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
- 前言
- 1. Zookeeper
- 1.1 主机下载Zookeeper安装包
- 1.2 主机解压Zookeeper
- 1.3 ★解决解压后文件缺失
- 1.4 主机配置Zookeeper文件
- 1.4.1 配置zoo_sample.cfg文件
- 1.4.2 配置/data/myid文件
- 1.5 主机传输Zookeeper文件到从机
- 1.6 从机修改Zookeeper文件
- 1.6.1 修改zoo.cfg文件
- 1.6.2 修改myid文件
- 1.7 设置环境变量
- 1.8 启动Zookeeper
- 1.9 ★解决无法启动Zookeeper
- 1.10 验证Zookeeper安装成功
- 1.11 ★解决找不到JAVA_HOME
- 2. HBase
- 2.1 主机下载HBase
- 2.2 主机解压HBase
- 2.3 主机配置HBase文件
- 2.3.1 hbase-env.sh文件
- 2.3.2 hbase-site.xml文件
- 2.3.3 regionservers文件
- 2.4 主机配置环境变量
- 2.5 主机最后的调整
- 2.5.1 ★解决错误:找不到或无法加载主类 org.apache.hadoop.hbase.util.GetJavaProperty
- 2.5.2 ★解决SLF4J:...
- 2.6 主机传输HBase文件到从机
- 2.7 主机启动HBase
- 2.8 Hbase Shell
- 2.9 终极HBase测试
- 2.10 ★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
- 3.Maven访问HBase
- 3.1 主机下载Maven
- 3.2 主机解压Maven
- 3.3 配置环境变量
- 3.4 设置阿里云镜像
- 3.5 Maven项目
- 3.5.1 创建项目
- 3.5.2 如何编译项目
- 3.5.3 如何测试项目
- 3.5.4 如何打包项目
- 3.5.5 如何安装项目
- 3.6 Eclipse打开Maven项目
- 3.7 Maven访问HBase
- 3.8 ★解决代码爆红
- 3.9 ★虚拟机重启后需要进行的操作
- 4. HBase集群实验
- 4.1 实验代码
- 4.2 二班的修改
- 4.3 解释HBase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 4.4 分析HBase的插入和MySQL的插入有何不同10分
前言
本篇博客内容大部分参考了涛哥的博客,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整合、补充以及融合了我自己的操作,向学长表示敬意!
本次操作,为什么说是操作不是实验呢,因为这个不算课内的作业,而是必须要完成的额外任务,是在完成了【李老师云计算】实验一:Hadoop伪分布式集群部署与Eclipse访问Hadoop进行单词计数统计的前提下进行的。
后来又布置了一个新的实验也添加上了。
共分成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Zookeeper的搭建,第二部分是HBase的搭建,第三部分是Maven访问,以及第四部分HBase集群实验。
带★的是可能遇到的问题可以看一下,以防后续操作出问题。
内容可能来自博主自己手搓、吸取同学的经验、网络上内容的整合等等,仅供参考,更多内容可以查看大三下速通指南专栏。
1. Zookeeper
ZooKeeper是一个分布式应用程序协调服务,是Hadoop和Hbase的重要组件。它是一个为分布式应用提供一致性服务的软件,提供的功能包括:配置维护、域名服务、分布式同步、组服务等。
1.1 主机下载Zookeeper安装包
Apache官方下载地址
我下载的版本是apache-zookeeper-3.7.1-bin.tar
1.2 主机解压Zookeeper
将下载好的文件放到Master节点下的/usr/local/
目录下
在该目录下右键打开终端(确保路径是local
)使用以下指令:
tar -zxvf apache-zookeeper-3.7.1-bin.tar.gz
(根据自己下载的版本修改)
之后再继续使用以下指令:
mv apache-zookeeper-3.7.1-bin zookeeper
来把目录的版本号去掉(方便之后的操作)
当然上面的操作也可以直接右键文件夹重命名为zookeeper
。总之就是最终把解压出来的文件重命名为zookeeper
即可。
1.3 ★解决解压后文件缺失
如果从桌面向虚拟机拖文件,可能压缩包没有完全的导入。
如果出现了下面的错误反而不会导入失败,只需要点击重试就可以了。
如果说压缩包的大小不一样就说明导入时出现错误了,可以尝试多导入几次或者用其他方法通过虚拟机获取。
1.4 主机配置Zookeeper文件
1.4.1 配置zoo_sample.cfg文件
进入到/usr/local/zookeeper/conf
目录下。
首先把zoo_sample.cfg
重命名为zoo.cfg
,同样两种方法,使用下面的指令(确保此时终端位置是conf
):
cp zoo_sample.cfg zoo.cfg
或者直接右键重命名都可以。
编辑zoo.cfg
文件,将第12行的dataDir=/tmp/zookeeper
并修改为dataDir=/usr/local/zookeeper/data/
。
然后在文件末尾添加以下内容(注意把slave改成自己的slave主机名):
server.1=0.0.0.0:2881:3881
server.2=slave1-60:2881:3881
server.3=slave2-60:2881:3881
上面本机是0.0.0.0:2881:3881
,另外两台机器都是主机名:2881:3881
。
1.4.2 配置/data/myid文件
创建并配置/data/myid
文件,执行以下指令即可:
mkdir -p /usr/local/zookeeper/data
cd /usr/local/zookeeper/data
touch myid
vi myid
打开myid
文件后写入数字1
注意保证myid
文件中只有数字1
没有多余的内容(包括空格、换行、注释等),如果之后出现错误,请查看此文件。
1.5 主机传输Zookeeper文件到从机
因为配置Hadoop时已经关闭了防火墙,这里默认已经关闭了。
上面把master配置完了,我们可以直接把所有的文件都传输给从机,包括Zookeeper及其配置文件等。
把下面slave1-xx
以及slave2-xx
修改为自己的即可。
scp -r /usr/local/zookeeper slave1-60:/usr/local
scp -r /usr/local/zookeeper slave2-60:/usr/local
1.6 从机修改Zookeeper文件
虽然传过来了配置文件,但是还是要进行修改!
1.6.1 修改zoo.cfg文件
文件的路径是/usr/local/zookeeper/conf/zoo.cfg
打开以后dataDir
我们已经在主机修改过了就不需要修改了。
把刚才在文件末尾添加的三行修改为以下内容(根据自己的slave主机名修改)
slave1:
server.1=master60:2881:3881
server.2=0.0.0.0:2881:3881
server.3=slave2-60:2881:3881
slave2:
server.1=master60:2881:3881
server.2=slave1-60:2881:3881
server.3=0.0.0.0:2881:3881
1.6.2 修改myid文件
文件的路径是/usr/local/zookeeper/data/myid
在slave1中内容修改为数字2
,在slave2中内容修改为数字3
。
注意保证myid
文件中只有数字2
或3
没有多余的内容(包括空格、换行、注释等),如果之后出现错误,请查看此文件。
1.7 设置环境变量
在三台虚拟机上都进行以下的操作:vi ~/.bashrc
进入.bashrc
文件。
在文件末尾添加以下内容并wq
保存退出:
export PATH=$PATH:/usr/local/zookeeper/bin
最后使用source ~/.bashrc
来刷新环境变量。
在三台虚拟机都完成了以上操作之后进行下一步。
1.8 启动Zookeeper
Zookeeper的命令如下:
启动命令 zkServer.sh start
重启命令 zkServer.sh restart
关闭命令 zkServer.sh stop
状态命令 zkServer.sh status
在三台虚拟机上都使用指令打开Zookeeper:
zkServer.sh start
如果每个节点都显示以下提示说明到这里为止没什么问题。
使用zkServer.sh status
查看状态可以发现其中一个是Mode:leader
另外两个是Mode:follower
,谁是leader
无所谓不必在意。
1.9 ★解决无法启动Zookeeper
Zookeeper运行产生的data数据都在刚才创建的/usr/local/zookeeper/data/
目录中,如果没有使用zkServer.sh stop
关闭Zookeeper而关闭虚拟机可能会产生问题,此时删除该目录下除myid
以外的所有文件即可。
1.10 验证Zookeeper安装成功
在master使用以下指令(修改为自己的master主机名):
zkCli.sh -server master60:2181
之后会出现以下的命令框:
依次使用下面指令对照下图即可:
create /nihao nihao!
get /nihao
quit
至此,Zookeeper成功安装。
1.11 ★解决找不到JAVA_HOME
如果没有遇到这个问题就别改
找到一个JDK路径添加进去vi /etc/profile
(不要直接复制粘贴下面的)
注意区别JDK和JRE,JDK的目录里有bin文件也有JRE文件,然后JRE里还有一个bin文件。
我这里用的应该是当时用yum指令生成的另一个JDK。在里面添加:
JAVA_HOME=java-1.8.0-openjdk-1.8.0.362.b08-1.el7_9.x86_64
JRE_HOME=java-1.8.0-openjdk-1.8.0.362.b08-1.el7_9.x86_64/jre
PATH=$PATH:$JAVA_HOME/bin:$JRE_HOME/bin
CLASSPATH=.:$JAVA_HOME/lib/dt.jar:$JAVA_HOME/lib/tools.jar:$JRE_HOME/lib
地址一定是JDK而不是JRE。JDK文件里有一个bin并且有一个jre并且jre里也有一个bin,具体什么是JDK什么是JRE请参考菜鸟教程。
source /etc/profile
刷新。
2. HBase
2.1 主机下载HBase
Apache官方下载地址
我下载的版本是hbase-2.2.2-bin.tar.gz
2.2 主机解压HBase
将下载好的文件放到Master节点下的/usr/local/
目录下.
在该目录下右键打开终端(确保路径是local
)使用以下指令:
tar -zxvf hbase-2.2.2-bin.tar.gz
(根据自己下载的版本修改)
之后再继续使用以下指令:
mv /usr/local/hbase-2.2.2 /usr/local/hbase
来把目录的版本号去掉(方便之后的操作)
当然上面的操作也可以直接右键文件夹重命名为hbase
。总之就是最终把解压出来的文件重命名为hbase
即可。
2.3 主机配置HBase文件
目录的路径是/usr/local/hbase/conf
,直接通过GUI进行操作即可。
2.3.1 hbase-env.sh文件
文件末尾添加以下内容,根据自己的情况修改。
export JAVA_HOME=/usr/lib/jvm/java-1.8.0-openjdk-1.8.0.242.b08-1.el7.x86_64
export HBASE_CLASSPATH=/user/hadoop/hadoop-3.3.1/etc/hadoop
export HBASE_MANAGES_ZK=false
JAVA_HOME
之前配置过,如Hadoop
的/etc/hadoop
中hadoop-env.sh
中有出现过。·
HBASE_CLASSPATH
后面是Hadoop/etc/hadoop
请根据自己Hadoop
的路径修改。
2.3.2 hbase-site.xml文件
文件末尾添加以下内容,根据自己的情况修改。注意!configuration
标签在文件中已经给出,请覆盖掉,否则会出现错误。
主要是把value
标签内的东西给修改成自己的!!
<configuration>
<property><name>hbase.cluster.distributed</name> <value>true</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hbase.rootdir</name><value>hdfs://Master60:9000/hbase</value>
</property>
<property><name>hbase.zookeeper.quorum</name>
<value>Master60,Slave1-60,Slave2-60</value>
<description>The directory shared by RegionServers. </description>
</property>
<property>
<name>hbase.unsafe.stream.capability.enforce</name>
<value>false</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hbase.zookeeper.property.dataDir</name>
<value>/usr/local/zookeeper</value>
</property>
</configuration>
hdfs://Master60:9000/hbase
的端口一般就是9000
,如果在Hadoop
中修改过,请查看Hadoop/etc/hadoopcore-site.xml
文件。
2.3.3 regionservers文件
删掉原有的localhost
,添加两台从机的主机名
slave1-60
slave2-60
2.4 主机配置环境变量
使用指令vi ~/.bashrc
添加下面的内容:
export HBASE_HOME=/usr/local/hbase
export PATH=$HBASE_HOME/bin:$PATH
export PATH=$HBASE_HOME/lib:$PATH
并source ~/.bashrc
刷新。
2.5 主机最后的调整
使用hbase version
指令,可能出现的错误有以下两种:
下面依次讲解如何解决以上错误
2.5.1 ★解决错误:找不到或无法加载主类 org.apache.hadoop.hbase.util.GetJavaProperty
进入到usr/local/hbase/bin
目录下,我们来修改hbase
文件。
共修改四处。
首先在大概327行附近修改两处
第一处在if [ -n "${HADOOP_IN_PATH}" ] && [ -f "${HADOOP_IN_PATH}" ]; then
下面添加的代码如下:
# If built hbase, temporarily add hbase-server*.jar to classpath for GetJavaProperty
# Exclude hbase-server*-tests.jar
temporary_cp=
for f in "${HBASE_HOME}"/lib/hbase-server*.jar; do
if [[ ! "${f}" =~ ^.*\-tests\.jar$ ]]; then
temporary_cp=":$f"
fi
done
第二处将HADOOP_JAVA_LIBRARY_PATH=$(HADOOP_CLASSPATH="$CLASSPATH" "${HADOOP_IN_PATH}" \
修改为HADOOP_JAVA_LIBRARY_PATH=$(HADOOP_CLASSPATH="$CLASSPATH${temporary_cp}" "${HADOOP_IN_PATH}" \
最后第三处、第四处在大概187行附近
第三处在下面代码的下面
add_to_cp_if_exists "${HBASE_HOME}/hbase-server/target"
fi
fi
添加以下内容:
# Needed for GetJavaProperty check below
add_to_cp_if_exists "${HBASE_HOME}/hbase-server/target/classes"
第四处把一段代码删除,要删除的代码如下:
#add the hbase jars for each module
for f in $HBASE_HOME/hbase-jars/hbase*.jar; do
if [[ $f = *sources.jar ]]
then
: # Skip sources.jar
elif [ -f $f ]
then
CLASSPATH=${CLASSPATH}:$f;
fi
done
2.5.2 ★解决SLF4J:…
具体原因就是hadoop和hbase都有同一个jar包所以产生了冲突,因此只需要删除其中一个就可以了,这里删除hbase的文件。
因为rm -rf
指令删除无法恢复请确保路径正确!如果错误删除只能重新解压HBase开始做。
后面的路径最好是直接复制报错中出现的
rm -rf /usr/local/hbase/lib/client-facing-thirdparty/slf4j-log4j12-1.7.25.jar
2.6 主机传输HBase文件到从机
先把HBase
传给从机(改为自己的主机名):
scp -r /usr/local/hbase slave1-60:/usr/local/
scp -r /usr/local/hbase slave2-60:/usr/local/
把配置文件也传给从机:
scp -r ~/.bashrc slave1-60:~
scp -r ~/.bashrc slave2-60:~
记得给从机刷新一下配置文件:source ~/.bashrc
。
2.7 主机启动HBase
一定要记住这条常用的命令:
-
启动HBase集群:
start-hbase.sh
-
关闭HBase集群:
stop-hbase.sh
在主机启动HBase。
jps
看一下主机有没有HMaster
以及QuorumPeerMain
。
从机有没有QuorumPeerMain
以及HRegionServer
2.8 Hbase Shell
使用指令hbase shell
在内置命令行输入version
以及status
来测试。
2.9 终极HBase测试
打开浏览器,输入网址192.168.64.60:16010
(主机名或IP:16010),能打开这个并且看到两台机器就没啥问题了。
还能看到Zookeeper的设置
2.10 ★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
当你肯定自己的配置文件一点问题也没有,但是还是无法成功运行。
重启三台虚拟机然后再(3.9)
打开Hadoop 主机使用start-all.sh
;
打开Zookeeper 三台虚拟机使用 zkServer.sh start
;
打开HBase 主机使用 start-hbase.sh
。
3.Maven访问HBase
3.1 主机下载Maven
Apache官方下载地址
我下载的版本是apache-maven-3.6.3-bin.tar.gz
3.2 主机解压Maven
将下载好的文件放到Master节点下的/usr/local/
目录下.
在该目录下右键打开终端(确保路径是local
)使用以下指令:
tar -zxvf apache-maven-3.6.3-bin.tar.gz
(根据自己下载的版本修改)
之后再继续使用以下指令:
mv /usr/local/apache-maven-3.6.3 /usr/local/maven
来把目录的版本号去掉(方便之后的操作)
当然上面的操作也可以直接右键文件夹重命名为maven
。总之就是最终把解压出来的文件重命名为maven
即可。
3.3 配置环境变量
使用指令vi /etc/profile
文件末尾添加:
MAVEN_HOME=/usr/local/maven
PATH=$PATH:$MAVEN_HOME/bin
export PATH MAVEN_HOME
刷新source /etc/profile
查看一下mvn -version
3.4 设置阿里云镜像
这个是为了加快依赖包的下载。
此时的文件路径是/usr/local/maven/conf/
打开settings.xml
,大概在151行附近的mirrors
标签中添加以下内容:
<mirror>
<id>aliyunmaven</id>
<mirrorOf>*</mirrorOf>
<name>阿里云公共仓库</name>
<url>https://maven.aliyun.com/repository/public</url>
</mirror>
3.5 Maven项目
这一步可以只做3.5.1后面的想试一下也可以。3.6的开始会把3.5.1以外产生的文件全部清除。
3.5.1 创建项目
创建一个工作目录mkdir -p ~/workspace/source
进入workspace/source
中右键终端。
使用指令mvn archetype:generate
。
如果提示没有mvn
,再用一遍source /etc/profile
。
之后会让你手动输入几个参数:
如果想了解一下具体Maven模板是什么可以看菜鸟教程。
包括gtoupId
、artifactId
、version
、package
。
我分别用的com.test
、maven_test
、回车、main
(用maven-archetype-quickstart没编译成功,因此后面改成了main)
最后会出现一个Y
,直接回车就可以,最后看到BUILD SUCCESS
。
最终成功之后我们可以看到source
里出现了一个新的目录,目录名是刚才设置的artifactId
参数。
3.5.2 如何编译项目
进入生成的目录,具体路径是/workspace/source/maven_test
右键打开终端,输入指令mvn compile
,
我这边总是莫名奇妙用不了mvn
然后刷新一次才可以用。
可以看到生成了一个target
目录
3.5.3 如何测试项目
路径仍然是/workspace/source/maven_test
右键终端使用指令mvn test
在target
目录里又会生成test-classes
目录。
3.5.4 如何打包项目
路径仍然是/workspace/source/maven_test
右键终端使用指令mvn package
在target
目录内生成了maven_test-1.0-SNAPSHOT.jar
压缩包
3.5.5 如何安装项目
路径仍然是/workspace/source/maven_test
右键终端使用指令mvn install
安装到的路径如上红框所示。
3.6 Eclipse打开Maven项目
路径仍然是/workspace/source/maven_test
右键终端使用指令mvn clean
此时targer
目录被清除。
执行下面两条指令:
cd ~/.m2
chmod 777 repository
之后我们打开eclipse,进入以后
之后
这里的User Settings
打开的是maven的conf/settings.xml
,如果按照上面来,位置应该是/usr/local/maven/conf/settings.xml
。
点击Apply
继续下一个设置。
这里的路径是maven所在的位置。
然后选择刚创建的这个
最后我们去给当时创建Maven项目时自动产生的App.java
修改权限。chmod 777 App.java
3.7 Maven访问HBase
先把hbase拷贝一份给maven的工作目录
cp -a /usr/local/hbase ~/workspace/source/maven_test/HBase/
然后再Eclipse中打开项目。
之后打开这个maven_test
项目
再继续配置
把所有jar包给加载了,如果你有class xx
和model xx
,导入到class
里,我这里是没有这两个文件夹的。
可以先ctrl+A
全选ctrl+鼠标左键
把目录(没有文件大小的)给取消了,然后就可以导入了。
然后再打开目录把目录里的jar包也给导入了。
在maven_test
建一个conf
目录复制一份文件(直接复制也行)
cp -a ~/workspace/source/maven_test/HBase/conf/hbase-site.xml ~/workspace/source/maven_test/conf/
给pom.xml
开个权限
chmod 777 ~/workspace/source/maven_test/pom.xml
按照下图再添加一下
如果找不到,右键项目文件(maven_test)然后刷新(Refresh)。
重新回到Eclipse,在pom.xml
中新加一个dependency标签
<dependency>
<groupId>org.slf4j</groupId>
<artifactId>slf4j-simple</artifactId>
<version>1.7.25</version>
<scope>compile</scope>
</dependency>
打开App.java
键入以下代码:
里面有一个主机名,修改成自己的。
package main;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org.apache.hadoop.conf.Configuration;
import org.apache.hadoop.hbase.HBaseConfiguration;
import org.apache.hadoop.hbase.HColumnDescriptor;
import org.apache.hadoop.hbase.HTableDescriptor;
import org.apache.hadoop.hbase.TableName;
import org.apache.hadoop.hbase.client.Admin;
import org.apache.hadoop.hbase.client.Connection;
import org.apache.hadoop.hbase.client.ConnectionFactory;
import org.apache.hadoop.hbase.client.HTable;
import org.apache.hadoop.hbase.client.Put;
import org.apache.hadoop.hbase.regionserver.BloomType;
import org.apache.hadoop.hbase.util.Bytes;
public class App
{
static Configuration conf=HBaseConfiguration.create();
static Connection connectio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args )
{ String tablename="hbase_tb";
try {
App.getConnect();
App.createTable(tablename);
App.addData(tablename);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public static void getConnect() throws IOException
{
conf.set("hbase.zookeeper.quorum", "master60");
conf.set("hbase.zookeeper.property.clientPort", "2181");
//conf.set("zookeeper.znode.parent", "/hbase");
try{ connection=ConnectionFactory.createConnection(conf); }
catch(IOException e){ }
}
//创建一张表,通过HBaseAdmin HTableDescriptor来创建
public static void createTable(String tablename) throws Exception
{
TableName tableName= TableName.valueOf(tablename);
Admin admin = connection.getAdmin();
if (admin.tableExists(tableName)) {
admin.disableTable(tableName);
admin.deleteTable(tableName);
System.out.println(tablename + " table Exists, delete ......");
}
@SuppressWarnings("deprecation")
HTableDescriptor desc = new HTableDescriptor(tableName);
@SuppressWarnings("deprecation")
HColumnDescriptor colDesc = new HColumnDescriptor("cf1");
colDesc.setBloomFilterType(BloomType.ROWCOL);
desc.addFamily(colDesc);
desc.addFamily(new HColumnDescriptor("cf2"));
admin.createTable(desc); admin.close();
System.out.println("create table success!");
}
public static void addData(String tablename) throws Exception {
HTable table = (HTable)connection.getTable( TableName.valueOf(tablename));
Put p1=new Put(Bytes.toBytes("row1")); //row key
p1.addColumn(Bytes.toBytes("cf1"), Bytes.toBytes("name"), Bytes.toBytes("Tom"));
p1.addColumn(Bytes.toBytes("cf1"), Bytes.toBytes("age"), Bytes.toBytes("12"));
p1.addColumn(Bytes.toBytes("cf2"), Bytes.toBytes("math"), Bytes.toBytes("80"));
p1.addColumn(Bytes.toBytes("cf2"), Bytes.toBytes("english"), Bytes.toBytes("90"));
table.put(p1);
table.close();
}
}
其中向这个分布式数据库中添加的数据是:
最终呈现的结果是:
最后检查一下,终端输入hbase shell
,之后使用get "hbase_tb","row1"
来获取数据库内容。
3.8 ★解决代码爆红
比较玄学,我也没搞明白,我再pom.xml
里添加了两个依赖,不爆红了但是不能运行,然后我又删了,也不爆红也能运行了……
<dependency>
<groupId>org.apache.hbase</groupId>
<artifactId>hbase-server</artifactId>
<version>1.3.1</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apache.hbase</groupId>
<artifactId>hbase-client</artifactId>
<version>1.3.1</version>
</dependency>
3.9 ★虚拟机重启后需要进行的操作
打开Hadoop 主机使用start-all.sh
;
打开Zookeeper 三台虚拟机使用 zkServer.sh start
;
打开HBase 主机使用 start-hbase.sh
。
4. HBase集群实验
下面是实验的描述,分的小标题混乱、不知所云,也不知从哪里冒出一个学生信息(下面代码里没写);表内容写的也抽象,后来才明白,是一班的同学写教师表,二班的同学写辅导员表,下面给出的是教师表,用辅导员表的同学只需要改一下参数就好了没有很大的难度。
1. 搭建HBase集群,一主两从,给出网页的截屏15分。
2. Eclispe/Idea Maven项目访问HBase
2.1 表内容
1班:教师,基本信息:年龄、性别、职称、职务,科研信息:发表文章数、横向项目数、纵向项目数。注意职务和科研信息中的所有属性根据实际确定。
2班:辅导员,基本信息:年龄、性别、职称、职务,业绩信息:红旗班次数、考研率超额次数、就业率超额次数。注意业绩信息根据实际填写。
2. 源程序评分
2.0 导入包和程序结构10分
2.1 创建表源程序和运行结果的截屏10分
2.2 添加三个典型行记录的源程序和运行结果后在HBase shell中看到的结果截屏20分
2.3 浏览所有记录的源程序和运行结果后HBase看到的结果截屏10分
3. 在HBase Shell浏览所有的学生信息10分
4. 根据浏览到的信息解释HBase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15分
5. 分析HBase的插入和MySQL的插入有何不同10分。
4.1 实验代码
实际上就是上面代码的一个改进版,然后又多加了一个Teacher类(二班同学应该是Counselor类)。先给出一个项目栏的截图:
新建一个Teacher Class,这里直接用的public String
是为了减少麻烦。
package main;
public class Teacher {
public String name;
public String age;
public String gender;
public String title;
public String position;
public String articleCount;
public String horizontalProjectCount;
public String verticalProjectCount;
// 构造函数
public Teacher(String name, String age, String gender, String title, String position,
String articleCount, String horizontalProjectCount, String verticalProjectCount)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this.gender = gender;
this.title = title;
this.position = position;
this.articleCount = articleCount;
this.horizontalProjectCount = horizontalProjectCount;
this.verticalProjectCount = verticalProjectCount;
}
// getter 和 setter 方法
// ...
}
以及App.java的内容
package main;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org.apache.hadoop.conf.Configuration;
import org.apache.hadoop.hbase.HBaseConfiguration;
import org.apache.hadoop.hbase.HColumnDescriptor;
import org.apache.hadoop.hbase.HTableDescriptor;
import org.apache.hadoop.hbase.TableName;
import org.apache.hadoop.hbase.client.Admin;
import org.apache.hadoop.hbase.client.Connection;
import org.apache.hadoop.hbase.client.ConnectionFactory;
import org.apache.hadoop.hbase.client.HTable;
import org.apache.hadoop.hbase.client.Put;
import org.apache.hadoop.hbase.regionserver.BloomType;
import org.apache.hadoop.hbase.util.Bytes;
public class App
{
static Configuration conf=HBaseConfiguration.create();
static Connection connectio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args )
{ String tablename="Teacher";
try {
App.getConnect();
App.createTable(tablename);
Teacher t1 = new Teacher("Jack","54","m","AssociateProfessor","Teacher","2","2","2");
Teacher t2 = new Teacher("Amy","45","m","AssociateProfessor","Teacher","4","4","4");
Teacher t3 = new Teacher("Mike","40","m","Professor","Teacher","6","6","6");
App.addData(tablename,t1,"row1");
App.addData(tablename,t2,"row2");
App.addData(tablename,t3,"row3");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public static void getConnect() throws IOException
{
conf.set("hbase.zookeeper.quorum", "master60");
conf.set("hbase.zookeeper.property.clientPort", "2181");
//conf.set("zookeeper.znode.parent", "/hbase");
try{ connection=ConnectionFactory.createConnection(conf); }
catch(IOException e){ }
}
//创建一张表,通过HBaseAdmin HTableDescriptor来创建
public static void createTable(String tablename) throws Exception
{
TableName tableName= TableName.valueOf(tablename);
Admin admin = connection.getAdmin();
if (admin.tableExists(tableName)) {
admin.disableTable(tableName);
admin.deleteTable(tableName);
System.out.println(tablename + " table Exists, delete ......");
}
@SuppressWarnings("deprecation")
HTableDescriptor desc = new HTableDescriptor(tableName);
@SuppressWarnings("deprecation")
HColumnDescriptor colDesc = new HColumnDescriptor("basic_info");
colDesc.setBloomFilterType(BloomType.ROWCOL);
desc.addFamily(colDesc);
desc.addFamily(new HColumnDescriptor("research_info"));
admin.createTable(desc); admin.close();
System.out.println("create table success!");
}
public static void addData(String tablename,Teacher t,String key) throws Exception {
HTable table = (HTable)connection.getTable( TableName.valueOf(tablename));
Put p=new Put(Bytes.toBytes(key)); //row key
p.addColumn(Bytes.toBytes("basic_info"), Bytes.toBytes("name"), Bytes.toBytes(t.name));
p.addColumn(Bytes.toBytes("basic_info"), Bytes.toBytes("age"), Bytes.toBytes(t.age));
p.addColumn(Bytes.toBytes("basic_info"), Bytes.toBytes("gender"), Bytes.toBytes(t.gender));
p.addColumn(Bytes.toBytes("basic_info"), Bytes.toBytes("title"), Bytes.toBytes(t.title));
p.addColumn(Bytes.toBytes("basic_info"), Bytes.toBytes("position"), Bytes.toBytes(t.position));
p.addColumn(Bytes.toBytes("research_info"), Bytes.toBytes("articleCount"), Bytes.toBytes(t.articleCount));
p.addColumn(Bytes.toBytes("research_info"), Bytes.toBytes("horizontalProjectCount"), Bytes.toBytes(t.horizontalProjectCount));
p.addColumn(Bytes.toBytes("research_info"), Bytes.toBytes("verticalProjectCount"), Bytes.toBytes(t.verticalProjectCount));
table.put(p);
table.close();
}
}
其中:
信息是通过构造函数直接搞得,在这里修改成自己的内容!还有表名也在这里修改↑
这里也改成自己的!
最后打开进入hbase shell
使用指令scan 'Teacher'
来查看
4.2 二班的修改
首先把教师类改成辅导员类,大概把下面三个参数的名改了,不改的话就和上面差不多做。
如果把参数的名改了,记得修改下面的部分。
4.3 解释HBase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1. 逻辑结构:
- 表(Table):HBase 数据库中的基本单元,由多行和多列族组成,每行有唯一的行键(Row Key),每个列族包含多个列(Column)。
- 行(Row):HBase 表中的数据按行存储,每行都有唯一的行键,行键按照字典序排序,可以通过行键查找数据。
- 列族(Column Family):HBase 表中的数据按列族组织,每个列族包含多个列,每个列都有一个唯一的列名(Column Name),列名和列值一起构成了列。
- 列(Column):HBase 表中的数据由多个列组成,每个列由列名、时间戳和列值组成,列名和列值都是字节数组,时间戳是 long 类型的整数。
2. 物理结构:
- Region Server:HBase 的数据存储和查询都是通过 Region Server 来完成的,Region Server 是 HBase 集群中的一个节点,每个 Region Server 管理多个 Region。
- Region:HBase 表的数据被分为多个 Region 存储,每个 Region 是一段连续的行,每个 Region 包含一个主列族和多个次列族,Region 的大小由 HBase 的配置参数决定,通常在几百 MB 到几 GB 之间。
- HFile:HBase 数据在磁盘上是按 HFile 的格式存储的,HFile 是 HBase 中的一个重要的数据结构,它是一个稠密的、可变长的文件格式,用于存储一段连续的行。
- WAL:HBase 中的写操作会先写入 Write Ahead Log(WAL),WAL 是一种顺序写入的、不可修改的日志,用于保证数据写入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4.4 分析HBase的插入和MySQL的插入有何不同10分
1. 数据模型:
- MySQL 是关系型数据库,其数据存储在表格中,每个表格由一组列和行组成,每行代表一个记录,每列代表一个属性。
- HBase 是基于列族的 NoSQL 数据库,其数据存储在表格中,每个表格由多个列族和行组成,每行代表一个记录,每个列族下包含多个列,每个列可以包含多个版本。
2. 插入方式:
- MySQL 的插入操作是通过 SQL 语句实现的,使用 INSERT INTO 语句将数据插入到指定的表格中。
- HBase 的插入操作是通过 Java API 或 HBase shell 命令实现的,使用 Put 操作将数据插入到指定的表格中。
3. 数据存储:
- MySQL 的数据是存储在硬盘中的,每次插入数据时,MySQL 会将数据写入磁盘。
- HBase 的数据是存储在内存中和硬盘中的,每次插入数据时,HBase 会将数据先写入内存中的 MemStore,当 MemStore 中的数据达到一定大小时,会将数据写入硬盘中的 HFile 中。
4. 性能:
- MySQL 的插入操作通常比 HBase 的插入操作更快,因为 MySQL 的数据存储方式更简单,且 MySQL 的数据通常是存储在本地磁盘上的,而 HBase 的数据存储在内存中和硬盘中,写入操作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和磁盘 I/O。
- HBase 的查询操作通常比 MySQL 的查询操作更快,因为 HBase 的数据存储方式更适合于大规模数据的存储和查询,且 HBase 支持快速的随机读取和扫描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