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深度学习和计算

news2025/1/12 7:57:57

6.深度学习和计算

目录

  • 层和块
    • 自定义块
    • 顺序块
    • 在前向传播函数中执行代码
  • 参数管理
    • 参数访问
      • 目标参数
      • 一次性访问所有参数
      • 从嵌套块收集参数
    • 参数初始化
      • 内置初始化
      • 自定义初始化
    • 参数绑定
  • 自定义层
    • 不带参数的层
    • 带参数的层
  • 读写文件
    • 加载和保存张量
    • 加载和保存模型参数
    • 使用GPU
      • 计算设备
      • 张量与GPU
        • 存储在GPU上
        • 复制
        • 旁注
      • 神经网络与GPU

层和块

之前首次介绍神经网络时,我们关注的是具有单一输出的线性模型。 在这里,整个模型只有一个输出。 注意,单个神经网络 (1)接受一些输入; (2)生成相应的标量输出; (3)具有一组相关 参数(parameters),更新这些参数可以优化某目标函数。

然后,当考虑具有多个输出的网络时, 我们利用矢量化算法来描述整层神经元。 像单个神经元一样,层(1)接受一组输入, (2)生成相应的输出, (3)由一组可调整参数描述。 当我们使用softmax回归时,一个单层本身就是模型。 然而,即使我们随后引入了多层感知机,我们仍然可以认为该模型保留了上面所说的基本架构。

对于多层感知机而言,整个模型及其组成层都是这种架构。 整个模型接受原始输入(特征),生成输出(预测), 并包含一些参数(所有组成层的参数集合)。 同样,每个单独的层接收输入(由前一层提供), 生成输出(到下一层的输入),并且具有一组可调参数, 这些参数根据从下一层反向传播的信号进行更新。

为了实现这些复杂的网络,我们引入了神经网络__的概念。 (block)可以描述单个层、由多个层组成的组件或整个模型本身。 使用块进行抽象的一个好处是可以将一些块组合成更大的组件, 这一过程通常是递归的,如 图所示。 通过定义代码来按需生成任意复杂度的块, 我们可以通过简洁的代码实现复杂的神经网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编程的角度来看,块由_类_(class)表示。 它的任何子类都必须定义一个将其输入转换为输出的前向传播函数, 并且必须存储任何必需的参数。 注意,有些块不需要任何参数。 最后,为了计算梯度,块必须具有反向传播函数。 在定义我们自己的块时,由于自动微分 提供了一些后端实现,我们只需要考虑前向传播函数和必需的参数。

在构造自定义块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多层感知机 的代码。 下面的代码生成一个网络,其中包含一个具有256个单元和ReLU激活函数的全连接隐藏层, 然后是一个具有10个隐藏单元且不带激活函数的全连接输出层。

import torch
from torch import nn
from torch.nn import functional as F
# 其中20是输入的大小,10是输出的大小
net = nn.Sequential(nn.Linear(20, 256), nn.ReLU(), nn.Linear(256, 10))

X = torch.rand(2, 20)
net(X)
tensor([[ 0.0736, -0.0342, -0.2768, -0.1630, -0.2505,  0.2846, -0.0855, -0.2770,
         -0.0089, -0.0027],
        [ 0.1614, -0.0551, -0.2266, -0.1851, -0.2464,  0.3442, -0.0640, -0.2403,
          0.0980,  0.0015]], grad_fn=<AddmmBackward>)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通过实例化nn.Sequential来构建我们的模型, 层的执行顺序是作为参数传递的。 简而言之,nn.Sequential定义了一种特殊的Module, 即在PyTorch中表示一个块的类, 它维护了一个由Module组成的有序列表。 注意,两个全连接层都是Linear类的实例, Linear类本身就是Module的子类。 另外,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在通过net(X)调用我们的模型来获得模型的输出。 这实际上是net.__call__(X)的简写。 这个前向传播函数非常简单: 它将列表中的每个块连接在一起,将每个块的输出作为下一个块的输入。

自定义块

要想直观地了解块是如何工作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自己实现一个。 在实现我们自定义块之前,我们简要总结一下每个块必须提供的基本功能。

  1. 将输入数据作为其前向传播函数的参数。
  2. 通过前向传播函数来生成输出。请注意,输出的形状可能与输入的形状不同。例如,我们上面模型中的第一个全连接的层接收一个20维的输入,但是返回一个维度为256的输出。
  3. 计算其输出关于输入的梯度,可通过其反向传播函数进行访问。通常这是自动发生的。
  4. 存储和访问前向传播计算所需的参数。
  5. 根据需要初始化模型参数。

在下面的代码片段中,我们从零开始编写一个块。 它包含一个多层感知机,其具有256个隐藏单元的隐藏层和一个10维输出层。 注意,下面的MLP类继承了表示块的类。 我们的实现只需要提供我们自己的构造函数(Python中的__init__函数)和前向传播函数。

class MLP(nn.Module):
    # 用模型参数声明层。这里,我们声明两个全连接的层
    def __init__(self):
        # 调用MLP的父类Module的构造函数来执行必要的初始化。
        # 这样,在类实例化时也可以指定其他函数参数,例如模型参数params(稍后将介绍)
        super().__init__()
        self.hidden = nn.Linear(20, 256)  # 隐藏层
        self.out = nn.Linear(256, 10)  # 输出层

    # 定义模型的前向传播,即如何根据输入X返回所需的模型输出
    def forward(self, X):
        # 注意,这里我们使用ReLU的函数版本,其在nn.functional模块中定义。
        return self.out(F.relu(self.hidden(X)))

我们首先看一下前向传播函数,它以X作为输入, 计算带有激活函数的隐藏表示,并输出其未规范化的输出值。 在这个MLP实现中,两个层都是实例变量。 要了解这为什么是合理的,可以想象实例化两个多层感知机(net1net2), 并根据不同的数据对它们进行训练。 当然,我们希望它们学到两种不同的模型。

接着我们实例化多层感知机的层,然后在每次调用前向传播函数时调用这些层。 注意一些关键细节: 首先,我们定制的__init__函数通过super().__init__() 调用父类的__init__函数, 省去了重复编写模版代码的痛苦。 然后,我们实例化两个全连接层, 分别为self.hiddenself.out。 注意,除非我们实现一个新的运算符, 否则我们不必担心反向传播函数或参数初始化, 系统将自动生成这些。

我们来试一下这个函数:

net = MLP()
net(X)
# 输出为2*10的矩阵
tensor([[ 0.1981,  0.1234,  0.0592,  0.0819,  0.0648,  0.3781,  0.1214,  0.1906,
         -0.0062,  0.1415],
        [ 0.2254,  0.0934, -0.0539,  0.1771,  0.0199,  0.2174,  0.2251,  0.3334,
         -0.0966,  0.2420]], grad_fn=<AddmmBackward0>)

块的一个主要优点是它的多功能性。 我们可以子类化块以创建层(如全连接层的类)、 整个模型(如上面的MLP类)或具有中等复杂度的各种组件。 我们在接下来的章节中充分利用了这种多功能性, 比如在处理卷积神经网络时。

顺序块

现在我们可以更仔细地看看Sequential类是如何工作的, 回想一下Sequential的设计是为了把其他模块串起来。 为了构建我们自己的简化的MySequential, 我们只需要定义两个关键函数:

  1. 一种将块逐个追加到列表中的函数;
  2. 一种前向传播函数,用于将输入按追加块的顺序传递给块组成的“链条”。

下面的MySequential类提供了与默认Sequential类相同的功能。

class MySequential(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args): # *args不限制输入的参数个数
        super().__init__()
        for idx, module in enumerate(args):
            # 这里,module是Module子类的一个实例。我们把它保存在'Module'类的成员
            # 变量_modules中。_module的类型是OrderedDict
            self._modules[str(idx)] = module

    def forward(self, X):
        # OrderedDict保证了按照成员添加的顺序遍历它们
        for block in self._modules.values():
            X = block(X)
        return X

__init__函数将**每个模块逐个添加到有序字典_modules**。 读者可能会好奇为什么每个Module都有一个_modules属性? 以及为什么我们使用它而不是自己定义一个Python列表? 简而言之,_modules的主要优点是: 在模块的参数初始化过程中, 系统知道在_modules字典中查找需要初始化参数的子块。

MySequential的前向传播函数被调用时, 每个添加的块都按照它们被添加的顺序执行。 现在可以使用我们的MySequential类重新实现多层感知机。

net = MySequential(nn.Linear(20, 256), nn.ReLU(), nn.Linear(256, 10))
net(X)
tensor([[ 0.0270, -0.0326, -0.0883,  0.0289,  0.0240, -0.2199,  0.1712, -0.1201,
          0.1149,  0.1823],
        [-0.0254, -0.0283, -0.1461,  0.1541,  0.2295, -0.3174, -0.0860,  0.0275,
          0.0732,  0.1548]], grad_fn=<AddmmBackward0>)

在前向传播函数中执行代码

Sequential类使模型构造变得简单, 允许我们组合新的架构,而不必定义自己的类。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架构都是简单的顺序架构。 当需要更强的灵活性时,我们需要定义自己的块。 例如,我们可能希望在前向传播函数中执行Python的控制流。 此外,我们可能希望执行任意的数学运算, 而不是简单地依赖预定义的神经网络层。

到目前为止, 我们网络中的所有操作都对网络的激活值及网络的参数起作用。 然而,有时我们可能希望合并既不是上一层的结果也不是可更新参数的项, 我们称之为_常数参数_(constant parameter)。 例如,我们需要一个计算函数 f ( x , w ) = c ⋅ w ⊤ x f(\mathbf{x},\mathbf{w}) = c \cdot \mathbf{w}^\top \mathbf{x} f(x,w)=cwx的层, 其中x是输入, w是参数, c是某个在优化过程中没有更新的指定常量。 因此我们实现了一个FixedHiddenMLP类,如下所示:

class FixedHiddenMLP(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super().__init__()
        # 不计算梯度的随机权重参数。因此其在训练期间保持不变,不参加训练
        self.rand_weight = torch.rand((20, 20), requires_grad=False)
        self.linear = nn.Linear(20, 20)

    def forward(self, X):
        X = self.linear(X)
        # 使用创建的常量参数以及relu和mm函数(乘法)
        X = F.relu(torch.mm(X, self.rand_weight) + 1)
        # 复用全连接层。这相当于两个全连接层共享参数
        X = self.linear(X)
        # 控制流
        while X.abs().sum() > 1:
            X /= 2
        return X.sum()

在这个FixedHiddenMLP模型中,我们实现了一个隐藏层, 其权重(self.rand_weight)在实例化时被随机初始化,之后为常量。 这个权重不是一个模型参数,因此它永远不会被反向传播更新。 然后,神经网络将这个固定层的输出通过一个全连接层。

注意,在返回输出之前,模型做了一些不寻常的事情: 它运行了一个while循环,在 L 1 L_1 L1范数大于1的条件下, 将输出向量除以2,直到它满足条件为止。 最后,模型返回了X中所有项的和。 注意,此操作可能不会常用于在任何实际任务中, 我们只展示如何将任意代码集成到神经网络计算的流程中。

net = FixedHiddenMLP()
net(X)
tensor(-0.2160, grad_fn=<SumBackward0>)

我们可以混合搭配各种组合块的方法。 在下面的例子中,我们以一些想到的方法嵌套块。

class NestMLP(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super().__init__()
        self.net = nn.Sequential(nn.Linear(20, 64), nn.ReLU(),
                                 nn.Linear(64, 32), nn.ReLU())
        self.linear = nn.Linear(32, 16)

    def forward(self, X):
        return self.linear(self.net(X))

chimera = nn.Sequential(NestMLP(), nn.Linear(16, 20), FixedHiddenMLP())
chimera(X)
tensor(-0.4822, grad_fn=<SumBackward0>)

参数管理

在选择了架构并设置了超参数后,我们就进入了训练阶段。 此时,我们的目标是找到使损失函数最小化的模型参数值。 经过训练后,我们将需要使用这些参数来做出未来的预测。 此外,有时我们希望提取参数,以便在其他环境中复用它们, 将模型保存下来,以便它可以在其他软件中执行, 或者为了获得科学的理解而进行检查。

之前的介绍中,我们只依靠深度学习框架来完成训练的工作, 而忽略了操作参数的具体细节。 本节,我们将介绍以下内容:

  • 访问参数,用于调试、诊断和可视化;
  • 参数初始化;
  • 在不同模型组件间共享参数。

我们首先看一下具有单隐藏层的多层感知机。

import torch
from torch import nn

net = nn.Sequential(nn.Linear(4, 8), nn.ReLU(), nn.Linear(8, 1))# net0,1,2
X = torch.rand(size=(2, 4))
net(X)
tensor([[-0.0619],
        [-0.0489]], grad_fn=<AddmmBackward0>)

参数访问

我们从已有模型中访问参数。 当通过Sequential类定义模型时, 我们可以通过索引来访问模型的任意层。 这就像模型是一个列表一样,每层的参数都在其属性中。 如下所示,我们可以检查第二个全连接层的参数。

print(net[2].state_dict())# nn.Linear(8, 1)
OrderedDict([('weight', tensor([[ 0.3016, -0.1901, -0.1991, -0.1220,  0.1121, -0.1424, -0.3060,  0.3400]])), ('bias', tensor([-0.0291]))])

输出的结果告诉我们一些重要的事情: 首先,这个全连接层包含两个参数,分别是该层的权重和偏置。 两者都存储为单精度浮点数(float32)。 注意,参数名称允许唯一标识每个参数,即使在包含数百个层的网络中也是如此。

目标参数

注意,每个参数都表示为参数类的一个实例。 要对参数执行任何操作,首先我们需要访问底层的数值。 有几种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有些比较简单,而另一些则比较通用。 下面的代码从第二个全连接层(即第三个神经网络层)提取偏置, 提取后返回的是一个参数类实例,并进一步访问该参数的值。

print(type(net[2].bias))
print(net[2].bias)
print(net[2].bias.data)
<class 'torch.nn.parameter.Parameter'>
Parameter containing:
tensor([-0.0291], requires_grad=True)
tensor([-0.0291])

参数是复合的对象,包含值、梯度和额外信息。 这就是我们需要显式参数值的原因。 除了值之外,我们还可以访问每个参数的梯度。 在上面这个网络中,由于我们还没有调用反向传播,所以参数的梯度处于初始状态。

net[2].weight.grad == None # 梯度
True

一次性访问所有参数

当我们需要对所有参数执行操作时,逐个访问它们可能会很麻烦。 当我们处理更复杂的块(例如,嵌套块)时,情况可能会变得特别复杂, 因为我们需要递归整个树来提取每个子块的参数。 下面,我们将通过演示来比较访问第一个全连接层的参数和访问所有层

print(*[(name, param.shape) for name, param in net[0].named_parameters()])
print(*[(name, param.shape) for name, param in net.named_parameters()])
('weight', torch.Size([8, 4])) ('bias', torch.Size([8]))
('0.weight', torch.Size([8, 4])) ('0.bias', torch.Size([8])) ('2.weight', torch.Size([1, 8])) ('2.bias', torch.Size([1]))

这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访问网络参数的方式,如下所示。

net.state_dict()['2.bias'].data
tensor([-0.0291])

从嵌套块收集参数

让我们看看,如果我们将多个块相互嵌套,参数命名约定是如何工作的。 我们首先定义一个生成块的函数(可以说是“块工厂”),然后将这些块组合到更大的块中。

def block1():
    return nn.Sequential(nn.Linear(4, 8), nn.ReLU(),
                         nn.Linear(8, 4), nn.ReLU())

def block2():
    net = nn.Sequential()
    for i in range(4):
        # 在这里嵌套4个block1
        net.add_module(f'block {i}', block1())
    return net

rgnet = nn.Sequential(block2(), nn.Linear(4, 1))
rgnet(X)
tensor([[-0.3078],
        [-0.3078]], grad_fn=<AddmmBackward0>)

设计了网络后,我们看看它是如何工作的。

print(rgnet)
Sequential(
  (0): Sequential(
    (block 0): Sequential(
      (0): Linear(in_features=4, out_features=8, bias=True)
      (1): ReLU()
      (2): Linear(in_features=8, out_features=4, bias=True)
      (3): ReLU()
    )
    (block 1): Sequential(
      (0): Linear(in_features=4, out_features=8, bias=True)
      (1): ReLU()
      (2): Linear(in_features=8, out_features=4, bias=True)
      (3): ReLU()
    )
    (block 2): Sequential(
      (0): Linear(in_features=4, out_features=8, bias=True)
      (1): ReLU()
      (2): Linear(in_features=8, out_features=4, bias=True)
      (3): ReLU()
    )
    (block 3): Sequential(
      (0): Linear(in_features=4, out_features=8, bias=True)
      (1): ReLU()
      (2): Linear(in_features=8, out_features=4, bias=True)
      (3): ReLU()
    )
  )
  (1): Linear(in_features=4, out_features=1, bias=True)
)

因为层是分层嵌套的,所以我们也可以像通过嵌套列表索引一样访问它们。 下面,我们访问第一个主要的块中、第二个子块的第一层的偏置项。

rgnet[0][1][0].bias.data
tensor([-0.2539,  0.4913,  0.3029, -0.4799,  0.2022,  0.3146,  0.0601,  0.3757])

参数初始化

知道了如何访问参数后,现在我们看看如何正确地初始化参数。 我们在 中讨论了良好初始化的必要性。 深度学习框架提供默认随机初始化, 也允许我们创建自定义初始化方法, 满足我们通过其他规则实现初始化权重。

默认情况下,PyTorch会根据一个范围均匀地初始化权重和偏置矩阵, 这个范围是根据输入和输出维度计算出的。 PyTorch的nn.init模块提供了多种预置初始化方法。

内置初始化

让我们首先调用内置的初始化器。 下面的代码将所有权重参数初始化为标准差为0.01的高斯随机变量, 且将偏置参数设置为0。

def init_normal(m): # nn.Module
# 所有权重参数初始化为标准差为0.01的高斯随机变量, 且将偏置参数设置为0
    if type(m) == nn.Linear:
        nn.init.normal_(m.weight, mean=0, std=0.01)
        nn.init.zeros_(m.bias)
net.apply(init_normal) # apply的用法是把所有的Module遍历一遍这个函数
net[0].weight.data[0], net[0].bias.data[0]
(tensor([-0.0128, -0.0141,  0.0062,  0.0028]), tensor(0.))

我们还可以将所有参数初始化为给定的常数,比如初始化为1。

def init_constant(m):
    if type(m) == nn.Linear:
        nn.init.constant_(m.weight, 1)
        nn.init.zeros_(m.bias)
net.apply(init_constant)
net[0].weight.data[0], net[0].bias.data[0]
(tensor([1., 1., 1., 1.]), tensor(0.))

我们还可以对某些块应用不同的初始化方法。 例如,下面我们使用Xavier初始化方法初始化第一个神经网络层, 然后将第三个神经网络层初始化为常量值42。

def init_xavier(m):
    if type(m) == nn.Linear:
        nn.init.xavier_uniform_(m.weight)
def init_42(m):
    if type(m) == nn.Linear:
        nn.init.constant_(m.weight, 42)

net[0].apply(init_xavier)
net[2].apply(init_42)
print(net[0].weight.data[0])
print(net[2].weight.data)
tensor([ 0.3809,  0.5354, -0.4686, -0.2376])
tensor([[42., 42., 42., 42., 42., 42., 42., 42.]])

自定义初始化

有时,深度学习框架没有提供我们需要的初始化方法。 在下面的例子中,我们使用以下的分布为任意权重参数w定义初始化方法:

w ∼ { U ( 5 , 10 )  可能性  1 4 0  可能性  1 2 U ( − 10 , − 5 )  可能性  1 4 w \sim\left\{\begin{array}{ll}U(5,10) & \text { 可能性 } \frac{1}{4} \\ 0 & \text { 可能性 } \frac{1}{2} \\ U(-10,-5) & \text { 可能性 } \frac{1}{4}\end{array}\right. w U(5,10)0U(10,5) 可能性 41 可能性 21 可能性 41

同样,我们实现了一个my_init函数来应用到net

def my_init(m):
    if type(m) == nn.Linear:
        print("Init", *[(name, param.shape)
                        for name, param in m.named_parameters()][0])
        nn.init.uniform_(m.weight, -10, 10)
        m.weight.data *= m.weight.data.abs() >= 5

net.apply(my_init)
net[0].weight[:2]
Init weight torch.Size([8, 4])
Init weight torch.Size([1, 8])
tensor([[-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9.3464, 5.5061, 6.8197]], grad_fn=<SliceBackward0>)

注意,我们始终可以直接设置参数。

net[0].weight.data[:] += 1
net[0].weight.data[0, 0] = 42
net[0].weight.data[0]
tensor([42.,  1.,  1.,  1.])

参数绑定

有时我们希望在多个层间共享参数: 我们可以定义一个稠密层,然后使用它的参数来设置另一个层的参数。

# 我们需要给共享层一个名称,以便可以引用它的参数
shared = nn.Linear(8, 8)
net = nn.Sequential(nn.Linear(4, 8), nn.ReLU(),
                    shared, nn.ReLU(),
                    shared, nn.ReLU(),
                    nn.Linear(8, 1))
net(X)
# 检查参数是否相同
print(net[2].weight.data[0] == net[4].weight.data[0])
net[2].weight.data[0, 0] = 100
# 确保它们实际上是同一个对象,而不只是有相同的值
print(net[2].weight.data[0] == net[4].weight.data[0])
tensor([True, True, True, True, True, True, True, True])
tensor([True, True, True, True, True, True, True, True])

这个例子表明第三个和第五个神经网络层的参数是绑定的。 它们不仅值相等,而且由相同的张量表示。 因此,如果我们改变其中一个参数,另一个参数也会改变。

这里有一个问题:当参数绑定时,梯度会发生什么情况? 答案是由于模型参数包含梯度,因此在反向传播期间第二个隐藏层 (即第三个神经网络层)和第三个隐藏层(即第五个神经网络层)的梯度会加在一起。

自定义层

深度学习成功背后的一个因素是神经网络的灵活性: 我们可以用创造性的方式组合不同的层,从而设计出适用于各种任务的架构。 例如,研究人员发明了专门用于处理图像、文本、序列数据和执行动态规划的层。 有时我们会遇到或要自己发明一个现在在深度学习框架中还不存在的层。 在这些情况下,必须构建自定义层。本节将展示如何构建自定义层

不带参数的层

首先,我们构造一个没有任何参数的自定义层。 回忆一下在对块的介绍, 这应该看起来很眼熟。 下面的CenteredLayer类要从其输入中减去均值。 要构建它,我们只需继承基础层类并实现前向传播功能。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functional as F
from torch import nn


class CenteredLayer(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super().__init__()

    def forward(self, X):
        return X - X.mean()

让我们向该层提供一些数据,验证它是否能按预期工作。

layer = CenteredLayer()
layer(torch.FloatTensor([1, 2, 3, 4, 5]))
tensor([-2., -1.,  0.,  1.,  2.])

现在,我们可以将层作为组件合并到更复杂的模型中。

net = nn.Sequential(nn.Linear(8, 128), CenteredLayer())

作为额外的健全性检查,我们可以在向该网络发送随机数据后,检查均值是否为0。 由于我们处理的是浮点数,因为存储精度的原因,我们仍然可能会看到一个非常小的非零数。

Y = net(torch.rand(4, 8))
Y.mean()
tensor(-1.3970e-09, grad_fn=<MeanBackward0>)

带参数的层

以上我们知道了如何定义简单的层,下面我们继续定义具有参数的层,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训练进行调整。 我们可以使用内置函数来创建参数,这些函数提供一些基本的管理功能。 比如管理访问、初始化、共享、保存和加载模型参数。 这样做的好处之一是:我们不需要为每个自定义层编写自定义的序列化程序。

现在,让我们实现自定义版本的全连接层。 回想一下,该层需要两个参数,一个用于表示权重,另一个用于表示偏置项。 在此实现中,我们使用修正线性单元作为激活函数。 该层需要输入参数:in_unitsunits,分别表示输入数和输出数。

class MyLinear(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in_units, units): # in_units输入维度,units输出维度
        super().__init__()
        # randn:按照正态分布生成随机数
        self.weight = nn.Parameter(torch.randn(in_units, units))
        self.bias = nn.Parameter(torch.randn(units,))
    def forward(self, X):
        linear = torch.matmul(X, self.weight.data) + self.bias.data
        return F.relu(linear)

接下来,我们实例化MyLinear类并访问其模型参数。

linear = MyLinear(5, 3) # 实例化
linear.weight
Parameter containing:
tensor([[ 1.9094, -0.8244, -1.6846],
        [ 0.6850,  0.8366, -1.3837],
        [ 0.0289,  2.0976,  1.3855],
        [-0.8574, -0.3557, -0.4109],
        [ 2.2963, -1.3008,  1.2173]], requires_grad=True)

我们可以使用自定义层直接执行前向传播计算。

linear(torch.rand(2, 5))
tensor([[0.0984, 0.5687, 2.8316],
        [2.2558, 0.0000, 1.8880]])

我们还可以使用自定义层构建模型,就像使用内置的全连接层一样使用自定义层。

net = nn.Sequential(MyLinear(64, 8), MyLinear(8, 1))
net(torch.rand(2, 64))
tensor([[7.5465],
        [4.6817]])

读写文件

到目前为止,我们讨论了如何处理数据, 以及如何构建、训练和测试深度学习模型。 然而,有时我们希望保存训练的模型, 以备将来在各种环境中使用(比如在部署中进行预测)。 此外,当运行一个耗时较长的训练过程时, 最佳的做法是定期保存中间结果, 以确保在服务器电源被不小心断掉时,我们不会损失几天的计算结果。 因此,现在是时候学习如何加载和存储权重向量和整个模型了。

加载和保存张量

对于单个张量,我们可以直接调用loadsave函数分别读写它们。 这两个函数都要求我们提供一个名称,save要求将要保存的变量作为输入。

import torch
from torch import nn
from torch.nn import functional as F

x = torch.arange(4)
torch.save(x, 'x-file')

我们现在可以将存储在文件中的数据读回内存。

x2 = torch.load('x-file')
x2
tensor([0, 1, 2, 3])

我们可以存储一个张量列表,然后把它们读回内存。

y = torch.zeros(4)
torch.save([x, y],'x-files')
x2, y2 = torch.load('x-files')
(x2, y2)
(tensor([0, 1, 2, 3]), tensor([0., 0., 0., 0.]))

我们甚至可以写入或读取从字符串映射到张量的字典。 当我们要读取或写入模型中的所有权重时,这很方便。

mydict = {'x': x, 'y': y}
torch.save(mydict, 'mydict')
mydict2 = torch.load('mydict')
mydict2
{'x': tensor([0, 1, 2, 3]), 'y': tensor([0., 0., 0., 0.])}

加载和保存模型参数

保存单个权重向量(或其他张量)确实有用, 但是如果我们想保存整个模型,并在以后加载它们, 单独保存每个向量则会变得很麻烦。 毕竟,我们可能有数百个参数散布在各处。 因此,深度学习框架提供了内置函数来保存和加载整个网络。 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细节是,这将保存模型的参数而不是保存整个模型。 例如,如果我们有一个3层多层感知机,我们需要单独指定架构。 因为模型本身可以包含任意代码,所以模型本身难以序列化。 因此,为了恢复模型,我们需要用代码生成架构, 然后从磁盘加载参数。 让我们从熟悉的多层感知机开始尝试一下。

class MLP(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super().__init__()
        self.hidden = nn.Linear(20, 256)
        self.output = nn.Linear(256, 10)

    def forward(self, x):
        return self.output(F.relu(self.hidden(x)))

net = MLP()
X = torch.randn(size=(2, 20))
Y = net(X)

接下来,我们将模型的参数存储在一个叫做“mlp.params”的文件中。

torch.save(net.state_dict(), 'mlp.params')

为了恢复模型,我们实例化了原始多层感知机模型的一个备份。 这里我们不需要随机初始化模型参数,而是直接读取文件中存储的参数

clone = MLP()
clone.load_state_dict(torch.load('mlp.params'))
clone.eval()
MLP(
  (hidden): Linear(in_features=20, out_features=256, bias=True)
  (output): Linear(in_features=256, out_features=10, bias=True)
)

由于两个实例具有相同的模型参数,在输入相同的X时, 两个实例的计算结果应该相同。 让我们来验证一下。

Y_clone = clone(X)
Y_clone == Y
tensor([[True, True, True, True, True, True, True, True, True, True],
        [True, True, True, True, True, True, True, True, True, True]])

使用GPU

本节,我们将讨论如何利用这种计算性能进行研究。 首先是如何使用单个GPU,然后是如何使用多个GPU和多个服务器(具有多个GPU)。

我们先看看如何使用单个NVIDIA GPU进行计算。 首先,确保至少安装了一个NVIDIA GPU。 然后,下载NVIDIA驱动和CUDA 并按照提示设置适当的路径。 当这些准备工作完成,就可以使用nvidia-smi命令来查看显卡信息。

!nvidia-smi
Wed Feb  1 17:40:37 2023       
+-----------------------------------------------------------------------------+
| NVIDIA-SMI 522.06       Driver Version: 522.06       CUDA Version: 11.8     |
|-------------------------------+----------------------+----------------------+
| GPU  Name            TCC/WDDM | Bus-Id        Disp.A | Volatile Uncorr. ECC |
| Fan  Temp  Perf  Pwr:Usage/Cap|         Memory-Usage | GPU-Util  Compute M. |
|                               |                      |               MIG M. |
|===============================+======================+======================|
|   0  NVIDIA GeForce ... WDDM  | 00000000:01:00.0  On |                  N/A |
| N/A   57C    P8     8W /  N/A |   1041MiB /  6144MiB |     28%      Default |
|                               |                      |                  N/A |
+-------------------------------+----------------------+----------------------+
                                                                               
+-----------------------------------------------------------------------------+
| Processes:                                                                  |
|  GPU   GI   CI        PID   Type   Process name                  GPU Memory |
|        ID   ID                                                   Usage      |
|=============================================================================|
|    0   N/A  N/A      2060    C+G   ...d\runtime\WeChatAppEx.exe    N/A      |
|    0   N/A  N/A      5744    C+G   C:\Windows\explorer.exe         N/A      |
|    0   N/A  N/A      9500    C+G   D:\ToDesk\ToDesk.exe            N/A      |
|    0   N/A  N/A     15816    C+G   ...ge\Application\msedge.exe    N/A      |
|    0   N/A  N/A     15976    C+G   ...2txyewy\TextInputHost.exe    N/A      |
|    0   N/A  N/A     18228    C+G   ...y\ShellExperienceHost.exe    N/A      |
|    0   N/A  N/A     21512    C+G   ...me\Application\chrome.exe    N/A      |
|    0   N/A  N/A     23496    C+G   ...CloudMusic\cloudmusic.exe    N/A      |
|    0   N/A  N/A     24448    C+G   ...\10.1.0.6636\QyPlayer.exe    N/A      |
|    0   N/A  N/A     26052    C+G   ...\10.1.0.6636\QyClient.exe    N/A      |
|    0   N/A  N/A     39856    C+G   ...518.69\msedgewebview2.exe    N/A      |
|    0   N/A  N/A     69112    C+G   ...lPanel\SystemSettings.exe    N/A      |
+-----------------------------------------------------------------------------+

在PyTorch中,每个数组都有一个设备(device), 我们通常将其称为环境(context)。 默认情况下,所有变量和相关的计算都分配给CPU。 有时环境可能是GPU。 当我们跨多个服务器部署作业时,事情会变得更加棘手。 通过智能地将数组分配给环境, 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在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时间。 例如,当在带有GPU的服务器上训练神经网络时, 我们通常希望模型的参数在GPU上。

要运行此部分中的程序,至少需要两个GPU。 注意,对大多数桌面计算机来说,这可能是奢侈的,但在云中很容易获得。 例如可以使用AWS EC2的多GPU实例。 本书的其他章节大都不需要多个GPU, 而本节只是为了展示数据如何在不同的设备之间传递。

计算设备

我们可以指定用于存储和计算的设备,如CPU和GPU。 默认情况下,张量是在内存中创建的,然后使用CPU计算它。

在PyTorch中,CPU和GPU可以用torch.device('cpu')torch.device('cuda')表示。 应该注意的是,cpu设备意味着所有物理CPU和内存, 这意味着PyTorch的计算将尝试使用所有CPU核心。 然而,gpu设备只代表一个卡和相应的显存。 如果有多个GPU,我们使用torch.device(f'cuda:{i}') 来表示第i块GPU(i从0开始)。 另外,cuda:0cuda是等价的。

import torch
from torch import nn

torch.device('cpu'), torch.device('cuda'), torch.device('cuda:1')
(device(type='cpu'), device(type='cuda'), device(type='cuda', index=1))

我们可以查询可用gpu的数量。

torch.cuda.device_count()
1

现在我们定义了两个方便的函数, 这两个函数允许我们在不存在所需所有GPU的情况下运行代码。

def try_gpu(i=0):  #@save
    """如果存在,则返回gpu(i),否则返回cpu()"""
    if torch.cuda.device_count() >= i + 1:
        return torch.device(f'cuda:{i}')
    return torch.device('cpu')

def try_all_gpus():  #@save
    """返回所有可用的GPU,如果没有GPU,则返回[cpu(),]"""
    devices = [torch.device(f'cuda:{i}')
             for i in range(torch.cuda.device_count())]
    return devices if devices else [torch.device('cpu')]

try_gpu(), try_gpu(10), try_all_gpus()
(device(type='cuda', index=0),
 device(type='cpu'),
 [device(type='cuda', index=0)])

张量与GPU

我们可以查询张量所在的设备。 默认情况下,张量是在CPU上创建的。

x = torch.tensor([1, 2, 3])
x.device
device(type='cpu')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何时我们要对多个项进行操作, 它们都必须在同一个设备上。 例如,如果我们对两个张量求和, 我们需要确保两个张量都位于同一个设备上, 否则框架将不知道在哪里存储结果,甚至不知道在哪里执行计算。

存储在GPU上

有几种方法可以在GPU上存储张量。 例如,我们可以在创建张量时指定存储设备。接 下来,我们在第一个gpu上创建张量变量X。 在GPU上创建的张量只消耗这个GPU的显存。 我们可以使用nvidia-smi命令查看显存使用情况。 一般来说,我们需要确保不创建超过GPU显存限制的数据。

X = torch.ones(2, 3, device=try_gpu())
X
tensor([[1., 1., 1.],
        [1., 1., 1.]], device='cuda:0')

假设我们至少有两个GPU,下面的代码将在第二个GPU上创建一个随机张量。

Y = torch.rand(2, 3, device=try_gpu(1))
Y
tensor([[0.3821, 0.5270, 0.4919],
        [0.9391, 0.0660, 0.6468]], device='cuda:1')

复制

如果我们要计算X + Y,我们需要决定在哪里执行这个操作。 例如,如图所示, 我们可以将X传输到第二个GPU并在那里执行操作。 _不要_简单地X加上Y,因为这会导致异常, 运行时引擎不知道该怎么做:它在同一设备上找不到数据会导致失败。 由于Y位于第二个GPU上,所以我们需要将X移到那里, 然后才能执行相加运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Z = X.cuda(1)
print(X)
print(Z)
tensor([[1., 1., 1.],
        [1., 1., 1.]], device='cuda:0')
tensor([[1., 1., 1.],
        [1., 1., 1.]], device='cuda:1')

现在数据在同一个GPU上(ZY都在),我们可以将它们相加

Y + Z
tensor([[1.3821, 1.5270, 1.4919],
        [1.9391, 1.0660, 1.6468]], device='cuda:1')

假设变量Z已经存在于第二个GPU上。 如果我们还是调用Z.cuda(1)会发生什么? 它将返回Z,而不会复制并分配新内存。

Z.cuda(1) is Z
True

旁注

人们使用GPU来进行机器学习,因为单个GPU相对运行速度快。 但是在设备(CPU、GPU和其他机器)之间传输数据比计算慢得多。 这也使得并行化变得更加困难,因为我们必须等待数据被发送(或者接收), 然后才能继续进行更多的操作。 这就是为什么拷贝操作要格外小心。 根据经验,多个小操作比一个大操作糟糕得多。 此外,一次执行几个操作比代码中散布的许多单个操作要好得多。 如果一个设备必须等待另一个设备才能执行其他操作, 那么这样的操作可能会阻塞。 这有点像排队订购咖啡,而不像通过电话预先订购: 当客人到店的时候,咖啡已经准备好了。

最后,当我们打印张量或将张量转换为NumPy格式时, 如果数据不在内存中,框架会首先将其复制到内存中, 这会导致额外的传输开销。 更糟糕的是,它现在受制于全局解释器锁,使得一切都得等待Python完成。

神经网络与GPU

类似地,神经网络模型可以指定设备。 下面的代码将模型参数放在GPU上。

net = nn.Sequential(nn.Linear(3, 1))
net = net.to(device=try_gpu())

当输入为GPU上的张量时,模型将在同一GPU上计算结果。

net(X)
tensor([[-0.0605],
        [-0.0605]], device='cuda:0', grad_fn=<AddmmBackward0>)

让我们确认模型参数存储在同一个GPU上。

net[0].weight.data.device
device(type='cuda', index=0)

总之,只要所有的数据和参数都在同一个设备上, 我们就可以有效地学习模型。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191957.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JS中函数声明与函数表达式的区别

1、函数定义 JavaScript 中定义函数最常用的方式是函数声明和函数表达式。这两种技术非常相似&#xff0c;有时甚至难以区分&#xff0c;它们之间还是存在着微妙的差别。 JavaScript 定义函数的最基本方式是函数声明&#xff1a; 函数声明必须独立&#xff0c;但也能够被包含在…

REST开发

REST风格一、简介优点REST风格二、使用三、注解PathVariableResponseBody、RequestParam和PathVariable区别应用快速开发一、简介 REST&#xff08;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xff09;&#xff0c;表现形式状态转换 传统风格资源描述形式 http://localhost/user/ge…

Smartbi电子表格软件集成的优势

Smartbi电子表格软件作为国内顶尖的企业报表工具&#xff0c;具有“真Excel”特色&#xff0c;直接用Excel作为设计器&#xff0c;仅需安装一个插件就可以解决众多报表难题。无需增加学习成本&#xff0c;学习一个新的设计器&#xff0c;更能解决Excel的取数、性能等问题&#…

Wireless M-Bus介绍-摘自OMS

Wireless M-Bus(wM-Bus或无线M-Bus)是成熟的Wired M-Bus(有线M-Bus)标准的后续增强。2003年&#xff08;这里估计是资料错误,第一个无线M-Bus的标准是2013年的&#xff09;&#xff0c;EN 13757-4首次对其进行了描述&#xff08;&#xff1f;&#xff09;。该标准为M-Bus层模型…

Python 全栈系列216 APIFunc.Database启动流程

说明 上次做了一些改进,现在关注使用的流程。 内容 1 基础概念 能大约知道大致的几个部分有助于记忆操作步骤,以后这个项目的代号就是ABD了。 1 所有启动相关的代码全部封装在镜像apifunc_database_model1:v3,基于这个镜像就可以启动一个所有对应的服务流2 在Portal上有相关…

为WEB3 的GameFi行业爆发提供全新动力

WEB3 GameFi的突破口在2022年末Octopus Network Co-founder Louis指出&#xff0c;GameFi要完成2023年的全新爆发需要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xff0c;所有用户共同参与由平台成长带来的市场红利&#xff0c;单一的Gamefi将会更加产品化&#xff0c;体验化&#xff0c;具备整合…

详解树状数组

前言树状数组或二叉索引树&#xff08;Binary Indexed Tree&#xff09;&#xff0c;又以其发明者命名为 Fenwick 树。其初衷是解决数据压缩里的累积频率的计算问题&#xff0c;现多用于高效计算数列的前缀和、区间和。它可以以 O(logn) 的时间得到任意前缀和。并同时支持在 O(…

JVM线上问题定位命令

概述 本文主要介绍下平常可能会使用到的命令&#xff1a;jps、jinfo、jmap、jstat、jstack jps jps主要是查看Java进程号&#xff0c;有个Java进程号后面的命令也才能发挥作用。 jps -help可以列出jps支持的参数&#xff0c;大家可以试一下 jinfo jinfo后面跟jps打出来的…

nvm(node版本管理)

文章目录1 安装2 配置镜像&#xff0c;提高下载速度3 常用命令4 vue版本与node版本的依赖关系注意事项1 nvm use 报错1 安装 官方下载地址&#xff1a; https://nvm.uihtm.com/ 官网同时还给出了非常详细的指令文档。 下载windows版本的安装包&#xff0c;按照提示点击下一步…

网络通信Socket学习记录

网络通信Socket Socket socket起源于unix&#xff0c;而unix/linux基本思想就是一切皆文件&#xff0c;也称为文件描述符socket是对“open—write/read—close”的一种实现socket是对TCP/IP协议的一种封装&#xff0c;socket本身不是协议&#xff0c;通过socket才能使用TCP/I…

一站式轻监控轻运维系统nezha(上篇)

本文软件由网友 114514 推荐&#xff1b; 什么是哪吒监控 &#xff1f; 哪吒监控 是自托管、轻量级服务器和网站监控运维工具&#xff0c;属于一站式轻监控轻运维系统&#xff0c;分主控端和被控端&#xff0c;主控端提供访问的面板&#xff0c;被控端就是需要监控的服务器。 准…

Python的集合(set)类型、None类型.....

Day07 数据类型&#xff08;下&#xff09; dict,字典类型,一个容器&#xff0c;元素必须是键值对 Set,集合类型&#xff0c;一个不允许重复&可变类型&#xff08;元素可哈希&#xff09; float&#xff0c;浮点类型&#xff0c;常见的小数 文章目录1.集合&#xff08;se…

this和super的区别

0.定义区别this&#xff1a;是自身的一个对象&#xff0c;代表对象本身&#xff0c;可以理解为&#xff1a;指向对象本身的一个指针。 super&#xff1a;可以理解为是指向自己超&#xff08;父&#xff09;类对象的一个指针&#xff0c;而这个超类指的是离自己最 近的一个父类。…

docker镜像lasest具体是哪个版本

拿Nginx举例&#xff1a; 我们安装镜像Nginx时&#xff0c;假设使用的下面这样&#xff1a; docker pull nginx:latest 执行上面的命令后&#xff0c;最后得到&#xff1a;"Status: Downloaded newer image for nginx:latest" 已经下载最新的Nginx了。 那么问题来…

JUC并发编程之ArrayBlockingQueue的底层原理

作者简介&#xff1a;专注于研究Linux内核、Hotspot虚拟机、汇编语言、JDK源码、各大中间件源码等等喜欢的话&#xff0c;可以三连关注~ArrayBlockingQueue的介绍在JUC包下关于线程安全的队列实现有很多&#xff0c;那么此篇文章讲解ArrayBlockingQueue的实现原理。相对于Linke…

闲置vps出售流量赚钱

原理分析最近&#xff0c;一直在关注着vps赚钱这点事儿&#xff0c;今天就是填一下以前的坑。这里所说的出售流量&#xff0c;可能大家都听说过&#xff0c;把vps流量卖给别人获得一定的报酬。但是你要知道数据中心IP的流量是很便宜的&#xff0c;最贵的是住宅IP和移动流量。图…

别搜了!2023年PMP备考攻略全指南看这里就够了!

一、考试时间 PMP考试是一年四次的&#xff0c;一般在3月、6月、9月、12月份考试&#xff08;考试时间一般为周六&#xff09;。 所以如果有想法一定要在这个几个时间点之间备考准备哦。 二&#xff0c;报名流程 一般都是中英文两个官网都报名 1.英文报名 需要在PMI官方网…

Ubuntu救援模式emergency mode笔记

如果是磁盘自检出错&#xff0c;进入救援模式emergency mode&#xff0c;可以参考如下。chatgpt给出提示&#xff1a;如果Ubuntu磁盘自检出错&#xff0c;需要进入救援模式&#xff0c;可以以下步骤操作&#xff1a;在启动画面中&#xff0c;按下Shift键进入Grub菜单。选择「Ad…

Android精准开发——OKHTTP中拦截器原理及实现

1.前言 提到OKHttp大家都不陌生&#xff0c;OKHttp中的拦截器也在大家的项目中或多或少的被使用到&#xff0c;通常我们的使用是这样的 OkHttpClient client new OkHttpClient.Builder() .addInterceptor(new LoggingInterceptor()) .addNetworkInterceptor(new Token…

SpringBoot 整合 mybatis-generator 插件

SpringBoot 整合 mybatis-generator 插件 mybatis-generator 插件 mybatis 相关依赖 <dependency><groupId>org.mybatis.spring.boot</groupId><artifactId>mybatis-spring-boot-starter</artifactId><version>3.0.1</vers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