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肥胖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肥胖不只影响美丽身材,过度肥胖还可能导致肥胖症,这是很多疾病的高风险因素。所以肥胖是一种病?肥胖的标准是什么?别急,等小编慢慢道来。
认识肥胖症 (Obesity)
■ 肥胖症
肥胖症被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也是目前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肥胖症,是指异常或过多的脂肪堆积,是一种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内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统计,自 1975 年以来,世界肥胖人数已增长近三倍。肥胖症以及与肥胖症有关疾病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这引起了广泛的重视。2003 年,我国卫生部发布《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 (试行) 》,开始把肥胖列为一种疾病。体重指数 (BMI) 可以用作超重或肥胖的粗略筛查工具,是指一个人的体重 (以千克为单位) 除以身高的平方 (以米为单位)。BMI 升高是非传染性疾病 (例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的主要危险因素。
图 1.《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BMI 标准
■ 肥胖症的危害
肥胖症最严重的后果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ASCVD),并且很大一部分是由 2 型糖尿病介导的。此外,肥胖还可能伴有 ASCVD 和糖尿病以外的其他医学并发症,如脂肪肝、胆固醇胆结石、睡眠呼吸暂停、骨关节炎和多囊卵巢等疾病。儿童肥胖危害更大,可引发过早死亡或成年后残疾的机率更高。小伙伴不禁一颤,肥胖症真的好可怕!
莫怕,超重和肥胖及其相关的非传染性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
干预及对策
非遗传性肥胖和超重的主要原因是摄入和消耗的卡路里之间存在能量失衡,因此,饮食、体育锻炼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是预防肥胖的基石。随着人们对肥胖症的认识加深,对肥胖症的预防以及治疗研究日益增多,其相关药物的研究也将是未来科研的一大热点。
■ 靶向 MC4R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 iHuman 研究所 Raymond C. Stevens 与赵素文团队和密歇根大学 Roger D. Cone 等联合在 Science 上发表的文章,首次揭示了肥胖症的重要药物靶标黑皮质素 4 受体 (MC4R) 与拮抗剂 SHU9119 在 2.8 埃分辨率的结构。MC4R 在下丘脑、脑干和神经系统的其他部位表达,负责协调食物摄入和能量消耗。早在 2015 年,Monica C. Skarulis 团队就研究发现,通过激活 MC4R,可以减轻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的体重,并增加其能量消耗 (EE)。
图 2. SHU9119 结合 MC4R 的结构[11]
■ 神经系统与肥胖
J. Alfredo Martinez 等人于 2017 年在 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 上发表的题为“Obesity” 论文,也综述了肥胖症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并且指出中枢神经系统回路,能量转换,新陈代谢以及脂肪组织的动态平衡对于肥胖症和相关疾病很重要。
瘦素基因 (Leptin gene, ob) 突变会引起代谢障碍,包括引起过度肥胖、生热作用和脂肪分解缺陷,它们都是由交感神经系统调节的脂肪组织功能。今年 7 月,洛克菲勒大学 Friedman 教授团队在 Nature 发表的文章“A Leptin-BDNF pathway regulating adipose innervation” 揭示了瘦素信号通过调控下游交感神经以影响代谢,因此,直接靶向这些神经元具有治疗肥胖的巨大潜力。
当然,MCE 也整理并上线了肥胖相关的化合物库,助力科研!
相关产品 |
代谢/蛋白酶化合物库 |
收录了 2000+ 代谢/蛋白酶相关的小分子化合物,可用于代谢相关疾病的研究。 |
糖尿病化合物库 |
收录了 400+ 与糖尿病相关的化合物,可用于糖尿病的研究。 |
抗心血管疾病化合物库 |
收录了 700+ 抗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化合物,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 |
SHU 9119 |
有效 MC3/4R 拮抗剂,同时也是 MC5R 的部分激动剂,对人类 MC4R 、MC3R 和 MC5R 作用的 IC50 值分别为 0.06 nM 、0.23 nM 、0.09 nM。 |
α-Melanocyte-Stimulating Hormone (MSH), amide |
具有抗炎退热活性的内源性神经肽; 一种 MC4R 内源性激动剂肽。 |
KY-226 |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1B (PTP1B) 抑制剂;通过增强胰岛素和瘦素信号传导发挥抗糖尿病和抗肥胖作用。 |
参考文献
1. P S Davies, et al. Quetelet's index as a measure of body fatness in young infants. Early Hum Dev. 1989 Nov; 20(2): 135-41.
2. J S Garrow, et al. Quetelet's index (W/H2) as a measure of fatness. Int J Obes. 1985; 9(2): 147-53.
3. David S Freedman, et al. A comparison of the Slaughter skinfold-thickness equations and BMI in predicting body fatnes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 levels in children. Am J Clin Nutr. 2013 Dec; 98(6): 1417-24.
4. B Conway, et al. Obesity as a disease: no lightweight matter. Obes Rev. 2004 Aug; 5(3): 145-51.
5. Alessandra Vecchié, et al. Obesity phenotypes and their paradoxical association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Eur J Intern Med. 2018 Feb; 48: 6-17.
6. Gino Seravalle, et al. Obesity and hypertension. Pharmacol Res. 2017 Aug; 122: 1-7.
7. He Huang, et al. A social contagious model of the obesity epidemic. Sci Rep. 2016 Nov 28; 6: 37961.
8. R G Curtin, et al. The Heart and its Danger in the Treatment of Obesity. Trans Am Climatol Assoc. 1908; 24: 163-76.
9. Pedro González-Muniesa, et al. Obesity. Nat Rev Dis Primers. 2017 Jun 15; 3: 17034.
10. Putianqi Wang, et al. A leptin-BDNF pathway regulating sympathetic innervation of adipose tissue. Nature. 2020 Jul; 583(7818): 839-844.
11. Jing Yu et al., et al. Determination of the melanocortin-4 receptor structure identifies Ca2+ as a cofactor for ligand binding. Science.2020 Apr 24;368(6489):428-433.
12. Kong Y Chen, et al. RM-493, a melanocortin-4 receptor (MC4R) agonist, increases 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 in obese individuals.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5 Apr; 100(4): 16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