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介绍磁性材料的性能、分类
本节介绍电机中永磁材料的工作曲线
本节介绍电机中主磁极、电枢的磁场及电枢反应
文章目录
- 磁性材料的基本概念
- 磁性材料的磁性能
- 高导磁性 饱和性 磁滞性 非线性
- 温度特性 电阻率特性
- 铁耗
- 磁性材料的分类
- 电机中的永磁材料
- 永磁电机概述
- 永磁材料的磁性能
- 磁化曲线
- 退磁曲线与磁回复线
- 永磁材料主要性能参数
- 永磁材料的工作点
- 常用的永磁材料
- 电机中的磁场
- 电角度
- 空载磁场(主磁极磁场)
- 电枢磁场
- 电枢反应
- 合成磁场
- 电枢反应的两个特点
磁性材料的基本概念
磁性材料:铁、钴、镍及其合金等能够直接或间接产生磁性的物质
根据物质的磁导率,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顺磁物质
μ
>
μ
0
抗磁物质
μ
<
μ
0
铁磁物质
μ
>
>
μ
0
\begin{aligned} 顺磁物质&\ \ \ \ \ \ \ \ \ \ &\mu&>\mu_0&\\ 抗磁物质&&\mu&<\mu_0&\\ 铁磁物质&&\mu&>>\mu_0& \end{aligned}
顺磁物质抗磁物质铁磁物质 μμμ>μ0<μ0>>μ0
磁性材料都是铁磁物质
磁畴:磁性物质内部形成的小区域。每一个区域可以看成一个“吸铁石”,称这些小区域为磁畴
对于普通磁性物质,没有外磁场作用的情况下,各个磁畴无序排列,磁场相互抵消,整体不显磁性
磁化:在外磁场作用下,磁畴方向发生变化,物质整体显示出磁性。称这个过程为磁化。
任何物质都可以被磁化,只是磁化的程度不同
磁性材料的磁性能
即铁磁物质的磁性能
高导磁性 饱和性 磁滞性 非线性
高导磁性
也就是磁导率高。
一般非磁性材料的磁导率和真空中磁导率
μ
0
=
4
π
×
1
0
−
7
H
/
m
\mu_0=4\pi\times10^{-7}H/m
μ0=4π×10−7H/m差不多,而磁性材料磁导率数值在几百几千上万
根据磁路的欧姆定律:导磁率越高,磁阻越小,产生同样效果磁场,需要的电流就越小。
磁化曲线:外加一磁场,记录磁性材料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绘制出来的曲线。这里在磁化曲线上还叠加了磁导率曲线,也就是处于不同的磁化程度下材料的磁导率是不同的。
用磁性材料做铁心,就是利用了高导磁性。选择其工作点的时候,应该选磁导率
μ
\mu
μ最大的点。
饱和性
磁畴的数量是有限的。
当所有磁畴都已经朝向同一方向,即使再加大外加磁场,磁化强度也不会再提高。
磁滞性
所谓的滞也就是滞后。当外加磁场回到0的时候,磁感应强度并未回到0,要等外加磁场到负数,才会回0
如果对磁性材料加载交变磁场,记录对应外加磁场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第一次加载时材料按照之前的磁化曲线磁化,这一段称为初始磁化曲线(灰色)。之后再周期性变化磁场,则能够画出以下的曲线(橙色):
剩磁Br:磁化后,外加磁场减为0时,磁性材料剩余的磁感应强度。(r->remain)
矫顽磁力Hc:磁化后,为使磁性材料的磁感应强度恢复为0,需要施加的反向磁场强度。(c->correct)
非线性
其实就是饱和性和磁滞性加一块,磁性材料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和外加磁场强度不是线性相关的。
温度特性 电阻率特性
温度特性
当铁磁材料的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铁磁物质就会变成弱磁物质。
一般认为相对磁导率
μ
r
=
1
\mu_r=1
μr=1时物质变为弱磁物质,称使得铁磁材料
μ
r
=
1
\mu_r=1
μr=1的温度为居里点
电阻率特征
常见的铁氧体、钕铁硼等永磁材料的电阻率很大(是纯铁的1000倍以上),因此用这些材料涡流损耗小
铁耗
刚刚提到了一个“涡流损耗”,是铁耗的一部分。铁耗,铁心损耗,包含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两个方面。
- 磁滞损耗
磁性材料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反复磁化时因发热引起的损耗
磁滞损耗功率与频率f成正比,与磁滞回线的面积成正比
经验公式: P h ∝ f B m α P_h\propto fB^\alpha_m Ph∝fBmα, α ≈ 2 \alpha \approx2 α≈2
(h->Hysteresis)
Bm:磁滞回线上磁感应强度最大值 - 涡流损耗
导体可以看做无数个闭合回路。在交变磁场中的导体产生旋涡状的感应电流,称为涡流。由涡流引起的损耗称为涡流损耗。
P w = ( π 2 f 2 d 2 B m 2 ) V 6 ρ P_w=\frac{(\pi^2f^2d^2B_m^2)V}{6\rho} Pw=6ρ(π2f2d2Bm2)V(这个公式了解一下就好)
其中:
f f f:频率
d d d:厚度
B m B_m Bm:导体上磁感应强度最大值
V V V:导体体积
ρ \rho ρ电阻率
减少铁耗的方法
- 选用磁滞回线小的材料制作铁心,减小磁滞损耗
- 选用电阻率大的材料,制成彼此绝缘的薄片,叠成铁心,减小涡流损耗
「注:涡流在垂直于磁通的平面内环流,因此需要顺着磁通方向堆叠薄片才能减小涡流损耗」
磁性材料的分类
根据磁滞回线可以对磁性材料进行分类:
软磁材料
剩磁、矫顽磁力都小,磁滞回线较窄
磁化后剩磁小且易于反向磁化
常见材料如硅钢片、纯铁、铸钢,常被用于制作铁心
永磁材料
剩磁、矫顽磁力都大,磁滞回线较宽
磁化后剩磁大且较难退磁或者反向磁化,可以保持较强的磁性
常被用于制作磁铁
矩磁材料
剩磁大,矫顽磁力小,磁滞回线为矩形
磁化后剩磁大但易于反向磁化,一方面能保持较强磁性,一方面方便改变极性
常被用于制作记忆元件
电机中的永磁材料
永磁电机概述
永磁材料被外磁场磁化,去掉外磁场后仍然保持较强的磁性,可以用在电机中作主磁极。这样构成的电机叫做永磁电机。
永磁电机的优点是没有铁耗,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因数高,动态性能好
缺点是控制困难,有退磁问题,成本较高
永磁材料的磁性能
磁化曲线
Oabc:初始磁化曲线
b:饱和点
Bs:饱和磁密(s->saturated)
bc:直线,斜率:
ρ
s
=
tan
α
s
=
μ
0
\rho_s=\tan \alpha_s=\mu_0
ρs=tanαs=μ0
第二、四象限的部分:去磁曲线/退磁曲线
可以理解为一族磁滞回线,这个整体构成了磁化曲线。不仅展示了滞回特性,还展示了非线性和饱和性。
实际工况下,永磁体工作在退磁曲线上
退磁曲线与磁回复线
首先引入工作点:直观来说就是平面上的一个点,在B-H座标中,表示材料中的B和H
当工作点位于退磁曲线上,如果直接去掉外部磁场,工作点并不会沿着退磁曲线恢复,而是有如下的规律:
取第二象限:
- 如果磁场强度从0去磁到 − H d -H_d −Hd,则永磁材料工作点沿红色线左移至K
- 磁场强度再恢复到0,工作点将沿绿色线Kam右移至m
- 磁场强度再次去磁到 − H d -H_d −Hd,工作点沿橙色线mbK左移至K
称KambK组成的环路为次磁滞环
次磁滞环上升和下降两个分支距离很近,可以用Km直线来近似表示,称这条直线为磁回复线,这条直线的斜率为回复磁导率
永磁材料主要性能参数
剩磁Br
矫顽磁力Hc,这两个就不说了
最大磁能积(BH)max:
先看磁能积BH:
也就是退磁曲线上某一点BH乘积。磁能积表示该状态下永磁材料的磁场能量密度。BH的最大值就是最大磁能积
B r 、 H c 、 ( B H ) m a x B_r、H_c、(BH)_{max} Br、Hc、(BH)max越大,表明材料的磁性能越好
永磁材料的工作点
刚才的工作点是概述某一种情况下磁性材料的状态,而这里要讲解的是在永磁电机的工作状态下永磁材料的状态。
先定义一波变量:
S
m
、
S
δ
1
、
S
δ
2
S_m、S_{\delta1}、S_{\delta2}
Sm、Sδ1、Sδ2:磁极横截面积、气隙1、气隙2横截面积
H
m
、
H
δ
1
、
H
δ
2
H_m、H_{\delta1}、H_{\delta2}
Hm、Hδ1、Hδ2:永磁材料内磁场强度、气隙1、气隙2内磁场强度
B也是一样的啦。(m->magnet)
对于闭合回路,永磁体中磁压降+气隙中磁压降=0,结合磁路欧姆定律可以导出H与B的关系。
而对于永磁体来说,除了满足磁路欧姆定律以外,还需要满足退磁曲线与磁回复线,因此取这些直线、曲线的交点,就得到工作点:
也就是说,当没有放入转子的时候,工作点在K,放入了转子之后,工作点变到K2
这里得到的称为空载工作点,而当转子通上电流,又会产生磁场对主磁极磁场产生影响,导致工作点改变。
总体来说,电机中的永磁材料都工作在退磁曲线上,因此部分电机在充磁后需要进行稳磁处理,部分电机在取出转子前需要用保磁环保磁,防止永久性去磁。
工作点选在最大磁能积上时,所需永磁材料最少
常用的永磁材料
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铝镍钴:剩磁高,容易去磁
铁氧体:价格低
稀土类,如钐钴类,钕铁硼。性能优良,贵,但居里点低使用时要注意温度。
电机中的磁场
电角度
平时我们说电机转过多少度,指的是空间角,也称机械角度,就是电机按照铁心的端面圆划分的角度。
电角度
在元件中,电流是呈周期性变化的。当电流完整的变化过一个周期,称为转过了360
°
\degree
°电角度
对应在空间中就是转子转过了一对磁极,再次回到同名磁极下。
同心圆柱面电磁转矩:
T
=
k
sin
(
p
θ
)
T=k\sin(p\theta)
T=ksin(pθ)
p:磁极对数
θ
\theta
θ:空间角
电角度 = p×机械角
观察直流电机电枢磁场和主磁极磁场:
主磁极磁场轴线和电枢磁场轴线相差
45
°
45\degree
45°,对于2对磁极的电机来说,就是
90
°
90\degree
90°电角度。
如果画出其他磁极对数的电机,都会得到电枢磁场轴线和主磁极磁场轴线夹角为90
°
\degree
°电角度
当 p θ = 90 ° p\theta=90\degree pθ=90°时,电磁转矩T最大,等于k。也就是说对比其他电机,在相同的条件下,直流电机的转矩最大。
对于单个线圈而言,转动过程中产生的磁场方向不变,大小改变(方向指的是环绕导体的方向,因为有换向器,磁极下面导体产生的磁场方向恒定)。而当多个线圈叠加时,总的电枢磁场保持恒定,大小、方向都不再变化了。因此直流电机可以产生稳定的输出转矩。
空载磁场(主磁极磁场)
空载磁场:直流电机电枢电流很小时,由励磁绕组电流单独作用产生的磁场。
实际上是主磁极磁场
主磁极磁场的磁路
漏磁通不能产生电磁转矩,它只能增加主磁极磁路的饱和程度。漏磁通比主磁通小的多,大约是主磁通的20%
主磁极磁场的磁通密度
空载时励磁磁动势主要降落在气隙上。如果忽略铁磁材料的磁阻,主磁极下的磁通密度分布取决于气隙的大小和形状。
- 磁极中心附近:气隙小且均匀,磁通密度大且为常数
- 靠近极尖处:气隙逐渐变大,磁通密度减小
- 极尖以外:气隙显著增大,磁通密度显著减小至0(虚线表示理论上分析,实际上在几何中性线处,磁阻可以认为是无限大,因此磁通为0)
气隙的磁密分布:
电枢磁场
电枢磁场:励磁电流为0,只有电枢电流时,电枢绕组产生的磁场。
电枢磁动势:电枢电流产生的磁动势
直轴:主磁极磁极轴线为直轴
交轴:与直轴正交的轴
图示电刷处为电枢磁极轴线。电刷处磁动势最强,主磁极轴线处磁动势为0.
实际由于绕组元件与电刷会偏转半个极距相连,所以电刷是处于换向器的几何中性线上,即主磁极的磁极轴线上。
电枢磁动势的轴线与主磁极轴线正交,因此电枢的磁动势又叫做交轴电枢磁动势
- 根据磁路欧姆定律: B = μ 0 F δ B=\frac{\mu_0F}{\delta} B=δμ0F,在主磁极轴线附近,磁密与磁动势成正比。
- 在极尖处,气隙增大,磁密减小,但并未完全减为0,而是呈马鞍形。
气隙磁密分布:
电枢反应
实际工作时,电机气隙的磁场是主磁极磁场和电枢磁场合成磁场。
电枢反应:由于电枢磁场,使得气隙中合成磁场的大小、方向不同的现象(电枢磁场对气隙磁场的影响)
也就是电机带负载时磁场分布
电枢反应与电刷的位置有关
合成磁场
当电刷放在几何中性线上:
空载磁场和电枢磁场磁密叠加:
换个角度来看两个磁场的叠加:
电枢反应的两个特点
1.使气隙磁场发生畸变
比较原磁极轴线两边:
N极下,右半部分被削弱,左半部分被增强
磁密实际过零点位置改变,也就是物理中性线和几何中性线不再重合。
带载后几何中性线上气隙的磁密不再为0,也就会使处于几何中性线位置的绕组元件产生感应电动势,降低电磁扭矩,使换向困难。
因此,实际工作时,电刷应放置在物理中性线位置。
电动机:物理中性线逆旋转方向偏转
发电机:物理中性线顺旋转方向偏转
回到几何中性线
2.对主磁极起去磁作用
以主磁极轴线为界,一半增强,一半削弱。
当主磁极不饱和的时候,削弱的部分等于增强的部分,主磁极总的磁通量与空载时相同。
但实际上主磁极工作在靠近饱和的区域。因此由于饱和性,增强的部分比削弱的部分要小,因此带负载时,主磁极磁通小于空载时,电枢磁场对主磁极起去磁作用。
称电刷在几何中性线时的电枢反应为交轴去磁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