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万能数据转发模型
ARP协议:地址解析协议
以太网帧的交换
IP地址和Mac地址的区别:
以太网交换机介绍: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编辑交换机处理数据的三种方式:
Mac表和ARP表的区别:
万能数据转发模型
数据封装:使用网络协议将数据包封装在网络协议中
解封装:各层协议分析网络字段中是否存在网络错误,错误丢失,正确去掉协议头部信息,交付给上层。
路由设备:不同网段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三层设备路由器)
交换设备: 同网段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二层设备交换机)
ARP协议:地址解析协议
IP地址是可变的,所以不能够唯一的确定一个主机,所以需要一个能够唯一确定一个主机的标志,也就是数据链层的Mac地址。
通过IP地址找到对应的Mac地址,则需要一个IP地址与Mac地址映射的协议——ARP协议
以太网是建立在 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烹专检测) 协议上的。早期以太网采用总线型布局,后来将交换机按照总线型布局,然后交换机旁挂主机。
冲突域:连接在同一交换机上的所有主机构成一个冲突域,不同交换机的主机不在同一个冲突域内,所以交换机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隔离冲突域。
广播域:处在同一个二层(二层是指没有路由器,只有交换机的一个网段中)网络中的所有节点构成一个广播域,当时一个主机发送广播报文时,所有的交换机都会对这个广播报进行转发,所有交换机可以隔离冲突域,但是不能隔离广播域。
以太网卡:也叫网卡,是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与外界网络相连的重要部件。用来实现主机和外界网络的通信,网卡既具备路由功能,也可以实现交换功能,所有网卡充当着多种角色,也可以说网卡存在于网络层或者链路层,但如果非要严格说明处在那一层,那就是处在物理层。
以太网帧的交换
以太网帧:也叫以太帧,是数据链路层用来传输数据的重要单元。
以太帧格式:有两种标准:Ethernet_II 格式和 IEEE802.3 格式
Ethernet_II 格式:目标Mac地址,源Mac地址,数据类型,数据,FCS帧校验和(检测帧在数据传输中是否出错)
Mac地址的作用:Mac地址全世界唯一表示一个网络设备
IP地址和Mac地址的区别:
· IP地址可变,Mac地址出场以后就不允许变化
· IP地址在某一个局域网内是唯一的,Mac地址一出场就是唯一的
· IP地址是基于网络进行IP地址分配,Mac地址是制造商进行Mac地址分配。
Mac地址:48bit,6Byte,采用十六进制+_表示,Mac地址前3字节是制造商的代码,后三个字节是厂商给设备分配的标识号。
Mac地址分类:单播Mac地址(到一个网卡),组播Mac地址(到一类网卡),广播Mac地址(到一个二层的所有网卡)
Mac地址的区分:第一个字节的第8为,如果是0,则为单播Mac地址,如果是1则为组播Mac地址,如果Mac地址全为1,则为广播Mac地址。
以太网交换机介绍:
接入层:用来连接网络终端的交换机
汇聚层:是核心层和接入层中间的层次,通常情况下做网关、做一些策略
核心层:功能强大,性能强大,容量大,数据处理速率高,
出口层:路由器,用来和外界网络交互
二层交换机:通过接口和以太网帧头部的Mac地址进行数据转发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交换机处理数据的三种方式:
1,广播:只要找不到目的Mac,就会广播
2,转发:交换机Mac地址表中有目的Mac,就会从指定接口中转发出去
3,丢弃 :如果有主机A对应交换机A的1接口,同时主机A对应交换机的B接口,交换机A与交换机B连接,此时如果主机B通过交换机A与主机B通信,此时主机A中mac地址表中没有主机A的信息,交换机A就会广播,此时交换机B中的3接口收到了交换机A的广播,发现主机A的接口就是在交换机B的3接口出去的,那么主机B就会将该数据帧丢失。
同网段数据通信的全部过程:
Mac表和ARP表的区别:
Mac表是Mac地址和接口的绑定,ARP表是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
Mac表是在二层交换设备中才有,ARP表在三层交换设备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