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网络、互连网(互联网)和因特网
- 2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 3 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
- 4 因特网的组成
1 网络、互连网(互联网)和因特网
网络(Network)
由若干结点(Node)
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
组成(如下图所示);
- 多个网络还可以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覆盖范围更大的网络,即互联网(或互连网)。因此,互联网是“
网络的网络(Network of Networks)
”(如下图所示)。
- 因特网(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连网络(用户数以亿计,互连的网络数以百万计)。
internet与Internet的区别:
- 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在这些网络之间的通信协议可以任意的;
- Internet(因特网)是一个专用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它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其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2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
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普通用户通过ISP接入因特网,ISP可以从因特网管理机构申请到成块的IP地址,同时拥有通信线路以及路由器等连网设备。任何机构和个人只要向ISP交纳规定的费用,就可以从ISP得到所需要的IP地址(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因特网上的主机都必须有IP地址才能进行通信),这样就可以通过该ISP接入到因特网。
我国主要的ISP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这三大电信运营商。
-
基于ISP的三层结构的因特网
根据提供服务的覆盖面积大小及所拥有的IP地址数量的不同,ISP也分成不同层次,下面给出ISP三层结构示意图:
最高级别的第一层ISP的服务面积最大,第一层ISP通常也被成为因特网主干网,一般都能覆盖国际性区域范围,并且拥有高速链路和交换设备,第一层ISP之间直接互连。
第二层ISP和一些大公司都是第一层ISP的用户,通常具有区域性或国家性覆盖规模,与少数第一层ISP相连接。
第三层ISP又称为本地ISP,它们是第二层ISP的用户,且只拥有本地范围的网络,一般的校园网或企业网,以及住宅用户和无线移动用户都是第三层ISP的用户。
从ISP结构图可以看出,因特网逐渐演变成基于ISP的多层次结构网络,但今天的因特网由于规模太大,已经很难对整个网络的结构给出细致的描述。但下面这种情况是经常遇到的,就是相隔较远的两台主机间的通信可能需要经过多个ISP。
顺便提一下,一旦某个用户能够接入到因特网,那么他也可以成为一个ISP,所需要做的就是购买一些如调制解调器或路由器这样的设备,让其他用户能够和他相连,因此,上图所示的仅仅是个示意图。一个ISP可以很方便地在因特网拓扑上增添新的层次和分支。
3 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
-
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对因特网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因特网在其标注你上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面向公众:
- 因特网所有的RFC(Request For Comments)技术文档都可以从因特网上免费下载;(http://www.ietf.org/rfc.html)
- 任何人都可以随时使用电子邮件发表对某个文档的建议或者意见;
-
因特网协会ISOC是一个国际性组织,它负责对因特网进行全面管理,以及在世界范围内促进其发展和使用:
- 因特网体系结构委员会IAB,负责管理因特网有关协议的开发;
- 因特网工程部IETF,负责研究中短期工程问题,主要针对协议的开发和标准化;
- 因特网研究部IRTF,从事理论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一些需要长期考虑的问题;
-
制订因特网的正式标准要经过以下4个阶段:
- 因特网草案(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文档);
- 建议标准(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文档);
- 草案标准;
- 因特网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RFC文档都是因特网标准 ,只有一小部分RFC文档最后才能变成因特网标准。
4 因特网的组成
- 边缘部分
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和视频)和资源共享;
边缘部分中的主机可以是台式电脑或大型服务器,也可以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还可以是智能手机、智能手表,以及物联网智能硬件,例如空气质量检测仪、智能摄像头; - 核心部分
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在网络核心部分其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路由器是一种专用计算机,但我们不称它为主机,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建,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