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老经典的问题-----汉诺塔问题,可能在学习编程之前我们就听说过这个问题,那这里我们如何去通过编程的方式去解决这么一个问题呢?下面接着看。
汉诺塔问题
问题描述
这里是引用汉诺塔问题源自印度一个古老的传说,印度教的“创造之神”梵天创造世界时做了 3 根金刚石柱,其中的一根柱子上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摞着 64 个黄金圆盘。梵天命令一个叫婆罗门的门徒将所有的圆盘移动到另一个柱子上,移动过程中必须遵守以下规则:
每次只能移动柱子最顶端的一个圆盘;
每个柱子上,小圆盘永远要位于大圆盘之上;
下面展示一个三个的汉诺塔解决过程,如下图所示:
其他情况:
解决思路(分治算法)
看上面这几个图,我们是否发现这么一个特点,要想把A柱子(起始柱)上的汉诺塔转移到C柱子(目标柱)上,而且还要满足汉诺塔的基本条件,那就把第三个柱子作为辅助柱(B柱),假设A柱子上有n个汉诺塔,这时候先把A柱子除了最下面的一层,其余的全部汉诺塔先放到B柱子上面,然后再把A柱子最下面的汉诺塔放到C柱子上,然后把B柱子上面的汉诺塔重新放回给A柱子当中(这个过程,C柱作为辅助柱子,B是起始柱,A是目标柱),这个过程就完成了一次放置,此时A柱子上面就剩下n-1个汉诺塔,再次重复以上的过程,最后就完成了汉诺塔的转移。
汉诺塔问题中,3 个圆盘至少需要移动 7 次,移动 n 的圆盘至少需要操作 2^n-1 次。
在汉诺塔问题中,当圆盘个数不大于 3 时,多数人都可以轻松想到移动方案,随着圆盘数量的增多,汉诺塔问题会越来越难。也就是说,圆盘的个数直接决定了汉诺塔问题的难度,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尝试用分治算法,将移动多个圆盘的问题分解成多个移动少量圆盘的小问题,这些小问题很容易解决,从而可以找到整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代码实现(C语言)
#include<stdio.h>
//打印移动的过程
void move(char x, char y) {
printf("%c--->%c\n", x, y);
}
//递归移动
void generate(int n,char a, char b, char c) {
if (n == 0)
return; //如果移动完成了就返回,开始递归运算
//第一个过程,先把A柱子上的前n-1个汉诺塔移到B柱子上,再把最底下的那个汉诺塔移动到C上
//此时a是起始柱子,c是目标柱,b是辅助柱 a--->c
generate(n - 1, a, c, b);
move(a, c);
//第二个过程,当第一个过程完成了之后,就要把B柱子上的n-1个汉诺塔移回A柱子,这就是整体一个分支过程
//此时b是起始柱,a是目标柱,c是辅助柱 b--->a
generate(n - 1, b, a, c);
}
int main() {
int n;
printf("输入汉诺塔个数:");
scanf("%d", &n);
generate(n, 'A', 'B', 'C');
}
运行结果如下: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了,这个汉诺塔是不是很有意思呢?你学会了吗?
分享一张壁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