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年,有好些来自不同岗位、不同立场的人开始问同一个问题:低代码平台的边界是什么?低代码无所不能吗?
“全民开发”、“人人都是开发者”这样的口号愈演愈烈,“低代码能力有没有边界”、“边界在哪”,这类问题的提出,可以算是一种理性的回归,因为很多提问者都是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希望对技术概念正本清源。
这是一个令人惊喜的问题,但回答起来却有些吃力:
01
不同的提问者
对边界的理解和期待的答案不一样
提出此类疑问的有准备采购低代码的大型企业客户或生态伙伴的CEO、CTO,也有使用低代码平台的产品经理和工程师,甚至有低代码的销售、或者负责销售的COO。
总结一下,无外乎这三类:
-
User:使用低代码平台构建应用解决企业数字化场景的人。
-
Consumer:采购低代码平台解决企业自身数字化问题的人。
-
Sales:销售、转售低代码平台的人。
这三类人的知识结构、关注点、和其所期待的答案维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User:使用低代码平台的人
这类人群的问题比较容易回答,因为他们对于低代码能力边界的理解,最贴近低代码平台的能力参数,讲清楚低代码平台的能力参数,就基本上算是回答了他们的问题。
Consumer:采购低代码平台的人
这类人群的问题比较难回答,因为在回答之前,必须要了解他们的业务。他们对于该问题的设想,往往类似于:低平台能做一个风电场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吗?低代码能做一个业财一体化平台吗?低代码能做一个B2C的电子商务平台吗?而由于他们业务的个性化与多样性,大部分情况下其实很难通过一次演示去回答他们的问题,尤其是低代码平台在没有实施过类似项目时。
Sales:销售、转售低代码平台的人
这类人群的问题最难回答,因为他们期待能得到一个低代码的目标用户画像,期待得到一条泾渭分明的标准线,线的这边是低代码能做什么,另一边是低代码不能做什么。
02
能力边界宽度
取决于工具、用户和场景
明确了要回答的对象,我们再谈谈:低代码的能力边界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
先讲一个小故事:
某地野猪泛滥成灾,政府组织狩猎者围剿猎杀。狩猎者训练有素,使用的狙击枪也都安装了夜视仪和红外瞄准器,单击命中率接近100%。然而新的问题出现了:野猪一般只在深夜成群出行,且防范意识极高,一遇到任何风吹草动,一声轻微的枪响或者一声同伴的嚎叫,它们就会飞速四散逃逸或躲入灌木丛再不出来。
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让狩猎者团队培养出夜间行动的高度协作性,所有人保证在同一瞬间开枪,这样才能实现一击即中的效果。
类似于狙击枪,低代码平台能达到的“猎杀效果”(即能力边界),除了取决于自身的能力参数外,也取决于工具与使用者能力(狩猎者)和使用场景(夜晚)的匹配度,三者高度匹配将会产生最大的能力边界和最高效率。
过去在回答低代码能力边界的问题时,大部分平台给出的答案只有低代码平台能力参数,这样的答案往往只对前文提到的第一类人有用,要真正回答好这个问题,就必须从工具、用户和场景三个方面出发。
工具层面
我们需要提供类似于狙击枪的参数,如射程、后坐力等。对于低代码平台而言,Gartner已给出低代码平台的关键能力维度,综合中国信通院提供的《低代码无代码开发平台通用能力》,万应低代码的回答如下:
用户层面
类似于提醒狩猎者:在狩猎群居动物时,团队要同时开枪才能保证不会空手而归、狩猎大型猎物时,狩猎者最好要拥有2年以上狩猎经验。低代码平台也需要为提问者提供一份最佳实践规范和推荐能力要求。
万应低代码就建立了大量最佳实践的规范和案例:细致到如怎么样建立实体模型?命名要遵循怎么样的规范?如何处理逻辑编排里的异常和事物?如何建立应用的设计体系,如何复用组件等等。
结合近1000名低代码工程师的培育经验,我们也建议低代码工程师需要有一定的业务逻辑分析能力,是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等。
场景层面
在场景层面,首先我们需要给提问者一些最佳场景建议,就像建议狙击枪要配合夜视仪、在夜晚猎杀泛滥的野猪一样:
比如我们建议服装企业使用低代码平台时,可以充分利用平台的开放性,接入现有的服装设计软件,将服装设计参数自动传递到淘宝、销售渠道、订货系统,这样可以更好的实现柔性制造和库存管控。
03
能力边界是动态的
只能探索、不能被定义
前面我们讲了,低代码能力边界取决于用户(客户)、工具(低代码平台能力)和场景三个维度,也分别就每个维度给出了万应低代码的答案,但即使如此也仅能描述出低代码能力边界的冰山一角,因为在这3个维度中,只有“工具”有较为清晰的边界,“用户”和“场景”则存在巨大的弹性空间。
在“用户”层面,客户自己的能力取决于客户本身的人才和行业知识沉淀,低代码的本质是工具,万应低代码将尽最大努力提升工具的“趁手性”,同时提供全面的人才培训,但软件思维的形成仍需时间积累。
在“场景”层面,不同客户使用低代码平台的边界是不一样的,厂商可以提供场景建议,但更多丰富的场景应该由使用者去探索。就像同样是自动驾驶技术,在百度将其用于全无人驾驶出行服务(萝卜快跑)从而获得商业上的成功,而其他车企则主要用于私家车辅助驾驶,同样也获得不菲的成效。
与此同时,在边界较为清晰的“工具”层面,低代码本身能力也一定会不断迭代,云计算、大数据、AI这些技术也会被持续应用到低代码平台中去,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我们说,在当前阶段,低代码平台的能力只能被探索,不能被定义。
04
厂商要如何探索
低代码的能力边界
截至目前,国内大约涌现出300家低代码公司(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做无代码),大部分低代码平台依然还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从低代码行业整体来看,很多低代码能力边界是还没有被探索出来的,或者是大家没有想清楚、不敢去想的。
有的平台采用发展大量C端开发者的方式去探索边界;有的平台发展大量合作伙伴去探索边界;有的平台自己建立交付中心去交付一些中大型项目探索边界。
对于万应这样一家真正从低代码项目交付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基于对于低代码的理解,我们正在并将坚持从以下方式去拓宽低代码能力边界:
始终将低代码平台底层能力放在第一位集中研发资源把平台能力参数做大做强。即专注于研究狙击枪的射程、夜视仪、枪的可装配性这些基础能力。
保持一个精悍的交付中心,在个别重点行业、重点客户去实践、验证低代码平台的能力比如能源、金融这些能力要求高的行业,这样就可以尽可能地提升低代码的行业外延
联合一批合作伙伴,利用市场的力量,去探索低代码平台行业边界大部分合作伙伴有较好的组织体系,比零散的开发者应该能够更好的使用低代码平台,可以从一个项目组开始,逐步扩充到一个部门,再到整个公司。对于平台来说,关键是如何对合作伙伴进行培训,进行技术支持,以及帮助合作伙伴在狙击枪上加上夜视仪。
当时代与技术发展到目前数字化越来越普及的阶段,尤其是当代人的工作与生活已离不开云计算和移动应用之时,通过软件手段开发出的各种生产力应用就成为人类提高工作与生活效率的主要手段。我们相信低代码编程能力将会变成一个与办公软件一样普及的基本办公技能,正如今天的office软件,相信在那样一个阶段,低代码的能力将被更多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