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0502

news2024/12/24 21:39:52

垃圾回收

概述

  1. 内存的自动分配
    1. 垃圾收集,不是J8Va语音的件生产物。早在1968年,第一门开始使用内存动态分配和垃圾收集技术的Lisp语言诞生。
    2. 关于垃圾收集有三个经典问题:
      1. 哪些内存需要回收?
      2. 什么时候回收?(GC时机)
      3. 如何回收?(GC算法)
    3. 垃圾收集机制是Java的招牌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开发效率。如今,垃圾收集几乎成为现代语言的标配,即使经过如此长时间的发展,Java的垃圾收集机制仍然在不断的演进中,不同大小的设备、不同特征的应用场景,对垃圾收集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当然也是面试的热点。
  2. 什么是垃圾( Garbage)呢?
    1. 垃圾是指在运行程序中没有任何指针指向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需要被回收的垃圾。
    2. 外文:An object is considered garbage when it can no longer be reached from any pointer in the running program.
    3. 如果不及时对内存中的垃圾进行清理,那么,这些垃圾 对象所占的内存空间会一直保留到应用程序结束,被保留的空间无法被其他对象使用!甚至可能导致内存溢出。
  3. 为什么需要GC?
    1. 对于高级语言来说,一个基本认知是如果不进行垃圾回收,内存迟早都会被消耗完,因为不断地分配内存空间而不进行回收,就好像不停地生产生活垃圾而从来不打扫一样。
    2. 除了释放没用的对象,垃圾回收也可以清除内存里的记录碎片。碎片整理将所古用的堆内存移到堆的一端,以便 JVM 将整理出的内存分配给新的对象
    3. 随着应用程序所应付的业务越来越庞大、复杂,用户越来越多,没有Gc就不能保证应用程序的正常进行。而经常造成STw的GC又跟不上实际的需求,所以才会不断地尝试对GC进行优化。
    4. 对于Java开发人员而言,自动内存管理就像是一个黑匣子,如果过度依赖于“自动”,那么这将会是一场灾难,最严重的就会弱化Java开发人员在程序出现内存溢出时定位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此时,了解JVM的自动内存分配和内存回收原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只有在真正了解JVM是品品警出存后,我们才能够在遇见OutofMemoryError时,快速地根据错误异常日志定位问题和角
    6. 当需要排查各种内存溢出、内存泄漏问题时,当垃圾收集成为系统达到更高并发量的瓶预时,我们就
      必须对这些“自动化”的技术实施必要的监控和调节。
  4. 垃圾回收的重点区域(堆和方法区)
    1. 垃圾回收器可以对年轻代回收,也可以对老年代回收,甚至是全堆和方法区的回收。
      1. 其中,Java堆是垃圾收集器的工作重点。
    2. 从次数上讲:
      1. 频繁收集Young区
      2. 较少收集Old区
      3. 基本不动Perm区(或元空间)
    3. 栈不涉及垃圾回收
  5. 早期GC
    1. 在早期的c/C++时代,垃圾回收基本上是手工进行的。开发人员可以使用new关键字进行内存申请,并使用delete关键字进行内存释放。比如以下代码:
      MibBridge *pBridge = new cmBaseGroupBridge ();
      //如果注册失败,使用Delete释放该对象所占内存区域
      if (pBridge->Register (kDestroy) != NO ERROR)
      delete pBridge;
      
    2. 这种方式可以灵活控制内存释放的时间,但是会给开发人员带来频繁申请和释放内存的管理负担。倘若有一处内存区间由于程序员编码的问题忘记被回收,那么就会产生内存泄漏,垃圾对象永远无法被清除,随者系统运行时间的不断增长,垃圾对象所耗内存可能持续上升,直到出现内存溢出并造成应用程序崩溃。
    3. 在有了垃圾回收机制后,上述代码块极有可能变成这样:
      MibBridge *pBridge = new cmBaseGroupBridge();
      pBridge->Register (kDestroy);
      
      现在,除了Java以外,C#、Python、 Ruby等语言都使用了自动垃圾回收的思想,也是未来发展超势。可以说,这种自动化的内存分配和垃圾回收的方式己经成为现代开发语言必备的标准。

垃圾回收算法

垃圾判别阶段的算法

  1. 概念:
    1. 在堆里存放着几乎所有的java对象实例,在GC 执行垃圾回收之前,首先需要区分出内存中哪些是存活对象,哪些是己经死亡的对象。只有被标记为己经死亡的对象,GC才会在执行垃圾回收时,释放掉其所占用的内存空间,因此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称为垃圾标记阶段。
    2. 那么在JVM中究竟是如何标记一个死亡对象呢?
    3. 简单来说,当一个对象己经不再被任何的存活对象继续引用时,就可以宣判为己经死亡
  2. 引用计数算法
    1. 引用计数算法(Reference Counting) 比较简单,对每个对象保存一个整型的引用计数器属性。用于记录对象被引用的情况。
    2. 原理:对于一个对象A,只要有任何一个对象引用了A,则A的引用计数器就加1,当引用失效时,引用计数器就减1。只要对象A的引用计数器的值为0,即表示对象A不可能再被使用,可进行回收。
    3. 优缺点
      1. 优点:实现简单,垃圾对象便于辨识:判定效率高,回收没有延迟性。
      2. 缺点:
        1. 缺点1:它需要单独的字段存储计数器,这样的做法增加了存储空间的开销。
        2. 缺点2:每次赋值都需要更新计数器,伴随着加法和减法操作,这增加了时间开销。
        3. 缺点3:引用计数器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即无法处理循环引用的情况。这是一条致命缺陷,导致在Java 的垃圾回收器中没有使用这类算法。
        4. 请添加图片描述
        5. 注意:JVM没有使用这种方式作为垃圾技术算法,所以JVM的内存泄漏不包括上图这种情况
    4. 内存泄漏:
      1. 概念:JVM(Java虚拟机)内存泄漏是指在Java程序运行过程中,由于一些原因导致无法回收不再使用的内存对象,这些对象继续占用内存空间,导致可用内存不断减少,最终可能导致系统性能下降甚至崩溃。
    5. 代码举例:
      public class RefCountGC {
          //这个成员属性唯一的作用就是占用一点内存
          private byte[] bigSize = new byte[5 * 1024 * 1024];//5MB
      
          Object reference = null;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RefCountGC obj1 = new RefCountGC();
              RefCountGC obj2 = new RefCountGC();
      
              obj1.reference = obj2;
              obj2.reference = obj1;
      
              obj1 = null;
              obj2 = null;
              //显式的执行垃圾回收行为
              //这里发生GC,obj1和obj2能否被回收?
              System.gc();
      
              try {
                  Thread.sleep(1000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6. 如果就想用此算法,怎么解决循环引用
      1. 引用计数算法,是很多语言的资源回收选择,例如因人工智能而更加火热的Python,它更是同时支持引用计数和垃圾收集机制。
      2. 具体哪种最优是要看场景的,业界有大规模实践中仅保留引用计数机制,以提高吞吐量的尝试
      3. Java并没有选择引用计数,是因为其存在一个基本的难题,也就是很难处理循环引用关系。
      4. Python 如何解决循环引用?
        1. 手动解除:很好理解,就是在合适的时机,解除引用关系。
        2. 使用弱引用weakref,weakref是Python提供的标准库,旨在解决循环引用。
  3. 可达性分析(或根搜索算法、追踪性垃圾收集)
    1. 相对于引用计数算法而言,可达性分析算法不仅同样具备实现简单和执行高效等特点,更重要的是该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在引用计数算法中循环引用的问题,防止内存泄漏的发生
    2. 相较于引用计数算法,这里的可达性分析就是Java、c#选择的。这种类型的垃圾收集通常也叫作追踪性垃圾收集(Tracing Garbage Collection)
    3. 原理:
      • 其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将对象及其引用关系看作一个图,选定活动的对象作为 GC Roots, 然后跟引用链条,如果一个对象和GC Roots之间不可达,也就是不存在引用链条,即可认为是可回收对象。
      • 请添加图片描述
    4. 基本思路:
      1. 可达性分析算法是以根对象集合(GC Roots)为起始点.按照从上至下的方式搜索被根对象集合
        所连接的目标对象是否可达。
      2. 使用可达性分析算法后,内存中的存活对象都会被根对象集合直接或间接连接着,搜索所走过的
        路径称为引用链 (Re ference Chain)
      3. 如果目标对象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则是不可达的,就意味着该对象己经死亡,可以标记为垃圾
        对象。
      4. 在可达性分析算法中,只有能够被根对象集合直接或者间接连接的对象才是存活对象。
    5. 优点:
      1. 实现简单,执行高效,有效的解决循环引用的问题,防止内存泄漏。
      2. 依然存在内存泄漏,有些内容确实不用了,但是因为某些原因依然存在引用链,这也是内存泄漏
      3. 请添加图片描述
    6. GC Roots
      1. 在Java 语言中,GC Roots包括以下几类元素:
        1. 虚拟机栈中引用的对象
          • 比如:各个线程被调用的方法中使用到的参数、局部变量等。
        2. 本地方法栈内JNI(通常说的本地方法) 引用的对象
        3. 类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
          • 比如:Java类的引用类型静态变量
        4. 方法区中常量引用的对象
        • 比如:字符串常量池(String Table) 里的引用
        1. 所有被同步锁synchronized持有的对象
        2. Java虚拟机内部的引用。
          • 基本数据类型对应的class对象,一些常驻的异常对象(如:NallPointerException、OutofMemoryError),系统类加载器。
        3. 反映java虚拟机内部情況的JMXBean、 JVMTI中注册的回调、本地代码缓存等。
      2. 除了这些固定的GC Roots集合以外,根据用户所选用的垃圾收集器以及当前回收的内存区域不同,还
        可以有其他对象“临时性”地加入,共同构成完整GC Roots集合。比如:分代收集和局部回收(Partial GC)。
        • 如果只针对Java堆中的某一块区域进行垃圾回收(比如:典型的只针对新生代),必须考虑到内存区域是虚拟机自己的实现细节,更不是孤立封闭的,这个区域的对象完全有可能被其他区域的对象所引用,这时候就需要一并将关联的区城对象也加入GC Roots集合中去考虑,才能保证可达性分析的淮确性。
      3. 小技巧:
        • 由于Root 采用栈方式存放变量和指针,所以如果一个指针,它保存了堆内存里面的对象,但是自又不存放在堆内存里面,那它就是一个Root
    7. 注意点:
      • 如果要使用可达性分析算法来判断内存是否可回收,那么分析工作必须在一个能保障一致性的快照中进行。这点不满足的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就无法保证。
      • 这点也是导致GC进行时必须 “Stop The World" 的一个重要原因。
        • 即使是号称(几乎)不会发生停顿的CMS收集器中,枚举根节点时也是必须要停顿的

垃圾清除阶段算法

  1. 当成功区分出内存中存活对象和死亡对象后,GC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执行垃圾回收,释放掉无用对象所占用的内存空间,以便有足够的可用内存空间为新对象分配内存。目前在JVM中比较常见的三种垃圾收集算法是标记一清除算法( Mark-Sweep)、复制算法(Copying)、标记-压缩算法(Mark-Compact)。
  2. 标记-清除 (Mark - Sweep) 算法(由于内存碎片化严重,一般不用,CMS用)
    1. 背景:标记 - 清除算法( Mark-Sweep)是一种非常基础和常见的垃圾收集算法,该算法被
      J.Mccarthy等人在1960年提出并并应用于Lisp语言。
    2. 执行过程:
      当堆中的有效内存空间 (available memory)被耗尽的时候,就会停止整个程序(也被
      称为stop the world),然后进行两项工作,第一项则是标记,第二项则是清除。
      1. 标记:Collector从引用根节点开始追历.标记所有被引用的对象,一般是在对象的Header中记录为可达对象。
      2. 清除:Collector对堆内存从头到尾进行线性的遍历,如果发现某个对象在其Header中没有标记为可达对象,则将其回收。
      3. 注意:很多书、视频讲错了!说是标记的垃圾对象。这里要注意了!
      4. 请添加图片描述
    3. 缺点:
      1. 效率比较低:递归与全堆对象通历两次
      2. 在进行Gc的时候,需要停止整个应用程序,导致用户体验差
      3. 这种方式清理出来的空闲内存是不连续的,产生内存碎片。
      4. 注意:何为清除?
        • 这里所谓的清除并不是真的置空,而是把需要清除的对象地址保存在空闲的地址列表里。下次有新对象需要加载时,判断垃圾的位置空间是否够,如果够,就存放。
  3. 复制算法
    1. 核心思想:
      • 将活着的内存空间分为两块,每次只使用其中一块,在垃圾回收时将正在使用的内存中的存活对象复制到末被使用的内存块中,之后清除正在使用的内存块中的所有对象,交换两个内存的角色最后完成垃圾回收。
      • 请添加图片描述
    2. 优缺点
      1. 优点:
        1. 没有标记和清除过程,实现简单,运行高效
        2. 复制过去以后保证空间的连续性,不会出现“碎片”问题。
      2. 缺点:
        1. 此算法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就是需要两倍的内存空间
        2. 对于G1这种分拆成为大量region的Gc,复制而不是移动,意味者Gc需要维护region之间对象引用关系,不管是内存占用或者时间开销也不小。
      3. 特别的
        • 如果系统中的存活对象很多,复制算法不会很理想。因为复制算法需要复制的存活对象数
          量并不会太大,或者说非常低才行。
    3. 应用场景:
      1. 新生代,对常规应用的垃圾回收,一次通常可以回收70%-99%的内存空间。回收性价比很高。所以现在的商业虚拟机都是用这种收集算法回收新生代。比如:IBM公司的专门研究表明,新生代中 80% 的对象都是“朝生夕死”的。
  4. 标记-压缩(或标记-整理、Mark- Compact) 算法
    1. 背景:
      • 复制算法的高效性是建立在存活对象少、垃圾对象多的前提下的。这种情况在新生代经常发生,但是在老年代,更常见的情况是大部分对象都是存活对象。如果依然使用复制算法,由于存活对象较多,复制的成本也将很高。因此,基于老年代垃圾回收的特性,需要使用其他的算法。
      • 标记一清除算法的确可以应用在老年代中,但是该算法不仅执行效率低下,而且在执行完内存回收后还会产生内存碎片,所以JVM 的设计者需要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改进。标记—压缩(MarkCompact)算法由此诞生。
    2. 执行过程:
      • 第一阶段和标记-清除算法一样,从根节点开始标记所有被引用对象
        第二阶段将所有的存活对象压缩到内存的一端,按顺序排放
        之后,清理边界外所有的空间
      • 标记-压缩算法的最终效果等同于标记-清除算法执行完成后,再进行一次内存碎片整理,因此,也可以把它称为标记-清除-压缩(Mark-Sweep-Compact) 算法。
      • 二者的本质差异在于标记-清除算法是一种非移动式的回收算法,标记-压缩是移动式的。是否移动回收后的存活对象是一项优缺点并存的风险决策。
      • 可以看到,标记的存活对象将会被整理,按照内存地址依次排列,而未被标记的内存会被清理掉。如此一来,当我们需要给新对象分配内存时.JVM只需要持有一个内存的起始地址即可,这比维护一个空闲列表显然少了许名开销。
    3. 指针碰撞(Bump the Pointer)
      • 如果内存空间以规整和有序的方式分布,即己用和未用的内存都各自一边,彼此之间维系者一个记录下一次分配起始点的标记指针,当为新对象分配内存时,只需要通过修改指针的偏移量将新对象分配在第一个空闲内存位置上,这种分配方式就叫做指针碰撞(Bump the Pointer)
    4. 优缺点
      1. 优点:〈此算法消除了“标记-清除”和下复制”两个算法的弊端。)
        1. 消除了标记/清除算法当中,内存区域分做的缺点,我们需要给新对象分配内存时,JVM只需要持有一个内存的起始地址即可。
        2. 消除了复制算法当中,内存减半的高额代价。
      2. 缺点:
        1. 从效率上来说,标记-压缩算法要低于复制算法。
        2. 效率不高,不仅要标记所有在活对象,还要整理所有在活对象的引用地址。
        3. 对于老年代每次都有大量对象在活的区城来说,极为负重。
          1. 移动对象的同时,如果对象被其他对象引用,则还需要调整引用的地址
          2. 移动过程中,需要全程暂停用户应用程序。即:STW
  5. 分代收集算法
    1. 三种算法对比:
      | | Mark-Sweep | Mark-Compact | Copying |
      | -------- | ------------ | ------------ | --------------- |
      | 速度 | 中等 | 最慢 | 最快 |
      | 空间开销 | 少,但有碎片 | 少,无碎片 | 2倍大小,无碎片 |
      | 移动对象 | 否 | 是 | 是 |
    • 效率上来说,复制算法是当之无愧的老大,但是却浪费了太多内存。而为了尽量兼顾上面提到的三个指标,标记-整理算法相对来说更平滑一些,但是效率上不尽如人意,它比复制算法多了一个标记的阶段,比标记-清除多了一个整理内存的阶段。
    • 分代收集算法,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不同的对象的生命周期是不一样的。因此,不同生命周期的对象可以采取不同的收集方式,以便提高回收效率。一般是把Java堆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这样就可以根据各个年代的特点使用不同的回收算法,以提高垃圾回收的效率。
    • 在Java程序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大最的对象,其中有些对象是与业务信息相关,比如Http请求中的Session对象、线程、Socket连接,这类对象跟业务直接挂钩,因此生命周期比较长。但是还有一些对象,主要是程序运行过程中生成的临时变量,这些对象生命周期会比较短,比如:String对象,由于其不变类的特性,系统会产生大量的这些对象,有些对象甚至只用一次即可回收。
    1. 分析:
      1. 目前几乎所有的Gc都是采用分代收集(Generational Collecting)算法执行垃圾回收的。
      2. 在Hotspot中,基于分代的概念,Gc所使用的内存回收算法必须结合年轻代和老年代各自的特点。
      3. 年轻代(Young Gen)
        1. 年轻代特点:区城相对老年代较小,对象生命周期短、存活率低,回收频繁。
          这种情況复制算法的回收整理,速度是最快的。复制算法的效率只和当前存活对象大小有关,因此很适用于年轻代的回收。而复制算法内存利用率不高的问题,通过hotspot中的两个survivor的设计得到缓解。
      4. 老年代(Tenured Gen)
        1. 老年代特点:区域较大,对象生命周期长、存活率高,回收不及年轻代频繁。
          这种情况存在大量存活率高的对象,复制票法明显变得不合适。一般是由标记-清除或者是标记-清除与标记-整理的混合实现。
          1. Mark阶段的开销与存活对象的数量成正比。
          2. sweep阶段的开销与所管理区域的大小成正相关。
          3. Compact阶段的开销与存活对象的数据成正比。
      5. 以HotSpot中的cMs回收器为例,CMS是基于Mark-Sweep实现的,对于对象的回收效率很高,而对于碎片问题.CMs采用基于Mark-Compact算法的Serial old回收器作为补偿措施:当内有存回收不佳(碎片导致的Concurrent Mode Failure时),将采用serial ola执行Ful1 Gc以达到对老年代内
        存的整理。
      6. 分代的思想被现有的虚拟机广泛使用。几乎所有的垃圾回收器都区分新生代和老年代。
  6. 增量收集算法
    1. 上述现有的算法,在垃圾回收过程中,应用软件将处于一种Stop the world 的状态。在stop theworld 状态下,应用程序所有的线程都会挂起,暂停一切正常的工作,等待垃圾回收的完成。如果垃圾回收时间过长,应用程序会被挂起很久,将严重影响用户体验或者系统的稳定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即对实时垃圾收集算法的研究直接导致了增量收集(Incremental Collecting)算法的诞生。
    2. 基本思想
      1. 如果一次性将所有的垃圾进行处理,需要造成系统长时间的停顿,那么就可以让垃圾收集线程和应用程序线程交替执行。每次,垃圾收集线程只收集一小片区域的内存空间,接者切换到应用程序线程。依次反复,直到垃圾收集完成
      2. 总的来说,增量收集算法的基础仍是传统的标记-清除和复制算法。增量收集算法通过对线程间冲突的妥善处理,允许垃圾收集线程以分阶段的方式完成标记、清理或复制工作
    3. 缺点:
      • 使用这种方式,由于在垃圾回收过程中,间断性地还执行了应用程序代码,所以能减少系统的停顿时间但是,因为线程切换和上下文转换的消耗,会使得垃圾回收的总体成本上升,造成系统吞吐量的

相关概念

System.gc()和finalize()

  1. System.gc( )
    1. 在默认情况下,通过System.gc()或者Runtime.getRuntime().gc()的调用,会显式触发Full GC,同时对老年代和新生代进行回收,尝试释放被丢弃对象占用的内存。
    2. 然而System.gc() 调用附带一个免责声明,无法保证对垃圾收集器的调用。
    3. JVM实现者可以通过System.gc()调用来决定JVM的GC行为。而一般情况下,垃圾回收应该是自动进行的,无须手动触发,否则就太过于麻烦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我们正在编写一个性能基准,我们可以在运行之间调用System.gc()。
    4. public class SystemGC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SystemGCTest();
              System.gc();//提醒jvm的垃圾回收器执行full gc,但是不确定是否马上执行gc
      //        与Runtime.getRuntime().gc();的作用一样。
      
      //        System.runFinalization();//强制调用使用引用的对象的finalize()方法
          }
      
          //此方法什么时候会被执行? 当一个对象首次考虑要被回收时,会调用其finalize()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finalize() throws Throwable {
              super.finalize();
              System.out.println("SystemGCTest 重写了finalize()");
          }
      }
      
    5. System.gc() 和Runtime.getRunTime().gc()会做什么事情?
      • 这两个本质是一样的, gc()方法是一个native方法,RunTime是一个单例的类,是通过先获取实例,然后在调用gc方法,作用就是进行一次显示的full gc
  2. finalize()方法详解
    1. finalize()方法详解,前言,finalize()是Object的protected方法,子类可以贸益该方法以实现资源清理工作,GC在回收对象之前调用该方法。
    2. 当一个对象首次考虑要被回收时,会调用其finalize()
    3. 执行过程:(生命周期)
      1. 首先,大致描述一下finalize流程:当对象变成(GC Roots)不可达时,GC会判断该对象是否覆盖了finalize方法,若未覆盖,则直接将其回收。否则,若对象未执行过finalize方法,将其放入F-Queue队列.由一低优先级线程执行该队列中对象的finalize方法。执行finalize方法完毕后,GC会再次判断该对象是否可达,若不可达,则进行回收,否则,对象“复活”
      2. 具体的finalize流程:
        对象可由两种状态,涉及到两类状态空间,一是终结状态空间F = {unfinalized, finalizable,finalized}:二是可达状态空间 R = {reachable, finalizer-reachable, unreachable}。各状态含义如下:
        1. unfinalized:新建对象会先进入此状态,GC并未准备执行其finalize方法,因为该对象是可达的
        2. finalizable:表示GC可对该对象执行finalize方法,GC已检测到该对象不可达。正如前面所述,
          GC通过F-Queue队列和一专用线程完成finalize的执行
        3. finalized:表示GC已经对该对象执行过finalize方法
        4. reachable: 表示GC Roots引用可达
        5. finalizer-reachable(f-reachable):表示不是reachable,但可通过某个finalizable对象可达
    4. 作用:
      1. finalize()与C++中的析构西数不是对应的。C++中的析构函数调用的时机是确定的(对象离开作用域或delete掉),但Java中的finalize的调用具有不确定性
      2. 不建议用finalize方法完成“非内存资源”的清理工作,但建议用于:
        ① 清理本地对象(通过JNI创建的对象):
        ② 作为确保菜些非内存资源(如Socket、文件等)释放的一个补充:在finalize方法中显式调用其他资源释放方法。
    5. 存在问题:
      1. 一些与finalize相关的方法,由于一些致命的缺陷,已经被废弃了,如System.runFinalizersOnExit()方法、Runtime.runFinalizersOnExit()方法
      2. System.gc()与System.runFinalization()方法增加了finalize方法执行的机会,但不可盲目依赖它们
      3. Java语言规范并不保证finalize方法会被及时地执行、而且根本不会保证它们会被执行
      4. finalize方法可能会带来性能问题。因为JVM通常在单独的低优先级线程中完成finalize的执行
      5. 对象再生问题:finalize方法中,可将待回收对象赋值给GC Roots可达的对象引用、从而达到对象再生的目的
      6. finalize方法至多由GC执行一次(用户当然可以手动调用对象的finalize方法,但并不影响(finalize的行为)

内存溢出

  1. 概念:没有空闲内存,并且垃圾收集器也无法提供更多内存
    1. 内存溢出相对于内存泄漏来说,尽管更容易被理解,但是同样的,内存溢出也是引发程序崩溃的罪魁祸首之一。
    2. 由于GC一直在发展,所有一般情况下,除非应用程序占用的内存增长速度非常快,造成垃圾回收已经跟不上内存消耗的速度,否则不太容易出现OOM的情况。
    3. 大多数情况下,GC会进行各种年龄段的垃圾回收,实在不行了就放大招,来一次独占式的Full Gc操作,这时候会回收大量的内存,供应用程序继续使用。
    4. javadoc中对OutofMemoryError的解释是,没有空闲内存,并且垃圾收集器也无法提供更多内存
  2. 内存不够的原因:
    1. 首先说没有空闲内存的情况:说明Java虚拟机的堆内存不够。原因有二:
      1. Java虚拟机的堆内存设置不够
        比如:可能存在内存泄漏问题;也很有可能就是堆的大小不合理,比如我们要处理比较可观的数据量,但是没有显式指定JVM堆大小或者指定数值偏小。我们可以通过参数-Xms、-Xmx来调整。
      2. 代码中创建了大量大对象,并且长时向不能被垃圾收集器收集(存在被引用)
        对于老版本的Oracle jdk,因为永久代的大小是有限的,并且JVM对永久代垃圾回收(如,常量池回收、卸载不再需要的类型)非常不积极,所以当我们不断添加新类型的时候,永久代出现OutofMemoryError也非常多见,尤其是在运行时存在大量动态类型生成的场合:类似intern字符中缓存占用太多空间,也会导致OOM问题。对应的异常信息,会标记出来和永久代相关:“java.lang.OutofMemoryError:PermGen space”。
      3. 内存碎片化,剩余空间足够,但是单碎片空间不足以承载。
      4. 随着元数据区的引入,方法区内存己经不再那么客迫,所以相应的OOM有所改观,出现OOM,异常信息则变成了:“java.1ang.OutofMemoryError:Metaspace”。直接内存不足,也会导致OOM。
  3. OOM前必有GC? 一般都会,除非极端情况
    1. 这里面隐含着一层意思是,在抛出OutofMemoryError之前,通常垃圾收集器会被触发,尽其所能去清理出空间。
      1. 例如:在引用机制分析中,涉及到JVM会去尝试回收软引用指向的对象等。
      2. 在java.nio.BIts.reserveMemory()方法中,我们能清楚的看到,System.gc()会被调用以清理空间。
    2. 当然,也不是在任何情况下垃圾收集器都会被触发的
      1. 比如,我们去分配一个超大对象,类似一个超大数组超过堆的最大值,JVM可以判断出垃圾收集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直接抛出OutofMemoryError。

内存泄漏

  1. 理解:
    1. 是个垃圾,但是没有被回收
    2. 实际生命周期大于使用阶段,并且回收不掉
  2. 内存泄漏的理解与分类
  3. Java中内存泄漏的8种情况
    1. 静态集合类
      • 静态集合类,如HashMap、 LinkedList等等。如果这些容器为静态的,那么它们的生命周期与JVM程序一致,则容器中的对象在程序结束之前将不能被释放,从而造成内存泄漏。简单而言,长生命周期的对象持有短生命周期对象的引用,尽管短生命周期的对象不再使用但是因为长生命周期对象持有它的引用而导致不能被回收
      • 静态变量本身存储在方法区(或元空间),而静态变量引用的对象实例存储在Java堆(Heap)中。因此,当访问静态变量时,实际上是通过方法区中的静态变量引用找到Java堆中的对象实例。静态变量的生命周期较长,所以如果它们引用了不再使用的对象实例,可能会导致内存泄漏。为了避免内存泄漏,可以在不再需要对象实例时将静态变量设置为null,以便垃圾回收器回收。
      • public class MemoryLeak {
          statiic List List = new ArrayList()public void oomTests() {
        		Object obj = new Object();//局部变量
        		List.add(obj)}
        }
        
    2. 单例模式
      • 单例模式,和静态集合导致内存泄露的原因类似,因为单例的静态特性,它的生命周期和JVM 的生命周期一样长,所以如果单例对象如果持有外部对象的引用,那么这个外部对象也不会被回收,那么就会造成内存泄漏。
    3. 内部类持有外部类
      • 内部类持有外部类,如果一个外部类的实例对象的方法返回了一个内部类的实例对象。这个内部类对象被长期引用了,即使那个外部类实例对象不再被使用,但由于内部类持有外部类的实例对象,这个外部类对象将不会被垃圾回收,这也会造成内存泄漏。
      • 非静态内部类会隐式地持有一个指向其外部类实例的引用。因此,要创建一个非静态内部类的实例,首先需要一个外部类的实例
        public class OuterClass {
            private String message = "Hello, Inner Class!";
        
            public class InnerClass {
                public void printMessage() {
                    System.out.println(message); // 访问外部类的私有成员
                }
            }
        }
        
      • 静态内部类:静态内部类不会隐式地持有外部类实例的引用。因此,静态内部类只能访问外部类的静态成员,不能直接访问外部类的实例成员。要访问外部类的实例成员,需要通过外部类的实例来访问。
        public class OuterClass {
            private String message = "Hello, Static Inner Class!";
            private static String staticMessage = "Hello, Static Member!";
        
            public static class StaticInnerClass {
                public void printMessage(OuterClass outer) {
                    System.out.println(outer.message); // 通过外部类实例访问实例成员
                    System.out.println(staticMessage); // 访问外部类的静态成员
                }
            }
        }
        
    4. 各种连接,如数据库连接、网络连接和IO连接等
      • 各种连接,如数据库连接、网络连接和IO连接等。
        在对数据库进行操作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建立与数据库的连接,当不再使用时,需要调用close方法来释放与数据库的连接。只有连接被关闭后,垃圾回收器才会回收对应的对象。否则,如果在访问数据库的过程中,对Connection、Statement或ResultSet不显性地关闭,将会造成大量的对象无法被回收,从而引起内存泄漏。
    5. 变不合理的作用域
      • 变量不合理的作用域。一般而言,一个变量的定义的作用范围大于其使用范围,很有可能会造成内存泄漏。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及时地把对象设置为null,很有可能导致内存泄漏的发生。
    6. 改变哈希值
      • 改变哈希值,当一个对象被存储进HashSet集合中以后,就不能修改这个对象中的那些参与计算哈希值的字段了。
      • 否则,对象修改后的哈希值与最初存储进HashSet集合中时的哈希值就不同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contains方法使用该对象的当前引用作为的参数去HashSet集合中检素对象,也将返回找不到对象的结果,这也会导致无法从HashSet集合中单独删除当前对象,造成内存泄漏
      • 这也是 String 为什么被设置成了不可变类型,我们可以放心地把 String 存入HashSet,或者把 String 当做 HashMap 的 key 值;
      • String是不可变类型(Immutable)。这意味着一旦创建了String对象,其内容就不能被修改。String类的所有方法(如concatreplacesubstring等)都不会修改原始String对象,而是创建一个新的String对象来表示操作结果。
        • 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是String类设计为不可变类型,有以下优点:
          1. 安全性:不可变类型的对象在多线程环境下更安全,因为它们不会被意外地修改。
          2. 效率:由于String对象不可变,可以在多个变量之间安全地共享相同的String对象,从而节省内存。
          3. 哈希值缓存:String对象的哈希值在创建时计算并缓存,因为String对象不可变,哈希值不会改变。这使得String对象在哈希表(如HashMapHashSet)中的性能更优。
          4. 可靠性:由于String对象在创建后不可修改,它们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始终保持一致性,降低了程序出错的概率。
        • 总之,String是不可变类型,当你认为在修改String变量时,实际上是在改变变量的引用,而不是修改String对象本身。这种设计可以带来安全性、效率和可靠性等优点。
    7. 缓存泄漏
      1. 内存泄漏的另一个常见来源是缓存,一旦你把对象引用放入到缓存中,他就很容易遗忘。比如:之前项目在一次上线的时候,应用启动奇慢直到夯死,就是因为代码中会加载一个表中的数据到缓存(内存)中,测试环境只有几百条数据,但是生产环境有几百万的数据
      2.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使用WeakHashMap代表缓存,此种Map的特点是,当除了自身有对
        key的引用外,此key没有其他引用那么此map会自动丢弃此值。
      3. WeakHashMap是弱引用,相比之下,HashMap就是强引用。
      4. 频繁使用的就不要使用weakhashmap,建议使用软引用;弱引用即只要发生GC则弱引用都被干掉;软引用只有在内存不足的时候才会回收。
    8. 监听噐和回调
      1. 内存泄漏另一个常见来源是监听器和其他回调,如果客户端在你实现的API中注册回调,却没有显式的取消,那么就会积聚。
      2. 需要确保回调立即被当作垃圾回收的最佳方法是只保存它的弱引用,例如将他们保存成为WeakHashMap中的键。

STW

  1. Stop-the-World,简称STW,指的是Gc事件发生过程中,会产生应用程序的停顿。停顿产生时整个应用程序线程都会被暂停,没有任何响应,有点像卡死的感觉,这个停顿称为STW。
    1. 可达性分析算法中枚举根节点(GC Roots)会导致所有Java执行线程停顿。
      1. 分析工作必须在一个能确保一致性的快照中进行
      2. 一致性指整个分析期间整个执行系统看起来像被冻结在某个时间点上
      3. 如果出现分析过程中对象引用关系还在不断变化,则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无法保证
  2. 被STw中断的应用程序线程会在完成GC之后恢复,频繁中断会让用户感觉像是网速不快造成电影卡带一样,所以我们需要减少STW的发生。
  3. STW事件和采用哪款GC无关,所有的GC都有这个事件。
  4. 哪怕是G1也不能完全避免Stop-the-world 情况发生,只能说垃圾回收器越来越优秀,回收效率越来越高,尽可能地缩短了暂停时间。
  5. STW是JVM在后台自动发起和自动完成的。在用户不可见的情况下,把用户正常工作线程全部停掉。
  6. 开发中不要用System.gc();会导致Stop-the-world的发生。gc触发full gc,进而触发STW

垃圾回收的并行和并发

  1. 并发和并行,在谈论垃圾收集器的上下文语境中,它们可以解释如下:
    1. 并行 (Parallel):指多条垃圾收集线程并行工作,但此时用户线程仍处于等待状态如ParNew、 Parallel Scavenge、 Parallel 0ld;
    2. 串行(Serial):相较于并行的概念,单线程执行。如果内存不够,则程序暂停,启动jvm垃圾回收器进行垃圾回收。回收程序的线程。
    3. 并发(Concurrent):指用户线程与垃圾收集线程同时执行(但不一定是并行的,可能会交替执行),垃圾回收线程在执行时不会停顿用户程序的运行。
      • 用户程序在继续运行,而垃圾收集程序线程运行于另一个CPu上:
      • 如:CMS、G1
  2. 并行(Parallel)
    • 当系统有一个以上cPU时,当一个CPU执行一个进程时,另一个CPU可以执行另一个进程,两个进程互不抢占CPU资源,可以同时进行,我们称之为并行 (Parallel)。
    • 其实决定并行的因素不是cPu的数量,而是cBU的核心数量,比如一个CPU多个核也可以并行。
    • 适合科学计算,后台处理等弱交互场景
    • 请添加图片描述
  3. 并发(Concurrent)
    • 在操作系统中,是指一个时间段中有几个程序都处于己启动运行到运行完毕之间,且这几个程序都是在同一个处理器上运行。
    • 并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同时进行”:只是cFD把一个时间段划分成几个时间片段(时间区间),然后在这几个时间区间之间来回切换,由于cpu处理的速度非常快,只要时间间隔处理得当,即可让用户感觉是多个应用程序同时在进行。
    • 请添加图片描述
  4. 二者对比
    • 并发,指的是多个事情,在同一时间内同时发生了。
    • 并行,指的是多个事情,在同一时间上同时发生了。
    • 并发的多个任务之间是互相抢占资源的。
    • 并行的多个任务之间是不互相抢占资源的。
    • 只有在多CPU或者一个cpU多核的情况中,才会发生并行。否则,看似同时发生的事情,其家都是并发执行的。
    • 并发和并行,在谈论垃圾收集器的上下文语境中,它们可以解释如下:
      • 并行(Parallel):指多条垃圾收集线程并行工作,但此时用户线程仍处干等待状杰
        • 如ParNew、Parallel Scavenge、 Parallel old:
        • 并行好处:吞吐量大
      • 串行(Serial)
        • 相较于并行的概念,单线程执行。
        • 如果内存不够,则程序暂停,启动JVM垃圾回收器进行垃圾回收。回收完,再启动程序的线程。
        • 请添加图片描述
      • 并发(Concurrent):指用户线程与垃圾收集线程同时执行(但不一定是并行的,可能会交替执行),垃圾回收线程在执行时不会停顿用户程序的运行。
        • 用户程序在继续运行,而垃圾收集程序线程运行于另一个CPU上:
        • 如:CMS、G1
        • 并发的好处:只有在GC线程执行的时候才会STW,保证低延迟
        • 请添加图片描述

安全点和安全区域

  1. 安全点
    1. 程序执行时并非在所有地方都能停顿下来开始 GC,只有在特定的位置才能停顿下来开始GC,这些位置称为“安全点 (Safepoint)
    2. Safe Point的选择很重要,如果太少可能导致Gc等待的时间太长,如果太频繁可能导致运行时的性能问题。大部分指令的执行时间都非常短暂,通常会根据“是否具有让程序长时间执行的特征”为标准。比如:选择一些执行时间较长的指令作为Safe Point,如方法调用、循环跳转和异常跳转等
    3. 如何在Gc发生时,检查所有线程都跑到最近的安全点停顿下来呢
      1. 抢先式中断:(目前没有虚拟机采用了)
        首先中断所有线程。如果还有线程不在安全点,就恢复线程,让线程跑到安全点。
      2. 主动式中断:
        设置一个中断标志,各个线程运行到safe Point的时候主动轮询这个标志,如果中断标志为真,则将自己进行中断挂起。
  2. 安全区域
    1. Safepoint 机制保证了程序执行时,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就会遇到可进入 GC 的Safepoint。但是,程序 “不执行”的时候呢?例如线程处于 Sleep 状态或Blocked 状态,这时候线程无法响应 JVM 的中断请求,“走”到安全点去中断挂起,JVM 也不太可能等待线程被唤醒。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安全区域(Safe Region) 来解决。
    2. 安全区域是指在一段代码片段中,对象的引用关系不会发生变化,在这个区域中的任何位
      置开始GC都是安全的。我们也可以把 Safe Region 看做是被扩展了的 Safepoint。
    3. 实际执行时:
      1. 当线程运行到Safe Region的代码时,首先标识己经进入了Safe Region,如果这段
        时间内发生GC,JVM会忽略标识为Safe Region状态的线程;
      2. 当线程即将离开Safe Region时,会检查JVM是否己经完成GC,如果完成了
        行,否则线程必须等待直到收到可以安全离开Safe Region的信号为止;

五种引用

  1. 我们希望能描述这样一类对象:当内存空间还足够时,则能保留在内存中;如果内存空间在进行垃圾收集后还是很紧张,则可以抛弃这些对象。
    1. 【既偏门又非常高频的面试题】强引用、软引用、弱引用、虚引用有什么区别?具体使用场景是什么?
    2. 在JDK 1.2版之后,Java对引用的概念进行了扩充,将引用分为强引用(Strong Reference)、软引用(Soft Reference)、弱引用(WeakReference) 和虚引用 ( Phantom Reference) 4种,这4种引用强度依次逐渐减弱。
    3. 除强引用外,其他3种引用均可以在java.lang.ref包中找到它们的身影。
  2. 强引用(StrongReference):不回收
    • 最传统的“引用”的定义,是指在程序代码之中普遍存在的引用赋值,即类似 “Object obj=new Object()” 这种引用关系。无论任何情况下,只要强引用关系还存在,垃圾收集器就永远不会回收掉被引用的对象。
  3. 软引用(Soft Reference) 内存不足即回收
    • 软引用是用来描述一些还有用,但非必需的对象。只被软引用关联着的对象,在系统将要发生内存溢出异常前,会把这些对象列进回收范围之中进行第二次回收,如果这次回收还没有足够的内存,才会抛出内存溢出异常。
    • 软引用通常用来实现内存敏感的缓存。比如:高速缓存就有用到软引用。如果还有空闲内存,就可以暂时保留缓存,当内存不足时清理掉,这样就保证了使用缓存的同时,不会耗尽内存。
    • 垃圾回收器在某个时刻决定回收软可达的对象的时候,会清理软引用,并可选地把引用存放到一个引用队列(Reference Queue)
    • 类似弱引用,只不过Java虚拟机会尽量让软引用的存活时间长一些,迫不得己才清理。
    • 在JDK 1.2版之后提供了java. 1ang.ref.SoftReference类来实现软引用。
      import java.lang.ref.SoftReference;
      
      Object obj = new Object()//声明强引用
      SoftReference<Object> softRef = new SoftReference<>(obj);
      
  4. 弱引用(Weak Reference)一发现即回收
    • 弱引用也是用来描述那些非必需对象,只被弱引用关联的对象只能生存到下一次垃圾收集发生为止。在系统GC时,只要发现弱引用,不管系统堆空间使用是否充足,都会回收掉只被弱引用关联的对象。
    • 但是,由于垃圾回收器的线程通常优先级很低,因此,并不一定能很快地发现持有弱引用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弱引用对象可以存在较长的时间。
    • 弱引用和软引用一样,在构造弱引用时,也可以指定一个引用队列,当弱引用对象被回收时,就会加入指定的引用队列,通过这个队列可以跟踪对象的回收情况。
    • 弱引用非常适合来保存那些可有可无的缓存数据。如果这么做,当系统内存不足时,这些缓存数据会被回收,不会导致内存溢出。而当内存资源充足时,这些缓存数据又可以存在相当长的时间,从而起到加速系统的作用。
    • 在JDK 1.2版之后提供了java.lang.ref.WeakReference类来实现弱引用。
    • 软引用和弱引用的区别
      import java.lang.ref.WeakReference;
      
      Object obj = new Object()//声明强引用
      WeakReference<Object> weakRef = new WeakReference<>(obj);
      
  5. 虚引用(Phantom Reference):虚引用是Java中最弱的引用类型,不能通过虚引用获取被引用对象。虚引用的主要作用是跟踪对象被垃圾回收器回收的活动。当垃圾回收器准备回收一个对象时,如果发现它还有虚引用,会在回收对象之前,把这个虚引用加入到与之关联的引用队列(ReferenceQueue)中。在Java中,可以使用java.lang.ref.PhantomReference类表示虚引用。
    1. 虚引用(Phantom Reference)一对象回收跟踪,也称为“幽灵引用”或者“幻影引用”,是所有引用类型中最弱的一个。
    2. 一个对象是否有虚引用的存在,完全不会决定对象的生命周期。如果一个对象仅持有虚引用,那么它和没有引用几乎是一样的,随时都可能被垃圾回收器回收。
    3. 它不能单独使用,也无法通过虚引用来获取被引用的对象。当试图通过處引用的get()方法取得对象时,总是null。
    4. 为一个对象设置虚引用关联的唯一目的在于跟踪垃圾回收过程。比如:能在这个对象被收集器回收时收到一个系统通知
      • 虚引用必须和引用队列一起使用。虚引用在创建时必须提供一个引用队列作为参数。当垃圾回收器准备回收一个对象时,如果发现它还有虚引用,就会在回收对象后,将这个虚引用加入引用队列,以通知应用程序对象的回收情况。
      • 由于虚引用可以跟踪对象的回收时间,因此,也可以将一些资源释放操作放置在虚引用中执行和记录。
        声明虚引用:
    import java.lang.ref.PhantomReference;
    import java.lang.ref.ReferenceQueue;
    
    Object obj = new Object();
    ReferenceQueue<Object> refQueue = new ReferenceQueue<>();
    PhantomReference<Object> phantomRef = new PhantomReference<>(obj, refQueue);
    
  6. 终结器引用(Finalizer Reference)是Java中用于描述已经调用过finalize()方法的对象的引用。在Java 9及更高版本中,java.lang.ref.Cleaner类用于替代finalize()方法。Cleaner类是一个轻量级的垃圾回收器,可以在对象被回收之前执行清理操作,而无需实现finalize()方法。
    Cleanerjava.lang.ref.Cleaner类的一个实例,它可以创建终结器引用。当创建一个终结器引用时,需要提供一个清理操作,通常是一个Runnable实例。当垃圾回收器决定回收关联的对象时,会在回收对象之前执行清理操作。
    以下是如何使用Cleaner和终结器引用的示例:
 import java.lang.ref.Cleaner;
 
 public class Resource implements AutoCloseable {
 
     private static final Cleaner cleaner = Cleaner.create();
 
     private final Cleaner.Cleanable cleanable;
     private final State state;
 
     private static class State implements Runnable {
         // 资源释放逻辑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Resource released");
         }
     }
 
     public Resource() {
         this.state = new State();
         this.cleanable = cleaner.register(this, state);
     }
 
     @Override
     public void close() {
         cleanable.clean();
     }
 }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创建了一个名为Resource的类,它实现了AutoCloseable接口。我们在Resource类内部定义了一个名为State的静态内部类,用于执行资源释放逻辑。然后,我们在Resource类中创建了一个Cleaner实例,并使用Cleaner.register方法注册State实例作为清理操作。最后,我们实现了close()方法,当调用close()方法时,会执行清理操作。
终结器引用(Finalizer Reference)与虚引用(Phantom Reference)类似,它们都是在对象被垃圾回收之前执行一些清理操作。然而,终结器引用通常与Cleaner类一起使用,以避免实现finalize()方法。这样可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维护性,并降低内存泄漏和资源管理错误的风险。

垃圾回收器

GC分类

  1. 串行和并行:(二者的区别效果:吞吐量)
    • 按线程数分,回收的时候,是多个线程一起执行还是单个线程执行,单个就是串行,多个就是并行
    • 串行回收指的是在同一时间段内只允许有一个CPU用于执行垃圾回收操作,此时工作线程被暂停,直至垃圾收集工作结束。
      • 在诸如单cPU处理器或者较小的应用内存等硬件平台不是特别优越的场合,串行回收器的性能表现可以超过并行回收器和并发回收器。所以,串行回收默认应用在客户端的Client模式下的JVM中
      • 在并发能力比较强的CPU上,并行回收器产生的停顿时间要短于串行回收器。
  2. 并发式和独占式:(二者的区别效果:响应时间)
    • 按照工作模式分,可以分为并发式垃圾回收器和独古式垃圾回收器。
    • 并发式垃圾回收器与应用程序线程交替工作,以尽可能减少应用程序的停顿时间
    • 独占式垃圾回收器(Stop the world)一旦运行,就停止应用程序中的所有用户线程,直到垃圾回收过程完全结束。
  3. 压缩式与非压缩式
    • 按碎片处理方式分,可分为压缩式垃圾回收器和非压缩式垃圾回收器。
      • 压缩式垃圾回收器会在回收完成后,对存活对象进行压缩整理, 消除回收后的碎片。
        • 再分配对象空间使用:指针碰撞
      • 非压缩式的垃圾回收器不进行这步操作。
        • 再分配对象空间使用:空闲列表
  4. 年轻代和老年代
    • 按工作的内存区间分,又可分为年轻代垃圾回收器和老年代垃圾回收器。

GC评估指标

  • 吞吐量:程序的运行时间(程序的运行时间十内存回收的时间)$ 吞吐量 = \frac{运行用户代码时间}{运行用户代码时间+运行垃圾收集时间} $
  • 垃圾收集开销:吞吐量的补数,垃圾收集器所占时间与总时间的比例。
  • 暂停时间:执行垃圾收集时,程序的工作线程被暂停的时间。
  • 收集频率:相对于应用程序的执行,收集操作发生的频率。
  • 内存占用:Java 堆区所占的内存大小。
  • 快速:一个对象从诞生到被回收所经历的时间
    吞吐量优先:单位时间内,STw的时间最短:0.2+0.2= 0.4
    响应时间优先:尽可能让单次STw的时间最短:0.1+0.1+0.1+ 0.1 + 0.1 = 0.:
  • 红色的三项共同构成一个“不可能三角”。三者总体的表现会随着技术进步一款优秀的收集器通常最多同时满足其中的两项。
  • 这三项里,暂停时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为随着硬件发展,内存古用多些越来越能容忍,硬件性能的提升也有助于降低收集器运行时对应用程序的影响,即提高了吞吐量。而内存的扩大,对延迟反而带来负面效果。
  • 简单来说,主要抓住两点:
    • 吞吐量
    • 暂停时间或追求低延迟

小结:评估Gc的性能指标:吞吐量vs 暂停时间

  • 高吞吐量较好因为这会让应用程序的最终用户感觉只有应用程序线程在做“生产性”工作。直觉上,吞吐量越高程序运行越快。
  • 低暂停时间(低延迟)较好因为从最终用户的角度来看不管是GC还是其他原因导致一个应用被挂起始终是不好的。这取决于应用程序的类型,有时候甚至短暂的200毫秒暂停都可能打断终端用户体验。因此,具有低的较大暂停时间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一个交互式应用程序。
  • 不幸的是” 高吞吐量”和”低暂停时间”是一对相互竞争的目标(矛盾)。
  • 因为如果选择以吞吐量优先,那么必然需要降低内存回收的执行频率,但是这样会导致GC需要更长的暂停时间来执行内存回收。相反的,如果选择以低延迟优先为原则,那么为了降低每次执行内存回收时的暂停时间,也只能频繁地执行内存回收,但这又引起了年轻代内存的缩减和导致程序吞吐量的下降。
  • 在设计(或使用)GC算法时,我们必须确定我们的目标:一个GC算法只可能针对两个目标之一(即只专注于较大吞吐量或最小暂停时间),或尝试找到一个二者的折衷现在JVM调优标准:在最大吞吐量优先的情况下,降低停顿时间

垃圾回收器有哪些

串行回收器:Serial、 Serial old
并行回收器:ParNew、 Parallel Scavenge、 Parallel old
并发回收器:CMS、G1

7款经典收集器与垃圾分代之间的关系:
请添加图片描述

  1. 7种GC组合关系
    0. 请添加图片描述
    1. 两个收集器间有连线,表明它们可以搭配使用:
      1. Serial/Serial 0ld、 Serial/CMS、 ParNew/Serial Old、 ParNew/ CMS
      2. Parallel Scavenge/Serial 0ld、 Parallel Scavenge/Parallel 0ld 、G1:
    2. 其中Serial old作为CMS出现"Concurrent Mode Failure"失败的后备预案:CMS使用标记清除算法,效率高但是有碎片化,如果并发执行挂掉,就会用Serial Old GC
    3. (红色虚线) 由于维护和兼容性测试的成本,在JDK 8时将Serial+CMS、ParNew+Serial old这两个组合声明为废弃(JEP 173),并在JDK 9中完全取消了这些组合的支持(JEP214),即:移除。
    4. (绿色虚线)JDK 14中:弃用Parallel Scavenge和Serialold Gc组合(JEP 366)
    5. (青色虚线)JDk 14中:删除CMS垃圾回收器(JEP 363)
  2. 为什么这么多GC
    • 为什么要有很多收集器,一个不够吗?因为Java的使用场景很多,移动端,服务器等所以就需要针对不同的场景,提供不同的垃圾收集器,提高垃圾收集的性能。
    • 虽然我们会对各个收集器进行比较,但并非为了挑选一个最好的收集器出来。没有一种放之四海皆准、任何场景下都适用的完美收集器存在,更加没有万能的收集器。所以我们选择的只是对具体应用最合适的收集器
  3. 如何查看默认GC
    1. -XX: +PrintCommandLineFlags:查看命令行相关参数(包含使用的垃圾收集器)
    2. 使用命令行指令:jinfo - flag 相关垃圾回收器参数进程ID

Serial GC:串行回收

  1. 概述:
    • Serial收集器是最基本、历史最悠久的垃圾收集器了。JDK1.3之前回收新生代唯一的选择。
    • Serial收集器作为HotSpot中Client模式下的默认新生代垃圾收集器。
    • Serial 收集器采用==复制算法串行回收==和”Stop-the-World”机制的方式执行内存回收。
    • 除了年轻代之外,Serial收集器还提供用于执行老年代垃圾收集的Serial old收集器。Serial old 收集器同样也采用了串行回收和”Stop the World” 机制,只不过内存回收算法使用的是==标记-压缩==算法。
      • Serial old是运行在cliert模式下默认的老年代的垃圾回收器
      • Serial old在Server模式下主要有两个用途:
        • ① 与新生代的Parallel Scavenge配合使用
        • ② 作为老年代CMS收集器的后备垃圾收集方案
    • 请添加图片描述
    • 这个收集器是一个单线程的收集器,但它的“单线程”的意义并不仅仅说明它只会使用一个CPU 或一条收集线程去完成垃圾收集工作,更重要的是在它进行垃圾收集时,必须暂 停其他所有的工作线程,直到它收集结束(Stop The World)
  2. 优势
    • 优势:简单而高效(与其他收集器的单线程比),对于限定单个 CPU 的坏境来说,Serial收集器由于没有线程交互的开销,专心做垃圾收集自然可以获得最高的单线程收集效率。
      • 运行在Client模式下的虚拟机是个不错的选择。
    • 在用户的桌面应用场景中,可用内存一般不大(几十MB至一两百MB),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垃圾收集(几十ms至一百多ms),只要不频繁发生,使用串行回收器是可以接受的。
  3. 参数
    • 在HotSpot虚拟机中,使用 -XX :+UseSerialGc 参数可以指定年轻代和老年代都使用串行收集器。
      • 等价于 新生代用Serial GC,且老年代用Serial old Gc
  4. 总结:
    • 这种垃圾收集器大家了解,现在己经不用串行的了。而且在限定单核cpu才可以用。现在都不是单核的了。
    • 对于交互较强的应用而言,这种垃圾收集器是不能接受的。一般在Java web应用程序中是不会采用串行垃圾收集器的。

ParNew GC:并行回收

  1. 概述
    • 如果说Serial Gc是年轻代中的单线程垃圾收集器,那么ParNew收集器则是Serial收集器的多线程版本
      • Par是Parallel的缩写,New:只能处理的是新生代
    • ParNew 收集器除了采用并行回收的方式执行内存回收外,两款垃圾收集器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区别。ParNew收集器在年轻代中同样也是采用复制算法、"Stop-the-World"机制。
    • ParNew 是很多JVM运行在Server模式下新生代的默认垃圾收集器。
    • 对于新生代,回收次数频繁,使用并行方式高效。
    • 对于老年代,回收次数少,使用串行方式节省资源。(CPU并行需要切换线以省去切换线程的资源)
    • 请添加图片描述
  2. ParNew更好?
    • 由于ParNew收集器是基于并行回收,那么是否可以断定ParNew收集器的回收效率在任何场景下都会比Serial收集器更高效?
      • ParNew 收集器运行在多cpu的环境下,由于可以充分利用多CPU、多核心等物理硬件资源优势,可以更快速地完成垃圾收集,提升程序的吞吐量。
      • 但是在单个CPU的环境下,ParNew收集器不比Serial 收集器更高效。虽然Serial收集器是基于串行回收,但是由于CPU不需要频繁地做任务切换,因此可以有效避免多线程交互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额外开销。
    • 因为除Serial外,目前只有ParNew Gc能与CMS收集器配合工作
  3. 参数
    • 在程序中,开发人员可以通过选项"-XX:+UseParNewGC"手动指定使用ParNew收集器执行内存回收任务。它表示年轻代使用并行收集器,不影响老年代。
    • 老年代不设置,默认使用Serial Old GC
    • 老年代如果制定CMS,则默认年轻代使用ParNew GC
    • -XX:ParallelGcThreads 限制线程数量,默认开启和cPU数据相同的线程数。

Parallel GC:吞吐量优先 Java8使用

  1. 概念
    • HotSpot的年轻代中除了拥有ParNew收集器是基于并行回收的以外,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同样也采用了复制算法并行回收和”Stop the World” 机制。
    • 那么Parallel收集器的出现是否多此一举?
      • 和ParNew收集器不同,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的目标则是达到一个可控制的吞吐量(Throughput),它也被称为吞吐量优先的垃圾收集器。
      • 自适应调节策略也是Parallel Scavenge与ParNew一个重要区别。
    • 高吞吐量则可以高效率地利用 CPU 时间,尽快完成程序的运算任务,主要适合在后台运算而不需要太多交互的任务。因此,常见在服务器环境中使用。例如,那些执行批量处理、订单处理、工资支付、科学计算的应用程序
    • Parallel 收集器在JDK1.6时提供了用于执行老年代垃圾收集的Parallel 0ld收集器,用来代替老年代的Serial old收集器。
    • Parallel old收集器采用了标记-压缩算法,但同样也是基于并行回收Stop-the-World”机制。
    • 在程序吞吐量优先的应用场景中,Parallel 收集器和Parallel Old收集器的组合,在Server模式下的内存回收性能很不错。
    • 在Java8中,默认是此垃圾收集器。
      -请添加图片描述
  2. 参数设置
    • -XX:+UseParallelGc 手动指定年轻代使用Parallel并行收集器执行内存回收任务
    • -XX:+UseParalleloldGc 手动指定老年代都是使用并行回收收集器。
      • 分别适用于新生代和老年代。默认jdk8是开启的。
      • 上面两个参数,默认开启一个,另一个也会被开启。(互相激活)
    • -XX:ParallelGCThreads 设置年轻代并行收集器的线程数。一般最好与CPU数量相等,以避免过多的线程数影响垃圾收集性能。
      • 在默认情况下,当cpu 数量小干8个,ParallelGcThreads 的值等干cpu 数量。
      • 当CPU数量大于8个,ParallelGcThreads 的值等于3+[5*CPU_Count]/8]。
    • -XX:MaxGCPauseMillis 设置垃圾收集器最大停顿时间(即STw的时间)。单位是毫秒
      • 为了尽可能地把停顿时间控制在MaxGCPauseMillis以内,收集器在工作时会调整Java堆大小或者其他一些参数。
      • 对于用户来讲,停顿时间越短体验越好。但是在服务器端,我们注重高并发,整体的吞吐量。所以服务器端适合Parallel,进行控制。
      • 该参数使用需谨慎。
    • -XX:GCTimeRatio 垃圾收集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1/(N +1))。用于衡量吞吐量的大小
      • 取值范围(0,100)。默认值99,也就是垃圾回收时间不超过1%。
      • 与前一个-XX:MaxGCPauseMillis参数有一定矛盾性。暂停时间越长,Radio参数就容易超过设定的比例。
    • -XX:+UseAdaptiveSizePolicy 设置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具有自适应调节策略
      • 在这种模式下,年轻代的大小、Eden和Survivor的比例、晋升老年的对象年龄等参数会被自动调整,己达到在堆大小、吞吐量和停顿时间之间的平衡点。
      • 在手动调优比较困难的场合,可以直接使用这种自适应的方式,仅指定的虚拟机最大堆、目标的吞吐量(GCTimeRatio)和停顿时间(MaxGCPauseMills),让虚拟机自己完成调优工作。

CMS:低延迟

  1. 概述
    • 在 JDK 1.5 时期,HotSpot 推出了一款在强交互应用中几乎可认为有划时代意义的垃圾收集器:CMS (Concurrent-Mark-Sweep)收集器,这款收集器是HotSpot虚拟机中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并发收集器,它第一次实现了让垃圾收集线程与用户线程同时工作。
    • CMS收集器的关注点是尽可能缩短垃圾收集时用户线程的停顿时间。停顿时间越短(低延迟)就越适合与用户交互的程序,良好的响应速度能提升用户体验。
      • 目前很大一部分的Java应用集中在互联网站或者B/S系统的服务端上,这类应用尤其重视服务的响应速度,希望系统停顿时间最短,以给用户带来较好的体验。CMS收集器就非常符合这类应用的需求。
    • CMS的垃圾收集算法采用==标记-清除==算法,并且也会”Stop-the-world”
    • 不幸的是,CMS 作为老年代的收集器,却无法与 JDK 1.4.0 中己经存在的新生代收集器Parallel Scavenge 配合工作,所以在JDK 1.5中使用CMS来收集老年代的时候,新生代只能选择ParNew或者Serial收集器中的一个。
    • 在G1出现之前,CMS使用还是非常广泛的。一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系统使用CMS GC
    • 请添加图片描述
      • 初始标记(STW):暂停时间非常短,标记与GC roots直接关联的对象。
      • 并发标记(最耗时):从GC root开始,遍历整个对象图的过程。
      • 重新标记(STW):修复并发标记后用户修改导致的标记变化,主要关注部分不可达变为可达的部分,
      • 并发清理(最耗时):并发清理垃圾
  2. 收集过程
    • CMS整个过程比之前的收集器要复杂,整个过程分为4个主要阶段,即初始标记阶段、并发标记阶段、重新标记阶段和并发清除阶段。
    • 初始标记(Initial-Mark)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程序中所有的工作线程都将会因为“Stop-the-World”机制而出现短暂的暂停,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仅仅只是标记出GC Roots能直接关联到的对象。一旦标记完成之后就会恢复之前被暂停的所有应用线程。由于直接关联对象比较小,所以这里的速度非常快
    • 并发标记(Concurrent-Mark) 阶段:从Gc Roots的直接关联对象开始遍历整个对象图的过程,这个过程耗时较长但是不需要停顿用户线程,可以与垃圾收集线程一起并发运行。
    • 重新标记(Remark)阶段:由于在并发标记阶段中,程序的工作线程会和垃圾收集线程同时运行或者交叉运行,因此为了修正并发标记期间,因用户程序继续运作而导致标记产生变动的那一部分对象的标记记录(比如:由不可达变为可达对象的数据),这个阶段的停顿时间通常会比初始标记阶段稍长一些,但也远比并发标记阶段的时间短。
    • 并发清除(Concurrent-Sweep)阶段:此阶段清理删除掉标记阶段判断的已经死亡的对象,释放内存空间。由于不需要移动存活对象,所以这个阶段也是可以与用户线程同时并发的
  3. 补充说明
    • 大多数GC都是在内存不足的时候才会触发,CMS和G1都是设置阈值,达到时会清除。
    • 尽管CMS收集器采用的是并发回收(非独占式),但是在其初始化标记和再次标记这两个阶段中仍然需要执行 “Stop-the-World” 机制暂停程序中的工作线程,不过暂停时间并不会太长,因此可以说明目前所有的垃圾收集器都做不到完全不需要“Stop-the-Norld”,只是尽可能地缩短暂停时间。
    • 由于最耗费时间的并发标记与并发清除阶段都不需要暂停工作,所以整体的回收是低停顿的。
    • 另外,由于在垃圾收集阶段用户线程没有中断,所以在CMS回收过程中,还应该确保应用程序用户线程有足够的内存可用。因此,CMS收集器不能像其他收集器那样等到老年代几乎完全被填满了再进行收集,而是当堆内存使用率达到某一阈值时,便开始进行回收,以确保应用程序在CMS工作过程中依然有足够的空间支持应用程序运行。要是CMS运行期间预留的内存无法满足程序需要,就会出现一次 “Concurrent Mode Failure” 失败,这时虚拟机将启动后备预案:临时启用 Serial old 收集器来亚新进行老年代的垃圾收集,这样停顿时间就很长了。
    • CMS收集器的垃圾收集算法采用的是标记一清除算法,这意味着每次执行完内存回收后,由于被执行内存回收的无用对象所占用的内存空间极有可能是不连续的一些内存块,不可避免地将会产生一些内存碎片。那么CMS在为新对象分配内存空间时,将无法使用指针碰撞(Bump the Pointer)技术,而只能够选择空闲列表(Free List)执行内存分配
    • 由于是并发的清除,所以不能对用户的数据进行移动,只能使用标记清除算法
  4. 优缺点
    • CMS的优点:
      • 并发收集
      • 低延迟
    • CMS的弊端:
      1. 会产生内存碎片,导致并发清除后,用户线程可用的空间不足。在无法分配大对象的情况下,不得不提前触发Full GC。
      2. CMS收集器对CPU资源非常敏感。在并发阶段,它虽然不会导致用户停顿,但是会因为占用了一部分线程而导致应用程序变慢,总吞吐量会降低。
      3. CMS收集器无法处理浮动垃圾。可能出现 “Concurrent Mode Failure” 失败而导致另一次 Full Gc 的产生。在并发标记阶段由于程序的工作线程和垃圾收集线程是同时运行或者交叉运行的,那么在并发标记阶段如果产生新的垃圾对象,CMS将无法对这些垃圾对象进行标记,最终会导致这些新产生的垃圾对象没有被及时回收,从而只能在下一次执行Gc时释放这些之前未被回收的内存空间。
  5. 参数设置
    • -XX:+UseConcMarkSweepGC 手动指定使用CMS 收集器执行内存回收任务。
      • 开启该参数后会自动将-XX:+UseParNewGc打开。即:ParNew(Young区用)+CMS(0ld区用)+Serial old的组合。
    • -XX:CMSInitiatingOccupanyFraction 设置堆内存使用率的阀值,一旦达到该阀值,便开始进行回收。
      • JDK5及以前版本的默认值为68,即当老年代的空间使用率达到68%时,会执行一次CMS 回收。6及以上版本默认值为92%
      • 如果内存增长缓慢,则可以设置一个稍大的值,大的阀值可以有效降低CMS的触发频率,减少老年代回收的次数可以较为明显地改善应用程序性能。反之,如果应用程序内存使用率增长很快,则应该降低这个阀值,以避免频繁触发老年代串行收集器。因此通过该选项便可以有效降低Full GC 的执行次数
    • -XX:+UsecMSCompactAtFullCollection 用于指定在执行完Full GC后对内存空间进行压缩整理,以此避免内在碎片的产生。不过由于内存压缩整理过程无法并发执行,所带来的问题就是停顿时间变得更长了。
    • -XX:CMSFull GCsBeforeCompaction 设罝在执行多少次Full GC后对内存空间进行压缩整理
  6. 新特性:哥们已经被干掉了

G1 GC:区域化分代式

  1. 为什么需要G1 GC;既然我们己经有了前面几个强大的GC,为什么还要发布Garbage First (G1) GC?
    • 原因就在于应用程序所应对的业务越来越庞大、复杂,用户越来越近没有Gc就不能保证应用程序正常进行,而经常造成STw的GC又跟不上实际的需求,所以才会不断地尝试对GC进行优化。G1 (Garbage-First)垃圾回收器是在Java7 update 4之后引入的一个新的垃圾回收器,是当今收集器技术发展的最前沿成果之一。
    • 与此同时,为了适应现在不断扩大的内存和不断增加的处理器数量,进一步降低暂停时间(pause time),同时兼顾良好的吞吐量。
    • 官方给G1设定的目标是在延迟可控的情况下获得尽可能高的吞吐量,所以才担当起“全功能收集器” 的重任与期望。
  2. 为什么名字叫做Garbage First (G1)
    • 因为G1是一个并行回收器,它把堆内存分割为很多不相关的区城 (Region)(物理上不连续的),使用不同的Region来表示Eden、幸存者0区,幸存者1区,老年代等。
    • G1 GC有计划地避免在整个Java 堆中进行全区域的垃圾收集。G1 跟踪各个 Region里面的垃圾堆积的价值大小(回收所获得的空间大小以及回收所需时间的经验值),在后台维护一个优先列表,每次根据允许的收集时间,优先回收价值最大的Region
    • 由于这种方式的侧重点在于回收垃圾最大量的区间(Region),所以我们给G1一个名字:垃圾优先(Garbage First)。
  3. 概述
    • G1 (Garbage-First) 是一款面向服务端应用的垃圾收集器,主要针对配备多核CPU及大容量内存的机器,以极高概率满足GC停顿时间的同时,还兼具高吞吐量的性能特征。
    • 在JDK1.7版本正式启用,移除了Experimental的标识,是JDK9以后的默认垃圾回收器,取代了CMS 回收器以及Parallel +Parallel old组合。被Oracle官方称为“全功能的垃圾收集器”。
    • 与此同时,CMS已经在JDK 9中被标记为废弃(deprecated)。在jdk8中还不是默认的垃圾回收器,需要使用-Xx:+ UseG1 GC来启用。
      • G1 (Garbage-First) 是一款面向服务端应用的垃圾收集器,兼顾吞吐量和停顿时间的GC实现
      • 在JDK1.7版本正式启用,是JDK 9以后的默认GC选项, 取代了CMS 回收器。
    • 请添加图片描述
  4. 特点:
    0. 与其他 GC 收集器相比,G1使用了全新的分区算法,其特点如下所示:
    1. 并行与并发
      • 并行性:G1在回收期间,可以有多个GC线程同时工作,有效利用多核计算能力。此时用户线程STW
      • 并发性:G1拥有与应用程序交替执行的能力,部分工作可以和应用程序同时执行,因此,一般来说,不会在整个回收阶段发生完全阻塞应用程序的情况
    2. 分代收集
      • 从分代上看,G1依然属于分代型垃圾回收器,它会区分年轻代和老年代,年轻代依然有Eden区和Survivor区。但从堆的结构上看,它不要求整个Eden区、年轻代或者老年代都是连续的,也不再坚持固定大小和固定数量。
      • 将堆空间分为若干个区域(Region),这些区城中包含了逻辑上的年轻代和老年代。
      • 和之前的各类回收器不同,它同时兼顾年轻代和老年代。对比其他回收器,或者工作在年轻代,或者工作在老年代:
    3. 空间整合
      • CMS:“标记-清除”算法、内存碎片、若干次GC后进行一次碎片整理
      • G1将内存划分为一个个的region。内存的回收是以region作为基本单位的。Region之间是复制算法,但整体上实际可看作是标记-压缩(Mark-Compact)算法,两种算法都可以避免内存碎片。这种特性有利于程序长时间运行,分配大对象时不会因为无法找到连续内存空间而提前触发下一次 GC。尤其是当Java堆非常大的时候,G1的优势更加明显。
    4. 可倾测的停顿时间模型(即:软实时soft real-time)
      这是 G1 相对于 CMS 的另一大优势,G1除了追求低停顿外,还能建立可预测的停顿时间模型,能让使用者明确指定在一个长度为 M 毫秒的时间片段内,消耗在垃圾收集上的时间不得超过 N 毫秒
      • 由于分区的原因,G1可以只选取部分区域进行内存回收,这样缩小了回收的范围因此对于全局停顿情况的发生也能得到较好的控制。
      • G1 跟踪各个 Region 里面的垃圾堆积的价值大小(回收所获得的空间大小以及回收所需时间的经验值),在后台维护一个优先列表,每次根据允许的收集时间,优先回收价值最大的Region。保证了 G1 收集器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获取尽可能高的收集效率。
      • 相比于CMS GC. G1未必能做到CMS在最好情况下的延时停顿,但是最差情况要好很多。
  5. 参数
    • -XX: +UseG1GC手动指定使用G1收集器执行内存回收任务。
    • -XX:G1HeapRegionSize 设胃每个Region的大小。值是2的幂,范围是1MB到32MB之间,目标是根据最小的Java堆大小划分出约2048个区域。默认是堆内存的1/2000。
    • -Xx:MaxGCPauseMillis 设買期望达到的最大GC停顿时间指标(JVM会尽力实现,但不保证达到)。默认值是200ms
    • -XX:ParallelGCThreadT设置STw时GC线程数的值。最多设置为8
    • -XX:ConcGCThreads 设置并发标记的线程数。将n设買为并行垃圾回收线程数(ParallelGCThreads)的1/4左右。
    • -Xx:InitiatingHeapoccupancyPercent 设置触发并发GC周期的Java堆占用率阀值。超过此值,就触发GC。默认值是45。
  6. 操作步骤
    1. G1的设计原则就是简化JVM性能调优,开发人员只需要简单的三步即可完成调优:
      • 第一步:开启G1垃圾收集器
      • 第二步:设置堆的最大内存
      • 第三步:设置最大的停顿时间
    2. G1中提供了三种垃圾回收模式:YoungGC、 Mixed GC和Full GC.在不同的条件下被触发。
  7. 适用场景
    • 面向服务端应用,针对具有大内存、多处理器的机器。(在普通大小的堆里表现并不惊喜)
    • 最主要的应用是需要低GC延迟,并具有大堆的应用程序提供解决方案:
    • 如:在堆大小约6GB或更大时,可预测的暂停时间可以低于0.5秒:(G1通过每次只清理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的Region的增最式清理来保证每次GC停顿时间不会过长)。
    • 用来替换掉JDK1.5中的CMS收集器:
      • 在下面的情况时,使用G1可能比CMS好:
      • 超过50%的Java堆被活动数据占用:
      • 对象分配频率或年代提升频率变化很大:
      • GC停顿时间过长(长于0.5至1秒)。
    • HotSpot 垃圾收集器里,除了G1以外,其他的垃圾收集器使用内置的JVM线程执行Gc的多线程操作,而G1 GC可以采用应用线程承担后台运行的Gc工作,即当]VM的GC线程处理速度慢时,系统会调用应用程序线程帮助加速垃圾回收过程。
    • 具体场景过程:web应用,java进程最大堆4G,每分钟1500个请求,45s年轻代的垃圾回收。31小可使用率达到了45%,则开发并发标记,进行混合回收。
  8. 分区Region:化整为零
    • 使用 G1 收集器时,它将整个Java堆划分成约2048个大小相同的独立Region块,每个Region块大小根据堆空间的实际大小而定,整体被控制在1MB到32MB之间,且为2的N次幂,即1MB,2MB,4MB,8MB,16MB,32MB。可以通过-XX:G1HeapRegionsize设定。所有的Region大小相同,且在JVM生命周期内不会被改变。
    • 虽然还保留有新生代和老年代的概念,但新生代和老年代不再是物理隔离的了,它们都是
      部分Region(不需要连续)的集合。通过Region的动态分配方式实现逻辑上的连续。
    • 请添加图片描述
    • region 有可能属于 Eden,Survivor 或者 Old/Tenured 内存区域。但是一个region只可能属于一个角色。图中的 E 表示该region属于Eden内存区域,S表示属于Survivor内存区域,0表示属于old内存区域。图中空白的表示未使用的内存空间
    • G1 垃圾收集器还增加了一种新的内存区城,叫做 Humongous 内存区城,如图中的H 块。主要用于存储大对象,如果超过1.5个region,就放到H。
    • 设置H的原因:
      对于堆中的大对象,默认直接会被分配到老年代,但是如果它是一个短期存在的大对象,就会对垃圾收集器造成负面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G1划分了一个Humongous区,它用来专门存放大对象。如果一个H区装不下一个大对象,那么G1会寻找连续的H区来存储。为了能找到连续的H区,有时候不得不启动Full GC。G1的大多数行为都把H区作为老年代的一部分来看待
  9. 回收过程:G1 GC的垃圾回收过程主要包括如下三个环节:
    • 年轻代GC ( Young GC)
    • 老年代并发标记过程 (Concurrent Marking)
      1. 初始标记阶段:标记从根节点直接可达的对象。这个阶段是STw的,并且会触发一次年轻代GC。
      2. 根区域扫描 (Root Region Scanning):G1 Gc扫描Survivor区直接可达的老年代区域对象,并标记被引用的对象。这一过程必须在young GC之前完成。
      3. 并发标记(Concurrent Marking):在整个堆中进行并发标记(和应用程序并发执行),此过程可能被young Gc中断。在并发标记阶段,若发现区域对象中的所有对象都是垃圾,那这个区城会被立即回收。同时,并发标记过程中,会计算每个区城的对象活性(区域中存活对象的比例)。
      4. 再次标记(Remark):由于应用程序持续进行,需要修正上一次的标记结果。是STw的。G1中采用了比CMS便快的初始快照算法:snapshot-at-the-beginning(SATB)。
      5. 独占清理(cleanup,STw):计算各个区域的存活对象和GC回收比例,并进行排序,识别可以混合回收的区城。为下阶段做铺垫。是STW的。
      • 这个阶段并不会实际上去做垃圾的收集
      1. 并发清理阶段:识别并清理完全空闲的区域。
    • 混合回收 (Mixed Gc)
      • 当越来越多的对象晋升到老年代old region时,为了避免堆内存被耗尽,虚拟机会触发一个混合的垃圾收集器,即Mixed GC,该算法并不是一个old GC,除了回收整个YoungRegion,还会回收一部分的Old Region。这里需要注意是一部分老年代,而不是全部老年代。可以选择哪些0ld Region进行收集,从而可以对垃圾回收的耗时时间进行控制也要注意的是Mixed GC并不是Full GC.
      • 并发标记结束以后,老年代中百分百为垃圾的内存region被回收了,部分为垃圾的内存region被计算了出来,默认情况下,这些老年代的内存分段会分8次(可以通过-XX:G1MixedGCCountTarget设置)被回收。
      • 混合回收的回收集(Collection Set)包括八分之一的老年代内存分段,Eden区内存分段,Survivor区内存分段。混合回收的算法和年轻代回收的算法完全一样,只是回收集多了老年代的内存分段。具体过程请参考上面的年轻代回收过程。
      • 由于老年代中的内存分段默认分8次回收,G1会优先回收垃圾多的内存分段。垃圾占内存分段比例越高的,越会被先回收。并且有一个國值会决定内存分段是否被回收,
        -Xx:G1MixedGcLiveThresholdpercent,默认为65%,意思是垃圾占内存分段比例要达到65%才会被回收。如果垃圾占比太低,意味着存活的对象占比高,在复制的时候会花费更多的时间。
      • 混合回收并不一定要进行8次。有一个國值-XX:G1HeapwastePercent,默认值为10%,意思是允许整个堆内存中有10%的空间被浪费,意味着如果发现可以回收的垃圾占堆内存的比例低于10%,则不再进行混合回收。因为GC会花费很多的时间但是回收到的内存却很少。
    • Full GC(如果需要,单线程、独占式、高强度的Full Gc还是继续存在的。它针对GC的评估失败提供了一种失败保护机制,即强力回收。
      • G1的初衷就是要避免Fu11 GC的出现。但是如果上述方式不能正常工作,G1会停止应用程序的执行(Stop-The-World),使用单线程的内存回收算法进行垃圾回收,性能会非常差,应用程序停顿时间会很长
      • 要避免Full GC的发生,二旦发生街要进行调整。什么时候会发生FU11 GC呢?比如堆内存太小,当G1在复制存活对象的时候没有空的内存分段可用,则会回退到full gc,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增大内存解决。
      • 导致G1 Full GC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 Evacuation(回收阶段)的时候没有足够的to-space来存放晋升的对象:
        • 并发处理过程完成之前空间耗尽。
  10. G1 优化建议
    • 年轻代大小
      • 避免使用-Xmn或-XX:NewRatio等相关选项显式设置年轻代大小
      • 固定年轻代的大小会覆盖暂停时间目标
    • 暂停时间目标不要太过严苛
      • G1 GC的吞吐量目标是90%的应用程序时间和10%的垃圾回收时间
      • 评估G1 GC的吞吐量时,暂停时间目标不要太严苛。目标太过严苛表示你愿意承受更多的垃圾回收开销,而这些会直接影响到吞吐量。
    • 补充:
      从Oracle官方透露出来的信息可获知,回收阶段(Evacuation)其实本也有想过设计成与用户程序一起并发执行,但这件事情做起来比较复东,考虑到G1只是回收一部分Region,停顿时间是用户可控制的,所以并不迫切去实现,而选择把这个特性放到了G1之后出现的低延迟垃圾收集器(即ZGC)中。另外,还考虑到G1不是仅仅面向低延迟,停顿用户线程能够最大幅度提高垃圾收集效率,为了保证吞吐量所以才选择了完全暂停用户线程的实现方案

GC新发展

革命性的ZGC

ZGC与Shenandoah目标高度相似,在尽可能对吞吐量影响不大的前提下,实现在任意堆内存大小下都可以把垃圾收集的停顿时间限制在十毫秒以内的低延迟。

ZGC:是一款基于Region内存布局的,(暂时)不设分代的,使用了读屏障、染色指针和内存多重映射等技术来实现可并发的标记-压缩算法的,以低延迟为首要目标的一款垃圾收集器。

ZGC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并发标记-并发预备重分配-并发重分配-并发重映射等

ZGC几乎在所有地方并发执行的,除了初始标记的是STw的。所以停顿时间几乎就耗费在初始标记上,这部分的实际时间是非常少的。

分析GC日志

GC日志参数

-verbosergc 输出gc日志信息,默认输出到标准输出

-XX:+ PrintGC 输出GC日志。类似:-verbose:gc

-XX:+ PrintGCDetails 在发生垃圾回收时打印内存回收详细的日志,在进程退出时输出当前内存各区城分配情况

-XX:+ PrintGCTimeStamps 输出GC发生时的时间戳

-XX:+ PrintGCDateStamps 输出GC发生时的时间戳(以日期的形式,如2013-05-04T21:53:59.234+0800)

-XX:+ PrintHeapAtGC 每一次GC前和GC后,都打印堆信息

-Xloggc: <file> 表示把GC日志写入到一个文件中去,而不是打印到标准输出中

GC日志格式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490939.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双金属复合圆管层间高温接触热阻测试方法的分析和选择

摘要&#xff1a;双金属复合圆管因其优越的特性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xff0c;而其层间接触热阻是这种圆管作为换热管时的重要性能指标。本文针对这种双金属复合圆管层间接触热阻的测试需求&#xff0c;分析和对比了现有用于接触热阻测试的各种稳态和瞬态方法&#…

网络应用基础 ——(2023新星计划文章一)

一&#xff0c;网络的概念 1.1网络及其带来的好处 &#xff08;1&#xff09;计算机网络是指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将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xff0c;以便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和协同工作的技术和系统。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xff0c;已经深入到我们…

代码随想录算法训练营第三十一天 | 贪心1,想不到怎么找局部最优就做不出来

贪心算法理论基础 代码随想录 (programmercarl.com) 贪心算法理论基础&#xff01;_哔哩哔哩_bilibili 贪心的本质是选择每一阶段的局部最优&#xff0c;从而达到全局最优。 例如&#xff0c;有一堆钞票&#xff0c;你可以拿走十张&#xff0c;如果想达到最大的金额&#xff…

代码随想录刷题笔记3

文章目录 回溯细节模板题型组合分割子集排列棋盘问题N皇后问题解数独问题 其他 总结 回溯 本质上&#xff1a;穷举 剪枝。回溯法就是解决这种k层for循环嵌套的问题。 for循环横向遍历&#xff0c;递归纵向遍历&#xff0c;回溯不断调整结果集。 注意画出 解空间树-N叉树。 细…

无云服务器,Linux本地快速搭建web网站,并内网穿透发布上线(1)

文章目录 前言1. 本地搭建web站点2. 测试局域网访问3. 公开本地web网站3.1 安装cpolar内网穿透3.2 创建http隧道&#xff0c;指向本地80端口3.3 配置后台服务 4. 配置固定二级子域名5. 测试使用固定二级子域名访问本地web站点 转载自cpolar文章&#xff1a;Linux CentOS本地搭建…

【QT】 Qt高级——Qt自定义标题栏

【QT】 Qt高级——Qt自定义标题栏 一、Qt自定义标题栏简介 QWidget及其子类窗体组件的标题栏受操作系统的控制&#xff0c;即标题栏的界面风格与操作系统的主题风格相同&#xff0c;工程实践中需要开发者自行定义&#xff0c;达到美化应用程序界面的目的。 二、Qt自定义标题…

每日学术速递5.1

CV - 计算机视觉 | ML - 机器学习 | RL - 强化学习 | NLP 自然语言处理 Subjects: cs.CV 1.Putting People in Their Place: Affordance-Aware Human Insertion into Scenes 标题&#xff1a;把人放在他们的位置&#xff1a;可供感知的人类插入场景 作者&#xff1a;Sumit…

项目管理:项目进度跟踪的好处有哪些?

项目进度跟踪主要针对项目计划、任务和项目成员三个方面&#xff0c;即为了了解整个项目计划完成情况、了解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解成员工作完成情况。 项目跟踪可以证明计划是否可执行&#xff0c;可以说明计划是否可以被完成。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xff0c;我们也可以通过跟…

网络安全合规-Tisax(汽车安全评估讯息交换平台)一

**TISAX&#xff08;汽车安全评估讯息交换平台&#xff08;可信信息安全评估交换平台&#xff09;&#xff09;**是2017年由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VDA) 联合欧洲网络交换所(ENX) 所推出的资讯交换平台&#xff0c;通过应用欧洲网络交换协会&#xff08;ENX&#xff09;和德国汽车…

rk3568 适配摄像头 (双摄)

rk3568 适配摄像头 (mipi 双摄) rk3568 适配双摄像其实就是逐个适配单摄像头&#xff0c;只是两颗摄像头的数据总线可能不同(cifmipi)&#xff0c;也可能相同(mipi(2lane) x 2)。几乎相同的上电时许&#xff0c;不同的时钟信号和总线协议决定加载过程会略有不同。 提示&#…

CSDN周赛第49期 - 也谈马拉车

前言 C站的周赛已经很久没有新题了&#xff0c;已考过的题目我差不多都写过题解&#xff0c;若再重复写类似的文章&#xff0c;反而会降低博文质量分&#xff0c;而想要换个角度&#xff0c;却又难以找到动笔的欲望。所以虽然比赛发生在五一假期之前&#xff0c;但直到现在五一…

camunda升级事件的用途

在Camunda中&#xff0c;升级事件&#xff08;Escalation Event&#xff09;是一种可以在工作流中出现异常情况时触发相应操作的事件类型。使用升级事件可以帮助工作流更加灵活地处理异常情况&#xff0c;以确保工作流的正常运行。 使用升级事件可以处理以下情况&#xff1a; …

【Java EE 初阶】如何保证线程安全

目录 1.线程是什么&#xff1f; 2.线程安全&#xff08;重点&#xff09; 1.概念&#xff1a; 1.举例&#xff1a;用两个线程分别对同一个变量做五万次自增&#xff0c;观察答案是否符合预期 那么是哪些原因造成了这种线程不安全的现象呢&#xff1f;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am…

搭建Plex媒体服务器,打造家庭多媒体中心【公网远程访问】

文章目录 1.前言2. Plex网站搭建2.1 Plex下载和安装2.2 Plex网页测试2.3 cpolar的安装和注册 3. 本地网页发布3.1 Cpolar云端设置3.2 Cpolar本地设置 4. 公网访问测试5. 结语 1.前言 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看视频&#xff0c;已经算是生活中稀松平常的场景了&#xff0c;特别是各…

MAC安装MySQL

安装MySQL 登录官网dev.mysql.com/downloads/m… 下载社区版mysql&#xff0c;选择dmg格式的安装包。下载完成后&#xff0c;开始安装。 注意&#xff1a;选择Use Legacy Password Encryption。 解决无法启动MySQL问题 打开设置中的mysql图标&#xff0c;发现红点&#xff0…

Syslog-ng RHEL 的安装和配置

syslog-ng 作为 syslog 的替代工具&#xff0c;可以完全替代 syslog 的服务&#xff0c;并且通过定义规则&#xff0c;实现更好的过滤功能。 作为运维来说一个好的日志工具比什么都重要。 通常我们会管理不同的服务器&#xff0c;因此我们需要把日志集中一下以便于快速查找。…

GUI编程(二)

Swing Swing是GUI&#xff08;图形用户界面&#xff09;开发工具包。 早期的AWT&#xff08;抽象窗口工具包&#xff09;组件开发的图形用户界面&#xff0c;要依赖本地系统&#xff0c;当把AWT组件开发的应用程序移植到其他平台的系统上运行时&#xff0c;不能保证其外观风格…

贪心刷题~

1、洛谷P2240 【深基12.例1】部分背包问题 贪心策略&#xff1a;拿金币单价高的。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string> #include<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struct gold{int v;int m; } q[101];bool cmp(gold a,gold b){return a.v*b.m>b.v*a.m…

SpringCloud-微服务Eureka服务注册中心

微服务&服务注册中心 前言一、微服务1.什么是微服务2.单体架构和微服务架构2.1.单体架构2.2.微服务架构 二、服务注册中心1.服务注册中心简介2.Eureka服务注册中心2.1.Eureka Server开发2.2 Eureka Client开发 3.Eureka的自我保护机制3.1.Eureka自我保护机制简介3.2.Eureka…

MySQL数据库连接超时自动断开的解决方案

这里写自定义目录标题 欢迎使用Markdown编辑器新的改变功能快捷键合理的创建标题&#xff0c;有助于目录的生成如何改变文本的样式插入链接与图片如何插入一段漂亮的代码片生成一个适合你的列表创建一个表格设定内容居中、居左、居右SmartyPants 创建一个自定义列表如何创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