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ket Tracer – 配置单臂路由器 VLAN 间路由
地址分配表
设备 | 接口 | IPv4 地址 | 子网掩码 | 默认网关 |
R1 | G0/0.10 | 172.17.10.1 | 255.255.255.0 | 不适用 |
G0/0.30 | 172.17.30.1 | 255.255.255.0 | 不适用 | |
PC1 | NIC | 172.17.10.10 | 255.255.255.0 | 172.17.10.1 |
PC2 | NIC | 172.17.30.10 | 255.255.255.0 | 172.17.30.1 |
拓扑图
目标
第 1 部分:测试不使用 VLAN 间路由时的连接
第 2 部分:为交换机添加 VLAN
第 3 部分:配置子接口
第 4 部分:测试使用 VLAN 间路由时的连接
场景
在本练习中,您将在实施 VLAN 间路由之前先检查连接。 然后,配置 VLAN 和 VLAN 间路由。 最后,您将启用中继,并验证 VLAN 之间的连接。
第 1 部分: 测试不使用 VLAN 间路由时的连接
步骤 1: 在 PC1 和 PC3 之间 Ping。
等待交换机融合,或点击几次加快转发时间。 当 PC1 和 PC3 的链路灯亮绿光时,在 PC1 和 PC3 之间执行 ping 操作。 由于两台 PC 位于不同的网络上,而且 R1 未配置,因此 ping 操作失败。
步骤 2: 切换到模拟模式以监视 ping。
a. 通过点击模拟选项卡或按 Shift+S 切换到模拟模式。
b. 点击捕获/转发以查看 ping 在 PC1 和 PC3 之间采取的步骤。 注意 ping 怎么会从不离开 PC1。 哪个过程失败,原因是什么?
ARP 进程失败,因为 ARP 请求已被 PC3 丢弃。PC1 和 PC3 不在同一网络上,因此 PC1 永远不会获取 PC3 的 MAC 地址。如果没有 MAC 地址,PC1 无法创建 ICMP 回显请求。
第 2 部分: 为交换机添加 VLAN
步骤 1: 在 S1 上创建 VLAN。
返回到实时模式,并在 S1 上创建 VLAN 10 和 VLAN 30。
S1(config)#vlan 10
S1(config-vlan)#vlan 30
步骤 2: 将 VLAN 分配给端口。
a. 将接口 F0/6 和 F0/11 配置为接入端口并分配 VLAN。
· 将 PC1 分配到 VLAN 10。
· 将 PC3 分配到 VLAN 30。
S1(config)#int f0/11
S1(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
S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S1(config-if)#int f0/6
S1(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
S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30
b. 发出 show vlan brief 命令以验证 VLAN 配置。
S1# show vlan brief
VLAN Name Status Ports
---- -------------------------------- --------- -------------------------------
1 default active Fa0/1, Fa0/2, Fa0/3, Fa0/4
Fa0/5, Fa0/7, Fa0/8,Fa0/9
Fa0/10, Fa0/12, Fa0/13,Fa0/14
Fa0/15, Fa0/16, Fa0/17, Fa0/18
Fa0/19, Fa0/20, Fa0/21, Fa0/22
Fa0/23, Fa0/24, Gig0/1, Gig0/2
10 VLAN0010 active Fa0/11
30 VLAN0030 active Fa0/6
1002 fddi-default active
1003 token-ring-default active
1004 fddinet-default active
1005 trnet-default active
第 3 步: 测试 PC1 和 PC3 之间的连接。
从 PC1 ping PC3。 Ping 仍然会失败。 为什么 ping 不成功?
每个 VLAN 都是一个单独的网络,需要路由器或第 3 层交换机来提供它们之间的通信
第 3 部分: 配置子接口
步骤 1: 使用 802.1Q 封装在 R1 上配置子接口。
a. 创建子接口 G0/0.10。
· 将封装类型设置为 802.1Q 并将 VLAN 10 分配给子接口。
· 参见地址表,为子接口分配正确的 IP 地址。
b. 为 G0/0.30 子接口重复此操作。
R1(config)#int g0/0.10
R1(config-subif)#encapsulation dot1Q 10
R1(config-subif)#ip add 172.17.10.1 255.255.255.0
R1(config-subif)#no sh
R1(config-subif)#int g0/0.30
R1(config-subif)#encapsulation dot1Q 30
R1(config-subif)#ip add 172.17.30.1 255.255.255.0
R1(config-subif)#no sh
步骤 2: 验证配置。
a. 使用 show ip interface brief 命令验证子接口配置。 两个子接口都关闭。 子接口是与物理接口关联的虚拟接口。 因此,为了启用子接口,您必须启用与它们关联的物理接口。
b. 启用 G0/0 接口。 验证子接口现在是否处于活动状态。
R1(config)#int g0/0
R1(config-if)#no sh
第 4 部分: 测试使用 VLAN 间路由时的连接
步骤 1: 在 PC1 和 PC3 之间 Ping。
从 PC1 ping PC3。 Ping 仍然会失败。
步骤 2: 启用中继。
a. 在 S1 上,发出 show vlan 命令。 G0/1 分配到哪个 VLAN?
VLAN 1
b. 由于路由器配置了已分配到不同 VLAN 的多个子接口,连接到路由器的交换机端口必须配置为中继。 在接口 G0/1 上启用中继。
S1(config)#int g0/1
S1(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c. 如何使用 show vlan 命令来确定接口为中继端口?
接口不再列在 VLAN 1 下
d. 发出 show interface trunk 命令以验证接口是否配置为中继。
步骤 3: 切换到模拟模式以监视 ping。
a. 通过点击模拟选项卡或按 Shift+S 切换到模拟模式。
b. 点击捕获/转发以查看 ping 在 PC1 和 PC3 之间采取的步骤。
c. 您应该会看到 S1 和 R1 之间的 ARP 请求和答复。 然后是 R1 和 S3 之间的 ARP 请求和答复。 然后,PC1 可以为 ICMP 回应请求封装正确的数据链路层信息,R1 会将请求路由到 PC3。
注:ARP 流程完成后,您可能需要点击“重设模拟”以查看 ICMP 流程是否完成。
实验步骤:
S1:
S1>enable
S1#conf 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S1(config)#vlan 10
S1(config-vlan)#vlan 30
S1(config-vlan)#exit
S1(config)#int f0/11
S1(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
S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S1(config-if)#int f0/6
S1(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
S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30
S1(config-if)#
%LINK-5-CHANGED: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1, changed state to up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1, changed state to up
S1(config-if)#exit
S1(config)#int g0/1
S1(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S1(config-if)#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1, changed state to down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1, changed state to up
S1(config-if)#
S1(config-if)#end
S1#
%SYS-5-CONFIG_I: Configured from console by console
S1#write
Building configuration...
[OK]
S1#
R1:
R1>ena
R1#conf 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1(config)#int g0/0.10
R1(config-subif)#encapsulation dot1Q 10
R1(config-subif)#ip add 172.17.10.1 255.255.255.0
R1(config-subif)#no sh
R1(config-subif)#int g0/0.30
R1(config-subif)#encapsulation dot1Q 30
R1(config-subif)#ip add 172.17.30.1 255.255.255.0
R1(config-subif)#no sh
R1(config-subif)#exit
R1(config)#int g0/0
R1(config-if)#no sh
R1(config-if)#
%LINK-5-CHANGED: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 changed state to up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 changed state to up
%LINK-5-CHANGED: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0, changed state to up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0, changed state to up
%LINK-5-CHANGED: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30, changed state to up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30, changed state to up
R1(config-if)#end
R1#
%SYS-5-CONFIG_I: Configured from console by console
R1#we
R1#w
R1#write
Building configuration...
[OK]
R1#
实验脚本:
S1:
enable
conf t
vlan 10
vlan 30
exit
int f0/11
switchport mode access
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int f0/6
switchport mode access
switchport access vlan 30
exit
int g0/1
switchport mode trunk
end
write
R1:
ena
conf t
int g0/0.10
encapsulation dot1Q 10
ip add 172.17.10.1 255.255.255.0
no sh
int g0/0.30
encapsulation dot1Q 30
ip add 172.17.30.1 255.255.255.0
no sh
exit
int g0/0
no sh
end
write
实验链接:https://pan.baidu.com/s/1hmeeCFBayf-FMYRl6LJ0Og?pwd=6336
提取码:6336
--来自百度网盘超级会员V3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