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恼着不知道怎么写数学科IA。对呀,数学不就是做做题,算算数吗,加减乘除神马的,到底还可以做什么课题!?
第一问:“到底怎么才是一个没有bug的数学IA题目呢?”
面对这个问题,老师给了两个关键词:具体、有结论。且慢,老师并不是假大空忽悠大家哦!让我们来具体斟酌一下。
具体,指的是数学IA课题的设计,必须让阅卷老师一眼就能看到同学的研究方向和明确的数学概念。
举个例子,曾经有同学拟题“研究足球运动背后的数学原理”。这个课题一看就太空泛了呀!无论是足球运动还是数学原理,两个词包含的内容都太宽泛了,并没有让阅卷老师一眼看出同学的研究方向和将要涉及的数学概念。要使这个题目变得具体,我们可以尝试把他变成“在足球运动里,怎样的角度(或方向、位置)能最大化入球机会?”这样一来,题目的指向性一下就变得明确起来,而数学概念如角度,也能清晰呈现在老师眼前,使课题的研究方向一目了然!
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在设计题目的时候,必须包含具体的学术概念和明确的研究方向这两个最最重要的因素哦!
第二问:“评分准则里面经常说的‘personal engagement’到底是啥?”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追溯到设计数学科IA本身的目的了。
老师说,之所以要求大家做数学科的IA,并不是期望同学们去研究多么深奥的数学理论,只是希望同学们能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或概念,应用到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物中去,从而能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
所以personal engagement一直强调的是学生个人在做IA时的参与感,同学们的研究课题,应该尽可能贴近自身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等。
过去我们很多同学就会研究一些跟自己兴趣有关的题目,例如运动呀,摄影呀。像喜欢拍照的同学,就能研究一下拍摄角度跟构图优劣的课题,像脚架的高度、角度等该如何设定,才能塑造主物像居中的较优构图?
这样一来,老师就能看到同学研究这个课题的目的,可能是想提高个人拍摄技巧,自然就感觉课题与学生之间有着强关联,personal engagement部分的评分自然也会高了呢!
第三问:“我真的想不到题目,到底还有什么办法?”
同学同学,正所谓天无绝人之路,老师也很明白数学科IA的题目设计的确不易,但其实我们有一个万用框架可以供同学参考哦!
我们管这个万用框架叫curve fitting,也就是曲线拟合,什么意思呢?
假设我们手上已经有一堆可得的数据,那么我们就能把这些数据放到坐标系中,往往我们就能得到一个函数或者离散方程,是与我们手上的数据相吻合的。
例如,我们可能发现手上的数据,原来符合指数函数的特征,又或者是对数函数的特征等等。这种把现有数据透过数学方法,来代入一条数式的表示方法,我们就称之为曲线拟合啦。
之所以说这是一个万用方法,是因为对于所有可以收集数据的课题来说,运用这个方法基本都是没错的哦!
曾经就有同学利用这个方法研究过电影票房和电影初始投资金额的关系,这样的课题都是非常有趣的呢!
而且,由于曲线拟合的方法涉及的都是简单的数学模型,因此里面包含了很多的假设因素,出来的结果也涉及很多限制,所以同学们也可以针对这些部分进行分述,阅卷老师看到也会觉得很棒哦!
第四问:“实验和收集数据的部分是必须的嘛?”
非也非也!具体情况我们还是需要看同学设计的研究课题哦!
例如我们刚刚说的射球的例子,这一类型的题目就不需要收集很多的数据哦,反而我们需要的是物理学里面的一些知识与概念。
而需要大量数据的课题通常都涉及统计的内容,在这里也提醒各位小可爱们,阅卷老师最喜欢看到同学们自己收集一手数据了,假若同学可以自己设计问卷,找各路好友填写问卷,最后得出自己收集的一手数据用以研究,那么前面提到的个人参与度的部分也一定不会低分呢!至于收集数据的样本数量多少才够?老师说30个或以上的数据样本才算理想哦!
不过,也不是所有题目都方便同学收集一手数据哦,例如前面说到电影票房的例子,就只能依赖网上的二手数据作为研究用途了。
第五问:“是不是研究的课题越深奥越好呀?”
这个误会真的太大了!
就像小编前面说的,数学IA本身的用意就是希望同学可以通过学过的数学概念来多多钻研身边的事物,所以我们看重的是同学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而不是比较谁研究的数学概念更高深哦!
过往有小伙伴就曾经在研究中牵扯很多大学高阶的数学概念,结果不但自己很痛苦,还拿不到理想的分数,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我们还是别做了呢!
但老师也明白,有时同学们真的需要应用课程外的概念,也不是不可以,但比例轻重请一定要拿捏好哦。
此外,相关的概念一定要在一开始就清楚定明和解释,确保读者可以紧跟通篇IA的逻辑。
第六问:“有没有一些细节需要特别注意?”
当然!魔鬼在细节!
老师一再强调,清晰呈现整份IA前后的连贯与衔接很重要,而做不好的同学会被扣掉很多分!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们常常在数学IA里面提到x和y,如果一开始根本没跟人家说明什么是x或者什么是y,那读者又怎么知道同学的x和y到底在指代什么呢?
另一方面,同学在运用一些数学符号时也必须注意规范性,很多小伙伴会用自己惯用的表示方法来书写数学符号,往往都会出错哦!
老师建议大家使用Microsoft word里面“equation editor”的功能,在里面可以找到绝大部分同学们会运用到的数学符号哦,而且都是符合通用规范的!
好啦,说到这里,相信小编已经消除了同学们对数学IA的绝大部分疑问了,不过老师嘱咐小编还要最后最后强调一点:平时我们做数学题,跳几个步骤,老师尚且可以不扣分,但说到IA就不行了!
我们整份IA的逻辑必须严谨、流畅,每一个模块,每一个步骤都必须环环相扣,容不得取巧!
例如要清楚说明我们要运用什么数学工具?相关目的是什么?怎么做?结果怎么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What?Why?How?”的通用逻辑,确保可以让阅卷老师看到同学对相关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展示,才能提高拿高分的机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