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996呢?是指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中午和晚上各有1小时吃饭时间,每周工作6天的工作模式。
而955,也就是朝九晚五,中午就餐在工作时间内,但不能休息,共计8小时工作时间,每周五天的工作模式。
那么问题来了,996一年比955多工作了多少小时?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竟然多了1042小时,这可是半年的工作量呢!!!
咱们今天不讨论996是否有问题,而是讨论怎么用Excel计算出相差的工时数,从而挖掘一些关于时间计算方面的技巧,至少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少走弯路。
技巧1:直接相减计算时间差
如果不考虑休息时间的话,要计算工时可以直接用下班时间-上班时间,如果还要在工时后面增加“小时”两个字,就需要用到TEXT函数。公式为=TEXT(C2-B2,"h小时"),操作过程看动画演示。
在这个公式中,用到了表时间的格式代码“h”,表示取小时数。在代码后可以自己添加需要显示的单位。
技巧2:数字和时间之间的换算
如果要在工时中扣除休息时间,只需要在原工时中减去休息时间即可,但公式结果却出现了错误:
这里有一个问题,上班时间和下班时间数字是时间格式,而休息时间数字却是数字格式。在EXCEL中,一个自然数对应一个日期,而0到1之间的小数则对应一个时间。在本例中,休息时间是自然数,可以直接参与日期计算但不能参与时间计算,,它需要进行转换,才能与时间格式的数字进行运算,转换方法是将这个数除以24。所以正确的公式应该是=TEXT(C2-B2-D2/24,"h小时"),结果如图所示:
注意:这里有一个坎,很多对EXCEL时间不了解的人会对C2-B2-D3/24心存疑惑。他们认为D3/24是一个小数,C2-B2=21-9=12,然后12减去一个小数怎么就等于10呢?实际上,EXCEL并非按21-9=12这么来计算时间的。9:00或者21:00只是显示给我们看的时间格式数字,它们对应的真正的时间值是0.375(9/24)、0.875(21/24)。C2-B2-D3/24=0.875-0.375-0.08333=0.41667。最终时间值0.41667再显示为时间格式,就成了0.41667*24=10小时。
如果绕不过弯,那你也可以直接把休息时间的“2”改为“2:00”,则可以直接使用=TEXT(C2-B2-D2,"h小时")计算出工时。
技巧3:计算排除周末的工作日天数
计算与工作日有关的问题时经常会用到NETWORKDAYS.INTL函数,如果要排除的休息日是固定的,在不考虑特殊节假日的情况下,只需要使用三个参数,函数格式为:NETWORKDAYS.INTL(开始日期,结束日期,周末)。996模式的工作天数可以用公式“=NETWORKDAYS.INTL("2018-1-1","2018-12-31",11)”计算出来:
第三参数代码11表示仅星期日休息,在填写第三参数时,其他代码会有提示:
很明显,955模式只需要将第三参数改为“1”即可,表示星期六和星期日都休息。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公式中直接输入日期时,需要将日期放在引号中。
在本例中省略的函数的第四参数是除了周末的特殊节假日,可以单独输入,也可以直接引用单元格。
公式=NETWORKDAYS.INTL("2018-1-1","2018-12-31",11,{"2018-1-1","2018-5-1","2018-10-1"})会在去掉周末的基础上排除元旦,五一和十一这三天:
也可以通过单元格区域进行排除:
公式为=NETWORKDAYS.INTL("2018-1-1","2018-12-31",11,I2:I4)
技巧4:防止小时发生进位
工作天数有了,每天的工时有了,相乘即可得到全年工作时数,然而公式的结果却出乎预料:
是公式错了吗?
非也!
在公式“=TEXT(F2*(C2-B2-D2/24),"h小时")”中,F2是年度工作天数313天,“C2-B2-D2/24”表示每天工时10小时,10小时在EXCEL中对应的数字是0.4166666667,二者的乘积130.4166666667是一个带小数:
时间代码h只能显示数字小数部分对应的小时数(即0.4166666667对应的10小时),整数部分(130)对应的是日期就无法显示。
这种问题在对时间求和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解决方法也很简单,给时间代码h加上一对中括号即可,正确的公式为:=TEXT(F2*(C2-B2-D2/24),"[h]小时")
技巧5:对含有单位的数据进行计算
平时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在数字后面加单位的需求,看起来舒服,但要进行计算时就头疼了。正确的解决方法是使用自定义格式加单位,操作方法如动态演示:
使用自定义格式添加单位,数据格式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不管求和还是其他计算,都很方便。
但有些时候已经填好了单位,再把单位去掉用自定义格式添加单位其实也挺麻烦的。以下通过计算带单位的996和955之间全年的时间差,介绍两个常用的公式。
公式1:通用法则
通用法则需要使用SUMPRODUCT和SUBSTITUTE这两个函数,原理是利用SUBSTITUTE将数据中的单位替换为空,再使用SUMPRODUCT对数组求和或求差,公式为:=SUMPRODUCT(SUBSTITUTE(G2:G3,"小时","")*)&"小时"
SUBSTITUTE(G2:G3,"小时","")将单元格G2、G3中的单位“小时”替换为空,结果为{"3130";"2088"},是两个文本型的数字:
将两个文本型数字与常量数组相乘后变成一正一负的两个数,同时完成了文本数值转为数字的过程:
最后使用SUMPRODUCT完成求和。
公式2:个性法则
个性法则是根据问题的具体特点设计的公式,在本例中,要计算的数据都是单元格的最左边4位,可以使用LEFT函数分别提取出来后进行相减,公式为:=(LEFT(G2,4)-LEFT(G3,4))&"小时"
这个公式相对很简单,也好理解,就本例而言是可行的,但不具有通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