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硬件连接
- 协议层
- STM32-SPI
- STM32 SPI框架图
- SPI初始化结构体
SPI 协议是由摩托罗拉公司提出的通讯协议 (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即串行外围设备接口,是一种高速全双工的通信总线。它被广泛地使用在 ADC、LCD 等设备与 MCU 间,要求通讯速率较高的场合。
硬件连接
-
所有从机共用时钟线(SCK)和数据线(MOSI、MISO),每个从机都与主机有一根片选线NSS。NSS低电平时有效,表示选中该从机,所以SPI以NSS低电平为信号开始,高电平为信号结束。
-
MOSI (Master Output,Slave Input):主设备输出/从设备输入引脚。主机的数据从这条信号线输
出,从机由这条信号线读入主机发送的数据,即这条线上数据的方向为主机到从机。
- MISO(Master Input,,Slave Output):主设备输入/从设备输出引脚。主机从这条信号线读入数
据,从机的数据由这条信号线输出到主机,即在这条线上数据的方向为从机到主机。
协议层
NSS拉低表示通讯的开始,NSS拉高表示通讯结束
SCK是时钟线,为通信提供时钟信号
MOSI和MISO是数据线,上图中MOSI在SCK上升沿时变化,下降沿时从机采样接收信号。但上升沿和下降沿都可以采样或者触发,只需要调整CPOL和CHPA即可。
CPOL:时钟极性,CPOL=0,时钟线空闲时刻为0 CPOL=1,时钟线空闲时刻为1
CHPA:时钟相位,CHPA=0,奇数边沿采样。CHPA=1,偶数边沿采样。
由于CPOL和CHPA的两种状态,SPI有四种模式,一般采用模式0或模式3
STM32-SPI
STM32上有SPI外设,STM32 的 SPI 外设可用作通讯的主机及从机,支持最高的 SCK 时钟频率为 fpclk/2 (STM32F407 型号的芯片默认 fpclk142MHz,fpclk2 为 84MHz),完全支持 SPI 协议的 4 种模式,数据帧长度可设置为 8 位或 16 位,可设置数据 MSB 先行或 LSB 先行。它还支持双线全双工 (前面小节说明的都是这种模式)、双线单向以及单线模式。其中双线单向模式可以同时使用 MOSI 及 MISO 数据线向一个方向传输数据,可以加快一倍的传输速度。而单线模式则可以减少硬件接线,当然这样速率会受到影响。
STM32 SPI框架图
第一部分为SCK、MISO、MOSI、NSS通讯引脚
STM32F4系列的引脚如下:
第二部分为波特率发生器
控制寄存器 CR1”中的 BR[0:2] 位控制,该位是对 fpclk时钟的分频因子,对 fpclk 的分频结果就是 SCK 引脚的输出时钟频率,BR[0:2]的值对应的分频结果如下:
其中的 fpclk 频率是指 SPI 所在的 APB 总线频率,APB1 为 fpclk1,APB2 为 fpckl2。
通过配置“控制寄存器 CR”的“CPOL 位”及“CPHA”位可以把 SPI 设置成前面分析的 4 种 SPI模式。
第三部分为数据控制逻辑电路
SPI 的 MOSI 及 MISO 都连接到数据移位寄存器上,数据移位寄存器的内容来源于接收缓冲区及发送缓冲区以及 MISO、MOSI 线。当向外发送数据的时候,数据移位寄存器以“发送缓冲区”为数据源,把数据一位一位地通过数据线发送出去;当从外部接收数据的时候,数据移位寄存器把数据线采样到的数据一位一位地存储到“接收缓冲区”中。通过写 SPI 的“数据寄存器 DR”把数据填充到发送缓冲区中,通过“数据寄存器 DR”,可以获取接收缓冲区中的内容。其中数据帧长度可以通过“控制寄存器 CR1”的“DFF 位”配置成 8 位及 16 位模式;配置“LSBFIRST 位”可选择 MSB 先行还是 LSB 先行。
第四部分整体逻辑控制
- 基本的控制参数包括前面提到的 SPI 模式、波特率、LSB 先行、主从模式、单双向模式等都可以通过根据我们配置的“控制寄存器(CR1/CR2)”的参数而改变
- 在外设工作时,控制逻辑会根据外设的工作状态修改“状态寄存器(SR)”,我们只要读取状态寄存器相关的寄存器位,就可以了解 SPI 的工作状态了。
- 控制逻辑还负责控制产生 SPI 中断信号、DMA 请求及控制 NSS 信号线。
NSS线一般使用GPIO替代产生开始结束信号即可
SPI初始化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
uint16_t SPI_Direction; /* 设置 SPI 的单双向模式 */
uint16_t SPI_Mode; /* 设置 SPI 的主/从机端模式 */
uint16_t SPI_DataSize; /* 设置 SPI 的数据帧长度,可选 8/16 位 */
uint16_t SPI_CPOL; /* 设置时钟极性 CPOL,可选高/低电平 */
uint16_t SPI_CPHA; /* 设置时钟相位,可选奇/偶数边沿采样 */
uint16_t SPI_NSS; /* 设置 NSS 引脚由 SPI 硬件控制还是软件控制*/
uint16_t SPI_BaudRatePrescaler; /* 设置时钟分频因子,fpclk/分频数 =fSCK */
uint16_t SPI_FirstBit; /* 设置 MSB/LSB 先行 */
uint16_t SPI_CRCPolynomial; /* 设置 CRC 校验的表达式 */
} SPI_InitTypeDef;
(1) SPI_Direction
本成员设置 SPI 的通讯方向,可设置为双线全双工 (SPI_Direction_2Lines_FullDuplex),双线只接(SPI_Direction_2Lines_RxOnly),单线只接收 (SPI_Direction_1Line_Rx)、单线只发送模式(SPI_Direction_1Line_Tx)。
(2) SPI_Mode
本成员设置 SPI 工作在主机模式 (SPI_Mode_Master) 或从机模式 (SPI_Mode_Slave ),这两个模式的最大区别为 SPI 的 SCK 信号线的时序,SCK 的时序是由通讯中的主机产生的。若被配置为从机模式,STM32 的 SPI 外设将接受外来的 SCK 信号。
(3) SPI_DataSize
本成员可以选择 SPI 通讯的数据帧大小是为 8 位 (SPI_DataSize_8b) 还是 16 位 (SPI_DataSize_16b)。
(4) SPI_CPOL 和 SPI_CPHA
这两个成员配置 SPI 的时钟极性 CPOL 和时钟相位 CPHA,这两个配置影响到 SPI 的通讯模式,关于 CPOL 和 CPHA 的说明参考前面“通讯模式”小节。时钟极性 CPOL 成员,可设置为高电平 (SPI_CPOL_High) 或低电平 (SPI_CPOL_Low )。时 钟 相 位 CPHA 则 可 以 设 置 为 SPI_CPHA_1Edge(在 SCK 的 奇 数 边 沿 采 集 数 据) 或SPI_CPHA_2Edge(在 SCK 的偶数边沿采集数据) 。
(5) SPI_NSS
本成员配置 NSS 引脚的使用模式,可以选择为硬件模式 (SPI_NSS_Hard ) 与软件模式(SPI_NSS_Soft ),在硬件模式中的 SPI 片选信号由 SPI 硬件自动产生,而软件模式则需要我们亲自把相应的 GPIO 端口拉高或置低产生非片选和片选信号。实际中软件模式应用比较多。
(6) SPI_BaudRatePrescaler
本成员设置波特率分频因子,分频后的时钟即为 SPI 的 SCK 信号线的时钟频率。这个成员参数可设置为 fpclk 的 2、4、6、8、16、32、64、128、256 分频。
(7) SPI_FirstBit
所有串行的通讯协议都会有 MSB 先行 (高位数据在前) 还是 LSB 先行 (低位数据在前) 的问题,而STM32 的 SPI 模块可以通过这个结构体成员,对这个特性编程控制。
(8) SPI_CRCPolynomial
这是 SPI 的 CRC 校验中的多项式,若我们使用 CRC 校验时,就使用这个成员的参数 (多项式),来计算 CRC 的值。
配置完这些结构体成员后,我们要调用 SPI_Init 函数把这些参数写入到寄存器中,实现 SPI 的初始化,然后调用 SPI_Cmd 来使能 SPI 外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