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1、定义
经验发现,较多的错误往往发生在输入或输出范围的边界上,因为边界值是代码判断语句的点,一般容易出问题(数值写错、多加或丢失等号、写错不等号方向…)。所以增加对取值范围的边界数据的测试,即“边界值分析法”。
边界值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黑盒测试方法。
2、应用场景
1.有数据输入的地方就能用。
2.针对一个输入控件(如输入框)。
3.通常和有效等价类一起使用,作为用例的完善和补充。
3、意义
完善和补充测试场景。
一举两得:通过测试边界值,即可验证该等价类数据集输入后,功能无误。既测试了等价类,又保证了错误率高的边界场景。
4、划分
4.1边界
如果是只有一个边界,则只有一个边界点,开或闭,即边界点无法取到或可取到。
如果是双边界,边界开闭具体分为:全闭区间、全开区间、左开右闭、左闭右开。举例如下图:
4.2边界分析
关于边界,需要关注的点有3种:上点、内点、离点。
上点:边界上的点。(不管是开区间还是闭区间)
内点:在域范围内的任意一点。(内点不是一个特定的点,是任意的某个点。一般选中心点)
离点:离上点最近的一个点。
关于离点:
1.开区间,离点在区间内;闭区间,离点在区间外。
2.取值范围是整数,离点是整数;取值范围包含小数,离点按照精度取最接近上点的数。
以双边界为例,我们分别标出开区间和闭区间的上点、内点、离点。举例如下:
5、设计步骤
step1.划分等价类:根据等价类划分法步骤设计用例。
step2.根据等价类,增加边界值。
step3.根据边界值,修改或增加用例:
①已有用例所在数据集和边界值有交集的,原为随意取的值,改为边界点(上点、内点、离点)数值。如此,一条用例可实现对2个或多个测试点的验证。
②已有用例中没有取到的数据,新增一条用例。
举例1:
举例2:
6、说明
学会后,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按照从里到边界到外顺序设计测试用例:
1.即有效等价类-内点、
2.有效等价类-可取到的边界值、
3.无效等价类-离边界值最近的无效数值、
4.其他无效等价类。
附:课程完整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