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回老家了,因为工作和疫情等原因已经三年多没回了,思乡之情已经压不住了。
老家是一个五线小城市,属于南方典型的鱼米之乡:依山傍水、山清水秀。同时还有一个知名白酒厂:白云边,经济发展还不错。
老家变化巨大,前几年老家已经规划到了四环但基本杳无人烟,这次回来发现整体繁华了不少。
前天去市政大厅办事更有惊喜,政府工作人员无比热情,流程和机器尽显现代化。美团、滴滴、充电宝等o2o互联网模式也全面覆盖到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这次回来也到父母双方的老家祭奠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了,爸妈的老家相隔有几十公里,母亲的老家靠近长江、父亲的老家在大山里。
祭奠的路上:
儿时是在父亲老家长大的,彼时父亲在小镇初中当语文教师,那是一个偏远的山区小镇,爷爷奶奶就住在小镇村里的一个小山坡上,就是下面这个楼房的位置:
爷爷奶奶都去世后房子半卖半送给了远房亲戚,这个小地方也承载了我的童年,还记得爷爷总喜欢抓青蛙来哄我,还记得爷爷家门口的那颗柚子树,还记得奶奶缝补衣物时慈祥的面容。
老家的村子就座落在连绵的山脉上,儿时还和农村的玩伴一起抓过野鸡野兔,童趣十足。
借这个机会聊聊我的父母:
这次回乡见了几个父亲曾经的同学,父亲的同辈人大多在老家务农,他从山区走出来大多要归因于勤奋苦读,爷爷奶奶家虽然穷但看到父亲有些许天赋,于是咬牙一路供养。
父亲高中毕业还是1976年,彼时还没恢复高考,于是父亲在小镇的初中做语文民办教师,1977年恢复高考后父亲考上了大学,这才走出了山区。
当民办老师期间的父亲:
在中国的底层要想改变命运最好的途径就是读书,我父亲也是如此。读完大学后父亲依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很快在小镇初中担任教导主任,后来又调任到市里的教育局。
父亲喜欢阅读,从记事起家里就有很多书,从历史到人文、地理、人物传记保罗万象,在书房我还找到一本80年代的育儿百科全书:
很巧合的是母亲最初也是语文教师,或许我一个彻彻底底的理工生能走上码字的道路也来源于儿时父母的影响吧。
母亲高考落榜,我出生之前她一直是民办教师,后来进修三年,这三年我是外婆带大的。进修完之后母亲终于完成了民转公,之后母亲的职场发展很顺利一路晋升到学校副校长。
母亲是一个倔强的人,认准目标就会咬定青山不放松,而父亲比较随遇而安,常常遭遇母亲的鞭策,他们这个组合倒是非常稳固并且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我身上那股不服输不认怂的精神应该就来源于母亲的言传身教。
今天都是闲聊就聊到这了,最后祝大家兔年快乐,新的一年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