == 2:
print(i)
2、报数字(数7)
一些同学从1开始报数,当需要报出的数字尾数是7或者该数字是7的倍数时,则该同学跳过这个数字,不进行报数。所有同学都参与游戏后,游戏结束。如输入学生数量为50,游戏结束后,报数的同学数量为39。
分析:如何判断某个数字尾数为7以及如何判断某个数字是7的倍数
① 如何判断数字尾数为7,i % 10 == 7 17 % 10 = 1 余 7 27 % 10 = 2 余 7
② 如何判断数字是7的倍数,i % 7 == 0
# 定义一个变量n,用于获取学生数量
n = int(input('请输入学生的数量:'))
# 定义一个变量,用于统计有多少人报数了
count = 0
# 开始循环
for i in range(1, n+1):
# 判断数字尾数为7
if i % 10 == 7:
continue
# 判断数值是7的倍数
if i % 7 == 0:
continue
# 如果不满足以上if条件,则对count进行+1操作
count += 1
print(f'{n}个同学,共报数{count}人')
二、了解字符串
1、字符串的定义
字符串是 Python 中最常用的数据类型。我们一般使用引号来创建字符串。创建字符串很简单,只要为变量分配一个值即可。
案例1:使用单引号或双引号定义字符串变量
str1 = 'abcdefg'
str2 = "hello world"
print(type(str1)) # <class 'str'> ##输出
print(type(str2)) # <class 'str'>
案例2:使用3个引号定义字符串变量
name1 = '''I am Tom, Nice to meet you!'''
print(name1)
print(type(name1))
print('-' * 20)
name2 = """I am Jennify,
Nice to meet you!"""
print(name2)
print(type(name2))
注意:三引号形式的字符串支持换行操作
案例3:思考如何使用字符串定义"I’m Tom"
使用单引号情况
str1 = 'I'm Tom'
运行结果:
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上字符串的定义代码出现了(syntax)语法错误。单引号在字符串定义中必须成对出现,而且Python解析器在解析代码时,会自动认为第一个单引号和最近的一个单引号是一对!
如果一定要在单引号中在放入一个单引号,必须使用反斜杠进行转义。
str1 = 'I\'am Tom'
使用双引号情况
str2 = "I'm Tom"
注:在Python中,如果存在多个引号,建议① 单引号放在双引号中 ② 双引号放在单引号中。
2、字符串输入
在Python代码中,我们可以使用input()
方法来接收用户的输入信息。记住:在Python中,input()方法返回的结果是一个字符串类型
的数据。
name = input('请输入您的姓名:')
age = input('请输入您的年龄:')
address = input('请输入您的住址:')
print(name, age, address)
① input()可以阻断当前正在执行的代码,让系统处于等待状态,直到用户输入完成
② input()方法接收到的所有数据,返回的数据类型都是字符串
3、字符串的输出
☆ 普通输出
print(变量名称)
print(变量名称1, 变量名称2, 变量名称3)
☆ 格式化输出
① 百分号(Python2和Python3)
name = input('请输入您的姓名:')
age = int(input('请输入您的年龄:'))
address = input('请输入您的住址:')
print('我的名字是%s,今年%d岁了,家里住在%s...' % (name, age, address))
② format方法(Python3)
name = input('请输入您的姓名:')
age = input('请输入您的年龄:')
address = input('请输入您的住址:')
print('我的名字是{},今年{}岁了,家里住在{}...'.format(name, age, address))
③ f形式(Python3)
name = input('请输入您的姓名:')
age = input('请输入您的年龄:')
address = input('请输入您的住址:')
print(f'我的名字是{name},今年{age}岁了,家里住在{address}...')
延伸:
name = input('请输入您购买商品的名称:')
price = float(input('请输入您购买商品的价格:')) # 18.5
print(f'购买商品名称:{name},商品价格:{price:.2f}')
4、字符串在计算机底层的存储形式
在计算机中,Python中的字符串属于序列结构。所以其底层存储占用一段连续的内存空间。
str1 = 'itheima'
结构原理图:
索引的最大值 = len(字符串) - 1
7个字符,则索引下标的最大值为7-1 = 6
注意:索引下标从0开始。
5、聊聊索引下标
索引下标
,就是编号。比如火车座位号,座位号的作用:按照编号快速找到对应的座位。同理,下标的作用即是通过下标快速找到对应的数据。
举个例子:
name = 'abcdef'
print(name[0]) # a
print(name[3]) # d
三、字符串切片
1、什么是字符串切片
所谓的切片是指对操作的对象截取其中一部分的操作。字符串、列表、元组都支持切片操作。
2、字符串切片基本语法
顾头不顾尾:
序列名称[开始位置下标:结束位置下标:步长(步阶)]
numstr = '0123456789'
numstr[0:3:1] # 012 => range方法非常类似,步长:每次前进1步
numstr[0:3:2] # 02 => 每次前进2步
步长可以为负数,正数代表从左向右截取,负数代表从右向左截取
① 不包含结束位置下标对应的数据, 正负整数均可;
② 步长是选取间隔,正负整数均可,正数从左向右,负数从右向左。默认步长为1。
还是有点陌生,没关系,给你举个栗子:
numstr = '0123456789'
如果想对numstr字符串进行切片,如下图所示:
3、字符串切片小口诀
记口诀:切片其实很简单,只顾头来尾不管,步长为正正向移,步长为负则逆向移
如果还是有点不太清楚这个原理,建议大家对字符串进行画图
4、字符串切片的小栗子
案例1:
numstr = '0123456789'
# 1、从2到5开始切片,步长为1
print(numstr[2:5:1])
print(numstr[2:5])
# 2、只有结尾的字符串切片:代表从索引为0开始,截取到索引为5的位置(不包含索引为5的数据)
print(numstr[:5])
# 3、只有开头的字符串切片:代表从起始位置开始,已知截取到字符串的结尾
print(numstr[1:])
# 4、获取或拷贝整个字符串
print(numstr[:])
# 5、调整步阶:类似求偶数
print(numstr[::2])
# 6、把步阶设置为负整数:类似字符串翻转
print(numstr[::-1])
# 7、起始位置与结束位置都是负数
print(numstr[-4:-1])
# 8、结束字符为负数,如截取012345678
print(numstr[:-1])
案例2:
案例3:给定一个图片的名称为"avatar.png",使用Python方法获取这个图片的名称(avatar)以及这个图片的后缀(.png)。
分析:
① 建议先获取点号的位置(目前还未学习,只能一个一个数)
② 从开头切片到点号位置,得到的就是文件的名称
③ 从点号开始切片,一直到文件的结尾,则得到的就是文件的后缀
filename = 'avatar.png'
# 获取点号的索引下标
index = 6
# 使用切片截取文件的文件
name = filename[:index]
print(f'上传文件的名称:{name}')
# 使用切片截取文件的后缀
postfix = filename[index:]
print(f'上传文件的后缀:{postfix}')
四、字符串的操作方法(内置)
1、字符串中的查找方法
所谓字符串查找方法即是查找子串在字符串中的位置或出现的次数。
基本语法:
字符串.find(要查找的字符或者子串)
编号 | 函数 | 作用 |
---|---|---|
1 | find() | 检测某个子串是否包含在这个字符串中,如果在返回这个子串开始的位置下标,否则则返回-1。 |
2 | index() | 检测某个子串是否包含在这个字符串中,如果在返回这个子串开始的位置下标,否则则报异常。 |
☆ find()方法
作用:检测某个子串是否包含在这个字符串中,如果在返回这个子串开始的位置下标,否则则返回-1。
# 定义一个字符串
str1 = 'hello world hello linux hello python'
# 查找linux子串是否出现在字符串中
print(str1.find('linux'))
# 在str1中查找不存在的子串
print(str1.find('and'))
案例:使用input方法输入任意一个文件名称,求点号的索引下标
filename = input('请输入您要上传文件的名称:')
# 获取点号的索引下标
index = filename.find('.')
print(index)
# 求文件名称
print(filename[:index])
# 求文件后缀
print(filename[index:])
请输入您要上传文件的名称:上海.jpg
2
上海
.jpg
请输入您要上传文件的名称:shanghai.jpg
8
shanghai
.jpg
☆ index()方法
index()方法其功能与find()方法完全一致,唯一的区别在于当要查找的子串没有出现在字符串中时,find()方法返回-1,而index()方法则直接报错。
str1 = 'apple, banana, orange'
# 判断apple是否出现在字符串str1中
print(str1.index('apple'))
print(str1.index('pineapple'))
运行结果:
2、字符串的修改方法
所谓修改字符串,指的就是通过函数(方法)的形式修改字符串中的数据。
编号 | 函数 | 作用 |
---|---|---|
1 | replace() | 返回替换后的字符串 |
2 | split() | 返回切割后的列表序列 |
3 | title() | 所有单词首字母大写 |
4 | upper()与lower() | 返回全部大写或小写的字符串 |
☆ replace()方法
基本语法:
字符串.replace(要替换的内容, 替换后的内容, 替换的次数-可以省略)
案例:编写一个字符串,然后把字符串中的linux替换为python
str1 = 'hello linux and hello linux'
# 把字符串中所有linux字符替换为python
print(str1.replace('linux', 'python'))
# 把字符串中的第一个linux进行替换为python
print(str1.replace('linux', 'python', 1))
# 把and字符串替换为&&
print(str1.replace('and', '&&'))
目前在工作中,replace主要用于实现关键字替换或过滤功能。北京 ==> BJ,论坛关键字过滤
☆ split()方法
作用:对字符串进行切割操作,返回一个list()列表类型的数据
str1 = 'apple-banana-orange' #字符
print(str1.split('-'))
输出结果:
['apple', 'banana', 'orange'] #list集合
☆ join()方法
作用:和split()方法正好相反,其主要功能是把序列拼接为字符串
字符串.join(数据序列)
案例:把水果列表[‘apple’, ‘banana’, ‘orange’]拼接成’apple-banana-orange’
list1 = ['apple', 'banana', 'orange'] #list集合
print('-'.join(list1))
输出结果:
apple-banana-orange #字符串
☆ upper()与lower() 方法
upper():把字符串全部转换为大写形式
lower():把字符串全部转换为小写形式
# 用户名以及密码验证案例
username = input('请输入您的账号:')
password = input('请输入您的密码:')
# 把username和password全部转换为大写或小写
print(username.lower())
print(password.upper())
输出结果:
请输入您的账号:zhanngSAN
请输入您的密码:Mima
zhanngsan
MIMA
3、字符串的判断方法
所谓判断即是判断真假,返回的结果是布尔型数据类型:True 或 False。
编号 | 函数 | 作用 |
---|---|---|
1 | startswith() | 检查字符串是否是以指定子串开头,是则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如果设置开始和结束位置下标,则在指定范围内检查。 |
2 | endswith() | 检查字符串是否是以指定子串结尾,是则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如果设置开始和结束位置下标,则在指定范围内检查。 |
☆ startswith()
作用:检查字符串是否是以指定子串开头,是则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如果设置开始和结束位置下标,则在指定范围内检查。
str1 = 'python program'
print(str1.startswith('python'))
输出结果:
True
☆ endswith()
作用:检查字符串是否是以指定子串结尾,是则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如果设置开始和结束位置下标,则在指定范围内检查。
str2 = 'avatar.png'
print(str2.endswith('.png'))
if str2.endswith('.png') or str2.endswith('.jpg') or str2.endswith('.gif'):
print('是一张图片格式的图片')
else:
print('您上传的文件格式异常')
五、列表及其应用场景
1、为什么需要列表
思考:有一个人的姓名(TOM)怎么书写存储程序?
答:变量。
思考:如果一个班级100位学生,每个人的姓名都要存储,应该如何书写程序?声明100个变量吗?
答:No,我们使用列表就可以了, 列表一次可以存储多个数据。
在Python中,我们把这种数据类型称之为列表。但是在其他的编程语言中,如Java、PHP、Go等等中其被称之为数组。
2、列表的定义
列表序列名称 = [列表中的元素1, 列表中的元素2, 列表中的元素3, ...]
案例演示:定义一个列表,用于保存苹果、香蕉以及菠萝
list1 = ['apple', 'banana', 'pineapple']
# list列表类型支持直接打印
print(list1)
# 打印列表的数据类型
print(type(list1)) # <class 'list'>
注意:列表可以一次存储多个数据且可以为不同的数据类型
3、列表的相关操作
列表的作用是一次性存储多个数据,程序员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的操作有:
增、删、改、查。
☆ 查操作
列表在计算机中的底层存储形式,列表和字符串一样,在计算机内存中都占用一段连续的内存地址,我们向访问列表中的每个元素,都可以通过==“索引下标”==的方式进行获取。
如果我们想获取列表中的某个元素,非常简单,直接使用索引下标:
list1 = ['apple', 'banana', 'pineapple']
# 获取列表中的banana
print(list1[1])
查操作的相关方法:
编号 | 函数 | 作用 |
---|---|---|
1 | index() | 指定数据所在位置的下标【有返回下表,无会报错】 |
2 | count() | 统计指定数据在当前列表中出现的次数【重复出现次数】 |
3 | in | 判断指定数据在某个列表序列,如果在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
4 | not in | 判断指定数据不在某个列表序列,如果不在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
举个栗子:
# 1、查找某个元素在列表中出现的位置(索引下标)
list1 = ['apple', 'banana', 'pineapple']
print(list1.index('apple')) # 0
# print(list1.index('peach')) # 报错
# 2、count()方法:统计元素在列表中出现的次数
list2 = ['刘备', '关羽', '张飞', '关羽', '赵云']
# 统计一下关羽这个元素在列表中出现的次数
print(list2.count('关羽'))
# 3、in方法和not in方法(黑名单系统)
list3 = ['192.168.1.15', '10.1.1.100', '172.35.46.128']
if '10.1.1.100' in list3:
print('黑名单IP,禁止访问')
else:
print('正常IP,访问站点信息')
☆ 增操作
编号 | 函数 | 作用 |
---|---|---|
1 | append() | 增加指定数据到列表中 |
2 | extend() | 列表结尾追加数据,如果数据是一个序列,则将这个序列的数据逐一添加到列表 |
3 | insert() | 指定位置新增数据 |
☆ append()
append() :在列表的尾部追加元素
names = ['孙悟空', '唐僧', '猪八戒']
# 在列表的尾部追加一个元素"沙僧"
names.append('沙僧')
# 打印列表
print(names)
输出结果;
['孙悟空', '唐僧', '猪八戒', '沙僧']
注意:列表追加数据的时候,直接在原列表里面追加了指定数据,即修改了原列表,故列表为可变类型数据。
☆ extend()方法
列表结尾追加数据,如果数据是一个序列,则将这个序列的数据逐一添加到列表
案例:
list1 = ['Tom', 'Rose', 'Jack']
# 1、使用extend方法追加元素"Jennify"
# names.extend("Jennify")
# print(names)
# 2、建议:使用extend方法两个列表进行合并
list2 = ['Hack', 'Jennify']
list1.extend(list2)
print(list1)
输出结果:
['Tom', 'Rose', 'Jack', 'Hack', 'Jennify']
总结:extend方法比较适合于两个列表进行元素的合并操作
☆ insert()方法
作用:在指定的位置增加元素[指定插入索引位置]
names = ['薛宝钗', '林黛玉']
# 在薛宝钗和林黛玉之间,插入一个新元素"贾宝玉"
names.insert(1, '贾宝玉')
print(names)
输出结果:
['薛宝钗', '贾宝玉', '林黛玉']
☆ 删操作
编号 | 函数 | 作用 |
---|---|---|
1 | del 列表[索引] | 删除列表中的某个元素 |
2 | pop() | 删除指定下标的数据(默认为最后一个),并返回该数据 |
3 | remove() | 移除列表中某个数据的第一个匹配项。 |
4 | clear() | 清空列表,删除列表中的所有元素,返回空列表。 |
☆ del删除指定的列表元素
基本语法:
names = ['Tom', 'Rose', 'Jack', 'Jennify']
# 删除Rose
del names[1]
# 打印列表
print(names)
输出结果:
['Tom', 'Jack', 'Jennify']
☆ pop()方法
作用:删除指定下标的元素,如果不填写下标,默认删除最后一个。其返回结果:就是删除的这个元素
names = ['貂蝉', '吕布', '董卓']
del_name = names.pop()
# 或
# del_name = names.pop(1)
print(del_name)
print(names)
输出结果:
董卓
['貂蝉', '吕布']
☆ remove()方法
作用:删除匹配的元素
fruit = ['apple', 'banana', 'pineapple']
fruit.remove('banana')
print(fruit)
输出结果:
☆ clear()方法
清空列表
names = ['貂蝉', '吕布', '董卓']
# 随着故事的发展,人物都game over
names.clear()
# 打印列表
print(names)
输出结果:
['apple', 'pineapple']
☆ 改操作
编号 | 函数 | 作用 |
---|---|---|
1 | 列表[索引] = 修改后的值 | 修改列表中的某个元素 |
2 | reverse() | 将数据序列进行倒叙排列 |
3 | sort() | 对列表序列进行排序 |
list1 = ['貂蝉', '大乔', '小乔', '八戒']
# 修改列表中的元素
list1[3] = '周瑜'
print(list1)
list2 = [1, 2, 3, 4, 5, 6]
list2.reverse()
print(list2)
list3 = [10, 50, 20, 30, 1]
list3.sort() # 升序(从小到大)
# 或
# list3.sort(reverse=True) # 降序(从大到小)
print(list3)
4、列表的循环遍历
什么是循环遍历?答:循环遍历就是使用while或for循环对列表中的每个数据进行打印输出
while循环:
list1 = ['貂蝉', '大乔', '小乔']
# 定义计数器
i = 0
# 编写循环条件
while i < len(list1):
print(list1[i])
# 更新计数器
i += 1
for循环(个人比较推荐):
list1 = ['貂蝉', '大乔', '小乔']
for i in list1:
print(i)
5、列表的嵌套
列表的嵌套:列表中又有一个列表,我们把这种情况就称之为列表嵌套
在其他编程语言中,称之为叫做二维数组或多维数组
应用场景:要存储班级一、二、三 => 三个班级学生姓名,且每个班级的学生姓名在一个列表。
classes = ['第一个班级','第二个班级','第三个班级']
一班:['张三', '李四']
二班:['王五', '赵六']
三班:['田七', '孙八']
把班级和学员信息合并在一起,组成一个嵌套列表
students = [['张三', '李四'],['王五', '赵六'],['田七', '孙八']]
students = [x,y,z]
students[0] == ['张三', '李四']
students[0][1]
问题:嵌套后的列表,我们应该如何访问呢?
# 访问李四
print(students[0][1])
# 嵌套列表进行遍历,获取每个班级的学员信息
for i in students:
print(i)
六、元组的定义与使用
1、为什么需要元组
思考:如果想要存储多个数据,但是这些数据是不能修改的数据,怎么做?
答:列表?列表可以一次性存储多个数据,但是列表中的数据允许更改。
num_list = [10, 20, 30]
num_list[0] = 100
那这种情况下,我们想要存储多个数据且数据不允许更改,应该怎么办呢?
答:使用元组,元组可以存储多个数据且元组内的数据是不能修改的。
2、元组的定义
元组特点:定义元组使用小括号,且使用逗号隔开各个数据,数据可以是不同的数据类型。
基本语法:
# 多个数据元组
tuple1 = (10, 20, 30)
# 单个数据元组
tuple2 = (10,)
注意:如果定义的元组只有一个数据,那么这个数据后面也要添加逗号,否则数据类型为唯一的这个数据的数据类型。
3、元组的应用场景(这个技术在未来工作中的应用场景)
-
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一个函数可以接受任意多个参数,或者依次返回多个数据(暂时了解)
-
格式化字符串,百分号和format,格式化字符串后面的()本质上就是一个元组
print(‘姓名:%s,年龄:%d,家庭住址:%s’ % (name, age, address))
-
让列表不可以修改,以保护数据安全
4、元组的相关操作方法
由于元组中的数据不允许直接修改,所以其操作方法大部分为查询方法。
编号 | 函数 | 作用 |
---|---|---|
1 | 元组[索引] | 根据索引下标查找元素 |
2 | index() | 查找某个数据,如果数据存在返回对应的下标,否则报错,语法和列表、字符串的index方法相同 |
3 | count() | 统计某个数据在当前元组出现的次数 |
4 | len() | 统计元组中数据的个数 |
案例1:访问元组中的某个元素
nums = (10, 20, 30)
print(nums[2])
案例2:查找某个元素在元组中出现的位置,存在则返回索引下标,不存在则直接报错
nums = (10, 20, 30)
print(nums.index(20))
案例3:统计某个元素在元组中出现的次数
nums = (10, 20, 30, 50, 30)
print(nums.count(30))
案例4:len()方法主要就是求数据序列的长度,字符串、列表、元组
nums = (10, 20, 30, 50, 30)
print(len(nums))
作方法
由于元组中的数据不允许直接修改,所以其操作方法大部分为查询方法。
编号 | 函数 | 作用 |
---|---|---|
1 | 元组[索引] | 根据索引下标查找元素 |
2 | index() | 查找某个数据,如果数据存在返回对应的下标,否则报错,语法和列表、字符串的index方法相同 |
3 | count() | 统计某个数据在当前元组出现的次数 |
4 | len() | 统计元组中数据的个数 |
案例1:访问元组中的某个元素
nums = (10, 20, 30)
print(nums[2])
案例2:查找某个元素在元组中出现的位置,存在则返回索引下标,不存在则直接报错
nums = (10, 20, 30)
print(nums.index(20))
案例3:统计某个元素在元组中出现的次数
nums = (10, 20, 30, 50, 30)
print(nums.count(30))
案例4:len()方法主要就是求数据序列的长度,字符串、列表、元组
nums = (10, 20, 30, 50, 30)
print(len(nu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