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1 雨量计
- 1.1 雨量计基础设置
- 1.2 雨量计数据来源
- 2 汇水区
- 2.1 参数讲解
- 2.2 设置结果
- 3 检查井
- 3.1 参数讲解
- 3.2 批量设置
- 4 管道
- 4.1 参数讲解
- 4.2 设置结果
- 5 出水口
上一篇博客中我们已经完成了各类设施的绘制,本节对他们的参数进行设置
1 雨量计
1.1 雨量计基础设置
双击绘制好的雨量计或在左侧的雨量计列表中双击雨量计的编号即可进入设置界面。
前面的基础属性中,降雨站名称,XY坐标,描述等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更改即可,本快速案例不做更改。
降雨模式(Rain Format)是重要参数之一。有三种类型可以选择:
- 强度(Intensity):每个降雨值是记录间隔内的平均速率,单位为英寸/小时(或毫米/小时)。
- 体积(Volume):每个降雨量值是记录间隔内的降雨量(英寸或毫米)。
- 累积(Cumulative):每个降雨量值表示自上一系列非零值(以英寸或毫米为单位)开始以来发生的累积降雨量。
此案例我们选择强度方式。时间间隔(Time interval)根据所获取的鉴于数据实际间隔进行设置,其显示的格式是 h:mm 本项目我们选择1分钟(0:01)。
双击Series Name后面的空白格子即可进入时间序列的编辑界面。将雨量数据粘贴到软件之中(雨量计数据的获取见1.2节)。
最后,将降雨数据的单位改为本次我们所使用的数据单位mm,就设置完成了。
1.2 雨量计数据来源
降雨数据的数据来源(Data Source)可以是手动输入时间序列或来自文件,降雨数据通常可以使用芝加哥雨型进行计算,北工大团队对芝加哥雨型设计了芝加哥雨型生成器小程序,一直沿用至今,本项目也是用该工具获取降雨数据(需要工具可联系博主免费提供)。
打开程序,可以看到有一些参数需要输入:
这些参数可以根据当地的暴雨强度公式来确定。暴雨强度公式需查阅设计手册或相关文献获取,在要求不高的情况下也可直接使用现有的一些数据集或第三方小工具(需要工具可联系博主免费提供)。
我们以北京为例,使用北京市政院编制的暴雨强度公式。将参数输入至芝加哥雨型生成器,其中暴雨历时与峰值比在手册或当地政府的资料中中会有数据提供,此教学案例则随即设置了两个常见的值。
软件生成的结果如下图所示,生成的数据不可以直接复制。生成数据后,在软件的路径会生成一个raindata.txt
的文档,从文档中复制数据即可。该软件生成的数据为mm/min,而SWMM接受的数据为mm/h,因此建议先将txt文档的后缀改为csv,在excel中进行单位换算。
2 汇水区
2.1 参数讲解
双击汇水区进入汇水区的设置
其中,雨量计(Rain Gage)可以控制选择该汇水区的降雨模型,由于这个案例中我们只设置了一个雨量计,则此处选择RG1即可。出口(Outlet)选择该分区水流向哪个检查井。其余的可设置参数分别为:
- 坡度(Slope)
- 不透水区比例(% Imperv)
- 不透水区曼宁系数(N-Imperv)
- 透水区曼宁系数(N-Perv)
- 不透水区洼地深度(Dstore-Imperv
- 用于计算该汇水区的可存水体积)
- 透水区洼地深度(Dstore-Perv)
- 不透水区没有洼地的面积占比(%Zero-Imperv)
- 透水区与不透水区的径流路线(Subarea Routing)。共有三种模式:IMPERV:从透水区域流向不透水区域的径流;PERV:不透水水流至透水区域的径流;出口:两个区域的径流直接流向出口。
- 分区间径流量百分比(Percent routed)
- 下渗模型(Infiltration Data):包括霍顿模型,修正的霍顿模型,Green AMPT模型,修正Green AMPT模型,曲线数值法。除在此设置入渗模型外,也可以在左侧的Option-General进行编辑。
- LID控制(LID controls)
- 地下水设置(Ground water)
- 积雪设置(Snow Pack)
- 土地利用设置(Land use),仅进行污染物冲刷建模时需要。
- 污染物初始情况(Initial Buildup)
- 边石长度(Curb length)
- 月度变化模式:可选参数,可以设置部分参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对于汇水区的参数设置。SWMM 5.2较SWMM5.1增添了不少,如果使用SWMM5.1或SWMM中文版,上面部分参数可能看不到。以上参数对于本案例均不调节。
2.2 设置结果
对每个汇水区设置最近的检查井入口,并分配雨量计,其他设置可以根据兴趣修改,不做更改不会影响模拟结果的跑通。设置完全部汇水区后,效果如图。
3 检查井
3.1 参数讲解
检查井的参数不多,但各个都很重要。
- 入流(Inflows),污水管网或其他源的水量流入
- 处理设施(Treatment),通常指在检查井设置的小型设备
- 内底标高(Invert Depth)
- 最大深度(Max Depth)
- 初始深度(Initial Depth),即模拟开始时井内水深
- 超高水深(Surcharge Depth),即在超过最大深度但未溢流之前,井口上方能承载的积水量
- 集水区面积(Ponded Area)
对于这个案例,除设置一下内底标高和最大深度,其他可根据兴趣进行是否设置,需要注意后面对管道入井的管底与管顶标高的设置应处于检查井的内底标高与最大深度之间。这里我设置的管底标高是1米,最大深度3米。
3.2 批量设置
首先使用ctrl+A全选各类设施(如果想要批量部分设施,使用框选即可)。全选后,界面的最外圈会多一圈虚线。
全选后,选择Edit - Group edit
假如我们需要批量修改所有检查井的管底标高为1米,则For objects of type选择Junction,edit the property选择Invert EI,替代方式选择by replacing it with,即将所有的检查井均作修改,数值填为1。此时,所有的检查井管底标高就都被更改了。接下来我们使用同样的方式,对检查井的最大深度也做修改即可。
4 管道
4.1 参数讲解
- 进出节点:软件默认在绘制时,由进水节点向出水节点绘制,如有特殊情况再次进行修改,调换位置等操作
- 形状(shape):此处可以设置管道的形状,以最常见的圆形管道为例,Number of Barrels代表管道的数量,通常为一,但一些特殊情况,如两个检查井之间使用双管连接,两管一用一备等,需对此参数进行设置;Maximum Height为管的最大高度,即直径。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wVWDmqpl-1678366338911)(https://s2.loli.net/2023/03/09/Og1VPMBErRJCU5k.png)] - 最大深度(Max.Depth):形状部分已经设置过,常规的管道形状不需对此进行更改。
- 长度(Length):如果自动长度关闭,需手动计算两管长度。
- 粗糙系数(Roughness)
- 进水标高(Inlet offset):进水处管底标高
- 出水标高(Outlet offset):出水管底标高
- 后续设置在实际项目中涉及较少,后面的博文如果涉及了我会再次讲解。
4.2 设置结果
此处大家可以自行设置,只要保证管道随水流的方向管道高程不断降低,并且高程范围处于检查井的范围之内即可。
5 出水口
- 入流(Inflows):指除了已经画出的流入项之外,是否有额外的流入
- 处理设施(treatment):排口是否存在小型处理设施
- 管底标高(Invert EI.):注意排口不许设施管顶标高
- 潮汐闸门(Tide Gate):用于设置防止回流的潮汐闸门
- 排放口类型(type):可以设置为自由(Free),常规(Normal),固定(Fixed),潮汐(Tidal),时间序列(Timeseries)。此处我们选择自由模式,即水流完全不受任何阻力流出。
至此已经完成了各项设施的参数设置,下一章将会讲解对模拟过程的参数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