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类产品要加入社交元素,关键在于找到工具与社交的结合点。
一、工具类的产品,可以这样加入社交元素
1、分开来看:工具类产品和社交类产品
工具类产品,顾名思义,以工具属性为主,核心突出的是一个“用”字,实用性,能够帮助用户查询数据(数据查询类产品),能够帮助用户背单词(英语单词类产品),能够帮助用户找到目的地(地图类产品),能够帮助用户到达目的的(打车类产品)。这些都是典型的工具类产品。
同时,工具类的产品连接的不仅仅是人和物之间,同样还包括连接人和人之间。比如说,单词类APP完全就是连接人与物,用户只要通过APP完成背单词的目的即可;而打车类产品,尽管表面上看起来是连接人与车,实际上却是连接人与人的,用户和司机,但是这个人与人之间并不存在社交关系,无论是司机还是汽车,在乘客看来,其实就是一个达成目的的工具。
社交类产品,则必然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产品,有社群、社区、交流、交互的概念,核心突出的就是一个“交流”,用户对于社交的需求无非是在于,希望能够产生互动,认识更多的人,通过分享获得更多的认同感等等。社交必须要有人,而且是一群人,这是前提,然后在有一群人的基础上为他们提供一个交流的通道,让他们产生互动,互相之间产生社交价值。
工具类产品相当于“器”,形而下者谓之器,器者,偏向于用,指的是具体的,物质的东西。也就是说这个东西对我的学习,工作,生活是有用的,我才会去用它,它相当于是我的工具,知识可以是工具,家具可以是工具;而社交类产品相当于“道”,形而上者谓之道,道者,偏向于抽象的,虚空的 ,精神上的东西。比如说现实中的社会地位、荣誉,比如说朋友圈的炫耀、点赞,比如说社交平台的粉丝数量,关注数量等等,它相当于是我的精神方面的食量,可以满足我精神、心灵方面的需求等等。
2、结合来看:工具类产品和社交类产品
既然要在工具类产品中加入社交元素,那么我们就不能把这“工具”和“社交”割裂开来,如果单纯的只是在工具上面加一个社交产品,完全不考虑两者之间有什么关联,那干嘛要放在一起呢!所以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结合这两种元素。
对于如何结合来说,可能会有很多思路,我这边提出我其中的一个想法,就是想办法找到工具属性和社交属性的结合点,也就是“器”和“道”的结合点,那么这个结合点在哪里呢,我的个人理解是这样的:
(1)思考并找到工具能够给用户带来什么样的社交价值(这个社交价值既包含线上的价值也包含线下的价值),这个社交价值就是从“器”延伸至“道”的结合点;
(2)思考并找到社交能够给产品带来什么样的工具价值,这个工具价值就是从“道”延伸至“器”的结合点。
也就是说,在工具元素中,将“器”的意义延伸至“道”,从而衔接到社交价值,然后在社交元素中,将“道”的意义延伸至“器”,从而衔接至工具价值。
在设计工具属性的时候,在不削弱“器”的前提下,自然而然地能够考虑到“道”,考虑到这个工具给用户带来的社交价值(比如说精神满足感,荣誉感等等),想办法把这个点加入进去。比如说,我利用某个工具完成一件事情(背完10000个单词),我可以炫耀出来,获得朋友的认可。我自己学会的东西可以提升我日常的生活或者学习本领,还可以提升我心理层面的自信心,社会认同感等等。
在设计社交属性的时候,在不削弱“道”的前提下,自然而然地能够考虑到“器”,考虑到这个社交平台能够在具体的实用方面给用户带来什么好处等等。比如说,英语类产品,社交元素里面可以有排行榜的展示,有每日单词打卡的展示,这样的展示会对用户有一种激励的作用,从而让用户自然考虑到自己也需要加把劲,那么就回到了“器”上面,我应该更多更好地用好这个“器”,才能获得更多的“道”;又比如说,我在社交元素里面可以认识更多的前辈或者朋友,向他们学习,这对我个人“器”的成长也是有帮助的。
这就是我个人对于如何在工具类的产品中加入社交元素的基本理念的思考。那么下面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个理念。
二、举一个简单设想的小案例来说明
从滴滴打车的概念出发,我设想一个叫作“滴滴外语”的产品,这个产品主要是工具类属性(帮助用户练习口语),然后加入社交元素(比如说小语种圈子交流互动等等)。下面说说我具体的一些想法:(因为滴滴打车的概念其实已经是众人皆知了,所以下面阐述的时候会尽量简洁,有些概念也会一笔带过。)
1、假设痛点
许多学习外语的用户,在口语上都很难找到有效的学习方式,进步不明显,他们急切希望能有一个迅速提升他们口语能力的方法。
2、解决方案
想要提升口语,必然需要多动嘴,多与外语口语好的人交流,特别是与外语母语并且发音纯正的人交流。但是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想要找到合适交流的人并不是那么容易,所以我们需要帮助这些用户能够简单快速地找到能够与他进行外语口语交流的朋友,那么我们通过“把需要学口语的人和提供口语交流的人进行匹配”的方式,帮助用户快速找到能够与他进行外语口语交流的朋友。(对应滴滴打车,其实学外语的人就是需要打车的人,外语口语好的人就是司机)。
3、核心需求
想学外语的人能够随时找到愿意跟他交流外语口语的对象(留学生,外国人,外语比较好的人),从而提升口语能力,但是需要付一些钱;外语口语优秀的人(留学生,外国人,其他外语口语好的人)能够通过平台随时接到教外语口语的兼职私活,从而赚到一些外快。
4、用户角色
需要提升口语的用户(学员)+外语口语优秀的用户(授课者或老师)。(需要提升口语的用户通过付费获得提升口语的能力;外语口语优秀的用户通过付出自己的时间获得金钱的回报,一些外国人还可以学习中文)
5、工具端
用户注册成为学员,发布自己的需求(语种,对老师的要求,出价,时间,希望聊的话题等);
用户注册成为授课者或老师(需要申请认证获得授课资格),给出自己的要求和资质(语种,口语级别,价格要求,时间要求,擅长的话题等等)。
学员发出需求订单——系统对学员的需求和老师的需求条件进行匹配——老师接到条件相符的订单——进行口语交流——结束交流——收付款和进行评价。
PS:这里面可能会出现学员和老师沟通之后,越过平台私下对接的问题,因为是想法阶段,所以没有深入考虑。暂时想到的就是双方如果通过平台进行对接,无论是对于学员还是老师,安全性、首付款方面都会有更好的保证。同时,由于平台优势,可以把价格的优势发挥出来,另外就是,对于学员来说,通过平台可以接触更多不同的老师,交流不同的话题。而且对于双方来说,时间自由,可控,零散,不需要像其他平台或者线下学习那样需要相对集中的时间,自由度高。
6、工具+社交
那么上面其实就是“滴滴外语”这个产品的工具属性,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提升口语水平,这就是属于“器”的范畴。我们可以看出,目前这个工具端,实现的是基本的工具需求,带来的问题主要有:用户用完即走无法形成粘性、用户无法在平台获得认同感或者成就感、用户无法在平台收获自己的朋友圈子或者志同道合的学习伙伴等等。这些问题就需要社交元素来解决,就是“道”的问题,所以就需要在“器”之上进一步延伸出“道”来解决这些问题。
那么此时,应该如何加入社交元素呢?按照前面的理念,此时我们就需要去找结合点了,而这个结合点是工具能够给用户带来的社交价值。那么其实,口语交流工具带来的社交价值,从学员角度来看,最直接反应到现实中,就是让用户口语变得更优秀,从而提升个人的能力水平,社会认同感,自信心,职业技能水平等等。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把现实中的这些好处转化到我们的平台上面,以社交产品的形式来展现。而这些社交产品产生的价值又可以反过来推动工具的使用,使工具的价值更好的发挥出来。
(1)比如说要把学员的社会认同感或者自信心这个社交价值给展现出来,那么我们可以设置活动版块,经常举办一些针对学员的线上口语大赛,设置比赛奖励和名次排行榜,那么对于优秀学员来说,排行榜就相当于一个荣誉,能够给他带来更多的精神价值。同时还可以激励更多用户去提升口语能力,这样又会增加用户使用工具的频次,由“道”延伸至“器”了。
(2)再比如说,在工具端,老师通过不断地授课,获取好评,获得金牌教师等荣誉,这个荣誉如果本身只是一个荣誉,没有用社交功能去承载的话,那么就仅仅只是一个展示,一个心理的满足感。而如果把这个荣誉延伸至社交范畴里,增加优质教师排行榜,优质语伴等等,那么这个荣誉带来的就不仅仅是“道”的提升,同样还可以在工具端给老师带来更多的订单。这个其实就是从“器”延伸至“道”,而“道”又反哺“器”了。
(3)比如说,引入圈子概念,建立一些“小语种”圈子,帮助这些圈子促成一些线上线下的活动,这个就是满足用户的关于交友方面的社会价值。(比如说咕咚就有这样的概念,有很多的跑步圈子)
PS:这个案例只是个人的一个简单设想,只是为了用来更好地解释问题。至于这个案例的可行性等等,并没有很深入的思考,所以还请各位见谅。
总结而论,就是我们要想在工具产品中加入社交元素,就是要想办法找到“工具”和“社交”的结合点,也就是“器”和“道”的结合点。而这个结合点指的是:这个工具能够给用户带来什么样的社交价值。找到这个社交价值,然后想办法把它落地到具体的产品形态中,与工具产品更好的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