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
春招进行时,不少学生求职遇冷,会把原因归结为学历水平不够高、毕业院校不够档次、专业不够热门、非一线城市就业机会少等等。
直到上海一位211大学的文科男硕士,吐槽招聘会提供的岗位薪资待遇太低,才让大家恍然大悟:一味的扎堆大城市和考研未必能解决现状。
“高学历并不是绝对的收入保障”
近日,上海大学一位硕士应届毕业生,在参加招聘会时有感而发。门外是乌央乌央有求职意向的年轻人,门内却是一堆无关痛痒的岗位。
他准备了5份简历打算投递给目标单位,可惜走了一圈一份都没给出去,随后,他发布视频吐槽招聘会平均薪资5500元。
由于文职类工作少,他也考虑过跨专业就业,某知名咖啡品牌的储备经理岗位他也去咨询了,结果大失所望,直呼“堂堂XXX,月薪只有2500”。此言一出,立马引起争议。
部分网友认为,“硕士5500确实低啊,他说错什么了嘛”。
也有网友质疑他找工作病急乱投医,技术含量比较低的岗位,薪资自然不高,冷门专业毕业生,能找到5500的工作已经不错,本科生应聘5500的工作都很少。
其实,高收入与高学历、原专业,并不一定是完全对应的关系。
“一步破万”需要选对行业
中国青年报曾面向全国各大地区大学回收的2700份调查问卷得出的数据,超过2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月薪可以过万。
然而,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据界面新闻2月27日报道,根据麦可思曾对大学毕业生的收入分布分析显示,2021届本科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5833元,为近10年中最高水平。
然而,即便是一些人们普遍认为的“高薪行业”,应届毕业生也很难做到“一步破万”。
很多人觉得,高学历必然会带来高收入,因此近两年考研人数猛增。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考研报名总人数为474万,而录取人数仅有76万,这就意味着真正的录取率只有16.03%,近400万考生落榜。
实际上,高学历只是一种获取高收入的潜在条件之一。大学生平均工资水平受行业发展、劳动力供求关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个人能力等多重因素影响。
在高薪行业,大学生的涨薪空间较为乐观,但行业仅能涵盖少量职场人。在毕业三年后,毕业生平均薪资破万的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10691元,软件领域是扩招最多的行业之一。
实话实说,“转码”并不容易,离开舒适圈或者不舒适圈,都是一件需要执行力的事情。任何事都有一定的概率性,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是否愿意去相信,去努力!
在2022年的就业环境下,黑马程序员学员成功“转码”,非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同学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同学,薪资不相上下,甚至有部分学科非计算专业就业薪资高于计算机专业。
这些同学,大部分都是普通院校毕业,草根家庭出身。拿到15Koffer的深圳校区前端学员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他说:
大学的时候,误打误撞选了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后选择去黑马学习。拿到第一个月工资的时候,才知道计算机专业有多香。
现在有人让我推荐专业的时候,我的建议只有一个:
家里没有背景没有资源的,优先选择互联网。互联网行业是最不看背景的,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比的就是谁能力更强。
如他所说,目前,IT行业依然是很多普通人翻身逆袭的最佳选择之一。一个人的发展,家庭背景一部分,个人努力一部分,时代选择一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只靠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有时候,选对赛道才是关键!高薪也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
HR:“能力决定价值”
不止应届毕业生希望“高质量”就业,即便是有丰富职场经验的人,也渴望“高质量”跳槽。
然而,就业的“高质量”,包括求职人数与职位需求数量相协调、就业人员的岗位胜任力匹配度较高、个人对福利待遇的满意度与用人单位的人工成本在合理区间等因素。
据相关调研显示,在技术类人才招聘中,企业对团队合作、技术能力、项目经验等因素更为看重。
应聘者的能力决定薪酬,能力决定价值。
大厂的薪酬,往往要高出市场均值非常多,然而一旦被验证薪资与其能力不符,也会面临被辞掉的风险,甚至会辞掉。
“找工作时纠结于薪资是正常的,但不要只纠结在眼前的薪资上,因为它是动态变化的。‘风物长宜放眼量’,应该更关注长远的发展,关注个人能力的发挥。”
在追求高学历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实际的职业需求和市场变化了解不同行业的薪资水平、职业发展路径等方面的信息。
同时,投入时间和精力通过职业规划、个人培训、跨界学习等方式,来提升自身的能力和实践经验。
专业与学历,都不是收入的原罪,行情和能力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