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60 申论强化3
- 61 申论强化4
- 62 模考大赛错题
- 63 言语真题1
- 64 言语真题
- 65 言语真题3
- 66 判断真题1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60 申论强化3
1.公文题的格式不允许丢分,完整的格式包括标题、称谓、落款。
2.标题:题干如果明确说明“以 XX 为题/标题/题目”,直接抄。如果题干只是告诉了主题,要分情况讨论。(1)如果正式、严肃的场合,比如党政机关发公文,,可以用“关于+事由+的文种”。(2)如果是面向群众等场合,相对来说比较灵活、轻松,要生动一定,可以自拟标题,一定要包含主题词。
3.称谓:具体的人或者相关部门,不要混用。比如给上级部门写建议书,不能写“尊敬的上级领导”,要写“XX 部门”。
4.落款:(1)单位名字/自己的名字:不要写自己的真名,题干会告诉身份,直接写。(2)日期:可以写考试当天,也可以用XXXX 年 XX 月 XX 日代替。
5.并不是每个题目都要写完整的格式,题干出现提纲、要点、纲要、不要求格式等信息时,不用写格式,但为了保险起见可以写一个标题。“XX”占一个格子
内容:
1.公文的内容要先找公文的类型,用文种划分类型是不准确的,重点以写作目的、意见来划分种类。比如要写建议、提对策,就是非常典型的方案类公文。(1)方案类公文重点要写对策要素,多写对策、做法。(2)开头:可以写背景,比如问题、意义、原因,只要是与对策无关的就可以放在开头,但**开头一定要简单,**2-3行即可,千万不要超过4 行。(3)结尾:方案类的结尾可有可无,如果题干有要求或者材料有结尾就可以写。
2.如果要评价、评析某些现象和观点就是评论类公文。这类公文与观点现象分析题比较相似,除了格式不一样,答题逻辑是一样的,都需要表态、给出理由、说对策。评论类文章多了一部分,即要介绍评论对象,如果不知道评论对象就不可能知道是什么意思,也就无从表态。
3.如果说服人们做某件事或者不做某件事就是宣传类公文。(1)开头:介绍背景、问题等。(2)正文:①劝别人一起干。比如劝别人学习,会告诉他学习有很多好处,可以提高成绩,考上公务员,找到好工作,说一说好处。②然后会说建议和对策,倡议如何做,比如晚睡早起,多刷题。(3)呼吁号召。宣传类公文必须要呼吁号召,比如“让我们一起……啊/吧吗”“让我们一起好好学习”
4.总结类公文:把具体情况汇总、汇报给某些人或者某些部门,就是总结类公文,是国考最常考的类型。总结类公文就是有啥写啥,只要与主题相关的都可以写,比如背景、意义、原因、对策,题干会提示重点写什么要素
语言:
1.通俗易懂:通顺流畅无病句。
2.表达生动、有感染力、号召力:需呼吁号召、宣传(啊、吧、吗)。
3.态度诚恳:近些年没有出现这样的要求态度诚恳和建议口吻,了解即可。表达歉意、监督或者进行严肃处理等,要注意自己的态度要委婉,不要直接说“对不起”,可以说“针对此类事件的发生,我们十分痛心,一定会严肃处理,杜绝再次发生”。
4.建议口吻:与上级部门、上级领导沟通一般可以用建议口吻,可在结尾加审阅、指正、批示等。
第一题写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答题逻辑
1.背景
2.调研综述(调研方式、对象、数据)
3.具体内容:按要素分段,如问题、做法、成绩等
4.建议:非必备要素
关于 H 市夜间经济的调研报告提纲
调研背景:“夜间经济”是指从当日下午6 点到次日早上6 点发生的经济文化活动。我国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需要发展夜间经济,推动服务业和城市发展。为了推动我市夜间经济的发展,对 H 市相关情况进行调研。
调研方式、对象:走访“21 街区”餐饮区、24 小时书店、健身房等夜间消费市场,采访顾客、从业者等。
具体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夜间工作委员会,拟定发展目标,设计空间布局;听取各方意见,平衡利益诉求。2.优化公共服务。延长公共交通出行时间;成立专门机构,加强部门联动,保障公共安全与环境卫生;推出移动应用程序,就近及时处理居民举报。
取得成绩:提高了设施使用率,释放了消费需求,激发了文化创造,带动了区域发展,解决了就业问题。
发展建议:我市应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服务品质,促进夜间经济健康、长远发展。
第二题写倡议书,典型的宣传类公文
写作规律
(1)呼吁号召做一件事:开头介绍背景,正文要劝说大家,可以说一说好处,接下来说如何做,即对策,结尾进行呼吁号召。
(2)有些宣传类公文会变型,不再呼吁大家做某事,而是宣传某些人的事迹。这时,不用说事迹的意义和好处,开头可以写背景,正文部分重点写事迹和精神,即什么人做什么事情,有什么结果,突出了什么精神,最后进行呼吁号召。
(3)号召向某人学习。①开头写背景。②正文要写事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有什么结果和精神。③要学习做法。比如号召大家向 A 同学学习,A 同学每天晚睡早起,做1 万道题,大家不用说晚睡早起、做1 万道题,大家学习的是普适性、共性的做法,可以说向 A 同学一样勤奋、刻苦,多做题。④最后进行呼吁号召
关于向优秀民警、辅警学习的倡议书
近年,我省创新推出“一村(格)一警”工作,在这项工作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民警辅警,他们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一、刘所长在企业遭受谣言时,迅速调查、澄清,劝说工人,避免企业停产。二、小宋深入辖区,全面了解小区情况,利用智能平台,及时走访,排除风险。三、小徐面对群众矛盾纠纷,联合村干部,耐心说服教育,避免事态扩大,促进双方和解。四、小何关心弱势群体,成立“暖心小分队”,为困难户送温暖。
在此我们倡议大家向他们学习:一、加强谣言巡查,及时公布事实真相、处理结果,协助企业复工复产。二、强化“科技+脚板”,对辖区事务做到情况熟、防控早,反应快、能兜底。三、与专业机构联动调解,及时发现问题苗头,化解矛盾纠纷。四、针对群众急需急盼,贴近贴心做好服务。
希望各位同志能以这些先进典型为榜样,立足岗位,争做一流,更好地服务基层,造福民众。
如果遇到的题目目的是要消除负面影响,正确引导社会环境、社会舆论,要维护政府形象、政府声誉,只要是类似目的,称之为危机公关宣传类公文,也是宣传类公文的变形
最近因为我公司广告语的相关问题叨扰到大家,虽然我们曾多次公开向大众解释过有关“8 位制茶大师手工制作”等内容的概念,但无论如何,对于打扰到大家我们深感抱歉,在此向各位网友表示诚挚的歉意。……目前,我们已经下架了有关本次广告的所有内容,在新文案推出之前,我们将不再做任何产品推广活动。如果我们的广告内容与现行广告法有相抵触的部分,我们愿意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今后我们将完善公司管理、审核等相关制度,保证类似事件不再发生。我们将继续传承传统中国茶文化,希望网友们和支持小罐茶的朋友继续监督我们的工作。再次感谢社会各界对小罐茶的关心和监督!
【解析】1.“最近因为……内容的概念”:介绍这次事件负面影响,说明基本情况,承认事实。
2.“但无论如何……诚挚的歉意”:进行道歉,表明态度。对这个事件的态度是非常抱歉的。
3.“目前……法律责任”:对策要素,是在改正、解决现在的问题。
4.“今后……不再发生”:也是对策,不过是今后要做的,是长效性的,是未来要做的事情。
5.“我们将……关心和监督”:进行呼吁号召,“我们要……”。
构建答题框架:
1.承认(介绍)事实并表明态度
2.当前问题改进
3.长效机制(对策)
4.结尾
【2012 内蒙古】为了维护 M 县的声誉,挽回“虐猫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请以 M 县政府的名义就“虐猫事件”的处理情况写一份宣传稿,拟在县人民政府网站上公布。(25 分)
【解析】
1.介绍+表态:先承认、介绍这个事实,当前政府确实发生了“虐猫事件”,或者确实有人参与到“虐猫事件”中。再表态,不要直接道歉,政府对于“虐猫事件”表示强烈谴责、非常愤慨,此类事件一定会深究,会高度关注。
2.改正、解决问题:开除肇事者、参与者,进行调查、处理、惩处等。
3.长效机制:在今后工作中,一定要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会认真反省,做好政府部门应该的形象。
4.结尾:呼吁号召,“请大家相信我们吧”“请大家监督我们吧”“请大家再给我们一次机会吧”。
敬畏生命,我们在行动
网民朋友,全国同胞:
近日引起网民强烈反响的虐猫事件,据初步调查,我县人员涉嫌参与其中。在本县发生这种虚妄无情,儿戏生命的残虐事件,我们表示极大愤慨和强烈谴责。
对此,我们已召开了纪检、检察等部门参加的紧急会议,做出如下处理:
一、当事人由所在单位停止其工作,积极配合组织和媒体的调查工作,指证,……
二、责成有关部门对可能涉及到的法律问题进行细致研究,并向上级主管机关和法律权威部门请求协助,为今后对参与者进行处理提供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 这件事暴露了我县公德教育的不足。我们会认真反省,将这次事件当做一次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建设的历史机遇,做好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引领良好的社会风气。
此事件虽为极个别人的个人行为,不能代表本县人民的整体道德素质。M 县是一个民风淳朴,充满爱心,热情好客的好地方,请相信我们人民的道德水准经得起检验。
第四题评论类
①开头:介绍评论对象,接下来表态,说一说这个建设好还是不好。可以在材料中看是否有显得更有文化的表态。
②正文:理由,说一说为什么这么表态。既然好,就有何优点、意义,以及在建设过程中也有好的点。理由部分可以说好的优点、意义、对策。
③结尾:来个总结性的对策。3.要求:语言生动,在结尾加上呼吁号召,也可以展现在正文中,这篇评论类公文语言不太像其他题目板正、严肃、刻板,而是比较贴地气,这种风格的语言自己会就写,不会就不写,因为仍然是按关键词给分
61 申论强化4
(1)找主题词,一般题干中会明确的告知本篇文章围绕什么主题,题干可能会给出题目、一句话,或者围绕什么主题、话题写文章,这句话、主题就是重点。
(2)梳理写作方向:要有自己的思考,否则看材料不会理解。
(3)可能题干有的时候会告知写几个方向,甚至给出方向的关键词,有的时候也会比较模糊。
2.梳理资料挖掘观点+丰富观点表达:
(1)优先阅读:指定资料、小题未涉及资料、权威资料。
①考场没有时间从头到尾看完全篇材料,故看材料有时间顺序,优先阅读指定材料,即题干告知在材料几中有一个词、一句话等,围绕这句话写文章。
②前面小题未涉及的材料一定是为大作文服务,需要看一看。
③有国家的政策文件、领导讲话等的材料一般有指向性,为宏观概括的材料,需要重点看一看。
(2)关照全篇:小题提示(题干、答案)、全部给定资料。考场会先做完小题再看作文,故针对小题涉及的材料一定有印象,通过看小题的题干、答案选取的关键词作文文章观点也可以。
【例1】2021 湖南通用
“给定资料4”中提到“努力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让民生福祉更有‘质感’,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足”。请你深入思考这句话,联系实际,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40 分)
要求:
(1)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2)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3)字数1000-1200 字。
主题:民生
拆分:
温度:比较温暖、暖心,做完事让人感觉暖暖的,帮助别人等;人情味、人文关怀。
质感:得到实实在在的质量的提升;制定科学性、前瞻性、灵活性的规划
获得感:获得温暖、实实在在的好处都是获得感;精细化、全面性
-
标题
1.标题:不要浪费时间,在30 秒,甚至10 秒内写完,因为可以提前准备好。用标题模板套进主题词即可,小于等于15字,不必非得对仗,只要包含主题词即可。
(1)常规型标题:只要写上主题词,加上对主题词的重要性描述即可,如本题,可以写民生服务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
(2)比喻式标题:写主题词+相对应喻体/拟人化手法。如民生服务是助推器/甘霖/雨露。
(3)对称式标题:如“关注民生服务,聚力民心所向”,不要求前后两个句子要一样长,只要大致对称即可,中间用逗号、空格隔开均可。
(4)警醒式标题:不常用,比较适用于负面话题(本身为负面表达),如“勿/莫/不要……”。
(5)主副式标题:过难,不要用。题干没有明确要求用主副式标题则不要用
-
开头
尽量不要抄,因为阅卷老师看得会很明显。
(1)阐释式:解释主题词,在资料4 最后一段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放在开头,阐释式开头适用于主题较为抽象的,且主题在材料中有解释,最好先解释清楚主题词。
(2)评论式:题干给出观点,要求谈一谈对观点的想法,用评论式,一般给错误的观点用评论式,如有人说“人文是精彩的,科学是呆板的”,要求围绕此观点写一篇文章,这个观点肯定是错误的,开头要先表态,如此观点十分之荒谬,在我看来极其站不住脚。之后表达自己的正确观点。
(3)总结式:万能开头,无论什么题目几乎都可以用总结式。总结式即将材料中找到的所有要素、观点都堆积在开头,再展开论证。正文部分可以写同义表述,如开头写“个性化”,正文写“针对性”“精准化”等。
(4)背景式:如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等。用的人很多,最好换一种表述,如随着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到来,随着疫情防控的后疫情时代的到来。
(5)问题式:如民生服务保障工作必须谨遵“群众至上”的原则,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奋斗与努力。但是如今还是存在就业不稳定、教育缺失、交通拥堵等问题,政府的民生工作和群众的民生需求出现了“错位”,说明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工作脱离了群众、脱离了实际。
3.答疑:不要编写名言,因为老师可以看出来。
4.不要背范文,话题不可能考第二遍,看范文要看一看写作的逻辑,要知道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学会逻辑,再积累范文的例子、名言等。
-
论证
1.观点+论据:观点来自材料,论据要自己写,论据常用引证法;例证法。观点不要对仗,阅卷老师会觉得你是培训过的然后不爱看。
2.引证法:即引用,如引用名人名言、俗语、原理(蝴蝶效应、木桶原理、破窗效应)、歌词等。注意歌词在引用的时候需要积极向上,如爱拼才会赢、阳光总在风雨后等。
3.例证法:
(1)例子可以从材料中来,从申论材料中概括已经出现的例子,不要摘抄,用自己的话总结。
(2)也可以用材料外的例子,如《学习强国》(有很多事例,如道德模范、劳动模范等)、粉笔圈子(老师有整理好,可以直接背)、微博、微信、《人民日报》等,只要是可以找到素材的地方都可以看。
(3)以前做过的题目中的材料,以前很多题目中的例子均与民生服务有关,如上节课所讲“白师傅修路”的例子等,只要可以联想到之前做过材料的例子也可以直接用,这不是摘抄原文,是自己积累的例子。如在民生服务中,有一些政府部门、党员干部为群众服务设槛,比如在修路中,人民自愿修路却遭到政府阻止和反对。
4.论据可以自己写,若自己不会写,先概括材料,有材料外的例子先用材料外的例子。不要编例子,容易被老师识破。
-
结尾
1.总结式:简单重复上述三个观点即可。
2.展望式:展望未来,如我相信,我愿能,我有理由相信,只要做好民生服务,终有一天一定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呼吁号召式:“让我们一起……啊/吧/吗”。
4.补充式:不建议,一旦用说明可能漏点,如写到最后遗漏了论点,最后补救用补充式,故尽量能不用就不用
62 模考大赛错题
63 言语真题1
小常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经常提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2、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常见搭配:擘画蓝图。
1.奉为圭臬:指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奉为准则。
2.唯命是从:指是命令就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
3.画地为牢: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多与范围有关。
4.作茧自缚: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为常见词。
5.两方面并列:(1)同义并列:顿号、和。(2)不同义:或、且、并。
6.三方面并列:(1)三方面语义相同。(2)三方面语义不同。
1.“相去甚远”指差别很大。2.“千姿百态”指姿态种类很多。3.“大相径庭”指差别很大。
【注意】原因+结果表述优先选,如我昨天晚上喝酒、打牌、吃夜宵,所以睡得比较晚,A 项为“昨天喝酒了”,B 项为“睡得晚的原因”,B 项既包含结果睡晚了,又包含原因,选择 B 项
64 言语真题
拓展:**通过“奇怪”的选项反向选择 **例:(2019 联考)纪录片《苏东坡》以苏东坡贬谪黄州四年的生活为横切面,其一生的心路历程,从文学、艺术、美食、情感等维度进行透视,多角度地其生命感悟、精神嬗变和艺术升华的过程,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同时,辅之以当今最新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一个最丰富、最接近本真的苏东坡形象。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关照 阐释 B.记载 解说 C.记录 阐述 D.观照 解读
【注意】通过“奇怪”的选项反向选择。例:第一空,应该选 D 项“观照”,指观察审视,如“自我观照/观照内心”,不可能通过四年记录一生,只能是通过四年去观照一生,该词填入恰当,当选。A 项“关照”指关心照料;B 项“记载”指书面记载,均与“纪录片”搭配不当,排除。之所以有干扰项“关照”,是因为正确答案“观照”与其有关联,出题人设置与相像的词语进行干扰。
1.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不易分辨。
2.杂乱无章:无条理、无规律。
3.渗透:比喻某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
4.裹挟:受情势所胁迫,不得不采取某种态度或行为,此处商业目的明显是主动携带之意。
1.鱼龙混杂、龙蛇混杂、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不必区分,搭配对象广(人/物),强调好坏都有的集合。(1)2015 江苏:“认证机构鱼龙混杂”。(2)2016 河南:“帮助我们从良莠不齐的诗歌遗产当中,选择出最好的诗来承传文学的吟诵”。(3)2018 广州:“信息质量也是泥沙俱下”。
2.鱼目混珠 VS 鱼龙混杂:(1)鱼目混珠:指用鱼眼冒充珍珠,强调假与真的关系,主语往往是假货、次品。(2)鱼龙混杂:指鱼和龙在一起,坏的和好的在一起,主语往往是个更大的、好坏均有的集合。(3)例(2018 辽宁):搭配“假货、仿冒品、残次品”,是不好的事物,填入“鱼目混珠”
建构 VS 构造:1.建构:多搭配抽象事物,如“建构体系”为固定搭配。如“思想体系的建构”“理论体系的合理建构”“认知边界的建构”。2.构造:多搭配具体事物,如“骨组织构造”“地质构造”“构造板块”。
唇齿相依 VS 千丝万缕:1.唇齿相依:同“唇亡齿寒”,形容二者相互依存,程度较重。例(2015 政法干警):“在唇齿相依的全球网络中”。2.千丝万缕:形容关系十分密切,不表示互相依存,说明关系不是很紧密。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浑然不觉:毫无察觉的样子。束手无策:形容遇到问题毫无解决的办法。
前后文相反的逻辑性:注意转折关系。
1.2022 国考:为关联词引导的前后逻辑相反。“却”表转折,横线处与“众所周知”构成反义,对应 A 项“知之甚少”。
2.2021 国考:为时间对比,类似古今对比。前文“最初的”和后文“将拥有”进行对比,对应 D 项。
3.2020 国考:横线处搭配“动力”,与“虽然短期内……但最终消费才是……”对应,锁定 A 项“持久”,与“短期”构成相反关系。
1.异军突起:比喻新生的派别或新生的力量突然兴起。例:新势力异军突起;网信企业异军突起。
2.横空出世:形容人或物高大,浮出人世,或比喻卓尔不群。该词考查少,多作为干扰项出现。以前形容伟大的事物横在空中,后来人们把“横空”错会理解成“凭空”。例:“激光电视在第二季度的横空出世”;“一片火海中,梵净山横空出世”。
大打折扣:打了很大的折扣。
事与愿违:指事情没能按照预想的方向发展。
过犹不及: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
1.积累固定搭配“克敌制胜的法宝”。
2.积累:(1)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2)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把“抵御风险”称为战争,风险可以称之为敌人,如“打好疫情保卫战”
“延伸”的用法:该词指更厉害、高级。1.(粉笔模考)麦克卢汉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5G 便是感官延伸的平台和技术推动力。2.(光明网)“饮食”之所以在屏幕上大受欢迎,是因为那些色泽诱人的食物和日常生活中难得一见的烹调技术,通过大量特写、慢镜头等方式让观众的知觉得以延伸
1.独当一面:指能力上能单独承当一方面的工作或使命,不等于优秀。
2.差强人意:形容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3.寥寥无几:形容稀少,没有几个。
4.“另起炉灶”的用法:(1)(光明网)创新不是一切从头开始、另起炉灶。(2)(粉笔模考)近年来美俄两国关系持续处于低谷。国际空间站作为美俄合作少数存续的项目之一,虽然仍在维持运行,但近年发展已乏善可陈。在此情况下,美俄两国便都有意“另起炉灶”
1.突破:如图片瓶颈/极限/壁垒。2.躲避:如躲避抓拍/检测/检测
65 言语真题3
【注意】 1.双引号的处理:先当作没看见,留下意思符合的词语再做考虑
意思>语感
【注意】辨析: 1.营造——多用于抽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2.构筑——多用于具象(军民齐心协力构筑起坚固的防御,构筑军事要塞)
【注意】如果后文的话题与前面一致,后文内容对前文进行解释,文段为“总 -分”结构;如果后文是新话题,即前文不重要,相当于“分-总”结构。需要注 意新话题,新话题可能会引出新的重点,与文段的篇幅无关。
66 判断真题1
1.国考的图形推理主要包括两种题型:平面类和空间类。
(1)空间类:每年固定出 3 道题,包括 1 道折纸(六面体/空间重构)、1 道立体拼合(俄罗斯小方块)、1 道截面图或三视图。
(2)平面类:7道题。
2.平面图形解题思维:通过图形特征匹配规律,不同的特征有不同的考点。
(1)元素组成相同,考虑位置规律。国考出题一般比较固定,位置规律每 年固定考 1 道题。
(2)元素组成相似,考虑样式规律。每年考 1 道题,可能考加减同异或黑 白运算,近几年黑白运算考得较多.
(3)元素组成不同,考虑属性规律和数量规律。 ①属性规律:每年考 1-2 道题,其中 1 道一定考对称性,甚至 2 道都考对称 性,曲直和开闭考得相对较少。 ②数量规律:每年考 2-3 道题,其中 1 道固定考查线中的笔画数(很重要), 剩下的 1-2 道题考查点、面、角、素,主要是点和面,角和素考得很少。
(4)特殊规律:还有 1 道题大概率会考特殊规律,主要考图形间关系;功 能元素在 2018 年以前考得多,近几年没怎么考。
- 黑白块常考对称性,顺手画出对称轴
- 点的细化:切点、曲直交点。
- 1.特征:黑块数量不同,优先考虑黑白运算。 2.结合选项差异:从选项不同颜色处入手。
- 三视图“两步走”:1.大轮廓确定视图方向“:2.细节看“线”或“面”跟原图是否一致
- 三视图题目,如果问“可能”,大概率考查主视图;原图有线就有线,原图没线就没线。
- 选项数量相同,直接拼→先拼最大/最特殊的→逐层拼(一层一层数)。
- 封闭图形相连,优先考虑图形间关系。
- 黑块无缝相连,构成黑色粗线条,考虑粗线条笔画数。
- 黑白块考法大盘点
定义判断
【注意】定义判断:
1.解题思路三步走:
(1)看提问:看清问“属于/不属于”。
(2)看题干:找关键词。
(3)看选项:根据关键词匹配选项,对比择优,不要想着选一个完美的答案,一定是比较出来的;比如谈恋爱,男/女朋友不可能十全十美,只要背叛了,就让他/她走;做定义题时,如果某个选项挺好,但是有一个关键词不符合,那这个选项坚决不能选,要排除。
2.要总结命题人在哪儿挖“坑”:
(1)主客体。
(2)补充说明:括号、冒号、表解释的“即”。
(3)常考敏感词汇:“的”(限定词)、时间(在……前/后、当…时)、一种/另一种(考查主客体的数量)、自己/他人(人称词)、主/次要、主/被动、直/间接、相同/反、新/旧等。自己做题时如果遇到新的,也要总结下来。
3.定义读不懂时,解决办法:
(1)拆词:关注定义名词本身。
(2)如果定义比较晦涩、专业,优先看易懂的字词,如果自己看不懂,那别人大概率也看不懂,要相信自己。
(3)如果实在看不懂题干,也可以根据同构选项进行排除,长得一样、意思一样的选项统统排除。
- 关键词“一种、另一种”,常考主体的数量和种类,国考几乎每年都会出。
类别推理
逻辑判断
- 特殊论点为“不是 1,而是 2 导致……”,否论点为“1 导致 2”。
- 【注意】原因解释题:
1.题型特征:
(1)提问方式:最能/最不能解释以上现象/矛盾的是。
(2)题干出现转折,转折前后存在矛盾。
2.解题思维:比较择优。
(1)明确、直接>不明确、间接。
(2)无关、跑题的、主体错误的不选。这一点和加强/削弱题的思路相似。
(3)与题干意思表述相反的不选。因为要解释题干的现象,至少要顺着题干进行解释,如果反着题干说,则无法解释。
3.例:小明每天刷一百道题,但是行测分数没有提高。
(1)A 项:吃饭与刷题无关,排除。
(2)B 项:刷申论题不能提高行测分数,可以解释原因,当选。
(3)C 项:与题干意思表述相反,是唱反调的选项,排除。 - 经典题型:问“不降反升”,重点解释“反升”。
- 明显因果类型的论点,可考虑因果倒置或他因削弱。
- 材料题总结:
1.先梳理题干,简化条件,同类条件能合并即合并
2.题干信息确定,选项充分完整,排除法:读一句,排一个
3.提问“可能、不可能”,优先考虑代入法,如有附加条件,先与题干已知条件结合推理,边推边排除,排除不了的再代入
4.谁的信息多,优先代入谁。代到正确的,直接选,后面选项不用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