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栈
3.1.1、栈的基本概念:
1、栈的定义:
栈是只允许在一端进行插入或删除操作的线性表。首先,栈是一种线性表,但限定这种线性表只能在某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如下图:
栈顶(Top)。线性表允许进行插入删除的那一端。
栈底(Bottom)。固定的,不允许进行插入和删除的另一端。
空栈。不包含任何元素的空表。
假设某个栈 S = ( a 1 , a 2 , a 3 , a 4 , a 5 ) S=(a_1,a_2,a_3,a_4,a_5) S=(a1,a2,a3,a4,a5),如上图所示,则 a 1 a_1 a1为栈底元素, a 5 a_5 a5为栈顶元素。由于栈只能在栈顶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进栈次序依次为 a 1 , a 2 , a 3 , a 4 , a 5 a_1,a_2,a_3,a_4,a_5 a1,a2,a3,a4,a5,而出栈次序则与入栈次序相反。由此可见,栈的操作特性可以明显地概括为后进先出(LIFO)。
栈的数学性质:n 个不同元素进栈,出栈元素不同排列的个数为 1 n + 1 C 2 n n \frac{1}{n+1}C^n_2n n+11C2nn 。上述公式称为卡特兰数,可采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2、栈的基本操作:
栈的基本操作:
InitStack(&S) //初始化一个空栈。
StackEmpty(S) //判断一个栈是否为空,若栈 S 为空则返回 ture ,否则返回 false。
Push(&S,x) //进栈,若栈 S 未满,则将 x 加入使之成为新栈顶。
Pop(&S,&x) //出栈,若栈 S 非空,则弹出栈顶元素,并用 x 返回。
GetTop(S,&x) //读取栈顶元素,若栈 S 非空,则用 x 返回栈顶元素。
DestroyStack(&S) //销毁栈,并释放栈 S 占用的存储空间(“& 表示引用调用”)。
3.1.2、栈的顺序存储结构:
栈是一种操作受限的线性表,类似于线性表,它也有对应的两种存储方式。
1、顺序栈的实现:
采用顺序存储的栈称为顺序栈,它利用一组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存放自栈顶到栈顶的数据元素,同时附设一个指针(top)指示当前栈顶元素的位置。
栈的顺序存储类型可描述为:
#define MaxSize 50
typedef struct{
Elemtype data[MaxSize];
int top;
} SqStack;
栈顶指针:s.top,初始时设置 S.top=-1;栈顶元素:S.data[S.top]。
进栈操作:栈不满时,栈顶指针先加 1 ,再送值到栈顶元素。
出栈操作:栈非空时,先取栈顶元素值,再将栈顶指针减 1.
栈空条件:S.top==-1;栈满条件:S.top==MaxSize-1;栈长:S.top+1.
由于顺序栈的入栈操作受数组上界的约束,当对栈的最大使用空间估计不足时,有可能发生栈上溢,此时应及时向用户报告信息,以便及时处理,避免出错。
2、顺序栈的基本运算:
栈操作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a)是空栈,(c)是 A、B、C、D、E 共 5 个元素依次入栈后的结果,(d)是在(c)之后 E、D、C相继出栈,此时栈中还有 2 个元素,或许最近出栈的元素 C、D、E仍在原先的单元存储着,但 top 指针已经指向了新的栈顶,元素 C、D、E 已不在栈中。
下面是顺序栈上常用的基本运算实现:
#include "stdio.h"
#define MaxSize 50
typedef struct{
int data[MaxSize];
int top;
} SqStack;
void InitStack(SqStack *S);
int StackEmpty(SqStack *S);
int Push(SqStack *S,int x);
int Pop(SqStack *S,int *x);
int GetTop(SqStack *S,int *x);
int main(){
SqStack S;
int x;
InitStack(&S);
for (int i = 1;i <= 6;i++){
Push(&S,i);
}
if(GetTop(&S,&x))
printf("%d",x);
}
//初始化栈
void InitStack(SqStack *S){
S->top = -1;
}
//判断栈是否为空
int StackEmpty(SqStack *S){
if (S->top == -1)
return 1;
else
return 0;
}
//入栈操作
int Push(SqStack *S,int x){
if(S->top == MaxSize -1)
return 0;
S->data[++S->top] = x;
return 1;
}
//出栈操作
int Pop(SqStack *S,int *x){
if(S->top == -1)
return 0;
*x = S->data[S->top--];
return 1;
}
//读取栈顶元素
int GetTop(SqStack *S,int *x){
if(S->top == -1)
return 0;
*x = S->data[S->top];
return 1;
}
3、共享栈:
利用栈底位置相对不变的特性,可让两个顺序栈共享一个以为数组空间,将两个栈的栈底分别设置在共享空间的两端,两个栈顶向共享空间的中间眼神,如下图:
两个栈的栈顶指针都指向栈顶元素,top0=-1 时 0 号栈为空,top1=MaxSize 时 1 号栈为空;仅当两个栈顶指针相邻 (top0-top1=1)时,判断为栈满。当 0 号栈进栈时 top0 先加 1 再赋值,1 号栈进栈时 top1 先减 1 再赋值;出栈时则刚好相反。
共享栈时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存储空间,两个栈的空间相互调节,只有在整个存储空间被占满时才发生上溢。其存取数据的时间复杂度为 O(1) ,所以对存取效率没有什么影响。
3.1.3、栈的链式存储结构:
采用链式存储的栈称为链栈,链栈的优点是便于多个栈共享存储空间和提高其效率,且不存在栈满上溢的情况。通常采用单链表实现,并规定所有操作都是在单链表的表头进行的。这里规定链栈没有头结点,Lhead 指向栈顶元素,如下图:
栈的链式存储类型可描述为:
typedef struct Linknode{
ElemType data;
struct LinkNode *next;
} *LiStack;
采用链式存储,便于结点的插入与删除。链栈的操作与链表类似,入栈和出栈的操作都在链表的表头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带头结点和不带头结点的链栈,具体的实现会有所不同。
3.2、队列;
3.2.1、队列的基本概念:
1、队列的定义:
队列,也是一种操作受限的线性表,只允许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而表的另一端进行删除。向队列中插入元素成为入队或进队;删除元素称为出队或离队。这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排队时一致的,最早排队的也是最早离队的,其操作的特性是先进先出(FIFO),如下图:
对头。允许删除的一端,又称队首。
队尾。允许插入的一端。
空队列。不含任何元素的空表。
2、队列常见的基本操作:
InitQueue(*Q) //初始化队列,构造一个空队列 Q。
QueueEmpty(*Q) //判队列空,若队列 Q 为空返回 true ,否则返回 false。
EnQueue(*Q,x) //入队,若队列 Q 未满,将 x 加入,使之成为新的队尾。
DeQueue(*Q,*x) //出队,若队列 Q 非空,删除队头元素,并用 x 返回。
GetHead(*Q,*x) //读队头元素,若队列 Q 非空,则将对头元素赋值给 x。
3.2.2、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1、队列的顺序存储:
队列的顺序实现是指分配一块连续的存储单位存放队列的元素,并附设两个指针:队头指针 front 指向队头元素,队尾指针 rear 指向队尾元素的下一个位置。
队列的顺序存储类型可描述为:
#define MaxSize 50
typedef struct{
ElemType data[MaxSize];
int front,rear;
} SqQueue;
初始时:Q.front = Q.rear = 0。
进队操作:队不满时,先送值到队尾元素,再将队尾指针加 1。
出队操作:队不空时,先取队头元素值,再将队头指针加 1.
如下图(a)所示为列表的初始状态,有 Q.frontQrear0成立,该条件可以作为队列判断空的条件。但能否用 Q.rear==MaxSize 作为队列满的条件呢?显然不能,如图(d),队列中仅有一个元素,但扔满足该条件。这时入队出现“上溢出”,但这种溢出不是真正的溢出,在 data 数组中依然存在可以存放元素的空位置,所以时一种“假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