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大渔 大渔大师课
贯穿电影《消失的她(2013年上映)》中全片的两个反常识心理学效应:曼德拉效应、受助者恶意。
「被篡改的记忆—曼德拉效应 」
何非与妻子去国外旅行,妻子却离奇失踪,正在何非焦急寻找之时,一个陌生的女人却突然出现,对所有人声称自己就是他的妻子。
何非愤怒地找来警察对峙,然而更加令人费解的是,不论是证件还是照片,甚至是曾见过他们的酒店服务员,都说这个女人就是何非的妻子李木子。 大家如此坚信这个陌生女人的身份,反倒是何非情绪激动神经紧张,显得更为不正常。
直到华人律师陈麦的出现,才确认假木子的团队就是利用了一个心理效应蒙蔽了大家——曼德拉效应。
什么叫曼德拉效应?
这个词得名于南非总统曼德拉。1962年他曾因种族问题入狱,很多人都错误的以为曼德拉早在1980年就在监狱中去世了。他们还能清晰地描述出当时的报道和街上举行的游行纪念,甚至还听过曼德拉遗孀的哀悼演讲,但事实是,曼德拉直到2013年才真正去世。
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
类似这种大规模的群体记忆错误其实并不罕见,我们也许都经历过
“五十六个民族还是五十六个星座”?
我们从小唱了无数遍耳熟能详的《爱我中华》,你是不是也记得歌词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但其实正确的歌词确却是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
《爱我中华》歌词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还是 “是人也”?
尽管官方已经声明从来的教科书版本都是“是人也”,但还是有相当大规模的人表示自己学的版本就是“斯人也”。
关于曼德拉效应出现的原因至今仍存在争议,很多人仍愿意相信是出现了平行宇宙,但更科学更受认可的理论,则指向了人类记忆的碎片性和不可靠性。
我们是如何记忆的?
我们的记忆并不是以一个整体的方式进行储存的,而是由许多碎片记忆组成。 除了眼睛看到的,我们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信息也会被分别进行储存,最后共同组成对一个事物的印象,而其中任何一个碎片的变动都可能会影响我们对事物整体的记忆。
所以电影中,假木子就通过穿着和真木子相似的衣服,经常出现在何非附近,并且朝他的方向叫老公,篡改了服务员对于“何非妻子”的某些碎片记忆,影响了“何非妻子”的整体记忆。
另外,人也倾向于相信别人所说的是正确的,一旦有错误信息出现,就可能误导既有记忆的真实性。所以本就不熟悉何非夫妇的服务员,在诱导性提问下,很容易就重组了自己的记忆内容,认为眼前这个人,就是她印象中的“何非妻子”。
这是曼德拉效应在本片中的第一次出现,然而影片更精彩之处,在于曼德拉效应的第二次出现——何非的阴谋。
「受助者恶意」
何非也许并不明白什么叫做曼德拉效应,但却利用这一手段实行了犯罪。
他希望制造自己独自一人在酒吧而木子自己离开的假象,于是他让木子留在酒店,自己则是在酒吧故意大声呼喊参与活动,让大家都对他印象深刻。后来又假装喝醉去厕所呕吐,偷偷翻出去找到木子,作案后又返回。
返回时为了给自己的在场再加深印象,还重重打了敲他隔间门的大哥一拳。最后的效果就是,在其他人眼里,何非整晚都在酒吧活动,而李木子却一个人离奇失踪了。
这个巨大的反转使我们关注到何非和李木子的关系。
其实电影中除了曼德拉效应,还有一个隐秘但细思极恐的反常识心理现象——受助者恶意。
有时候,有些被帮助者会在受助中看见自己的无能、弱小和卑微,并认为帮助他的人是在施舍他、轻视他。而渴望平等,追求卓越,是人天然的本能,所以受助者就会一边接受帮助,一边心怀仇恨。也有一些受助者在习惯受助之后,会将帮助视为一种义务,而施助者一旦停止施助,就会引来不满甚至恨意,这种恨意很容易催生犯罪。这是一种最不易被察觉,却最具有毁灭性的心理。
何非本是一个穷困潦倒的赌徒,负债累累,在一次潜水工作中救下了受伤的李木子。李木子家财万贯,又十分善良心软,两人在一起后帮何非还清了所有的债务。但何非非但不戒赌,还欠下了更高的赌债,终于在发现李木子准备提出离婚之际,产生了杀妻夺财的念头。在真相大白之际,他喊出的那句“都是木子逼我的”,不禁让人感叹善良只换来了恨意。
电影的原型来自真实事件王暖暖案。2019年,32岁并且怀有三个月身孕的王暖暖在泰国登山时被丈夫推下悬崖,最后被救下幸存,却也失去了孩子和健康的身体。而俞东之所以要对妻子和孩子痛下杀手,竟是因为妻子不愿继续为自己偿还赌债。
还有曾震动社会的香港名媛蔡天凤案,她大方资助前夫乃至其一家生活,最后不仅没有换来感恩,还被前夫一家合谋残忍杀害。
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容易产生“受助者恶意”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施助者或者受助者,那么在心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容易产生“受助者恶意”呢?
1、受助者的人品、价值观、性格。 认知影响行为,这些是是否产生恶意心理的决定因素。如果其品行不端、价值观扭曲、又不懂感恩,那这个人是危险且不值得帮助的。
2、给予帮助的程度过大。 有时候一些小事上的帮助会得到感谢,但巨大的恩情却会使受助者产生无法回报的压力和羞愧,有可能会催生负面的情绪。巨大的受益也可能会进一步激发受助者的贪婪,最终成为吸血虫。
3、施助者的性格如果过于软弱、过于善良,也会给受助者得寸进尺的空间。如果像影片中的木子一样对受助者产生了情感上的依赖,还有可能被受助者反向控制利用。
4、施助的方式如果不合适,也会激起负面情绪。
我们该如何防备受助者恶意的发生呢?
首先帮助别人也需要恰到好处,如果你帮了别人一个大忙,为了避免给别人带来过大的压力,应该给对方几个能帮你小忙的机会,这样双方的心理位置就会重新平衡。
其次把握好帮助时的方法和态度,切忌施舍式地帮助, 这是对受助者的伤害,但也要警惕自己不要被受助者道德绑架,要让受助者明确认识到自己没有帮助他的义务。
「找回自尊和感激之心」
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中,受助者恶意一定程度上源自独立型自尊心不足和感激之心不足。
积极心理学中自尊心分为三个层次,其中的独立型自尊指不根据他人看法对自我进行评价,不因把自己和他人作比较而妄自菲薄。接受别人帮助,就感到自己低人一等,代表自尊心还不够独立。而感激之心是人感知幸福的重要能力,如果缺失,不仅会影响人际交往,还会使生活沉闷消极。
除了自尊和感激,积极心理学中还有很多科学、有效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人心。
via:
-
《消失的她》中的反常识心理学——受助者恶意 原创 大渔 大渔大师课 2023年06月30日 19:16 北京
https://mp.weixin.qq.com/s/YrrbjWK9hriZ0WROhy1yD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