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U 15-445 -- Database Recovery - 18
- 引言
- ARIES
- Log Sequence Numbers
- Normal Execution
- Transaction Commit
- Transaction Abort
- Compensation Log Records
- Non-fuzzy & fuzzy Checkpoints
- Slightly Better Checkpoints
- Fuzzy Checkpoints
- ARIES - Recovery Phases
- Analysis Phase
- Redo Phase
- Undo Phase
- 案例
- Additional Crash Issues
- Conclusion
引言
本系列为 CMU 15-445 Fall 2022 Database Systems 数据库系统 [卡内基梅隆] 课程重点知识点摘录,附加个人拙见,同样借助CMU 15-445课程内容来完成MIT 6.830 lab内容。
上节课介绍到,故障恢复算法由两个部分构成:
- 在事务执行过程中采取的行动来确保出现故障时能够恢复 (上节课)
- 在故障发生后的恢复机制,确保原子性、一致性和持久性 (本节课)
ARIES
本节课介绍的是 Algorithms for Recovery and Isolation Exploiting Semantics (ARIES),由 IBM Research 在 90 年代初为 DB2 DBMS 研发的基于 WAL 的故障恢复机制,尽管并非所有 DBMS 都严格按照 ARIES paper 实现故障恢复机制,但它们的思路基本一致。
ARIES 的核心思想可以总结为 3 点:
- Write-Ahead Logging (WAL)
- 在数据落盘之前,所有写操作都必须记录在日志中并落盘
- 必须使用 Steal + No-Force 缓存管理策略 (buffer pool policies)
- Repeating History During Redo
- 当 DBMS 重启时,按照日志记录的内容重做数据,恢复到故障发生前的状态
- Logging Changes During Undo
- 在 undo 过程中记录 undo 操作到日志中,确保在恢复期间再次出现故障时不会执行多次相同的 undo 操作
Log Sequence Numbers
WAL 中的每条日志记录都需要包含一个全局唯一的 log sequence number (LSN),一般 LSN 单调递增。DBMS 中的不同部分都需要记录相关的 LSN 信息,举例如下:
Name | Where | Definition |
---|---|---|
flushedLSN | memory | 最后落盘的那个 LSN |
pageLSN | buffer pool page | 与某 page data 相关的最新 LSN |
recLSN | buffer pool page | 在上次落盘之后,与某 page data 相关的最老 LSN |
lastLSN | transaction | 某事务最后一条日志的 LSN |
MasterRecord | disk | 最近一次 checkpoint 的 LSN |
在 buffer pool manager 中,每个 data page 都维护着 pageLSN,而 DBMS 本身需要追踪 flushedLSN,那么在 page x 落盘前,DBMS 必须保证以下条件成立:
当一个事务修改某 page 中的数据时,也需要更新该 page 的 pageLSN,在将操作日志写进 WAL 后,DBMS 会更新 flushedLSN 为最新写入的 LSN。
Normal Execution
每个事务都会包含一些列的读和写操作,然后提交 (commit) 或中止 (abort),本节我们来看下不存在故障时,事务的正常执行过程。在讨论之前,我们需要约定 4 个假设,简化问题:
- 所有日志记录都能放进一个 page 中
- 写一个 page 到磁盘能保持原子性
- 没有 MVCC,使用严格的 2PL
- 使用 WAL 记录操作日志,buffer pool policy 为 Steal + No-Force
Transaction Commit
当事务提交时,DBMS 先写入一条 COMMIT 记录到 WAL ,然后将 COMMIT 及之前的日志落盘,当落盘完成后,flushedLSN 被修改为 COMMIT 记录的 LSN,同时 DBMS 将内存中 COMMIT 及其之前的日志清除。最后再写入一条 TXN-END 记录到 WAL 中,作为内部记录,对于执行提交的事务来说,COMMIT 与 TXN-END 之间没有别的操作。整个过程如下图所示:
Transaction Abort
要处理事务回滚,就必须从 WAL 中找出所有与该事务相关的日志及其执行顺序。由于在 DBMS 中执行的所有事务的操作记录都会写到 WAL 中,因此为了提高效率,同一个事务的每条日志中需要记录上一条记录的 LSN,即 prevLSN,一个特殊情况是:
- 第一条 BEGIN 记录的 prevLSN 为空。
实际上中止事务是 ARIES undo 操作的一种特殊情况:回滚单个事务。过程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T4 的每条日志都记录着 prevLSN,当 T4 要中止时,DBMS 先向 WAL 中写入一条 ABORT 记录,然后寻着 LSN 与 prevLSN 连接串成的链表,找到之前的操作,倒序回滚,为了防止在回滚过程中再次故障导致部分操作被执行多次,回滚操作也需要写入日志中,等待所有操作回滚完毕后,DBMS 再往 WAL 中写入 TXN-END 记录,意味着所有与这个事务有关的日志都已经写完,不会再出现相关信息。那么,如何记录回滚操作呢?这就是我们马上要介绍的 CLR:
Compensation Log Records
CLR 记录的是 undo 操作,它除了记录原操作相关的记录,还记录了 undoNext 指针,指向下一个将要被 undo 的 LSN,CLR 本身也是操作记录,因此它也需要像其它操作一样写进 WAL 中,举例如下:
首先,对于事务(txn),在日志中写入一个ABORT记录。接着,按照相反的顺序回放该事务的更新操作。对于每个更新记录:
- 写入一个CLR(Compensation Log Record)条目到日志中。
- 还原旧的值(即执行撤销操作)。
最后,在日志中写入一个TXN-END日志记录,表示事务的结束。
值得注意的是:CLR(Compensation Log Records)永远不需要被撤销(undone)。
由于CLR是用来执行撤销操作的,它本身并不需要被撤销。CLR的目的是在恢复过程中执行撤销操作,而不是撤销自己。
Non-fuzzy & fuzzy Checkpoints
使用 Non-fuzzy 的方式做 checkpoints 时,DBMS 会暂停所有工作,保证落盘的是一个 consistent snapshot,整个过程包括:
- 停止任何新的事务
- 等待所有活跃事务执行完毕
- 将所有脏页落盘
显然这种方案很糟糕。
Slightly Better Checkpoints
Non-fuzzy 需要停止所有事务,并且等待所有活跃事务执行完毕,我们是否有可能改善这一点?一种做法是:checkpoint 开始后,暂停写事务,阻止写事务获取数据或索引的写锁 (write latch),如下图所示:
checkpoint 开始时,txn 已经获取了 page#3 的写锁,后者可以继续往 page#3 中写数据,但不能再获取其它 page 的写锁,此时 DBMS 只管扫描一遍 buffer pool 中的 pages,将所有脏页落盘。这时,部分 txn 写入的数据可能会被 checkpoint 进程一起捎带落盘,这时磁盘中的数据 snapshot 处于 inconsistent 的状态。
即便如此,只要我们在 checkpoint 的时候记录哪些活跃事务正在进行,哪些数据页是脏的,故障恢复时读取 WAL 就能知道存在哪些活跃事务的数据可能被部分写出,从而恢复 inconsistent 的数据。因此整个 checkpoint 过程需要两类信息:
- 活跃事务表:Active Transaction Table (ATT)
- 脏页表:Dirty Page Table (DPT)
活跃事务表中记录着活跃事务的事务 id、事务状态 (Running/Committing/Candidate for Undo) 以及 lastLSN (最新的日志记录 LSN),当事务提交或中止后,相应的记录才会被删除;脏页表记录着 buffer pool 中所有包含未提交事务写入数据的页信息,其中还记录着每个脏页最近一次落盘的日志记录的 LSN,即 recLSN。
一个完整的 WAL 举例如下:
在第一个 checkpoint 处:活跃事务有 T2,脏页有 P11 和 P22;在第二个 checkpoint 处,活跃事务有 T3,脏页有 P11 和 P33。
这种方案尽管比 Non-fuzzy 好一些,不需要等待所有活跃事务执行完毕,但仍然需要在 checkpoint 期间暂停执行所有写事务。
Fuzzy Checkpoints
fuzzy checkpoint 允许任何活跃事务在它落盘的过程中执行。既然允许活跃事务执行,checkpoint 在 WAL 中的记录就不是孤零零的一条,而是一个区间,因此我们需要两类记录来标记这个区间:
- CHECKPOINT-BEGIN:checkpoint 的起点
- CHECKPOINT-END:checkpoint 的终点,同时包含 ATT 和 DPT 记录
当 checkpoint 成功完成时,CHECKPOINT-BEGIN 记录的 LSN 才被写入到数据库的 MasterRecord 中,任何在 checkpoint 之后才启动的事务不会被记录在 CHECKPOINT-END 的 ATT 中,举例如下:
显然实践中使用的是 fuzzy checkpoint,这也是接下来要介绍的 ARIES 的故障恢复算法的基础。
ARIES - Recovery Phases
ARIES 故障恢复一共分三步:
- 分析 (analysis):从 WAL 中读取最近一次 checkpoint,找到 buffer pool 中相应的脏页以及故障时的活跃事务
- 重做 (redo):从正确的日志点开始重做所有操作,包括将要中止的事务
- 撤销 (undo):将故障前未提交的事务的操作撤销
整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通过 MasterRecord 找到最后一个 BEGIN-CHECKPOINT 记录,然后分别进行 3 个阶段:
- 分析:找到最后一个 checkpoint 之后哪些事务提交或中止了
- 重做:找到 DPT 中最小的 recLSN,从那里开始重做所有操作
- 撤销:WAL 最近的位置开始往回撤销所有未提交的事务操作
Analysis Phase
从最近的 BEGIN-CHECKPOINT 开始往近处扫描日志:
- 如果发现 TXN-END 记录,则从 ATT 中移除该事务
- 遇到其它日志记录时
- 将事务放入 ATT 中,将 status 设置为 UNDO
- 如果事务提交了,将其状态修改为 COMMIT
- 如果事务提交了,但是对应脏页还没有落盘,并且是数据更新记录,按需更新 DPT 以及 recLSN
个人理解: recLSN代表着当前磁盘上对应页的LSN,而pageLSN是内存中页最新LSN
当 Analysis Phase 结束时:
- ATT 告诉 DBMS 在发生故障时,哪些事务是活跃的
- DPT 告诉 DBMS 在发生故障时,哪些脏数据页可能尚未写入磁盘
Redo Phase
Redo Phase 的目的在于回放历史,重建崩溃那一瞬间的数据库状态,即重做所有更新操作 (包括后来发生中止事务的操作),同时重做 CLRs。尽管 DBMS 可以通过一些手段避免不必要的读写,但本节课不讨论这些优化技术。
从 DPT 中找到最小的 recLSN,从那里开始重做更新记录和 CLR,除非遇到以下两种情况:
- 受影响的 page 不在 DPT 中
- 受影响的 page 在 DPT 中,但那条记录的 LSN 小于那个 page 的 recLSN
重做时,需要:
- 重新执行日志中的操作
- 将 pageLSN 修改成日志记录的 LSN
- 不再新增操作日志,也不强制刷盘
在 Redo Phase 结束时,会为所有状态为 COMMIT 的事务写入 TXN-END 日志,同时将它们从 ATT 中移除。
Undo Phase
将所有 Analysis Phase 判定为 U (candidate for undo) 状态的事务的所有操作按执行顺序倒序撤销,并且为每个 undo 操作写一条 CLR。
案例
Additional Crash Issues
如果 DBMS 在故障恢复的 Analysis Phase 崩溃怎么办?
无所谓,再执行一次故障恢复算法就好
如果 DBMS 在故障恢复的 Redo Phase 崩溃怎么办?
无所谓,再重做所有操作即可,操作是幂等的
在 Redo Phase DBMS 如何能够提高性能?
如果数据库不会再次故障,可以异步地将数据落盘
在 Undo Phase DBMS 如何能够提高性能?
-
Lazy Rollback:在新的事务访问数据页时才回滚数据
-
在数据库的用户侧,避免运行长时间的事务
Conclusion
ARIES 的核心观点回顾:
- WAL with Steal/No-Force
- Fuzzy Checkpoints
- Redo everything since the earliest dirty page
- Undo txns that never commit
- Write CLRs when undoing, to survive failures during restarts
Log Sequence Numbers:
- LSNs identify log records; linked into backwards chains per transaction via prevLSN.
- pageLSN allows comparison of data page and log records.
本节对应教材PDF
论文: ARIES: a transaction recovery method supporting fine-granularity locking and partial rollbacks using write-ahead logg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