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腊月廿七,又到了写年度总结的时候了,这是写年度总结的第七个年头,希望可以一直坚持写下去。
今年是新冠疫情的第三年,疫情管控结束了,同时疫情流行也开始了。我在北京刚全面放开的时候就阳了。用了差不多一周多的时间恢复。
这篇记录下我的2022。
家庭
今年的身份角色又多了一个———爸爸,迎来了我可爱的闺女。
从最开始觉得不真实,到后来的期待,再到焦虑与躺平之间的反复横跳。
不真实主要是觉得,我自己在父母眼里可能还是个孩子,突然就要有自己的孩子了。
不真实过后还是有些期待,期待早点见到这个小崽。
再到后来就是经常做各种检查,看各项指标在不在正常范围内,了解日常生活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教育焦虑这个事真的是从娃一出生就开始了,最近看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书评,发现这种焦虑的现象还是挺普遍。
当然了,这主要还是因为市场一些宣传的引导,之前看到一句话,「从出生下来的第三天开始早教,你就比别人晚三天了」,看到这种言论,没有人是不会焦虑的。
那应该如何去破解这种焦虑呢?我个人是一方面在了解相关方面的知识做积极准备,另一方面选择躺平。毕竟大多数家庭其实是不进行早期教育的,我家娃只要能成为大多数,只要能够健康快乐的长大就好啦。
在这个过程中,又验证了一点,数据分析在各行各业是都有应用的。比如身高曲线分位数,可以让你知道你家娃现在处于什么水平,是正常的还是偏高或偏低。这和我们日常分析某个业务指标是否异常的原理其实是一样的。
职业发展
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平台、行业会有很大的关系,虽然个人的能力也很重要,但是在行业的势能面前可能就没那么重要了。
下图是中概股各家公司今年的股价情况,通过这张图就能知道今年的互联网行业是啥情况了。
实际情况也确实很糟糕,不管是小厂还是大厂,都在进行不同规模的裁员、降薪。也有不少公司的年终奖在部门系数、个人系数的基础上,又新增加了一个系数公司经营情况
,这个系数好点的可能有0.8,再差点可能有0.5,有的公司可能只有0.1。
在行业寒冬的时候,个人其实和公司是差不多的,唯一目标就是活下去、挺过去。
副业
公众号
今年的公众号基本是荒废的状态,几乎没怎么写原创了。
写的少的原因有多方面吧。
第一个原因是不知道写啥了。刚开始写公众号的时候,更多的是沉淀总结自我学习的内容,那会的写,主要是面向自己的写,想写啥就写啥。后来慢慢关注人数变多了,很多人都是为了学数据分析而来的,这个时候再发非数据分析相关的内容就有点不合适了。但是数据分析相关的内容,不同号之间的相似度太高了,所以就不想写了。
第二个原因是广告少了。之前有广告的时候,还会强逼自己去更新,今年广告基本没了,就靠自己的内在动力坚持就又回到了第一点。
因为广告少了,今年不少号都停更了,有的直接把号都卖了。
想想也正常,每天上班就够累的了,下班还要写文章,写了还得不到正反馈,就很难坚持下去了。
所以干啥事,要想坚持下去,还是得向内求,不能向外求。向外求的影响因素太多了,很容易被打断。
有娃之后,开始研究一些家庭教育、心理学相关的内容了,明年会输出一些这方面的内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可能在这个号更新,也可能换别的号更新。
书籍
今年又写了一本新书《对比Excel,轻松学习Python统计分析》,因为疫情和各种因素的影响吧,出来的有点迟,年后正式在网上开售。
这本书依旧是沿用对比学习的思路来学习数据分析需要用到的统计学知识。
自从对比系列火了以后,市面上Excel+Python的书也越来越多了。也有一些书开始采用对比的方法来写了。
这里还是要说明下对比学习法的核心是通过对比大家熟知的且相对简单的东西来学习另一个陌生的且相对复杂的东西。
虽然很多事物之间都可对比,但是如果脱离了上面这个原则的话,就违背了对比学习法的初心了。希望广大作者在利用该方法的时候,可以注意下。
个人成长
健身
今年的上半年健身坚持了差不多有5个月吧,后面因为各种事情又给打断了。
很多事情努力不一定有收获,但是健身可以,只要你坚持了、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数据上一定会有表现。
这是我几个月的体脂率曲线,很明显的下降趋势。最近估计又反弹回去了。新的一年重新开始。
读书
今年的书读的相对比较少,主要是在另外一件事上耗费的时间比较多。
去年也提过,樊登读书是最划算的一次知识付费,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听,差不多两天可以听完一本书吧。听书不太能够直接获得什么深度知识,更多的是对书的大体内容和核心知识点有个了解,然后对感兴趣的内容再去翻书看。
微信读书也会翻一翻,今年差不多翻了20本书吧,和去年差不多。
一些思考
不存在100%的事情
今年村镇银行事情大家应该都有看到过,这个事情其实很简单,就是全国很多人(据说有几十万)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百度度小满、小米金融、银联的云闪付等)把钱存到一些村镇银行,突然有一天存款取不出来了,钱被幕后股东卷跑了。
很多人之所以敢把钱存在偏远的村镇银行,是因为下面这个绿色标。去过线下银行的应该都有见到过这个标识,这个标识代表的存款保险是指「只要你在一家银行的存款不超过50w,那么是100%可以得到保障的,哪怕这家银行最后破产了,也有国家给你兜底」。
但事情发生以后,官方不承认你存进去的钱是存款性质了,不仅不是存款,而且还认为你可能参与了非法集资(非法集资是犯罪)。但是这些互联网平台当初宣传的是,存进去的钱属于存款,受存款保险保障,现在官方不承认了,那是谁的问题?
如果说百度、小米这些私企可能存在虚假宣传、审核不严的问题,那银联旗下的云闪付算啥,如果连云闪付平台上的银行相关内容都存在虚假的情况,那还有什么可以相信的呢?
这件事以前,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觉得不管银行大小,银行存款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件事以后,大家还是尽量选择四大行吧。
不要管谁说,也不要管他们咋说,要看他们咋做。
转发是最大的作为
今年无疑是很糟糕的一年,网上的负面新闻是一件接一件,各种没下限、无厘头的操作。每一件事看了都想骂人。
有条件的人会选择换个地方生活,虽然换了地方可能没有A问题,但是会有B问题,没有哪个地方是完美的。
那对于我们大多数没有条件的普通人来讲,除了骂人还可以做些什么呢?
后来在一个视频里面找到了答案,清华大学刘瑜教授说:转发就是最大的作为,围观就是力量。
我们普通人可能是做不了啥,但是可以转发,不管是微博还是微信,你可以让更多的人关注到某件事,足够的关注就会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上了微博热搜的事情,基本会很快得到回应。
亲自去改变
转发其实是在间接的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热度去督促事情得到改变。除了这种,也可以亲自去改变,就是通过考试,进入到这个队伍,成为执行或决策的一部分。
但是观察到一种比较矛盾的现象就是,我们一边在骂xxx决策有问题、执行不到位、不作为,一边又想着离开互联网的内卷通过考试进入到这个队伍以后可以躺平。
如果这个队伍里面有这种想法的人多了,大家都想着躺平,那怎么能够执行到位、怎么能够有作为呢?
今年国考报名人数250w,有多少人是想去做点事情改变现状的,有多少人是为了去躺平的,有多少人是为了单纯的找一份工作的?
不管是为啥,我觉得都正常,每个人的首要目的都是先保证自己可以活下去,其次才是别的。
但是我们每个人的所作所为,或多或少都会对结果有影响,最终需要每个人来承担相应的结果。
这里面有个不成熟的建议,就是大家在选择进入到这个队伍时,尽量还是选择和自己各方各面都匹配的岗位。比如,一个海外留学生,就尽量不要去考什么偏远地区的选调生了。这样类似于「成人礼」的事件就会少一些了。
以上是一个非这个队伍里面的人员今年关于这个队伍一些现象的胡思乱想。如果过错,请见谅。
尽量多了解了解
转发或者评论其实是个双刃剑,好的一方面是可以推进事情的解决,不好的一方面是可能有误伤。比如很多普通人,可能因为一些人故意带节奏,导致被恶意网爆,最后受不了选择自杀。
我们在转发或评论之前,还是要尽可能多的从多方面去了解事情的全貌,然后再做出行动。毕竟这两年微博热搜上反转的事情也不少。
可能从我们个人角度来看,觉得不就是评论骂了一句么,那有啥。如果只有一个人骂,那确实没啥,但如果每个人都觉得没啥,都去骂了。对当事人来讲可就不是被一个人骂了。
推荐一部电影《搜索》,主要讲网络暴力的。
2023一些不一定能完成的规划
健身还是得继续坚持起来
完成视频内容的录制
对家庭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达到入门水平
继续每月的碎碎念系列更新
新书看计划
你还可以看:
2021年年度总结
2020年年度总结
2018年年度总结
2016年年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