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定义
- 模式结构
- 角色职责
- 代码实现
- 适用场景
- 优缺点
定义
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些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对象能够处理它。
模式结构
角色职责
-
抽象处理类: 主要包含一个指向下一处理类的成员变量 nextHandler 和一个处理请求的方法 handRequest,handRequest 方法的主要思想是,如果满足处理的条件,则有本处理类来进行处理,否则由 nextHandler 来处理。
-
具体处理类: 具体处理类的主要是对具体的处理逻辑和处理的适用条件进行实现。
-
客户类(Client)角色: 创建处理链,并向链头的具体处理者对象提交请求,它不关心处理细节和请求的传递过程。
代码实现
抽象处理类:
abstract class Handler {
private Handler next;
public Handler getNext() {
return next;
}
public void setNext(Handler next) {
this.next = next;
}
public abstract void handleRequest(String request);
}
具体处理类:
public class ConcreteHandler1 extends 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String request) {
if ("one".equals(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具体处理者1负责处理该请求!");
} else {
if (getNext() != null) {
getNext().handleRequest(request);
} else {
System.out.println("没有人处理该请求!");
}
}
}
}
public class ConcreteHandler2 extends 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String request) {
if (request.equals("two")) {
System.out.println("具体处理者2负责处理该请求!");
} else {
if (getNext() != null) {
getNext().handleRequest(request);
} else {
System.out.println("没有人处理该请求!");
}
}
}
}
客户端请求:
public class ChainOfResponsibilityPatter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组装责任链
Handler handler1 = new ConcreteHandler1();
Handler handler2 = new ConcreteHandler2();
handler1.setNext(handler2);
//提交请求
handler1.handleRequest("two");
}
}
输出结果:
具体处理者2负责处理该请求!
适用场景
1.有多个对象可以处理一个请求,哪个对象处理该请求由运行时刻自动确定。
2.可动态指定一组对象处理请求,或添加新的处理者。
3.在不明确指定请求处理者的情况下,向多个处理者中的一个提交请求。
优缺点
优点:
1.实现了请求发送者与请求处理者之间的松耦合
2.可动态添加责任对象、删除责任对象、改变责任对象顺序,非常灵活
3.每个责任对象专注于做自己的事情,职责明确
缺点:
1.不能保证每个请求一定被处理。由于一个请求没有明确的接收者,所以不能保证它一定会被处理,该请求可能一直传到链的末端都得不到处理。
2.对比较长的职责链,请求的处理可能涉及多个处理对象,系统性能将受到一定影响。
3.职责链建立的合理性要靠客户端来保证,增加了客户端的复杂性,可能会由于职责链的错误设置而导致系统出错,如可能会造成循环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