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MAC地址
2、MAC帧
3、MAC帧协议
4、MTU
5、ARP请求和应答
各位好,博主新建了个公众号《自学编程村》,拉到底部即可看到,有情趣可以关注看看哈哈,关注后还可以加博主wx呦~~~(公众号拉到底部就能看到呦~~)
思考一个问题:真正在网络中跑的是一个一个IP报文吗?
实际也不是。真正在网路中传输的是一个一个的以太网帧。
当然,从IP往下,不同的网络就有不同的标准了。我们接下来介绍的以太网帧,主要以以太网为标准。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1、MAC地址
用来识别数据链路层中相连的节点;
长度为48位, 及6个字节. 一般用16进制数字加上冒号的形式来表示(例如: 08:00:27:03:fb:19)
在网卡出厂时就确定了, 不能修改. mac地址通常是唯一的(虚拟机中的mac地址不是真实的mac地址, 可能会冲突; 也有些网卡支持用户配置mac地址)
2、MAC帧
以太网是目前应用比较多的局域网技术。
1、在局域网中,其资源是大家共享的,当一个主机发送报文的同时,局域网中的其他主机也能够收到。所以,当有大量的报文同时在局域网中发送的时候,就会造成局域网的瘫痪。这就造成了需要有局域网的争用问题(就像争互斥锁)。所以我们的链路层在底层是有一个碰撞避免算法的。
2、整个局域网都是一个碰撞域,在发送报文之前需要进行冲突检测;同时在发送的时候要进行冲突避免。
3、局域网中的数据一般是的采用数据碰撞的方式来进行发送。
4、MAC帧的数据也是有可能进行重传的,只不过它的作用只是为了确保书数据为对方所成功接收。
5、为了减少数据碰撞,增加交换机的概念。第一:划分碰撞域;第二:转发数据报文
6、E怎么知道C想要跟它通信呢,或者说E怎么知道在网络中的数据是它自己的呢?
C主机在发送数据的时候,其并不知道要将其发给谁,它的任务就是将这个数据发送发到局域网当中,它的任务就完成了。具体怎么发到目标主机上,是由协议决定的:C在发送的时候,会填src_m地址和dst_m(关于其是如何知道这个目的主机的MAC地址的我们马上说)地址。当C发出之后,所有人都会收到这个数据,然后从这个数据当中找到目的MAC地址,看是不是发给的,如果是那就将数据交付,如果不是,就丢弃。
7、数据能从C交付给E,那么其也就可以交给路由器。交给路由器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交给下一跳的过程。(给路由器的原因是目标主机不在本局域网中)
所以,目的IP给我们以宏观知道,MAC地址给我们以微观导向。
3、MAC帧协议
关于这个协议,首先还是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实现报头和有效载荷分离以及交付给上层的哪一层协议的问题。
那它是怎么做到这个的呢?
前面两个地址分别是目的MAC地址和源MAC地址;
后面的类型即表示要交付给上层的哪一个协议。
由于MAC帧是一个定长报头,所以只要从头往后读确定的数据就可以实现分离了。(独特定的长度,我们已经学了三种分离的方式了)
4、MTU
这个概念,我们在IP协议中提到过。
MTU相当于发快递时对包裹尺寸的限制. 这个限制是不同的数据链路对应的物理层, 产生的限制.
以太网帧中的数据长度规定最小46字节,最大1500字节,ARP数据包的长度不够46字节,要在后面补填充位;
最大值1500称为以太网的最大传输单元(MTU),不同的网络类型有不同的MTU;
如果一个数据包从以太网路由到拨号链路上,数据包长度大于拨号链路的MTU了,则需要对数据包进行分片(fragmentation);
不同的数据链路层标准的MTU是不同的;
5、ARP请求和应答
根据我们前面说到的,我想要把我的数据发送到对方主机,那么我必须要知道它的MAC地址。
那怎么知道呢?
可是我只知道 目的主机的IP地址,所以我必须要将我的IP地址转化为MAC地址。
这个时候我们就用到了ARP技术。
ARP技术是在数据链路层。
报文解释:
硬件类型如果填1,那就代表着是以太网。
协议类型指要转换的地址类型,0x0800为IP地址;
硬件地址长度对于以太网地址为6字节;
协议地址长度对于和IP地址为4字节;
op字段为1表示ARP请求,op字段为2表示ARP应答
当发送出去之后,所有人都拿到了这个协议,然后向上交付给ARP协议。
然后先看op,如果为1,看目的IP地址,如果对上了,那么就进行ARP应答(把自己的IP地址填到里面去)。(填的所有数据元素都已经有了)如果没有对上,就丢弃。
当A想要将B通信,那么我们的ARP请求该怎么填呢?
可以向下面这样填:
硬件类型:1
协议类型:0x0800
硬件地址长度:6
协议地址长度:4
op:1
发送端以太网地址:MACa
发送端IP:Ipa
目的以太网地址:111111;
目的IP:IPb
好啦,本节的内容就到这里啦~~
原创不易,如果觉得写的不错,就点个赞呗~~~笔芯~~~~
下面是笔者的微信公众号,也欢迎来关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