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编程与数学 02-018 C++数据结构与算法 07课题、堆

news2025/4/25 23:45:50

青少年编程与数学 02-018 C++数据结构与算法 07课题、堆

  • 一、堆
    • 1. 定义
    • 2. 堆的存储方式
    • 3. 堆的常见操作
    • 4. 堆的应用
  • 二、最大堆的实现
    • 1. 堆的存储
    • 2. 基本操作
    • 3. C++代码实现
    • 4. 代码说明
    • 5. 示例输出
  • 三、最小堆的实现
  • 四、建堆操作
    • 1. 建堆操作的原理
    • 2. 为什么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
    • 3. 建堆操作的步骤
    • 4. 代码实现
    • 5. 代码说明
    • 6. 示例输出
    • 7. 时间复杂度分析
    • 8. 总结
  • 五、堆的应用
    • 1. 优先队列(Priority Queue)
      • 应用场景:
    • 2. 堆排序(Heap Sort)
      • 应用场景:
    • 3. 数据压缩
      • 应用场景:
    • 4. 中位数查找
      • 应用场景:
    • 5. K 个最小(或最大)元素
      • 应用场景:
    • 6. 图算法
      • 应用场景:
    • 7. 资源管理
      • 应用场景:
    • 8. 游戏开发
    • 9. 分布式系统
      • 应用场景:
    • 总结

课题摘要:
在数据结构中,堆(Heap)是一种特殊的完全二叉树。
堆首先是一个完全二叉树,即除了最后一层外,每一层都被完全填满,并且所有节点都尽可能地向左对齐。


一、堆

在数据结构中,堆(Heap)是一种特殊的完全二叉树,具有以下特点:

1. 定义

  • 完全二叉树:堆首先是一个完全二叉树,即除了最后一层外,每一层都被完全填满,并且所有节点都尽可能地向左对齐。
  • 堆序性质:堆的节点值必须满足特定的顺序关系,分为两种类型:
    • 最大堆(大顶堆):每个父节点的值都大于或等于其子节点的值。在最大堆中,根节点是所有节点中值最大的。
    • 最小堆(小顶堆):每个父节点的值都小于或等于其子节点的值。在最小堆中,根节点是所有节点中值最小的。

2. 堆的存储方式

堆通常使用数组来存储,而不是像普通二叉树那样使用指针。对于数组中的第i个元素,其左子节点的索引为2i + 1,右子节点的索引为2i + 2,而其父节点的索引为(i - 1) / 2(向下取整)。

3. 堆的常见操作

  • 插入元素:
    • 将新元素添加到堆的末尾(即数组的最后一个位置)。
    • 然后通过“上浮”操作(与父节点比较并交换,直到满足堆序性质)将其调整到合适的位置。
  • 删除元素:
    • 通常删除的是堆顶元素(最大堆中是最大值,最小堆中是最小值)。
    • 将堆的最后一个元素移到堆顶,然后通过“下沉”操作(与子节点比较并交换,直到满足堆序性质)将其调整到合适的位置。
  • 调整堆:当堆的某个节点的值发生变化时,需要通过上浮或下沉操作来重新调整堆,以保持堆的性质。
  • 建堆:将一个无序的数组调整成一个堆。可以通过自底向上或自顶向下两种方式来实现。

4. 堆的应用

  • 优先队列:堆是实现优先队列的常用数据结构。优先队列可以快速地获取优先级最高的元素(最大堆或最小堆的堆顶元素),并且能够高效地插入和删除元素。
  • 堆排序:利用堆的性质可以实现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通过建堆、不断删除堆顶元素并将其放到数组的末尾,可以实现对数组的排序。
  • 数据压缩:在霍夫曼编码等数据压缩算法中,堆可以用于高效地管理编码树的构造过程。
  • 资源分配:在操作系统中,堆可以用于管理资源的分配,根据资源的优先级进行调度。

总之,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据结构,它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其高效的插入、删除和获取最值操作使其在处理优先级相关问题时具有很大的优势。

二、最大堆的实现

1. 堆的存储

我们使用数组来存储堆,数组的索引从0开始。对于索引为i的节点:

  • 其左子节点的索引为2 * i + 1
  • 其右子节点的索引为2 * i + 2
  • 其父节点的索引为(i - 1) / 2

2. 基本操作

  • 上浮(Sift Up):用于插入新元素后调整堆。
  • 下沉(Sift Down):用于删除堆顶元素后调整堆。
  • 插入元素(Insert):将新元素添加到数组末尾,然后上浮。
  • 删除堆顶元素(Extract Max):删除堆顶元素,将最后一个元素放到堆顶,然后下沉。
  • 建堆(Heapify):将一个无序数组调整为堆。

3. C++代码实现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MaxHeap {
private:
    vector<int> heap;

    int parent(int i) {
        return (i - 1) / 2;
    }

    int leftChild(int i) {
        return 2 * i + 1;
    }

    int rightChild(int i) {
        return 2 * i + 2;
    }

    void siftUp(int i) {
        while (i > 0 && heap[parent(i)] < heap[i]) {
            swap(heap[parent(i)], heap[i]);
            i = parent(i);
        }
    }

    void siftDown(int i) {
        int maxIndex = i;
        int left = leftChild(i);
        if (left < heap.size() && heap[left] > heap[maxIndex]) {
            maxIndex = left;
        }

        int right = rightChild(i);
        if (right < heap.size() && heap[right] > heap[maxIndex]) {
            maxIndex = right;
        }

        if (i != maxIndex) {
            swap(heap[i], heap[maxIndex]);
            siftDown(maxIndex);
        }
    }

public:
    void insert(int value) {
        heap.push_back(value);
        siftUp(heap.size() - 1);
    }

    int extractMax() {
        if (heap.empty()) {
            return -1; // 返回一个错误值,表示堆为空
        }
        int max_value = heap[0];
        heap[0] = heap.back();
        heap.pop_back();
        if (!heap.empty()) {
            siftDown(0);
        }
        return max_value;
    }

    void heapify(const vector<int>& array) {
        heap = array;
        for (int i = heap.size() / 2 - 1; i >= 0; --i) {
            siftDown(i);
        }
    }

    int getMax() {
        if (heap.empty()) {
            return -1; // 返回一个错误值,表示堆为空
        }
        return heap[0];
    }

    void printHeap() {
        for (int value : heap) {
            cout << value << " ";
        }
        cout << endl;
    }
};

// 示例用法
int main() {
    MaxHeap maxHeap;
    maxHeap.insert(10);
    maxHeap.insert(20);
    maxHeap.insert(15);
    maxHeap.insert(30);
    maxHeap.insert(40);

    cout << "当前最大堆: ";
    maxHeap.printHeap();
    cout << "堆顶元素: " << maxHeap.getMax() << endl;
    cout << "删除堆顶元素: " << maxHeap.extractMax() << endl;
    cout << "删除后的最大堆: ";
    maxHeap.printHeap();

    vector<int> array = {12, 7, 1, 3, 10, 17, 19, 2, 5};
    maxHeap.heapify(array);
    cout << "建堆后的最大堆: ";
    maxHeap.printHeap();

    return 0;
}

4. 代码说明

  1. 初始化:
    • 使用vector<int>来存储堆。
  2. 索引计算:
    • parentleftChildrightChild方法用于计算父节点和子节点的索引。
  3. 上浮操作:
    • siftUp方法用于将新插入的元素上浮到合适的位置,直到满足最大堆的性质。
  4. 下沉操作:
    • siftDown方法用于将堆顶元素下沉到合适的位置,直到满足最大堆的性质。
  5. 插入操作:
    • insert方法将新元素添加到数组末尾,然后调用siftUp进行调整。
  6. 删除堆顶元素:
    • extractMax方法删除堆顶元素,将最后一个元素移到堆顶,然后调用siftDown进行调整。
  7. 建堆:
    • heapify方法将一个无序数组调整为最大堆,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逐个调用siftDown
  8. 获取堆顶元素:
    • getMax方法返回堆顶元素(最大值)。
  9. 打印堆:
    • printHeap方法用于打印堆的内容。

5. 示例输出

假设输入的数组为{12, 7, 1, 3, 10, 17, 19, 2, 5},运行代码后可能的输出如下:

当前最大堆: 40 30 15 10 20
堆顶元素: 40
删除堆顶元素: 40
删除后的最大堆: 30 20 15 10
建堆后的最大堆: 19 17 12 2 10 1 5 3 7

三、最小堆的实现

最小堆的实现与最大堆类似,唯一的区别在于堆序性质相反(父节点值小于或等于子节点值)。以下是实现最小堆的关键代码部分:

void siftUp(int i) {
    while (i > 0 && heap[parent(i)] > heap[i]) {
        swap(heap[parent(i)], heap[i]);
        i = parent(i);
    }
}

void siftDown(int i) {
    int minIndex = i;
    int left = leftChild(i);
    if (left < heap.size() && heap[left] < heap[minIndex]) {
        minIndex = left;
    }

    int right = rightChild(i);
    if (right < heap.size() && heap[right] < heap[minIndex]) {
        minIndex = right;
    }

    if (i != minIndex) {
        swap(heap[i], heap[minIndex]);
        siftDown(minIndex);
    }
}

其他方法(如insertextractMin等)与最大堆类似,只需将比较操作符从>改为<即可。

四、建堆操作

建堆操作(Heapify)是将一个无序的数组转换为一个合法的堆(最大堆或最小堆)的过程。这个操作是堆数据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尤其是在实现堆排序算法时。以下是关于建堆操作的详细解释,包括其原理、步骤和代码实现。

1. 建堆操作的原理

建堆操作的目标是将一个无序数组调整为一个满足堆序性质的堆。堆序性质是指:

  • 最大堆:每个父节点的值都大于或等于其子节点的值。
  • 最小堆:每个父节点的值都小于或等于其子节点的值。

建堆操作的核心思想是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逐个向下调整(Sift Down)每个节点,直到整个数组满足堆序性质。

2. 为什么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

在完全二叉树中,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的索引可以通过公式计算:
[ \text{last_non_leaf_index} = \left\lfloor \frac{n - 2}{2} \right\rfloor ]
其中,( n ) 是数组的长度。

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的原因是:

  • 叶子节点本身已经是一个合法的堆(因为它们没有子节点)。
  • 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逐个调整,可以确保在调整某个节点时,其子树已经是一个合法的堆。

3. 建堆操作的步骤

  1. 初始化:将无序数组存储到一个数组中。
  2. 找到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计算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的索引。
  3. 逐个调整: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逐个向下调整每个节点,直到根节点。

4. 代码实现

以下是最大堆的建堆操作的 C++ 实现: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MaxHeap {
private:
    vector<int> heap;

    int parent(int i) {
        return (i - 1) / 2;
    }

    int leftChild(int i) {
        return 2 * i + 1;
    }

    int rightChild(int i) {
        return 2 * i + 2;
    }

    void siftDown(int i) {
        int maxIndex = i;
        int left = leftChild(i);
        if (left < heap.size() && heap[left] > heap[maxIndex]) {
            maxIndex = left;
        }

        int right = rightChild(i);
        if (right < heap.size() && heap[right] > heap[maxIndex]) {
            maxIndex = right;
        }

        if (i != maxIndex) {
            swap(heap[i], heap[maxIndex]);
            siftDown(maxIndex);
        }
    }

public:
    MaxHeap(const vector<int>& array) {
        heap = array;
        heapify();
    }

    void heapify() {
        int n = heap.size();
        int lastNonLeafIndex = (n - 2) / 2;
        for (int i = lastNonLeafIndex; i >= 0; --i) {
            siftDown(i);
        }
    }

    void printHeap() {
        for (int value : heap) {
            cout << value << " ";
        }
        cout << endl;
    }
};

// 示例用法
int main() {
    vector<int> array = {12, 7, 1, 3, 10, 17, 19, 2, 5};
    MaxHeap maxHeap(array);
    cout << "建堆后的最大堆: ";
    maxHeap.printHeap();
    return 0;
}

5. 代码说明

  1. 初始化:
    • 如果传入了一个数组,直接复制该数组到heap,并调用heapify方法进行建堆。
  2. 计算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
    • 使用公式lastNonLeafIndex = (n - 2) / 2计算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的索引。
  3. 逐个调整:
    • 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逐个调用siftDown方法,将每个节点调整到合适的位置,直到整个数组满足最大堆的性质。

6. 示例输出

假设输入的数组为{12, 7, 1, 3, 10, 17, 19, 2, 5},运行代码后可能的输出如下:

建堆后的最大堆: 19 17 12 2 10 1 5 3 7

7. 时间复杂度分析

建堆操作的时间复杂度是(O(n))。虽然看起来有两层循环(外层循环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到根节点,内层循环是siftDown),但实际的时间复杂度并不是(O(n \log n))。这是因为越靠近根节点的元素,其子树越小,调整的次数也越少。经过数学分析,建堆操作的总时间复杂度为(O(n))。

8. 总结

建堆操作是将一个无序数组转换为一个合法堆的过程,通过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逐个调整节点,可以高效地完成建堆。建堆操作是堆排序算法中的关键步骤,也是堆数据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操作。

五、堆的应用

堆(Heap)是一种非常灵活且高效的数据结构,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科学的各个领域。以下是堆的一些主要应用,按不同场景分类介绍:

1. 优先队列(Priority Queue)

优先队列是一种特殊的队列,其中每个元素都有一个优先级,优先级最高的元素最先被取出。堆是实现优先队列的最常用数据结构之一,因为堆能够高效地支持以下操作:

  • 插入元素:将一个新元素插入到优先队列中,时间复杂度为 (O(\log n))。
  • 获取最高优先级元素:快速获取优先队列中优先级最高的元素,时间复杂度为 (O(1))。
  • 删除最高优先级元素:移除优先队列中优先级最高的元素,时间复杂度为 (O(\log n))。

应用场景:

  • 任务调度:操作系统中,根据任务的优先级调度进程或线程。
  • 事件驱动模拟:在模拟系统中,根据事件的时间顺序处理事件。
  • 资源分配:根据资源的优先级分配有限的资源。

2. 堆排序(Heap Sort)

堆排序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利用堆的性质对数组进行排序。堆排序的基本步骤如下:

  1. 建堆:将无序数组转换为一个最大堆(或最小堆)。
  2. 排序:重复以下步骤,直到堆为空:
    • 删除堆顶元素(最大值或最小值),并将其放到数组的末尾。
    • 将堆的最后一个元素移到堆顶,然后调整堆以恢复堆序性质。

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 (O(n \log n)),并且是一种不稳定的排序算法。

应用场景:

  • 通用排序:对数组或列表进行排序,尤其是在需要原地排序(不使用额外空间)的场景中。
  • 数据预处理:在数据挖掘或机器学习中,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排序。

3. 数据压缩

堆在数据压缩算法中也有重要应用,例如霍夫曼编码(Huffman Coding)。霍夫曼编码是一种基于字符频率的无损压缩算法,通过构建霍夫曼树来实现高效的编码和解码。

应用场景:

  • 文件压缩:如 ZIP、GZIP 等压缩工具中,霍夫曼编码用于压缩文本文件。
  • 网络传输:在传输大量数据时,使用霍夫曼编码减少数据量。

4. 中位数查找

堆可以用于高效地查找数据流中的中位数。通过维护两个堆(一个最大堆和一个最小堆),可以动态地插入新元素并快速获取中位数。

应用场景:

  • 实时数据分析:在处理实时数据流时,快速计算中位数。
  • 统计分析:在统计学中,快速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5. K 个最小(或最大)元素

堆可以用于快速找到数组中的前 K 个最小(或最大)元素。通过维护一个大小为 K 的最大堆(或最小堆),可以高效地实现这一目标。

应用场景:

  • 搜索引擎:在搜索引擎中,快速找到最相关的 K 个结果。
  • 推荐系统:在推荐系统中,快速找到用户最感兴趣的 K 个商品或内容。

6. 图算法

堆在图算法中也有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处理最短路径问题(如 Dijkstra 算法)和最小生成树问题(如 Prim 算法)时。通过使用优先队列(基于堆实现),可以显著提高这些算法的效率。

应用场景:

  • 最短路径:在地图导航系统中,计算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
  • 网络设计:在通信网络或电力网络中,设计最小生成树以最小化成本。

7. 资源管理

堆可以用于管理有限的资源,根据资源的优先级进行分配和回收。

应用场景:

  • 内存管理:在操作系统中,根据内存块的大小和优先级分配内存。
  • 设备调度:在多用户系统中,根据用户的优先级分配设备资源。

8. 游戏开发

在游戏开发中,堆可以用于管理游戏对象的优先级,例如:

  • 事件处理:根据事件的优先级处理游戏中的事件。
  • AI决策:根据决策的优先级选择最优的行动方案。

9. 分布式系统

在分布式系统中,堆可以用于管理任务队列,根据任务的优先级分配任务。

应用场景:

  • 任务调度:在分布式计算中,根据任务的优先级分配计算资源。
  • 负载均衡:根据服务器的负载情况,动态分配请求。

总结

堆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数据结构,其高效的操作(如插入、删除和获取最值)使其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无论是优先队列、排序算法,还是数据压缩、图算法,堆都能提供高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2342784.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专业热度低,25西电光电工程学院(考研录取情况)

1、光电工程学院各个方向 2、光电工程学院近三年复试分数线对比 学长、学姐分析 由表可看出&#xff1a; 1、光学工程25年相较于24年下降20分&#xff0c; 2、光电信息与工程&#xff08;专硕&#xff09;25年相较于24年上升15分 3、25vs24推免/统招人数对比 学长、学姐分析…

java—11 Redis

目录 一、Redis概述 二、Redis类型及编码 三、Redis对象的编码 1. 类型&编码的对应关系 2. string类型常用命令 &#xff08;1&#xff09;string类型内部实现——int编码 &#xff08;2&#xff09;string类型内部实现——embstr编码 ​编辑 &#xff08;3&#x…

热门算法面试题第19天|Leetcode39. 组合总和40.组合总和II131.分割回文串

39. 组合总和 力扣题目链接(opens new window) 给定一个无重复元素的数组 candidates 和一个目标数 target &#xff0c;找出 candidates 中所有可以使数字和为 target 的组合。 candidates 中的数字可以无限制重复被选取。 说明&#xff1a; 所有数字&#xff08;包括 ta…

2194出差-节点开销Bellman-ford/图论

题目网址&#xff1a; 蓝桥账户中心 我先用Floyd跑了一遍&#xff0c;不出所料TLE了 n,mmap(int,input().split())clist(map(int,input().split()))INFfloat(inf) ma[[INF]*n for i in range(n)]for i in range(m):u,v,wmap(int,input().split())ma[u-1][v-1]wma[v-1][u-1]w#“…

Docker安装beef-xss

新版的kali系统中安装了beef-xss会因为环境问题而无法启动&#xff0c;可以使用Docker来安装beef-xss&#xff0c;节省很多时间。 安装步骤 1.启动kali虚拟机&#xff0c;打开终端&#xff0c;切换到root用户&#xff0c;然后执行下面的命令下载beef的docker镜像 wget https:…

时间序列-数据窗口进行多步预测

在时间序列预测领域&#xff0c;多步预测旨在基于历史数据预测未来多个时间点的值&#xff0c;而创建数据窗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常用且高效的技术手段。数据窗口技术的核心是通过滑动窗口机制构建训练数据集&#xff0c;其核心逻辑可概括为&#xff1a;利用历史时间步的序列模式…

(三)mac中Grafana监控Linux上的Redis(Redis_exporter安装使用)

框架&#xff1a;GrafanaPrometheusRedis_exporter Grafana安装-CSDN博客 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监控安装&#xff08;mac&#xff09;-CSDN博客 1.Redis_exporter安装 直接下载 wget https://github.com/oliver006/redis_exporter/releases/download/v1.0.3/redis_expor…

Linux Sed 深度解析:从日志清洗到 K8s 等12个高频场景

看图猜诗&#xff0c;你有任何想法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哦~ 摘要&#xff1a;Sed&#xff08;Stream Editor&#xff09;作为 Linux 三剑客之一&#xff0c;凭借其流式处理与正则表达式能力&#xff0c;成为运维场景中文本批处理的核心工具。本文聚焦生产环境高频需求&#xff…

基于java的网络编程入门

1. 什么是IP地址 由此可见&#xff0c;32位最大为255.255.255.255 打开cmd查询自己电脑的ip地址&#xff1a;ipconfig 测试网络是否通畅&#xff1a;ping 目标ip地址 2. IP地址的组成 注意&#xff1a;127.0.0.1是回送地址&#xff0c;指本地机&#xff0c;一般用来测试使用 …

Git简介与入门

Git的发明 Git由著名的Linux创始人linus于2005年发明&#xff08;所以git的界面、使用方式与Linux挺像的&#xff0c;即命令行方式&#xff09; 经过发展&#xff0c;现在广泛应用于代码管理与团队协作。 Git特性 Git是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 分布式 每个开发者拥有完整仓库&…

Linux 网络基础三 (数据链路层协议:以太网协议、ARP 协议)

一、以太网 两个不同局域网的主机传递数据并不是直接传递的&#xff0c;而是通过路由器 “一跳一跳” 的传递过去。 跨网络传输的本质&#xff1a;由无数个局域网&#xff08;子网&#xff09;转发的结果。 所以&#xff0c;要理解数据跨网络转发原理就要先理解一个局域网中数…

16.QT-Qt窗口-菜单栏|创建菜单栏|添加菜单|创建菜单项|添加分割线|添加快捷键|子菜单|图标|内存泄漏(C++)

Qt窗⼝是通过QMainWindow类来实现的。 QMainWindow是⼀个为⽤⼾提供主窗⼝程序的类&#xff0c;继承⾃QWidget类&#xff0c;并且提供了⼀个预定义的布局。QMainWindow包含⼀个菜单栏&#xff08;menu bar&#xff09;、多个⼯具栏(tool bars)、多个浮动窗⼝&#xff08;铆接部…

[特殊字符] 分布式定时任务调度实战:XXL-JOB工作原理与路由策略详解

在微服务架构中&#xff0c;定时任务往往面临多实例重复执行、任务冲突等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xff0c;企业级调度框架 XXL-JOB 提供了强大的任务统一调度与执行机制&#xff0c;特别适合在分布式系统中使用。 本文将从 XXL-JOB 的核心架构入手&#xff0c;详细讲解其调…

java面试题及答案2020,java最新面试题(四十四)

java面试题及答案2020 二面-2020/3/18 1、自我介绍项目比赛 2、java集合框架全部介绍。。从list set queue到map 3、hashmap底层扩容线程安全问题 4、如果-一个对象要作为hashmap的key需要做什么 5、Threadlocal类以及 内存泄漏 6、线程同步方式,具体每一个怎么做的 7、jvm类加…

oracle 锁的添加方式和死锁的解决

DML锁添加方式 DML 锁可由一个用户进程以显式的方式加锁&#xff0c;也可通过某些 SQL 语句隐含方式实现。 DML 锁有三种加锁方式&#xff1a;共享锁方式、独占锁方式、共享更新。 共享锁&#xff0c;独占锁用于 TM 锁&#xff0c;共享锁用于 TX 锁。 1)共享方式的表级锁 共享方…

基于Hadoop的音乐推荐系统(源码+lw+部署文档+讲解),源码可白嫖!

摘要 本毕业生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系统采用B/S架构&#xff0c;数据库是MySQL&#xff0c;网站的搭建与开发采用了先进的Java语言、爬虫技术进行编写&#xff0c;使用了Spring Boot框架。该系统从两个对象&#xff1a;由管理员和用户来对系统进行设计构建。主要功能包括&#xff…

Java查询数据库表信息导出Word

参考: POI生成Word多级标题格式_poi设置word标题-CSDN博客 1.概述 使用jdbc查询数据库把表信息导出为word文档, 导出为word时需要下载word模板文件。 已实现数据库: KingbaseES, 实现代码: 点击跳转 2.效果图 2.1.生成word内容 所有数据库合并 数据库不合并 2.2.生成文件…

RK3588平台用v4l工具调试USB摄像头实践(亮度,饱和度,对比度,色相等)

目录 前言:v4l-utils简介 一&#xff1a;查找当前的摄像头设备 二&#xff1a;查看当前摄像头支持的v4l2-ctl调试参数 三根据提示设置对应参数&#xff0c;在提示范围内设置 四&#xff1a;常用调试命令 五:应用内执行命令方法 前言:v4l-utils简介 v4l-utils工具是由Linu…

在Linux中,使用read函数去读取写入文件空洞部分时,读取出来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操作,以及应用场景?

使用 read 函数读取文件空洞&#xff08;hole&#xff09;部分时&#xff0c;读取到的内容会被系统填充为 \0&#xff08;即零字节&#xff09;。文件空洞是稀疏文件中未实际分配磁盘空间的区域&#xff0c;但逻辑上表现为连续的零字节。 1.在指定空洞部分后&#xff0c;写入数…

Qt6笔记-对Qt6中对CMakeLists.txt的解析

首先&#xff0c;新建Qt Console Application项目。 下面对CMakeLists.txt进行次理解。新建好后&#xff0c;Qt Creator会生成CMakeLists.txt&#xff0c;具体内容如下&#xff1a; cmake_minimum_required(VERSION 3.16)project(EasyCppMain LANGUAGES CXX)set(CMAKE_AUTOU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