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经典摘录
成为好父母好老师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真伪
第一种错误理解:很多人将他们身上某些他们喜欢的优点称作“成长型思维模式”
第二种错误理解:很多人认为成长型思维模式只关乎努力,特别是去夸奖别人的努力
第三种错误理解:称赞根本不存在的努力(或者努力过程中的其他部分)
第四种错误理解:要去称赞努力的过程而不是成果
第五种错误理解:有些人认为,成长型思维模式等同于告诉孩子他们可以做任何事
如何培养(真正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如何将成长型思维模式传授给他人
经典摘录
成为好父母好老师
- 优秀教师相信人的智力和才能是可以成长和发展的,他们也都对学习的过程非常感兴趣。
- 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收获了巨大的喜悦。这些孩子从一开始来到学校时“面无表情,眼神呆滞”逐渐变得充满激情
- 这种氛围就是“我会来教你”,而不是“让我来评判你的能力”。
- 艾斯奎斯的格言是:“世上无捷径。”柯林斯在教导学生时也重复了这一观点:“在这里没有奇迹,我也不是什么奇迹的创造者,我不能在水上行走,也不能将大海从中间分开。我只是爱你们这些学生,而且比其他人更加努力,我相信你们也会这么做的。”
- 有些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做一件别人都会做的事,这种差距似乎是无法逾越的。一些教育者尝试着安慰学生,告诉他们不会做也没什么问题,但是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老师会告诉学生们真相,之后教给他们缩小这个差距的方法。
- “学校是给孩子们学习的地方。不过,为什么学校不能是老师学习的地方呢?”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真伪
第一种错误理解:很多人将他们身上某些他们喜欢的优点称作“成长型思维模式”
如果他们是一个思想开放、灵活性高的人,他们会说自己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我经常听人们将成长型思维模式称作“开放型思维模式”,但是拥有灵活性和开放的思维,与专注于个人能力的发展,是两件不同的事。
第二种错误理解:很多人认为成长型思维模式只关乎努力,特别是去夸奖别人的努力
对孩子付出的努力——努力本身、采取的策略、集中的精力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进行夸奖,可以培养出成长型思维模式。这样一来,孩子们会明白他们努力的过程可以带给他们成长和知识,而知识并不是神奇地凭借他们天生的能力获得的。
努力的过程并不只包含努力本身。当然,我们希望孩子领会到辛苦工作带来的成果,但我们也希望他们能明白,在他们采取的策略不奏效时改用新策略的重要性。(我们不希望他们运用同样无效的策略一遍遍地努力。)我们希望他们在需要时去寻求帮助,去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是我们希望他们能够领会的努力过程:努力工作,尝试新策略,听取意见。
第三种错误理解:称赞根本不存在的努力(或者努力过程中的其他部分)
如果一个学生已经很努力了,却收效甚微,我们当然可以肯定他/她的努力,但我们永远不要满足于这种无法带来更多收益的努力。我们需要弄清楚为什么这种努力无效,并要引导孩子选择别的策略和资源,帮助他们重新学到知识。
第四种错误理解:要去称赞努力的过程而不是成果
并不是这样的。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错误理解。
在我们所有关于称赞的研究中,我们确实对努力的过程进行了称赞,但是我们也将其与结果关联,也就是和孩子们的学习、进步与成就关联。孩子们需要明白,经过这样的努力过程,他们才能学到知识。
要记住,我们不需要那么频繁地夸奖孩子。询问孩子们努力的过程,并且表现出关注,同样大有帮助。
第五种错误理解:有些人认为,成长型思维模式等同于告诉孩子他们可以做任何事
并不是简单地告诉孩子们“你可以做任何事”,而是帮助他们获取技能和资源,通过努力达到他们的目标。否则,“你可以做任何事”这只是一句空洞的安慰。
如何培养(真正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
你不会在某个时刻被正式宣告自己获得了成长型思维模式,而是通过一个过程,一步步接近成长型思维模式。
-
事实上,我们都同时拥有两种思维模式。我们没必要否认这一点。有时我们处在一种思维模式中,有时我们处在另一种思维模式中。所以,我们的任务就变成了去弄明白是什么触发了我们的固定型思维模式。
-
当我们明白每个人都会有偶尔再次出现的固定型思维模式时,我们可以坦率地和身边的人谈论这个问题。
-
当这个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格”出现的时候,我们可以去谈论它,去谈论它是如何影响我们以及我们怎样学着应对它的。这样做以后,我们会发现,在这段旅行中,我们有很多同行的知己。
如何将成长型思维模式传授给他人
- 很多家长并没有将他们的成长型思维模式传递给下去
- 很多教师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但也不一定能将其传递给学生们,而是发生了别的情况。
原因:
孩子一般不会直接看到父母头脑中的思维模式,父母公开的言行反而对孩子影响更大,他们一般会学到父母的言行。不幸的是,很多父母的言行和他们头脑中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并不一致,所以,是什么样的言行体现了相反的思维模式?
即使有些父母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他们会夸奖孩子的能力,而不是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通过称赞孩子聪明来给予孩子信心的观念有时是根深蒂固的。
如何做:
那些对孩子的挫折表现出兴趣,并将其视为学习良机的父母才能将成长型思维模式传授给他们的孩子。这些父母认为挫折是一件值得欢迎的好事,认为这些挫折可被视为学习的良机。他们会直面和处理这些挫折,并告诉孩子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父母、老师和教练如果想要传递成长型思维模式,并不是头脑里有成长型思维模式就够了,而是要通过行为体现——称赞学生的方法(告诉学生,这样的努力过程可以帮助他们学到知识),在学生遭遇挫折时的反应(认为失败是学习的好机会)以及是否重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认为这才是学习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