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X6ULL_Linux_系统篇(18) uboot移植

news2024/11/16 18:34:54

原厂uboot

编译

        uboot 的移植并不是说我们完完全全的从零开始将 uboot 移植到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开发板或者开发平台上。这个对于我们来说基本是不可能的,这个工作一般是半导体厂商做的, 半导体厂商负责将 uboot 移植到他们的芯片上,因此半导体厂商都会自己做一个开发板,这个开发板就叫做原厂开发板,比如大家学习STM32的时候听说过的discover开发板就是ST自己做的。半导体厂商会将 uboot 移植到他们自己的原厂开发板上,测试好以后就会将这个 uboot 发布出去,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原厂 BSP 包。我们一般做产品的时候就会参考原厂的开发板做硬件,然后在原厂提供的 BSP 包上做修改,将 uboot 和 linux kernel 移植到我们的硬件上。这个就是uboot 移植的一般流程:
①、在 uboot 中找到参考的开发平台,一般是原厂的开发板。
②、参考原厂开发板移植 uboot 到我们所使用的开发板上。

        我们以 NXP 官方的 I.MX6ULL EVK 开发板为蓝本,将 NXP 官方的 uboot 移植到正点原子的 I.MX6ULL 开发板上, NXP 官方的uboot为uboot-imx-rel_imx_4.1.15_2.1.0_ga.tar.bz2 将源码存放至服务器上。在移植之前,我们先编译一下 NXP 官方 I.MX6ULL EVK 开发板对应的 uboot,首先是配置uboot, configs 目录下有很多跟 I.MX6UL/6ULL 有关的配置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有很多的默认配置文件,其中以mx6ull 开头的是 I.MX6ULL 开发板的。 I.MX6ULL 有 9x9mm 和 14x14mm 两种尺寸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会有mx6ull_9x9和mx6ull_14x14开头的默认配置文件。我们使用的是14x14mm的芯片,所以关注 mx6ull_14x14 开头的默认配置文件。正点原子的 I.MX6ULL 有 EMMC 和NAND 两 个 版 本 的 , 因 此 我 们 最 终 只 需 要 关 注 mx6ull_14x14_evk_emmc_defconfig 和mx6ull_14x14_evk_nand_defconfig 这两个配置文件就行了。本章我们讲解 EMMC 版本的移植
(NAND 版本移植很多类似),所以使用 mx6ull_14x14_evk_emmc_defconfig 作为默认配置文件。

找到 NXP 官方 I.MX6ULL EVK 开发板对应的默认配置文件以后就可以编译一下,使用如下命令编译 uboot: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linux-gnueabihf- mx6ull_14x14_evk_emmc_defconfig
make V=1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linux-gnueabihf-

编译完成以后结果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编译成功:

编译完成以后会生成 u-boot.bin、 u-boot.imx 等文件,但是这些文件是 NXP 官方 I.MX6ULLEVK 开发板。能不能用到正点原子的 I.MX6ULL 开发板上呢?试一下不就知道了!

测试

将 imxdownload 软件拷贝到 uboot 源码根目录下,然后使用 imxdownload 软件将 u-boot.bin烧写到 SD 卡中,烧写命令如下:

chmod 777 imxdownload //给予 imxdownload 可执行权限
./imxdownload u-boot.bin /dev/sdd //烧写到 SD 卡中,不能烧写到/dev/sda 或 sda1 里面

烧写完成以后将 SD 卡插入 I.MX6U-ALPHA 开发板的 TF 卡槽中,最后设置开发板从 SD卡启动。打开 SecureCRT,设置好开发板所使用的串口并打开,复位开发板, SecureCRT 接收到如下图所示信息:

从图中可以看出, uboot 启动正常,虽然我们用的是 NXP 官方 I.MX6ULL 开发板的uboot,但是在正点原子的 I.MX6ULL 开发板上是可以正常启动的。而且 DRAM 识别正确,为
512MB,如果用的 NAND 版本的核心版的话 uboot 启动会失败!因为 NAND 核心版用的 256MB的 DRAM。

emmc接口验证

检查一下 SD 卡和 EMMC 驱动是否正常,使用命令 mmc list 列出当前的 MMC 设备,结果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前有两个 MMC 设备,检查每个 MMC 设备信息,先检查 MMC 设备 0,输入如下命令:

mmc dev 0
mmc info

从图中可以看出, mmc 设备 0 是 SD 卡, SD 卡容量为 14.8GB,这个和我所使用的SD 卡信息相符,说明 SD 卡驱动正常。再来检查 MMC 设备 1,输入如下命令:

mmc dev 1
mmc info

从图中可以看出, mmc 设备 1 为 EMMC,容量为 7.3GB,说明 EMMC 驱动也成功,SD 卡和 EMMC 的驱动都没问题。

LCD 接口验证

如果 uboot 中的 LCD 驱动正确的话,启动 uboot 以后 LCD 上应该会显示出 NXP 的 logo,如下图所示:

如果你用的不是正点原子的 4.3 寸 480x272 分辨率的屏幕的话,那么 LCD 就不会显示所示 logo 界面。因为 NXP 官方 I.MX6ULL 开发板的屏幕就是 4.3 寸 480x272 分辨率
的,所以 uboot 默认 LCD 驱动是 4.3 寸 480x272 分辨率的。如果使用其他分辨率的 LCD 就需要修改 LCD 驱动,这里我们先不修改 LCD 驱动了,稍后我们在讲解如何修改 uboot 中的 LCD驱动,我们只需要记得, uboot 的 LCD 需要修改就行了。

网口验证

uboot 启动的时候提示“Board Net Initialization Failed”和“No ethernet found.”这两行,说明网络驱动也有问题,那更别说 ping 一下主机了,说明当前 uboot 的网络部驱动也是有问题的,这是因为正点原子开发板的网络芯片复位引脚和 NXP 官方开发板不一样,因此需要修改驱动。

总结一下 NXP 官方 I.MX6ULL EVK 开发板的 uboot 在正点原子 EMMC 版本 I.MX6ULL开发板上的运行情况:
①、 uboot 启动正常, DRAM 识别正确, SD 卡和 EMMC 驱动正常。
②、 uboot 里面的 LCD 驱动默认是给 4.3 寸 480x272 分辨率的,如果使用的其他分辨率的屏幕需要修改驱动。
③、网络不能工作,识别不出来网络信息,需要修改驱动。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工作如下:
①、前面我们一直使用着 NXP 官方开发板的 uboot 配置,接下来需要在 uboot 中添加我们自己的开发板,也就是正点原子的 I.MX6ULL 开发板。
②、解决 LCD 驱动和网络驱动的问题。
 

移植

添加defconfig配置文件

在 configs 目录下,复制 mx6ull_14x14_evk_emmc_defconfig,重命名为 mx6ull_alientek_emmc_defconfig,命令如下:

cd configs
cp mx6ull_14x14_evk_emmc_defconfig mx6ull_alientek_emmc_defconfig

查看mx6ull_14x14_evk_emmc_defconfig内容:

CONFIG_SYS_EXTRA_OPTIONS="IMX_CONFIG=board/freescale/mx6ullevk/imximage.cfg,MX6ULL_EVK_EMMC_REWORK"
CONFIG_ARM=y
CONFIG_ARCH_MX6=y
CONFIG_TARGET_MX6ULL_14X14_EVK=y
CONFIG_CMD_GPIO=y

将mx6ull_alientek_emmc_defconfig中的内容修改为如下:

1 CONFIG_SYS_EXTRA_OPTIONS="IMX_CONFIG=board/freescale/mx6ull_alientek_emmc/imximage.cfg,MX6ULL_EVK_EMMC_REWORK"
2 CONFIG_ARM=y
3 CONFIG_ARCH_MX6=y
4 CONFIG_TARGET_MX6ULL_ALIENTEK_EMMC=y
5 CONFIG_CMD_GPIO=y

可以看到第一行扩展选项是一个路径从mx6ullevk修改为了mx6ull_alientek_emmc,该路径在board目录下,imximage.cfg是什么呢,是添加到u-boot.bin的头部信息,因为后面我们要把board目录下的board源码也要复制一份,所以这里是提前为了board复制做准备。同时修改的还有第四行,每一个board,都有一个target配置,属于最顶层的配置,如果该选项没有有我们的板子对应,则源码不会编译,这里的选项后面要在arch/arm/Kconfig(大概路径,不同板子不绝对)文件中定义。其实这里可以不修改,后面在menuconfig中自定义选项!

添加开发板对应的头文件

在目录include/configs 下添加I.MX6ULL-ALPHA开发板对应的头文件,复制include/configs/mx6ullevk.h(对于怎么确定该头文件对应于board,可以在board下的Kconfig找到依据),并重命名为 mx6ull_alientek_emmc.h,命令如下:

cp include/configs/mx6ullevk.h mx6ull_alientek_emmc.h

拷贝完成以后将.h的宏修改掉,否则宏重复:

#ifndef __MX6ULLEVK_CONFIG_H
#define __MX6ULLEVK_CONFIG_H

->

#ifndef __MX6ULL_ALIENTEK_EMMC_CONFIG_H
#define __MX6ULL_ALIENTEK_EMMC_CONFIG_H

mx6ull_alientek_emmc.h 里面有很多宏定义,这些宏定义基本用于配置 uboot,也有一些I.MX6ULL 的配置项目。如果我们自己要想使能或者禁止 uboot 的某些功能,那就在
mx6ull_alientek_emmc.h 里面做修改即可。 mx6ull_alientek_emmc.h 里面的内容比较多,去掉一些用不到的配置,精简后的内容如下:

1 /*
2 * Copyright (C) 2016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3 *
4 * Configuration settings for the Freescale i.MX6UL 14x14 EVK board.
5 *
6 * SPDX-License-Identifier: GPL-2.0+
7 */
8 #ifndef __MX6ULL_ALEITENK_EMMC_CONFIG_H
9 #define __MX6ULL_ALEITENK_EMMC_CONFIG_H
10
11
12 #include <asm/arch/imx-regs.h>
13 #include <linux/sizes.h>
14 #include "mx6_common.h"
15 #include <asm/imx-common/gpio.h>
16
......
28
29 #define is_mx6ull_9x9_evk() CONFIG_IS_ENABLED(TARGET_MX6ULL_9X9_EVK)
30
31 #ifdef CONFIG_TARGET_MX6ULL_9X9_EVK
32 #define PHYS_SDRAM_SIZE SZ_256M
33 #define CONFIG_BOOTARGS_CMA_SIZE "cma=96M "
34 #else
35 #define PHYS_SDRAM_SIZE SZ_512M
36 #define CONFIG_BOOTARGS_CMA_SIZE ""
37 /* DCDC used on 14x14 EVK, no PMIC */
38 #undef CONFIG_LDO_BYPASS_CHECK
39 #endif
40
41 /* SPL options */
42 /* We default not support SPL
43 * #define CONFIG_SPL_LIBCOMMON_SUPPORT
44 * #define CONFIG_SPL_MMC_SUPPORT
45 * #include "imx6_spl.h"
46 */
47
48 #define CONFIG_ENV_VARS_UBOOT_RUNTIME_CONFIG
49
50 #define CONFIG_DISPLAY_CPUINFO
51 #define CONFIG_DISPLAY_BOARDINFO
52
53 /* Size of malloc() pool */
54 #define CONFIG_SYS_MALLOC_LEN (16 * SZ_1M)
55
56 #define CONFIG_BOARD_EARLY_INIT_F
57 #define CONFIG_BOARD_LATE_INIT
58
59 #define CONFIG_MXC_UART
60 #define CONFIG_MXC_UART_BASE UART1_BASE
61
62 /* MMC Configs */
63 #ifdef CONFIG_FSL_USDHC
64 #define CONFIG_SYS_FSL_ESDHC_ADDR USDHC2_BASE_ADDR
65
66 /* NAND pin conflicts with usdhc2 */
67 #ifdef CONFIG_SYS_USE_NAND
68 #define CONFIG_SYS_FSL_USDHC_NUM 1
69 #else
70 #define CONFIG_SYS_FSL_USDHC_NUM 2
71 #endif
72 #endif
73
74 /* I2C configs */
75 #define CONFIG_CMD_I2C
76 #ifdef CONFIG_CMD_I2C
77 #define CONFIG_SYS_I2C
78 #define CONFIG_SYS_I2C_MXC
79 #define CONFIG_SYS_I2C_MXC_I2C1 /* enable I2C bus 1 */
80 #define CONFIG_SYS_I2C_MXC_I2C2 /* enable I2C bus 2 */
81 #define CONFIG_SYS_I2C_SPEED 100000
82
......
89
90 #define CONFIG_SYS_MMC_IMG_LOAD_PART 1
91
92 #ifdef CONFIG_SYS_BOOT_NAND
93 #define CONFIG_MFG_NAND_PARTITION "mtdparts=gpminand:64m(boot),16m(kernel),16m(dtb),1m(misc),-(rootfs) "
94 #else
95 #define CONFIG_MFG_NAND_PARTITION ""
96 #endif
97
98 #define CONFIG_MFG_ENV_SETTINGS \
99 "mfgtool_args=setenv bootargs console=${console},${baudrate} " \
......
111 "bootcmd_mfg=run mfgtool_args;bootz ${loadaddr} ${initrd_addr}
${fdt_addr};\0" \
112
113 #if defined(CONFIG_SYS_BOOT_NAND)
114 #define CONFIG_EXTRA_ENV_SETTINGS \
115 CONFIG_MFG_ENV_SETTINGS \
116 "panel=TFT43AB\0" \
......
126 "bootz ${loadaddr} - ${fdt_addr}\0"
127
128 #else
129 #define CONFIG_EXTRA_ENV_SETTINGS \
130 CONFIG_MFG_ENV_SETTINGS \
131 "script=boot.scr\0" \
......
202 "fi;\0" \
203
204 #define CONFIG_BOOTCOMMAND \
205 "run findfdt;" \
......
216 "else run netboot; fi"
217 #endif
218
219 /* Miscellaneous configurable options */
220 #define CONFIG_CMD_MEMTEST
221 #define CONFIG_SYS_MEMTEST_START 0x80000000
222 #define CONFIG_SYS_MEMTEST_END (CONFIG_SYS_MEMTEST_START +
0x8000000)
223
224 #define CONFIG_SYS_LOAD_ADDR CONFIG_LOADADDR
225 #define CONFIG_SYS_HZ 1000
226
227 #define CONFIG_STACKSIZE SZ_128K
228
229 /* Physical Memory Map */
230 #define CONFIG_NR_DRAM_BANKS 1
231 #define PHYS_SDRAM MMDC0_ARB_BASE_ADDR
232
233 #define CONFIG_SYS_SDRAM_BASE PHYS_SDRAM
234 #define CONFIG_SYS_INIT_RAM_ADDR IRAM_BASE_ADDR
235 #define CONFIG_SYS_INIT_RAM_SIZE IRAM_SIZE
236
237 #define CONFIG_SYS_INIT_SP_OFFSET \
238 (CONFIG_SYS_INIT_RAM_SIZE - GENERATED_GBL_DATA_SIZE)
239 #define CONFIG_SYS_INIT_SP_ADDR \
240 (CONFIG_SYS_INIT_RAM_ADDR + CONFIG_SYS_INIT_SP_OFFSET)
241
242 /* FLASH and environment organization */
243 #define CONFIG_SYS_NO_FLASH
244
......
255
256 #define CONFIG_SYS_MMC_ENV_DEV 1 /* USDHC2 */
257 #define CONFIG_SYS_MMC_ENV_PART 0 /* user area */
258 #define CONFIG_MMCROOT "/dev/mmcblk1p2" /* USDHC2 */
259
260 #define CONFIG_CMD_BMODE
261
......
275
276 /* NAND stuff */
277 #ifdef CONFIG_SYS_USE_NAND
278 #define CONFIG_CMD_NAND
279 #define CONFIG_CMD_NAND_TRIMFFS
280
281 #define CONFIG_NAND_MXS
282 #define CONFIG_SYS_MAX_NAND_DEVICE 1
283 #define CONFIG_SYS_NAND_BASE 0x40000000
284 #define CONFIG_SYS_NAND_5_ADDR_CYCLE
285 #define CONFIG_SYS_NAND_ONFI_DETECTION
286
287 /* DMA stuff, needed for GPMI/MXS NAND support */
288 #define CONFIG_APBH_DMA
289 #define CONFIG_APBH_DMA_BURST
290 #define CONFIG_APBH_DMA_BURST8
291 #endif
292
293 #define CONFIG_ENV_SIZE SZ_8K
294 #if defined(CONFIG_ENV_IS_IN_MMC)
295 #define CONFIG_ENV_OFFSET (12 * SZ_64K)
296 #elif defined(CONFIG_ENV_IS_IN_SPI_FLASH)
297 #define CONFIG_ENV_OFFSET (768 * 1024)
298 #define CONFIG_ENV_SECT_SIZE (64 * 1024)
299 #define CONFIG_ENV_SPI_BUS CONFIG_SF_DEFAULT_BUS
300 #define CONFIG_ENV_SPI_CS CONFIG_SF_DEFAULT_CS
301 #define CONFIG_ENV_SPI_MODE CONFIG_SF_DEFAULT_MODE
302 #define CONFIG_ENV_SPI_MAX_HZ CONFIG_SF_DEFAULT_SPEED
303 #elif defined(CONFIG_ENV_IS_IN_NAND)
304 #undef CONFIG_ENV_SIZE
305 #define CONFIG_ENV_OFFSET (60 << 20)
306 #define CONFIG_ENV_SECT_SIZE (128 << 10)
307 #define CONFIG_ENV_SIZE CONFIG_ENV_SECT_SIZE
308 #endif
309
310
311 /* USB Configs */
312 #define CONFIG_CMD_USB
313 #ifdef CONFIG_CMD_USB
314 #define CONFIG_USB_EHCI
315 #define CONFIG_USB_EHCI_MX6
316 #define CONFIG_USB_STORAGE
317 #define CONFIG_EHCI_HCD_INIT_AFTER_RESET
318 #define CONFIG_USB_HOST_ETHER
319 #define CONFIG_USB_ETHER_ASIX
320 #define CONFIG_MXC_USB_PORTSC (PORT_PTS_UTMI | PORT_PTS_PTW)
321 #define CONFIG_MXC_USB_FLAGS 0
322 #define CONFIG_USB_MAX_CONTROLLER_COUNT 2
323 #endif
324
325 #ifdef CONFIG_CMD_NET
326 #define CONFIG_CMD_PING
327 #define CONFIG_CMD_DHCP
328 #define CONFIG_CMD_MII
329 #define CONFIG_FEC_MXC
330 #define CONFIG_MII
331 #define CONFIG_FEC_ENET_DEV 1
332
333 #if (CONFIG_FEC_ENET_DEV == 0)
334 #define IMX_FEC_BASE ENET_BASE_ADDR
335 #define CONFIG_FEC_MXC_PHYADDR 0x2
336 #define CONFIG_FEC_XCV_TYPE RMII
337 #elif (CONFIG_FEC_ENET_DEV == 1)
338 #define IMX_FEC_BASE ENET2_BASE_ADDR
339 #define CONFIG_FEC_MXC_PHYADDR 0x1
340 #define CONFIG_FEC_XCV_TYPE RMII
341 #endif
342 #define CONFIG_ETHPRIME "FEC"
343
344 #define CONFIG_PHYLIB
345 #define CONFIG_PHY_MICREL
346 #endif
347
348 #define CONFIG_IMX_THERMAL
349
350 #ifndef CONFIG_SPL_BUILD
351 #define CONFIG_VIDEO
352 #ifdef CONFIG_VIDEO
353 #define CONFIG_CFB_CONSOLE
354 #define CONFIG_VIDEO_MXS
355 #define CONFIG_VIDEO_LOGO
356 #define CONFIG_VIDEO_SW_CURSOR
357 #define CONFIG_VGA_AS_SINGLE_DEVICE
358 #define CONFIG_SYS_CONSOLE_IS_IN_ENV
359 #define CONFIG_SPLASH_SCREEN
360 #define CONFIG_SPLASH_SCREEN_ALIGN
361 #define CONFIG_CMD_BMP
362 #define CONFIG_BMP_16BPP
363 #define CONFIG_VIDEO_BMP_RLE8
364 #define CONFIG_VIDEO_BMP_LOGO
365 #define CONFIG_IMX_VIDEO_SKIP
366 #endif
367 #endif
368
369 #define CONFIG_IOMUX_LPSR
370
......
375 #endif

从代码中可以看出, mx6ull_alientek_emmc.h 文件中基本都是“CONFIG_”开头的宏定义,这也说明 mx6ull_alientek_emmc.h 文件的主要功能就是配置或者裁剪 uboot。如果需要某个功能的话就在里面添加这个功能对应的 CONFIG_XXX 宏即可,如果不需要某个功能的话就删除掉对应的宏即可。

第 14 行,添加了头文件 mx6_common.h,如果在 mx6ull_alientek_emmc.h 中没有发现配置某个功能或命令,但是实际却存在的话,可以到 mx6_common.h 文件里面去找一下。
第 29~39 行,设置 DRAM 的大小,宏 PHYS_SDRAM_SIZE 就是板子上 DRAM 的大小,如果用的 NXP 官方的 9X9 EVK 开发板的话 DRAM 大小就为 256MB。否则的话默认为 512MB,
正点原子的 I.MX6U-ALPHA 开发板用的是 512MB DDR3。
第 50 行,定义宏 CONFIG_DISPLAY_CPUINFO, uboot 启动的时候可以输出 CPU 信息。
第 51 行,定义宏 CONFIG_DISPLAY_BOARDINFO, uboot 启动的时候可以输出板子信息。
第 54 行, CONFIG_SYS_MALLOC_LEN 为 malloc 内存池大小,这里设置为 16MB。
第 56 行,定义宏 CONFIG_BOARD_EARLY_INIT_F,这样 board_init_f 函数就会调用board_early_init_f 函数。
第 57 行,定义宏 CONFIG_BOARD_LATE_INIT,这样 board_init_r 函数就会调用board_late_init 函数。
第 59、 60 行,使能 I.MX6ULL 的串口功能,宏 CONFIG_MXC_UART_BASE 表示串口寄存器基地址,这里使用的串口 1,基地址为 UART1_BASE, UART1_BASE 定义在文件
arch/arm/include/asm/arch-mx6/imx-regs.h 中。
第63、64行, EMMC接在I.MX6ULL的USDHC2上,宏CONFIG_SYS_FSL_ESDHC_ADDR为 EMMC 所使用接口的寄存器基地址,也就是 USDHC2 的基地址。
第 67~72 行,跟 NAND 相关的宏,因为 NAND 和 USDHC2 的引脚冲突,因此如果使用NAND 的只能使用一个 USDHC 设备(SD 卡)。如果没有使用 NAND,那么就有两个 USDHC 设
备(EMMC 和 SD 卡),宏 CONFIG_SYS_FSL_USDHC_NUM 表示 USDHC 数量。 EMMC 版本的核心版没有用到 NAND,所以 CONFIG_SYS_FSL_USDHC_NUM=2。
第 75~81,和 I2C 有关的宏定义,用于控制使能哪个 I2C, I2C 的速度为多少。
第 92~96 行, NAND 的分区设置,如果使用 NAND 的话,默认的 NAND 分区为:"mtdparts=gpmi-nand:64m(boot),16m(kernel),16m(dtb),1m(misc),-(rootfs) ",一般我们并不使用uboot的分区表信息,而是在kernel中自定义分区表。

第 98~111 行,宏 CONFIG_MFG_ENV_SETTINGS 定义了一些环境变量,使用 MfgTool 烧写系统时候会用到这里面的环境变量。
第 113~202 行 , 通 过 条 件 编 译 来 设 置 宏 CONFIG_EXTRA_ENV_SETTINGS , 宏CONFIG_EXTRA_ENV_SETTINGS 也是设置一些环境变量,此宏会设置 bootargs 这个环境变
量,后面我们会详细分析这个宏定义。
第 204~217 行,设置宏 CONFIG_BOOTCOMMAND,此宏就是设置环境变量 bootcmd 的值。后面会详细的分析这个宏定义。
第 220~222 行,设置命令 memtest 相关宏定义,比如使能命令 memtest,设置 memtest 测试的内存起始地址和内存大小。
第 224 行,宏 CONFIG_SYS_LOAD_ADDR 表示 linux kernel 在 DRAM 中的加载地址,也就是 linux kernel 在 DRAM 中的存储首地址, CONFIG_LOADADDR=0X80800000。
第 225 行,宏 CONFIG_SYS_HZ 为系统时钟频率,这里为 1000Hz。
第 227 行,宏 CONFIG_STACKSIZE 为栈大小,这里为 128KB。
第 230 行,宏 CONFIG_NR_DRAM_BANKS 为 DRAM BANK 的数量, I.MX6ULL 只有一个 DRAM BANK,我们也只用到了一个 BANK,所以为 1。
第 231 行,宏 PHYS_SDRAM 为 I.MX6ULL 的 DRAM 控制器 MMDC0 所管辖的 DRAM 范围起始地址,也就是 0X80000000。
第 233 行,宏 CONFIG_SYS_SDRAM_BASE 为 DRAM 的起始地址。
第 234 行,宏 CONFIG_SYS_INIT_RAM_ADDR 为 I.MX6ULL 内部 IRAM 的起始地址(也就是 OCRAM 的起始地址),为 0X00900000。
第 235 行,宏 CONFIG_SYS_INIT_RAM_SIZE 为 I.MX6ULL 内部 IRAM 的大小(OCRAM的大小),为 0X00040000=128KB。
第 237~240 行,宏 CONFIG_SYS_INIT_SP_OFFSET 和 CONFIG_SYS_INIT_SP_ADDR 与初始 SP 有关,第一个为初始 SP 偏移,第二个为初始 SP 地址。
第256行,宏CONFIG_SYS_MMC_ENV_DEV为默认的MMC设备,这里默认为USDHC2,也就是 EMMC。
第 257 行,宏 CONFIG_SYS_MMC_ENV_PART 为模式分区,默认为第 0 个分区。
第 258 行,宏 CONFIG_MMCROOT 设置进入 linux 系统的根文件系统所在的分区,这里设置为"/dev/mmcblk1p2",也就是 EMMC 设备的第 2 个分区。第 0 个分区保存 uboot,第 1 个分
区保存 linux 镜像和设备树,第 2 个分区为 Linux 系统的根文件系统。
第 277~291 行,与 NAND 有关的宏定义,如果使用 NAND 的话。
第 293 行,宏 CONFIG_ENV_SIZE 为环境变量大小,默认为 8KB。
第 294~308 行,宏 CONFIG_ENV_OFFSET 为环境变量偏移地址,这里的偏移地址是相对于存储器的首地址。如果环境变量保存在 EMMC 中的话,环境变量偏移地址为 12*64KB。如
果环境变量保存在 SPI FLASH 中的话,偏移地址为 768*1024。如果环境变量保存在 NAND 中的话,偏移地址为 60<<20(60MB),并且重新设置环境变量的大小为 128KB。
第 312~323 行,与 USB 相关的宏定义。
第 325~342 行,与网络相关的宏定义,比如使能 dhcp、 ping 等命令。第 331 行的宏CONFIG_FEC_ENET_DEV 指定 uboot 所使用的网口, I.MX6ULL 有两个网口,为 0 的时候使用 ENET1,为 1 的时候使用 ENET2。宏 IMX_FEC_BASE 为 ENET 接口的寄存器首地址,宏CONFIG_FEC_MXC_PHYADDR 为网口 PHY 芯片的地址。宏 CONFIG_FEC_XCV_TYPE 为PHY 芯片所使用的接口类型, I.MX6U-ALPHA 开发板的两个 PHY 都使用的 RMII 接口。
第 344~END,剩下的都是一些配置宏,比如 CONFIG_VIDEO 宏用于开启 LCD,CONFIG_VIDEO_LOGO 使能 LOGO 显示, CONFIG_CMD_BMP 使能 BMP 图片显示指令。这样就可以在 uboot 中显示图片了,一般用于显示 logo。

关于 mx6ull_alientek_emmc.h 就讲解到这里,其中以 CONFIG_CMD 开头的宏都是用于使能相应命令的,其他的以 CONFIG 开头的宏都是完成一些配置功能的。以后会频繁的和
mx6ull_alientek_emmc.h 这个文件打交道,如果用过一些新版本的uboot话,大家可以看出新版本将大部分config项都放到了menuconfig中,配置头文件会越来越精简。

添加board板级文件夹

uboot 中每个板子都有一个对应的文件夹来存放板级文件,比如开发板上外设驱动文件等等。 NXP 的 I.MX 系列芯片的所有板级文件夹都存放在 board/freescale 目录下,在这个目录下有个名为 mx6ullevk 的文件夹,这个文件夹就是 NXP 官方 I.MX6ULL EVK 开发板的板级文件夹。复制 mx6ullevk,将其重命名为 mx6ull_alientek_emmc,命令如下:

cd board/freescale/
cp mx6ullevk/ -r mx6ull_alientek_emmc

进 入 mx6ull_alientek_emmc 目 录 中 , 将 其 中 的 mx6ullevk.c 文 件 重 命 名 为mx6ull_alientek_emmc.c,命令如下:

cd mx6ull_alientek_emmc
mv mx6ullevk.c mx6ull_alientek_emmc.c

我们还需要对 mx6ull_alientek_emmc 目录下的文件做一些修改:

修改 Makefile 文件(因为.c文件名字改了,所以Makefile也要改):

1 # (C) Copyright 2015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2 #
3 # SPDX-License-Identifier: GPL-2.0+
4 #
5 
6 obj-y := mx6ull_alientek_emmc.o
7 
8 extra-$(CONFIG_USE_PLUGIN) := plugin.bin
9 $(obj)/plugin.bin: $(obj)/plugin.o
10 $(OBJCOPY) -O binary --gap-fill 0xff $< $@

重点是第 6 行的 obj-y,改为 mx6ull_alientek_emmc.o,这样才会编译 mx6ull_alientek_emmc.c这个文件。

修改 mx6ull_alientek_emmc 目录下的 imximage.cfg 文件

PLUGIN board/freescale/mx6ullevk/plugin.bin 0x00907000

改为

PLUGIN board/freescale/mx6ull_alientek_emmc /plugin.bin 0x00907000

修改 mx6ull_alientek_emmc 目录下的 Kconfig 文件

1 if TARGET_MX6ULL_ALIENTEK_EMMC
2 
3 config SYS_BOARD
4 default "mx6ull_alientek_emmc"
5 
6 config SYS_VENDOR
7 default "freescale"
8 
9 config SYS_SOC
10 default "mx6"
11
12 config SYS_CONFIG_NAME
13 default "mx6ull_alientek_emmc"
14
15 endif

第12,13行指定的就是include/configs目录下头文件的名字,第一行定义了if TARGET_xxxxxx,所以board目录下的文件要被使能编译要定义TARGET宏

MAINTAINERS 文件一般记录一些作者信息,可不修改。

添加图形化配置支持

修改文件arch/arm/cpu/armv7/mx6/Kconfig(如果用的 I.MX6UL 的话,应该修改 arch/arm/Kconfig 这个文件),在 207 行加入如下内容:

1 config TARGET_MX6ULL_ALIENTEK_EMMC
2 bool "Support mx6ull_alientek_emmc"
3 select MX6ULL
4 select DM
5 select DM_THERMAL

在最后一行的 endif 的前一行添加如下内容:

source "board/freescale/mx6ull_alientek_emmc/Kconfig"

这样就定义了TARGET宏,并且将board下的界面选项添加到了menuconfig中,至此要移植的东西都copy修改完毕,可以编译测试以下是否复制成功。

使用board配置编译 uboot

2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linux-gnueabihf- distclean
3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linux-gnueabihf- mx6ull_alientek_emmc_defconfig
4 make V=1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linux-gnueabihf- 

编译完查看board目录下的.c是否被编译成了.o,并且进行烧录测试。

驱动修改

LCD 驱动修改

一般 uboot 中修改驱动基本都是在 xxx.h 和 xxx.c 这两个文件中进行的, xxx 为板子名称,比如 mx6ull_alientek_emmc.h 和 mx6ull_alientek_emmc.c 这两个文件。
一般修改 LCD 驱动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①、 LCD 所使用的 GPIO,查看 uboot 中 LCD 的 IO 配置是否正确。
②、 LCD 背光引脚 GPIO 的配置。
③、 LCD 配置参数是否正确。
正点原子的 I.MX6U-ALPHA 开发板 LCD 原理图和 NXP 官方 I.MX6ULL 开发板一致,也就是 LCD 的 IO 和背光 IO 都一样的,所以 IO 部分就不用修改了。需要修改的之后 LCD 参数,打开文件 mx6ull_alientek_emmc.c,找到如下所示内容:

1 struct display_info_t const displays[] = {{
2 .bus = MX6UL_LCDIF1_BASE_ADDR,
3 .addr = 0,
4 .pixfmt = 24,
5 .detect = NULL,
6 .enable = do_enable_parallel_lcd,
7 .mode = {
8 .name = "TFT43AB",
9 .xres = 480,
10 .yres = 272,
11 .pixclock = 108695,
12 .left_margin = 8,
13 .right_margin = 4,
14 .upper_margin = 2,
15 .lower_margin = 4,
16 .hsync_len = 41,
17 .vsync_len = 10,
18 .sync = 0,
19 .vmode = FB_VMODE_NONINTERLACED
20 } } };

根据自己的屏幕参数酌情修改,详细修改过程请参考原子教程!

网络驱动修改

I.MX6UL/ULL 有两个网络接口 ENET1 和 ENET2,正点原子的 I.MX6U-ALPHA 开发板提供了这两个网络接口,其中 ENET1 和 ENET2 都使用 LAN8720A 作为 PHY 芯片。 NXP 官方的
I.MX6ULL EVK 开发板使用 KSZ8081 这颗 PHY 芯片, 但是一般来说,PHY驱动是通用的,只要芯片工作,基本可以在不修改驱动的情况下适配到board。网络部分原理图如下:

 ENET1 的网络 PHY 芯片为 LAN8720A,通过 RMII 接口与 I.MX6ULL 相连,正点原子I.MX6U-ALPHA 开发板的 ENET1 引脚与 NXP 官方的 I.MX6ULL EVK 开发板基本一样,唯独复位引脚不同。从图中可以看出,正点原子 I.MX6U-ALPHA 开发板的 ENET1 复位引脚ENET1_RST 接到了 I.M6ULL 的 SNVS_TAMPER7 这个引脚上。LAN8720A 内部是有寄存器的, I.MX6ULL 会读取 LAN8720 内部寄存器来判断当前的物理链接状态、连接速度(10M 还是 100M)和双工状态(半双工还是全双工)。 I.MX6ULL 通过 MDIO接口来读取 PHY 芯片的内部寄存器, MDIO 接口有两个引脚, ENET_MDC 和 ENET_MDIO,ENET_MDC 提供时钟, ENET_MDIO 进行数据传输。一个 MDIO 接口可以管理 32 个 PHY 芯片,同一个 MDIO 接口下的这些 PHY 使用不同的器件地址来做区分, MIDO 接口通过不同的器件地址即可访问到相应的 PHY 芯片。 I.MX6U-ALPHA 开发板 ENET1 上连接的 LAN8720A器件地址为 0X0,所示我们要修改 ENET1 网络驱动的话重点就三点:
①、 ENET1 复位引脚初始化。
②、 LAN8720A 的器件 ID。
③、 LAN8720 驱动


关于 ENET2 网络驱动的修改也注意一下三点:
①、 ENET2 的复位引脚, ENET2 的复位引脚 ENET2_RST 接到了I.MX6ULL 的 SNVS_TAMPER8 上。
②、 ENET2 所使用的 PHY 芯片器件地址, PHY 器件地址为 0X1。
③、 LAN8720 驱动, ENET1 和 ENET2 都使用的 LAN8720,所以驱动肯定是一样的。
 

PHY 地址修改

首先修改 uboot 中的 ENET1 和 ENET2 的 PHY 地址和驱动,打开 mx6ull_alientek_emmc.h这个文件,找到如下代码:

325 #ifdef CONFIG_CMD_NET
326 #define CONFIG_CMD_PING
327 #define CONFIG_CMD_DHCP
328 #define CONFIG_CMD_MII
329 #define CONFIG_FEC_MXC
330 #define CONFIG_MII
331 #define CONFIG_FEC_ENET_DEV 1
332
333 #if (CONFIG_FEC_ENET_DEV == 0)
334 #define IMX_FEC_BASE ENET_BASE_ADDR
335 #define CONFIG_FEC_MXC_PHYADDR 0x2
336 #define CONFIG_FEC_XCV_TYPE RMII
337 #elif (CONFIG_FEC_ENET_DEV == 1)
338 #define IMX_FEC_BASE ENET2_BASE_ADDR
339 #define CONFIG_FEC_MXC_PHYADDR 0x1
340 #define CONFIG_FEC_XCV_TYPE RMII
341 #endif
342 #define CONFIG_ETHPRIME "FEC"
343
344 #define CONFIG_PHYLIB
345 #define CONFIG_PHY_MICREL
346 #endif

第 331 行的宏 CONFIG_FEC_ENET_DEV 用于选择使用哪个网口,默认为 1,也就是选择ENET2。第 335 行为 ENET1 的 PHY 地址,默认是 0X2,第 339 行为 ENET2 的 PHY 地址,默
认为 0x1。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正点原子的 I.MX6U-ALPHA 开发板 ENET1 的 PHY 地址为0X0, ENET2 的 PHY 地址为 0X1,所以需要将第 335 行的宏 CONFIG_FEC_MXC_PHYADDR
改为 0x0。
第 345 行定了一个宏 CONFIG_PHY_MICREL,此宏用于使能 uboot 中 Micrel 公司的 PHY驱动, KSZ8081 这颗 PHY 芯片就是 Micrel 公司生产的,不过 Micrel 已经被 Microchip 收购了。
如果要使用 LAN8720A,那么就得将 CONFIG_PHY_MICREL 改为 CONFIG_PHY_SMSC,也就是使能 uboot 中的 SMSC 公司中的 PHY 驱动,因为 LAN8720A 就是 SMSC 公司生产的。所
以示例代码 33.2.7.1 有三处要修改:
①、修改 ENET1 网络 PHY 的地址。
②、修改 ENET2 网络 PHY 的地址。
③、使能 SMSC 公司的 PHY 驱动。
修改后的网络 PHY 地址参数如下所示:

325 #ifdef CONFIG_CMD_NET
326 #define CONFIG_CMD_PING
327 #define CONFIG_CMD_DHCP
328 #define CONFIG_CMD_MII
329 #define CONFIG_FEC_MXC
330 #define CONFIG_MII
331 #define CONFIG_FEC_ENET_DEV 1
332
333 #if (CONFIG_FEC_ENET_DEV == 0)
334 #define IMX_FEC_BASE ENET_BASE_ADDR
335 #define CONFIG_FEC_MXC_PHYADDR 0x0
336 #define CONFIG_FEC_XCV_TYPE RMII
337 #elif (CONFIG_FEC_ENET_DEV == 1)
338 #define IMX_FEC_BASE ENET2_BASE_ADDR
339 #define CONFIG_FEC_MXC_PHYADDR 0x1
340 #define CONFIG_FEC_XCV_TYPE RMII
341 #endif
342 #define CONFIG_ETHPRIME "FEC"
343
344 #define CONFIG_PHYLIB
345 #define CONFIG_PHY_SMSC
346 #endif

删除74LV595 的驱动代码

uboot 中网络 PHY 芯片地址修改完成以后就是网络复位引脚的驱动修改了,打开mx6ull_alientek_emmc.c,找到如下代码:

#define IOX_SDI IMX_GPIO_NR(5, 10)
#define IOX_STCP IMX_GPIO_NR(5, 7)
#define IOX_SHCP IMX_GPIO_NR(5, 11)
#define IOX_OE IMX_GPIO_NR(5, 8)

示例代码中以 IOX 开头的宏定义是 74LV595 的相关 GPIO,因为 NXP 官方I.MX6ULL EVK 开发板使用 74LV595 来扩展 IO,两个网络的复位引脚就是由 74LV595 来控制的。正点原子的 I.MX6U-ALPHA 开发板并没有使用 74LV595,因此我们将示例代码中的代码删除掉,替换为如下所示代码:

#define ENET1_RESET IMX_GPIO_NR(5, 7)
#define ENET2_RESET IMX_GPIO_NR(5, 8)

ENET1 的复位引脚连接到 SNVS_TAMPER7 上,对应 GPIO5_IO07, ENET2 的复位引脚连接到 SNVS_TAMPER8 上,对应 GPIO5_IO08。继续在 mx6ull_alientek_emmc.c 中找到如下代码:

static iomux_v3_cfg_t const iox_pads[] = {
    /* IOX_SDI */
    MX6_PAD_BOOT_MODE0__GPIO5_IO10 | MUX_PAD_CTRL(NO_PAD_CTRL),
    /* IOX_SHCP */
    MX6_PAD_BOOT_MODE1__GPIO5_IO11 | MUX_PAD_CTRL(NO_PAD_CTRL),
    /* IOX_STCP */
    MX6_PAD_SNVS_TAMPER7__GPIO5_IO07 | MUX_PAD_CTRL(NO_PAD_CTRL),
    /* IOX_nOE */
    MX6_PAD_SNVS_TAMPER8__GPIO5_IO08 | MUX_PAD_CTRL(NO_PAD_CTRL),
};

同理,示例代码是 74LV595 的 IO 配置参数结构体,将其删除掉。继续在mx6ull_alientek_emmc.c 中找到函数 iox74lv_init,如下所示:

static void iox74lv_init(void)
{
int i;
gpio_direction_output(IOX_OE, 0);
for (i = 7; i >= 0; i--) {
gpio_direction_output(IOX_SHCP, 0);
gpio_direction_output(IOX_SDI, seq[qn_output[i]][0]);
udelay(500);
gpio_direction_output(IOX_SHCP, 1);
udelay(500);
}
......
/*
* shift register will be output to pins
*/
gpio_direction_output(IOX_STCP, 1);
};
void iox74lv_set(int index)
{
int i;
for (i = 7; i >= 0; i--) {
gpio_direction_output(IOX_SHCP, 0);
if (i == index)
gpio_direction_output(IOX_SDI, seq[qn_output[i]][0]);
else
gpio_direction_output(IOX_SDI, seq[qn_output[i]][1]);
udelay(500);
gpio_direction_output(IOX_SHCP, 1);
udelay(500);
}
......
/*
* shift register will be output to pins
*/
gpio_direction_output(IOX_STCP, 1);
};

iox74lv_init 函数是 74LV595 的初始化函数, iox74lv_set 函数用于控制 74LV595 的 IO 输出电平,将这两个函数全部删除掉!在 mx6ull_alientek_emmc.c 中找到 board_init 函数,此函数是板子初始化函数,会被board_init_r 调用, board_init 函数内容如下:

int board_init(void)
{
......
imx_iomux_v3_setup_multiple_pads(iox_pads, ARRAY_SIZE(iox_pads));
iox74lv_init();
......
return 0;
}

board_init 会调用 imx_iomux_v3_setup_multiple_pads 和 iox74lv_init 这两个函数来初始化74lv595 的 GPIO,将这两行删除掉。至此, mx6ull_alientek_emmc.c 中关于 74LV595 芯片的驱
动代码都删除掉了,接下来就是添加 I.MX6U-ALPHA 开发板两个网络复位引脚了。

添加开发板网络复位引脚驱动

在 mx6ull_alientek_emmc.c 中找到如下所示代码,新增651和667行:

640 static iomux_v3_cfg_t const fec1_pads[] = {
641 MX6_PAD_GPIO1_IO06__ENET1_MDIO | MUX_PAD_CTRL(MDIO_PAD_CTRL),
642 MX6_PAD_GPIO1_IO07__ENET1_MDC | MUX_PAD_CTRL(ENET_PAD_CTRL),
......
649 MX6_PAD_ENET1_RX_ER__ENET1_RX_ER | MUX_PAD_CTRL(ENET_PAD_CTRL),
650 MX6_PAD_ENET1_RX_EN__ENET1_RX_EN | MUX_PAD_CTRL(ENET_PAD_CTRL),
651 MX6_PAD_SNVS_TAMPER7__GPIO5_IO07 | MUX_PAD_CTRL(NO_PAD_CTRL),
652 };
653
654 static iomux_v3_cfg_t const fec2_pads[] = {
655 MX6_PAD_GPIO1_IO06__ENET2_MDIO | MUX_PAD_CTRL(MDIO_PAD_CTRL),
656 MX6_PAD_GPIO1_IO07__ENET2_MDC | MUX_PAD_CTRL(ENET_PAD_CTRL),
......
665 MX6_PAD_ENET2_RX_EN__ENET2_RX_EN | MUX_PAD_CTRL(ENET_PAD_CTRL),
666 MX6_PAD_ENET2_RX_ER__ENET2_RX_ER | MUX_PAD_CTRL(ENET_PAD_CTRL),
667 MX6_PAD_SNVS_TAMPER8__GPIO5_IO08 | MUX_PAD_CTRL(NO_PAD_CTRL),
668 };

继续在文件 mx6ull_alientek_emmc.c 中找到函数 setup_iomux_fec,修改代码为如下:

668 static void setup_iomux_fec(int fec_id)
669 {
670 if (fec_id == 0)
671 {
672
673 imx_iomux_v3_setup_multiple_pads(fec1_pads,
674 ARRAY_SIZE(fec1_pads));
675
676 gpio_direction_output(ENET1_RESET, 1);
677 gpio_set_value(ENET1_RESET, 0);
678 mdelay(20);
679 gpio_set_value(ENET1_RESET, 1);
680 }
681 else
682 {
683 imx_iomux_v3_setup_multiple_pads(fec2_pads,
684 ARRAY_SIZE(fec2_pads));
685 gpio_direction_output(ENET2_RESET, 1);
686 gpio_set_value(ENET2_RESET, 0);
687 mdelay(20);
688 gpio_set_value(ENET2_RESET, 1);
689 }
690 }

示例代码中第 676 行~679 行和第 685 行~688 行分别对应 ENET1 和 ENET2 的复位 IO 初始化,将这两个 IO 设置为输出并且硬件复位一下 LAN8720A,这个硬件复位很重要!否则可能导致 uboot 无法识别 LAN8720A。

修改 drivers/net/phy/phy.c 文件中的函数 genphy_update_link

uboot 中的 LAN8720A 驱动有点问题,打开文件drivers/net/phy/phy.c,找到函数 genphy_update_link,这是个通用 PHY 驱动函数,此函数用于更新 PHY 的连接状态和速度。使用 LAN8720A 的时候需要在此函数中添加一些代码,修改后的函数 genphy_update_link 如下所示:

221 int genphy_update_link(struct phy_device *phydev)
222 {
223 unsigned int mii_reg;
224
225 #ifdef CONFIG_PHY_SMSC
226 static int lan8720_flag = 0;
227 int bmcr_reg = 0;
228 if (lan8720_flag == 0) {
229 bmcr_reg = phy_read(phydev, MDIO_DEVAD_NONE, MII_BMCR);
230 phy_write(phydev, MDIO_DEVAD_NONE, MII_BMCR, BMCR_RESET);
231 while(phy_read(phydev, MDIO_DEVAD_NONE, MII_BMCR) & 0X8000) {
232 udelay(100);
233 }
234 phy_write(phydev, MDIO_DEVAD_NONE, MII_BMCR, bmcr_reg);
235 lan8720_flag = 1;
236 }
237 #endif
238
239 /*
240 * Wait if the link is up, and autonegotiation is in progress
241 * (ie - we're capable and it's not done)
242 */
243 mii_reg = phy_read(phydev, MDIO_DEVAD_NONE, MII_BMSR);
......
291
292 return 0;
293 }

225 行~237 行就是新添加的代码,为条件编译代码段,只有使用 SMSC 公司的 PHY 这段代码才会执行(目前只测试了 LAN8720A, SMSC 公司其他的芯片还未测试)。第 229 行读取
LAN8720A 的 BMCR 寄存器(寄存器地址为 0),此寄存器为 LAN8720A 的配置寄存器,这里先读取此寄存器的默认值并保存起来。 230 行向寄存器 BMCR 寄存器写入 BMCR_RESET(值为
0X8000),因为 BMCR 的 bit15 是软件复位控制位,因此 230 行就是软件复位 LAN8720A,复位完成以后此位会自动清零。第 231~233 行等待 LAN8720A 软件复位完成,也就是判断 BMCR
的 bit15 位是否为 1,为 1 的话表示还没有复位完成。第 234 行重新向 BMCR 寄存器写入以前的值,也就是 229 行读出的那个值。

至此网络的复位引脚驱动修改完成,重新编译 uboot,然后将 u-boot.bin 烧写到 SD 卡中并启动, uboot 启动信息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到“Net: FEC1”这一行,提示当前使用的 FEC1 这个网口,也就是 ENET2。在 uboot 中使用网络之前要先设置几个环境变量,命令如下:

setenv ipaddr 192.168.1.55 //开发板 IP 地址
setenv ethaddr b8:ae:1d:01:00:00 //开发板网卡 MAC 地址
setenv gatewayip 192.168.1.1 //开发板默认网关
setenv netmask 255.255.255.0 //开发板子网掩码
setenv serverip 192.168.1.250 //服务器地址,也就是 Ubuntu 地址
saveenv //保存环境变量

设置好环境变量以后就可以在 uboot 中使用网络了,用网线将 I.MX6U-ALPHA 上的 ENET2与电脑或者路由器连接起来,保证开发板和电脑在同一个网段内,通过 ping 命令来测试一下网
络连接,命令如下:

ping 192.168.1.250

从图可以看出,有“host 192.168.1.250 is alive”这句,说明 ping 主机成功,说明ENET2 网络工作正常。

其他修改项

在 uboot 启动信息中会有“Board: MX6ULL 14x14 EVK”这一句,也就是说板子名字为“ MX6ULL 14x14 EVK”,要将其改为我们所使用的板子名字,比如“ MX6ULL ALIENTEK
EMMC”或者“MX6ULL ALIENTEK NAND”。打开文件 mx6ull_alientek_emmc.c,找到函数checkboard,将其改为如下所示内容:

int checkboard(void)
{
if (is_mx6ull_9x9_evk())
puts("Board: MX6ULL 9x9 EVK\n");
else
puts("Board: MX6ULL ALIENTEK EMMC\n");
return 0;
}

从图可以看出, Board 变成了“MX6ULL ALIENTEK EMMC”。至此 uboot 的驱动部分就修改完成了, uboot 移植也完成了, uboot 的最终目的就是启动 Linux 内核,所以需要通过启动 Linux 内核来判断 uboot 移植是否成功。在启动 Linux 内核之前我们先来学习两个重要的环境变量 bootcmd 和 bootargs。

bootcmd 和 bootargs 环境变量

uboot 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环境变量 bootcmd 和 bootargs,接下来看一下这两个环境变量。bootcmd 和 bootagrs 是采用类似 shell 脚本语言编写的,里面有很多的变量引用,这些变量其实都是 环境变量,有很多是NXP自己定义的 。文件mx6ull_alientek_emmc.h中的宏CONFIG_EXTRA_ENV_SETTINGS 保存着这些环境变量的默认值,内容如下:

113 #if defined(CONFIG_SYS_BOOT_NAND)
114 #define CONFIG_EXTRA_ENV_SETTINGS \
115 CONFIG_MFG_ENV_SETTINGS \
116 "panel=TFT43AB\0" \
117 "fdt_addr=0x83000000\0" \
118 "fdt_high=0xffffffff\0" \
......
126 "bootz ${loadaddr} - ${fdt_addr}\0"
127
128 #else
129 #define CONFIG_EXTRA_ENV_SETTINGS \
130 CONFIG_MFG_ENV_SETTINGS \
131 "script=boot.scr\0" \
132 "image=zImage\0" \
133 "console=ttymxc0\0" \
134 "fdt_high=0xffffffff\0" \
135 "initrd_high=0xffffffff\0" \
136 "fdt_file=undefined\0" \
......
194 "findfdt="\
195 "if test $fdt_file = undefined; then " \
196 "if test $board_name = EVK && test $board_rev = 9X9; then " \
197 "setenv fdt_file imx6ull-9x9-evk.dtb; fi; " \
198 "if test $board_name = EVK && test $board_rev = 14X14; then " \
199 "setenv fdt_file imx6ull-14x14-evk.dtb; fi; " \
200 "if test $fdt_file = undefined; then " \
201 "echo WARNING: Could not determine dtb to use; fi; " \
202 "fi;\0" \

宏 CONFIG_EXTRA_ENV_SETTINGS 是个条件编译语句,使用 NAND 和 EMMC 的时候宏 CONFIG_EXTRA_ENV_SETTINGS 的值是不同的。

环境变量 bootcmd

bootcmd 在前面已经说了很多次了, bootcmd 保存着 uboot 默认命令, uboot 倒计时结束以后就会执行 bootcmd 中的命令。这些命令一般都是用来启动 Linux 内核的,比如读取 EMMC 或
者 NAND Flash 中的 Linux 内核镜像文件和设备树文件到 DRAM 中,然后启动 Linux 内核。可以在 uboot 启动以后进入命令行设置 bootcmd 环境变量的值。如果 EMMC 或者 NAND 中没有
保存 bootcmd 的值,那么 uboot 就会使用默认的值,板子第一次运行 uboot 的时候都会使用默认值来设置 bootcmd 环境变量。默认环境变量保存在 include/env_default.h。

NXP 官方设置的 CONFIG_BOOTCOMMAND 值如下:

204 #define CONFIG_BOOTCOMMAND \
205 "run findfdt;" \
206 "mmc dev ${mmcdev};" \
207 "mmc dev ${mmcdev}; if mmc rescan; then " \
208 "if run loadbootscript; then " \
209 "run bootscript; " \
210 "else " \
211 "if run loadimage; then " \
212 "run mmcboot; " \
213 "else run netboot; " \
214 "fi; " \
215 "fi; " \
216 "else run netboot; fi"

看起来很复杂的样子!因为 uboot 使用了类似 shell 脚本语言的方式来编写的,此处省略分析,自行把环境变量带入即可。最终分析结果:

#define CONFIG_BOOTCOMMAND \
"mmc dev 1;" \
"fatload mmc 1:1 0x80800000 zImage;" \
"fatload mmc 1:1 0x83000000 imx6ull-alientek-emmc.dtb;" \
"bootz 0x80800000 - 0x83000000;"

或者可以直接在 uboot 中设置 bootcmd 的值,这个值就是保存到 EMMC 中的,命令如下:

setenv bootcmd 'mmc dev 1; fatload mmc 1:1 80800000 zImage; fatload mmc 1:1 83000000 imx6ullalientek-emmc.dtb; bootz 80800000 - 83000000;'

环境变量 bootargs

bootargs 保存着 uboot 传递给 Linux 内核的参数

mmcargs=setenv bootargs console= ttymxc0, 115200 root= /dev/mmcblk1p2 rootwait rw

可以看出环境变量 mmcargs 就是设置 bootargs 的值为“ console= ttymxc0, 115200 root=/dev/mmcblk1p2 rootwait rw”, bootargs 就是设置了很多的参数的值,这些参数 Linux 内核会使用到。

console

console 用来设置 linux 终端(或者叫控制台),也就是通过什么设备来和 Linux 进行交互,是串口还是 LCD 屏幕?如果是串口的话应该是串口几等等。一般设置串口作为 Linux 终端,这样
我们就可以在电脑上通过 SecureCRT 来和 linux 交互了。这里设置 console 为 ttymxc0,因为 linux启动以后 I.MX6ULL 的串口 1 在 linux 下的设备文件就是/dev/ttymxc0,在 Linux 下,一切皆文
件。ttymxc0 后面有个“,115200”,这是设置串口的波特率, console=ttymxc0,115200 综合起来就是设置 ttymxc0(也就是串口 1)作为 Linux 的终端,并且串口波特率设置为 115200。

root

root 用来设置根文件系统的位置, root=/dev/mmcblk1p2 用于指明根文件系统存放在mmcblk1 设备的分区 2 中。 EMMC 版本的核心板启动 linux 以后会存在/dev/mmcblk0、/dev/mmcblk1、 /dev/mmcblk0p1、 /dev/mmcblk0p2、 /dev/mmcblk1p1 和/dev/mmcblk1p2 这样的文件,其中/dev/mmcblkx(x=0~n)表示 mmc 设备,而/dev/mmcblkxpy(x=0~n,y=1~n)表示 mmc 设备
x 的分区 y。在 I.MX6U-ALPHA 开发板中/dev/mmcblk1 表示 EMMC,而/dev/mmcblk1p2 表示EMMC 的分区 2。root 后面有“rootwait rw”, rootwait 表示等待 mmc 设备初始化完成以后再挂载,否则的话mmc 设备还没初始化完成就挂载根文件系统会出错的。 rw 表示根文件系统是可以读写的,不加rw 的话可能无法在根文件系统中进行写操作,只能进行读操作。

rootfstype

此选项一般配置 root 一起使用, rootfstype 用于指定根文件系统类型,如果根文件系统为ext 格式的话此选项无所谓。如果根文件系统是 yaffs、 jffs 或 ubifs 的话就需要设置此选项,指
定根文件系统的类型。bootargs 常设置的选项就这三个,后面遇到其他选项的话再讲解。
 

启动 Linux 测试

uboot 已经移植好了, bootcmd 和 bootargs 这两个重要的环境变量也讲解了,接下来就要测试一下 uboot 能不能完成它的工作:启动 Linux 内核。我们测试直接从 EMMC 启动。

从 EMMC 启动也就是将编译出来的 Linux 镜像文件 zImage 和设备树文件保存在 EMMC中, uboot 从 EMMC 中读取这两个文件并启动,这个是我们产品最终的启动方式。但是我们目
前还没有讲解如何移植 linux 和设备树文件,以及如何将 zImage 和设备树文件保存到 EMMC中。不过大家拿到手的 I.MX6U-ALPHA 开发板(EMMC 版本)已经将 zImage 文件和设备树文件
烧写到了 EMMC 中,所以我们可以直接读取来测试。先检查一下 EMMC 的分区 1 中有没有zImage 文件和设备树文件,输入命令“ls mmc 1:1”,结果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 EMMC 分区 1 中存在 zimage 和 imx6ull-alientek-emmc.dtb这两个文件,所以我们可以测试新移植的 uboot 能不能启动 linux 内核。设置 bootargs 和 bootcmd这两个环境变量,设置如下:

setenv bootargs 'console=ttymxc0,115200 root=/dev/mmcblk1p2 rootwait rw'
setenv bootcmd 'mmc dev 1; fatload mmc 1:1 80800000 zImage; fatload mmc 1:1 83000000 imx6ull-alientek-emmc.dtb; bootz 80800000 - 83000000;'
saveenv

设置好以后直接输入 boot,或者 run bootcmd 即可启动 Linux 内核,如果 Linux 内核启动成功的话就会输出如图所示的启动信息:

移植流程总结

1.获取原厂uboot源码,或原厂SDK,BSP开发包。(同时要得到交叉编译工具)

2.编译原厂代码,烧录至要移植的开发板

3.测试原厂代码在开发板运行的情况

        3.1若启动异常,甚至不能启动,要排查主要硬件是否一致,如DDR,启动方式等。

        3.2若能启动,部分驱动异常,则记录下异常的部分

4.复制原厂defconfig,board,include/configs/xxx.h文件并重命名(视情况修改),通常还需要在arch/$(ARCH)/Kconfig添加TARGET目标选项(参考原厂配置)

        4.1使用设备树的一般要复制一份设备树

5.编译复制后的新board,查看board对应目录的.c文件是否编译为.o,烧录测试是否正常

6.根据第三步测试情况开始修改源码以及menuconfig选项以适配board驱动/功能

7.测试,如有异常继续修改

8.测试完成适配,移植完成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366638.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网易云音乐财报解读:收入大增亏损收窄,“云村”草长莺飞

独家版权时代结束后&#xff0c;在线音乐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xff0c;各家音乐平台经营状况备受关注。 2月23日&#xff0c;网易云音乐公布了2022年全年财务业绩。财报显示&#xff0c;网易云音乐2022年全年收入为90亿元&#xff0c;较2021年同比增长28.5%。 值得一提的…

IDEA集成Git

1&#xff1a;IDEA集合Git1.1&#xff1a;配置Git忽略文件-IDEA特定文件问题 1:为什么要忽略他们&#xff1f;答&#xff1a; 与项目的实际功能无关&#xff0c; 不参与服务器上部署运行。把它们忽略掉能够屏蔽 IDE 工具之间的差异。问题 2&#xff1a;怎么忽略&#xff1f;1&a…

分布式锁zookeeper实现详解原理及落地方案

吐血推荐&#xff1a;最近整理之前面试BAT的材料&#xff0c;写了一份《Java面试BATJ通关手册》&#xff0c;覆盖了Java核心技术、JVM、Java并发、SSM、微服务、数据库、数据结构等等。 领取方法&#xff1a; Java面试BATJ通关手册 介绍 当一个应用程序需要在分布式系统中对共…

cmake demo

工程描述 1&#xff0c;为工程添加一个子目录src&#xff0c;用来存储源代码; 2&#xff0c;添加一个子目录doc&#xff0c;用来存储这个工程的文档hello.txt 3&#xff0c;在工程目录添加文本文件COPYRIGHT, README&#xff1b; 4&#xff0c;在工程目录添加一个runhello.sh …

18_FreeRTOS任务通知

目录 任务通知的简介 任务通知值的更新方式 任务通知的优势 任务通知的劣势 任务通知值和通知状态 发送通知相关API函数 接收通知相关API函数 任务通知模拟信号量实验 任务通知模拟消息邮箱实验 任务通知模拟事件标志组实验 任务通知的简介 任务通知:用来通知任务的…

JVM 学习(1)—JVM 与 JMM 内存模型简单理解

一、JVM 内存模型概述 (1) 为什么会出现 JVM 内存模型呢&#xff1f; JVM 内存模型是为规范描述 Java 虚拟机在执行 Java 程序时&#xff0c;将程序中的数据和代码存储到计算机内存中的方式和规则。JVM 内存模型定义 Java 虚拟机所使用的内存结构以及内存区域之间的关系&…

数据归档,存储的完美储备军

数据爆炸性增长的同时&#xff0c;存储成为了大家首要担心的问题大家都希望自家数据保存20年、50年后仍完好无损但是&#xff0c;N年后的数据量已达到一个无法预测的峰值如此大量的数据在保存时极可能存在丢失、损坏等问题这时需要提前对数据进行“备份”、“归档”备份是对数据…

Linux->进程概念于基本创建

1. 进程基本概念 当一个可执行程序被加载到内存当中&#xff0c;并由操作系统将其管理起来&#xff0c;此时这个程序就被称之为进程。也就是下方的&#xff1a; 程序的一个执行实例&#xff0c;正在执行的程序等 担当分配系统资源&#xff08;CPU时间&#xff0c;内存&#xff…

阿里云云通信风控系统的架构与实践

作者&#xff1a;铭杰 阿里云云通信创立于 2017 年&#xff0c;历经 5 年发展已经孵化出智能消息、智能语音、隐私号、号码百科等多个热门产品。目前&#xff0c;已成为了国内云通信市场的领头羊&#xff0c;在国际市场上服务范围也覆盖了 200 多个国家。随着业务的不断壮大&am…

正则表达式是如何运作的?

在日常的开发工作当中&#xff0c;我们必不可免的会碰到需要使用正则的情况。 正则在很多时候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最后都可以达到既定的目标结果。比如我们有一个需要匹配的字符串&#xff1a; hello&#xff0c;我们可以通过 / .</p>/ 以及 / .?</p>/ 来匹配&…

数据分析与SAS学习笔记8

过程步&#xff1a;一个典型的SAS完整程序&#xff1a; 代码说明&#xff1a; 1&#xff09;reg&#xff1a;回归分析&#xff1b; 2&#xff09;model&#xff1a;因变量和自变量。 proc开头部分叫过程步。 常用过程&#xff1a; SORT过程&#xff1a; PRINT过程与FORTMAT…

Linux环境下绕过长度限制写入webshell

前提当命令执行漏洞对长度有限制时&#xff0c;我们可以通过一些Linux命令生成文件进行执行。如果应用程序是使用shell解析器来执行命令或文件&#xff0c;那么不需要该文件具有执行属性(x)如果应用程序没有shell解析器&#xff0c;那么写入文件内容时&#xff0c;可以第一条语…

终极方案,清理 docker 占用磁盘过大问题, 亲测有效!

背景 在笔者的工作测试环境中&#xff0c;使用过程中突然出现根磁盘快吃满了&#xff08;docker也是使用的根池盘的/var/lib/docker&#xff09;&#xff0c; wtf &#xff1f; 服务用不了&#xff1f; 当然网上找到了一些常规的清楚docker 日志文件 但是通过df -hT 查看到over…

2023年Java面试题精选(蚂蚁金服/滴滴/美团/拼多多腾讯)

作为一名优秀的程序员&#xff0c;技术面试都是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xff0c;一般技术面试官都会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考察程序员的技术功底与基础理论知识。 如果你参加过一些大厂面试&#xff0c;肯定会遇到一些这样的问题&#xff1a; 1、看你项目都用的框架&#xff0c;熟悉…

Linux 中使用 docker-compose 部署 MongoDB 6 以上版本副本集及配置 SSL / TLS 协议

一、准备环境 MongoDB 副本集部署至少 3 个节点&#xff08;奇数节点&#xff09;&#xff0c;为了保障数据安全性&#xff0c;可考虑将 MongoDB 节点分布在不同的主机上&#xff0c;本示例使用一台主机部署 3 个 MongoDB示例。 1、创建 MongoDB 集群数据相关目录 # 创建 Mo…

大数据|大数据基础(概念向)

目录 &#x1f4da;大数据概念 &#x1f407;常见数据存储单位 &#x1f407;大数据的特点&#xff08;5V&#xff09; &#x1f407;大数据 VS 数据库 &#x1f31f;数据库 &#x1f31f;大数据 &#x1f4da;大数据业务分析基本步骤 &#x1f407;收集数据 &#x1f4…

RockerMQ简介和单节点部署

目录一、RockerMQ简介二、Linux中单节点部署1、准备工作2、下载和解压3、修改初始内存4、启动5、查看进程6、发送接收消息测试7、关闭三、控制台的安装与启动(可视化页面)1、修改配置&#xff08;1&#xff09;修改端口号&#xff08;2&#xff09;指定RocketMQ的name server地…

企业知识管理常见的误区及解决方案

在企业信息化的背景下&#xff0c;越来越多的首席信息官&#xff08;CIO&#xff09;承担着促进组织知识管理实施的责任。然而&#xff0c;从实践的角度来看&#xff0c;虽然我国大多数知识管理实施项目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xff0c;但与预期有很大的不同&#xff0c;甚至许多…

这18个被全网吹爆了的AI绘画工具,分享给你!

伴随着ChatGPT的横空出世&#xff0c;一场史无前例的科技革命正在拉开序幕。 AI 拥有强大的信息储备和数据处理能力&#xff0c;无论是速度、质量&#xff0c;还是思维模式&#xff0c;都让人只呼不得了&#xff01;写代码、造论文丝毫不在话下&#xff0c;甚至还能和你探讨茶…

当 Amazon Lambda 遇上 Apache APISIX 可以擦出什么火花?

本文首先介绍了什么是 Serverless&#xff0c;以及为什么需要 Serverless&#xff1b;其次&#xff0c;讲述了一个好的网关在 Serverless 架构下的重要性&#xff0c;而 APISIX 就是这样的一个网关&#xff1b;最后&#xff0c;本文重点介绍了 APISIX 中的 Serverless 类型的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