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十五)----排序算法(2)

news2024/11/14 18:35:53

目录

一.选择排序

1.简单选择排序

2.堆排序

•建立大根堆

•基于大根堆进行排序

堆排序算法效率:

堆排序算法稳定性:

3.堆的插入和删除

•在堆中插入新元素

•在堆中删除元素

二.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算法效率:

归并排序算法的稳定性:

三.基数排序

基数排序的算法效率:

基数排序算法的稳定性:


下一篇博客会着重讲外部排序~

一.选择排序

每一趟在待排序元素中选取关键字最小(或最大)的元素加入有序子序列。

1.简单选择排序

算法思想:每一趟在待排序元素中选取关键字最小的元素加入有序子序列。

算法过程:

① 对待排序的序列从左往右扫描,将关键字最小的元素与第一个元素互换位置:

② 继续在待排序序列中找到关键字最小的元素,将他换到前面位置:

以此类推,最后一个元素不用处理,所以对n个元素的简单选择排序只需要n-1趟处理。

//交换
void swap(int &a,int …&b){
    int temp=a;
    a=b;
    b=temp;
}

//简单选择排序
void SelectSort(int A[],int n){
    for(int i=0; i<n-l; i++){    //一共进行n-1趟
        int min=i;    //记录最小元素位置
        for(int j=i+1; j<n; j++)    //在A[i..n-1]中选择最小的元素
            if(A[j]<A[min])    min=j;    //更新最小元素位置
        if(min!=i)    swap(A[i],A[min]);    //封装的swap()函数共移动元素3次
    }
}

算法效率:

简单选择排序的空间复杂度为O(1),只需要定义几个变量,所以空间复杂度为常数级。 

时间复杂度:

无论待排序的序列是有序、逆序、还是乱序,一定需要 n-1 趟处理。
所以,总共需要对比关键字(n-1)+(n-2)+...+1 =\frac{n(n-1)}{2} 次,元素交换次数 <n-1。

所以时间复杂度为O(n^2)

 

算法稳定性:

由下图的例子可以看出,2的相对位置变了,所以这个算法是不稳定的。

算法的适用性:

简单选择排序适用于顺序表也适用于链表。

逻辑和顺序表的简单选择排序相同:

// 定义链表节点结构体
struct ListNode {
    int val;          // 存储整数值的成员变量
    ListNode* next;   // 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

// 简单选择排序的链表实现
void SelectSort(ListNode* head) {
    ListNode* current = head;

    while (current != nullptr) {
        ListNode* minNode = current;
        ListNode* runner = current->next;

        while (runner != nullptr) {
            if (runner->val < minNode->val) {
                minNode = runner;
            }
            runner = runner->next;
        }

        if (minNode != current) {
            int temp = current->val;
            current->val = minNode->val;
            minNode->val = temp;
        }

        current = current->next;
    }
}
2.堆排序

算法思想:每一趟在待排序元素中选取关键字最小(或最大)的元素加入有序子序列。

什么是"堆(Heap)"?

若n个关键字序列L[1....n]满足下面某一条性质,则称为堆(Heap):

① 若满足:L(i)>L(2i) 且 L(i)>L(2i+1)(1\leq i \leq n/2)----大根堆(大顶堆)

② 若满足:L(i)≤L(2i) 且 L(i)≤L(2i+1)(1\leq i \leq n/2)---- 小根堆(小顶堆)

用二叉树更容易理解。如下图所示,是完全二叉树的顺序存储:

堆在逻辑上可以理解为顺序存储的完全二叉树,编号为1的结点就是这棵二叉树的根节点,编号为i的节点,其左孩子的编号应为2i,右孩子编号应为2i+1。

当i \leq n/2,时这一点一定是一个分支节点:

所以大根堆就是:在完全二叉树中,如果所有子树的根节点 \geq 他的左,右孩子的值,那么这样的一棵顺序存储的完全二叉树就是一个大根堆。例如下图,就是一个大根堆:

同理,小根堆就是 所有子树的根节点 \leq 左,右孩子的值 的完全二叉树:

选择排序算法的思想就是每一趟在待排序元素中选取关键字最小(或最大)的元素加入有序子序列。若待排序序列是大根堆或者小根堆,那么这个算法的实现就很简单了。

所以首先将原始的序列建立为大根堆/小根堆,在进行选择排序。

•建立大根堆

将初始序列中所有非终端结点都检查一遍,是否满足大根堆的要求(根\geq左,右),如果不满足,则进行调整。在顺序存储的完全二叉树中,非终端节点编号i\leq \left \lfloor n/2 \right \rfloor:1,2,3,4

首先处理4号节点,这个节点是所有分支节点中编号最大的节点。检查以9为根节点的子树是否满足大根堆的要求,显然不满足。所以,将当前节点与更大的孩子互换

接下来要处理的元素是78,由于其右孩子87>78,所以将87和78这两个数据元素进行位置互换:

接下来处理的元素是17,由于其比左右两个孩子的值都小,所以和值更大的一个孩子进行互换,所以17和45进行位置互换:

接下来处理1号节点,即53这个数据元素。右孩子87比53更大,所以两个元素位置互换:

但是更小的元素"下坠",使得下一层的子树不满足大根堆的要求。所以用之前的方法,让小元素不断"下坠"。

至此这棵二叉树已经符合大根堆的要求。

//建立大根堆
void BuildMaxHeap(int A[],int len){
    for(int i=len/2; i>0; i--)    //从后往前调整所有非终端结点
        HeadAdjust(A,i,len);
}

//将以 k 为根的子树调整为大根堆    
void HeadAdjust(int A[],int k,int len){
    A[0]=A[k];    //A[0]暂存子树的根结点
    for(int i=2*k; i<=len; i*=2){     
    //沿key较大的子结点向下筛选。i=2*k,也就是让i指向当前结点的左孩子
        if(i<len && A[i]<A[i+1])    //若i>=len,则没有右孩子,A[i]<A[i+1],说明右孩子更大
            i++;    //取key较大的子结点的下标
        if(A[0]>=A[i])    break;    
        //判断当前的结点是否比更大的孩子还大,如果是,则说明当前结点满足“根>=左,右”
        else{
            A[k]=A[i];    //将A[i]调整到双亲结点上
            k=i;    //修改k值,以便继续向下筛选
        }
    }
    A[k]=A[0];    //被筛选结点的值放入最终位置
}

补充:懂得大根堆的逻辑,小根堆就非常简单了:

//建立小根堆
BuildMinHeap(int A[],int len){
	for(int i=len/2;i>0;i--)
		HeadAdjust(A,i,len);
} 

void HeadAdjust(int A[],int k,int len){
	A[0]=A[k];
	for(int i=2*k;i<=len;i*=2){
		if(i<len && A[i]>A[i+1])
			i++;
		if(A[0]<=A[i])	break;
		else{
			A[k]=A[i];
			k=i;
		}
	} 
	A[k]=A[0];
} 
•基于大根堆进行排序

每一趟将堆顶元素加入有序子序列,也就是将堆顶元素与待排序序列的最后一个元素进行交换。

① 如上图所示,经过交换后,87的位置就固定了,只把其余数据元素看作一个堆。

由于09这个数据元素被换到了堆顶,圈起来的部分已经不是大根堆,所以将09不断“ 下坠”,直到达到“大根堆”的要求。

② 重复上面的步骤,将堆顶元素和堆低元素互换位置:

排除87和78这两个元素,将红圈内的待排序元素调整为"大根堆"。

以此类推,经过n-1趟处理后,只剩下最后一个待排序元素时,就不用进行调整了。

:基于“大根堆”的堆排序得到“递增序列”,基于"小根堆"的堆排序得到"递减序列"。

//建立大根堆
void BuildMaxHeap(int A[],int len)

//将以 k 为根的子树调整为大根堆
void HeadAdjust(int A[],int k,int len)

void HeapSort(int A[],int len){
    BuildMaxHeap(A,len);
    for(int i=len;i>1;i--){     //n-1趟的交换和建堆过程
        swap(A[i],A[1]);    //堆顶元素和堆底元素交换
        HeadAdjust(A,1,i-1);    //把剩余的待排序元素整理成堆
    }
}
堆排序算法效率:

假设现在要调整09这个数据元素的位置:

① A[i]<A[i+1]:对比09的左,右孩子。

② A[0]>=A[i]: 将更大的孩子与09进行对比,若更大的孩子比09小,那么就不需要进行位置互换,否则就互换位置。

所以若一个结点有左,右两个孩子,那么他“下坠”一层,需要对比关键字2次

09下坠一次后,变为了4号位置的元素,那么其左孩子就是i=2*4=8号元素,当前这棵树有8个元素,所以不满足i<len,说明此时以4号位置元素为根节点的子树没有右孩子。

所以此时只需要进行1次关键字对比:

总结:
一个结点,每"下坠"一层,最多只需对比关键字2次。
若树高为h,某结点在第i层,则将这个结点向下调整最多只需要“下坠” h-i 层,关键字对比次数不超过 2(h-i)。

而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树高h=\left \lfloor log_{2}n \right \rfloor+1,第i层最多有2^{i-1}个结点,只有第1~h-1层的结点才有可能需要"下坠"调整。

第1层有1个结点,下坠调整次数为2(h-1);第2层有2个结点,下坠调整次数为2(h-2):

1*2(h-1)+2^1*2(h-2)+2^3*2(h-3)....=\sum_{i=h-1}^{1}2^{i-1}2(h-i)=\sum_{i=h-1}^{1}2^{i}(h-i)

将h=\left \lfloor log_{2}n \right \rfloor+1带入:

\sum_{i=h-1}^{1}2^{i}(h-i)=\sum_{j=1}^{h-1}2^{h-j}j=\sum_{j=1}^{h-1}2^{log_{2}n+1}*2^{-j}j

由于:

2^{\left \lfloor log_{2}n \right \rfloor+1}\leq 2^{log_2{n}+1}=2^{log_2{n}}*2^1=2n

所以:

\sum_{j=1}^{h-1}2^{h-j}j\leq 2n\sum_{j=1}^{h-1}\frac{j}{2^{j}}\leq 4n

结论:

建堆的过程,关键字对比次数不超过4n,建堆时间复杂度=O(n)

根节点最多“下坠” h-1 层,而每“下坠”一层,最多只需对比关键字2次,因此每一趟排序复杂度不超过 O(h) = O(log_2{n})。总共n-1趟,总的时间复杂度= O(nlog_2{n})。

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O(n)+O(nlog_{2}n)= O(nlog_{2}n)

堆排序的空间复杂度=O(1)

堆排序算法稳定性:

① 左右孩子都比根节点更大,代码的逻辑是A[i]<A[i+1],才将i++,表示右孩子>左孩子。所以左右孩子都相等时,会优先与左孩子进行交换。

② 完成大根堆的建堆后,基于大根堆进行排序,将堆顶元素与堆低元素进行交换:

③ 剩余的待排序元素依然是一个大根堆,不需要调整,直接将堆低元素和堆低元素进行互换:

完成2次排序(3-1趟排序)后,初始序列和排序结果中,两个"2"的前后位置互换,所以堆排序不稳定

3.堆的插入和删除

考试中会考察:堆的插入和删除的次数。

•在堆中插入新元素

拿小根堆举例,假设插入的元素是13,那么新插入的元素会先放在表尾的位置。

将其与父节点对比,若新元素比父节点(\left \lfloor i/2 \right \rfloor)更小,则将二者互换。新元素就这样一路“上升”,直到无法继续上升为止。

第1次,12与32进行对比;第2次,13与17进行对比;第3次,13与9进行对比。总共进行了3次对比。

#define MAX_HEAP_SIZE 100  
void swap(int &a, int &b) {  
    int temp = a;  
    a = b;  
    b = temp;  
}  
  
minHeapInsert(int A[],int &len,int k){
	if(len>MAX_HEAP_SIZE - 1){
		return;
	} 
    // 插入新元素到数组的末尾  
    A[++len] = k;  
  
    // 上滤操作,从插入位置开始  
    int currentIndex = len;  
    while (currentIndex >1 && A[currentIndex] < A[currentIndex/2]) {  
        // 交换当前元素和它的父节点  
        int parentIndex = currentIndex/2;  
        swap(A[currentIndex], A[parentIndex]);  
        currentIndex = parentIndex;  
    }  
}  
•在堆中删除元素

依旧拿小根堆举例,假设此时要删除的元素是13。删除13后,被删除的元素的用堆底元素替代,然后让该元素不断“下坠”,直到无法下坠为止。

最终结果如下,首先① 17(左孩子,2i)与45(右孩子,2i+1)对比,从中选出更小的关键字17;② 再将46与17进行对比,46>17,46与17位置互换;③ 53与32进行对比,选出更小的关键字32;④ 再将46与32进行对比,46>32,两个数据元素位置互换。至此完成小根堆的建立,对比关键字的次数为4次。

所以如果某个根节点下方有2个孩子,则“下坠”一层,需要对比关键字2次;如果某个根节点下方有1个,则只需要对比关键字1次。

void swap(int &a, int &b) {  
    int temp = a;  
    a = b;  
    b = temp;  
}  
  
void minHeapDelete(int A[], int k, int &len) {
	if (k<1||k>len) {  
        return;  
    }
    
	if (k=len){
		len--;
		return;
	}
    // 将最后一个元素移动到被删除元素的位置  
    A[k] = A[len];  
    len--; // 减少堆的大小  
    
	// 堆调整从被删除元素的位置开始  
    int i = k;  
    int leftChild =2*i;  
  
    // 如果当前节点有子节点,并且子节点比它小,就交换  
    while (leftChild<=len) {  
        int smallChild = leftChild;  
        int rightChild = leftChild + 1;  
  
        // 找出较小的子节点  
        if (rightChild<=len && A[rightChild]<A[leftChild]) {  
            smallChild = rightChild;  
        }  
        
        // 如果较小的子节点比父节点小,就交换  
        if (A[smallChild]<A[i]) {  
            swap(A[smallChild], A[i]);  
            i=smallChild;  
            leftChild = 2*i;  
        } else {  
            // 如果没有更小的子节点,那么堆已经满足条件  
            break;  
        }  
    }  
}

二.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就是把两个或多个已经有序的序列合并成一个:

如下图所示,有2个有序序列:

① 对比i和j指向的元素,更小的一个放入k所指得位置。如下图所示,j所指的元素更小,所以将7放入k[0],并且k,j往后移:

② 重复以上操作,对比i,j,并将更小的数据元素放到k所指位置。当 j 指针超出了原来数组的下标范围,只有左边数组没有合并完,所以将表中的剩余元素全部加到总表中。


最后k表如下图所示:

这个过程也叫做“二路归并”,就是将2个有序序列合二为一,每选出一个更小的数据元素,只需要对比关键字1次。

同理,“4路”归并,就是将4个有序序列合为一个有序序列,每选出一个更小的元素就需要对比关键字3次。

结论:m路归并,每选出一个元素,需要对比关键字m-1次。

对一个初始序列进行归并排序的操作如下,内部排序一般采用的是2路归并,所以这里采用2路归并:

归并的实现如下:

int *B=(int *)malloc(n*sizeof(int));    //辅助数组B

//A[low....mid] 和 A[mid+1..high]各自有序,将两个部分归并
void Merge(int A[],int low,int mid,int high){
    int i,j,k;
    for(k=low; k<=high; k++)
        B[k]=A[k];    //将A中所有元素复制到B中
    for(i=low,j=mid+1,k=i;i<=mid&&j<=high;k++){
        if(B[i]<=B[j])    //两个元素相等时,优先使用考前的那个,可以保证算法的稳定性
            A[k]=B[i++];    //将较小值复制到A中
        else
            A[k]=B[j++];
    }//for
    while(i<=mid)    A[k++]=B[i++];
    while(j<=high)    A[k++]=B[j++];    
}

如下图,是一个数组A,3~6是一个有序序列,7~8是一个有序序列。

用low指针指向第1个有序序列的第1个元素,用mid指针指向第1个有序序列的最后1个元素。high指针指向第2个有序序列的最后1个元素。

 

① 设置辅助数组B,将A数组的元素复制到数组B中:

② 比较B[i]和B[j]元素的大小,将较小的元素复制到k所指的位置,k++:

③ 以此类推,当j>high时,不满足j\leqhigh的条件,跳出for循环。用while分别检查i,j两个序列是否已经合并完,没有合并完的子序列直接合并到A中即可。

合并完成后,i指向mid+1,j指向high+1。

整体代码:

int *B=(int *)malloc(n*sizeof(int));    //辅助数组B

//A[low....mid] 和 A[mid+1..high]各自有序,将两个部分归并
void Merge(int A[],int low,int mid,int high){
    int i,j,k;
    for(k=low; k<=high; k++)
        B[k]=A[k];    //将A中所有元素复制到B中
    for(i=low,j=mid+1,k=i;i<=mid&&j<=high;k++){
        if(B[i]<=B[j])    
        //两个元素相等时,优先将前面子序列的那个元素放到A中,可以保证算法的稳定性
            A[k]=B[i++];    //将较小值复制到A中
        else
            A[k]=B[j++];
    }//for
    while(i<=mid)    A[k++]=B[i++];
    while(j<=high)    A[k++]=B[j++];    
}

void Mergesort(int A[],int low,int high){
    if(low<high){
        int mid=(low+high)/2;    //从中间划分
        MergeSort(A,low,mid);    //对左半部分归并排序
        MergeSort(A,mid+1,high);    //对右半部分归并排序
        Merge(A,low,mid,high);    //归并
    }//if
}

① 将初始序列分为左半部分序列和右半部分序列:

② 并用MergeSort分别对左半部分序列和右半部分序列递归进行归并排序:

MergeSort(A,low,mid);

MergeSort(A,mid+1,high);

③ 左右都进行归并排序后,左右两个子序列都变为有序,再将左右子序列归并即可:

Merge(A,low,mid,high);

左子序列的递归为例:

第一层:MergeSort(A,low,mid);此时low=0,high=3:

第二层:MergeSort(A,low,mid);此时low=0,high=1:

第三层:由于low<high,所以继续向下进行拆分。每个子序列只有一个元素,所以MergeSort不会做任何操作:

递归完成,继续执行Merge:

将要处理的左右子序列放到B数组中,归并两个有序序列后再放回A数组:

以此类推,再回到上一层的归并排序,对第二层的右子序列进行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算法效率:

时间复杂度:

2路归并的“归并树”----形态上就是一棵倒立的二叉树。二叉树的第h层最多有2^{h-1}个结点,若树高为h,则第h层的结点数n<=2^{h-1}个,也就是h-1=\left \lceil log_2{n} \right \rceil

又因为h-1刚好等于归并排序的躺输,所以:

n个元素进行2路归并排序,归并趟数=\left \lceil log_2{n} \right \rceil

每趟归并时间复杂度为 O(n),则算法时间复杂度O(nlog_{2}n)

为什么每趟归并时间复杂度为O(n):

void Merge(int A[],int low,int mid,int high){
    int i,j,k;
    for(k=low; k<=high; k++)
        B[k]=A[k];    //将A中所有元素复制到B中
    for(i=low,j=mid+1,k=i;i<=mid&&j<=high;k++){
        if(B[i]<=B[j])    
        //两个元素相等时,优先将前面子序列的那个元素放到A中,可以保证算法的稳定性
            A[k]=B[i++];    //将较小值复制到A中
        else
            A[k]=B[j++];
    }//for
    while(i<=mid)    A[k++]=B[i++];
    while(j<=high)    A[k++]=B[j++];    
}

每一次对比 i,j 都能从中挑出1个更小的元素放到数组A中。最终将2张表合二为一,需要的关键字对比次数不会超过n-1,所以归并的时间复杂度为O(n)

空间复杂度:

空间复杂度为O(n),来自于辅助数组B(和存放数据元素的数组A是同样的大小n),其实归并排序所用到的递归工作栈也算到了里面。因为递归排序的趟数\leq log_2{n},也就是栈的深度不会\leq log_2{n}所以取更高阶的数量级,也就是辅助数组B带来的O(n)的空间。

归并排序算法的稳定性:

由于在代码中采用B[i]<=B[j],所以当两个元素相等时,优先将前面子序列的那个元素放到A中,可以保证算法的稳定性。所以归并排序是稳定的算法

void Merge(int A[],int low,int mid,int high){
    int i,j,k;
    for(k=low; k<=high; k++)
        B[k]=A[k];    //将A中所有元素复制到B中
    for(i=low,j=mid+1,k=i;i<=mid&&j<=high;k++){
        if(B[i]<=B[j])    
            A[k]=B[i++];    
        else
            A[k]=B[j++];
    }//for
    while(i<=mid)    A[k++]=B[i++];
    while(j<=high)    A[k++]=B[j++];    
}

三.基数排序

之前的排序,都是以各个关键字值的大小作为排序的依据,而基数排序中排序的依据有所不同:

每一个关键字的值都有"个,十,百"位构成,每一位的取值范围都是0~9。所以,可以建立10个辅助队列,分别对应每一位取值的情况:

假设现在想得到递减的序列:

① 第一趟的处理中会以“个位”进行“分配”

第一个元素的“个位”是0,所以将其放到0对应的辅助队列。

以此类推,得到的10个辅助队列的情况如下:

进行数据元素的“收集”,由于最终想要得到递减的序列,所以从“个位”值更大的队列开始收集,也就是“9”开始收集:

最终会得到按照“个位”递减的序列。

②第二趟的处理会基于第一趟的排序序列进行。第二趟以“十位”进行“分配” ,分配结果如下:

由排序的结果可知,当"十位"相同时,"个位"越大的越先入队,这是因为第二趟的“分配”工作是基于第一趟的排序序列进行的。而第一趟的处理中,"个位"数值越大的会排在前面。

进行第二趟的“收集”工作,方法和第一趟的“收集”一样,从"十位"更大的队列依次往后收集,这就能保证"十位"更大的数排在前面:

按第二趟“收集”后,会得到按“十位”递减排序的序列,“十位”相同的按“个位”递减排序。

③第三趟的处理会以"百位"进行"分配": 

同理,由于这一趟的分配是基于第二趟处理得到的序列,所以如果2个数值"百位"相同,那么他们中"十位"越大的越先入队。

第三趟分配结果如下:

接下来继续进行第三趟的"收集":

第三趟按“百位”分配、收集后,得到一个按“百位”递减排列的序列,若“百位”相同则按“十位”递减排列,若“十位”还相同则按“个位”递减排列。这样就可得到一个递减的有序序列。

总结一下:

假设长度为 n 的线性表中每个结点a_{j}的关键字由d元组(k_{j}^{d-1},k_{j}^{d-2},k_{j}^{d-3}....k_{j}^{1},k_{j}^{0})组成。
其中,0 ≤ k_{j}^{i} ≤ r-1(0≤j<n, 0 ≤ i ≤ d -1),r称为“基数”。在上面的例子中k_{j}^{i}的范围是0~9,r为10。每个关键字有10种不同的取值。

这里的k_{j}^{d-1}被称为最高为关键字(最主位关键字)k_{j}^{0}被称为最低位关键字(最次位关键字),在上面的例子中,最高位关键字就是"百位",最低位关键字就是"个位"。因为"百位"关键字的数值是对整个关键字数值影响最大的,而"个位"对整个关键字的数值影响是最小的。

基数排序得到递减序列的过程如下:

初始化:设置r个空队列,Q_{r-1},Q_{r-2},Q_{r-3}....Q_{0}

按照各个 关键字位 权重递增的次序(个、十、百),对 d 个关键字位分别做“分配”和“收集。

分配:顺序扫描各个元素,若当前处理的关键字位=x,则将元素插入 Q_{x}队尾。

收集:把Q_{r-1},Q_{r-2},Q_{r-3}....Q_{0}各个队列中的结点依次出队并链接。

基数排序得到递增序列的过程如下:

初始化:设置r个空队列,Q_{0},Q_{1},....,Q{r-1}

按照各个 关键字位 权重递增的次序(个、十、百),对 d 个关键字位分别做“分配”和“收集。

分配:顺序扫描各个元素,若当前处理的关键字位=x,则将元素插入 Q_{x}队尾。

收集:把Q_{0},Q_{1},....,Q_{r-1}各个队列中的结点依次出队并链接。

只是收集的顺序不同,递增序列的收集是从这一位值更小的队列开始收集。

基数排序的算法效率:

常用链式存储结构实现基数排序算法。

如下图所示,初始序列用单链表表示,而表示0~9数值的队列用链式队列实现:

空间复杂度:

由于需要r个辅助队列,所以空间复杂度为O(r)。在上面的例子中,每一位的取值都为0~9,所以r(基数)=10。需要10个辅助队列。

时间复杂度:

一趟分配O(n):从头到尾依次扫描序列中的数据元素。总共n个元素,扫描n个元素时间复杂度为O(n)。

一趟收集O(r):总共r(每个"位"可能取得r个值)个队列,每一次收集就是将每个队列的元素合并起来。每个队列合并的时间复杂度为O(1)。为什么?

p->next=Q[5].front;

Q[5].front=NULL;

Q[5].rear=NULL;

r个队列合并的时间复杂度为O(r)。

总共 d 趟(若关键字位有3位,那么总共需要3趟收集,分配)分配、收集,总的时间复杂度=O(d(n+r))

基数排序算法的稳定性:

某个初始序列中有2个“12”,分配时是从左往右依次扫描序列,所以在队列中第一个"12"会在第二个"12"的前面,所以,将队列的元素收集起来时,第一个“12”也会在前面:

所以基数排序算法是稳定的

基数排序的应用:

基数排序,时间复杂度=O(d(n+r)),上述例子的d=3(年,月,日),n=10000(10000个学生),r=31(第1轮r=31,第2轮r=12,第3轮r=15,这里取最大),所以:

基数排序擅长解决的问题:

① 数据元素的关键字可以方便地拆分为 d组,且 d 较小。

反例:若给5个人的身份证号排序:

这样效率非常低。

② 每组关键字的取值范围不大,即 r 较小。

反例:若给中文人名排序,每个分组能取的值太多(r取值范围大)。

③ 数据元素个数 n 较大。

若给十亿人的身份证号排序,虽然身份证号有18位,会进行19趟的分配和回收,但是由于n的数较大,所以时间效率其实比O(n^2),O(nlog_{2}n)好的多。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1678644.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一维信号降噪(简单版,MATLAB)

简单演示一下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一维信号降噪&#xff0c;有个大致印象即可。 %% Plot the previous training CNN. set_plot_defaults(on) load(denoiser_sparse.mat); h1{1} double(conv1); h1{2} double(conv2); h1{3} reshape(double(conv3),[8,1,17]); figure(1) [r,c…

又一款爆火AI游戏诞生!《换你来当爹》做对了什么?| ShowMeAI体验报告

社区里几百人玩一款AI游戏的场面&#xff0c;值得记录一下&#xff01; 大模型游戏化极度看重〖有趣〗程度。 可有趣的灵魂那么难得&#xff0c;以至于只要一眼&#xff0c;我们就在产品的海洋里发现了 ta 。 1. 有趣的灵魂在发疯疯疯 《换你来当爹》是一款全员发疯的AI游戏&am…

分页查询PageHelper插件分页条件查询(xml映射文件,动态SQL)

黑马程序员JavaWeb开发教程 文章目录 一、分页查询-分析二、分页查询-实现1. 实现思路1.1 controller1.2 service1.3 mapper 1.4 postman测试接口 三、分页查询-PageHelper插件1. 引入pageHelper插件的依赖2. 修改原来的代码2.1 mapper2.2 serviceimpl2.3 postman测试接口 四、…

第83天: 代码审计-PHP 项目RCE 安全调试追踪代码执行命令执行

案例一&#xff1a;CNVD拿1day-RCE命令执行-百家CMS 这里用代码审计系统搜索system&#xff0c;可以利用的是第一种 打开看细节 查找函数引用 查找$_file第一次出现的地方 这个时候就明白了&#xff0c;必须上传文件&#xff0c;然后利用文件名&#xff0c;去执行system命令 …

基于YOLOv5的道路裂缝检测,加入一种基于内容引导注意力(CGA)的混合融合提升2个多点

&#x1f4a1;&#x1f4a1;&#x1f4a1;本文主要内容:详细介绍道路裂缝检测整个过程&#xff0c;从数据集到训练模型到结果可视化分析。 &#x1f4a1;&#x1f4a1;&#x1f4a1;通过加入一种基于内容引导注意力(CGA)的混合融合提升检测性能&#xff0c; 特征融合创新 | 一…

硬盘坏道如何检测和修复?

硬盘是我们储存数据的重要设备&#xff0c;然而在使用过程中&#xff0c;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困扰&#xff0c;比如硬盘出现坏道的问题。那么&#xff0c;什么是坏道呢&#xff1f;硬盘出现坏道会对我们的性能和数据安全产生影响吗&#xff1f;如何去检测和修复这些坏道呢&#…

js积累一(ipv4正则校验+弹窗方式)

1. ipv4地址&#xff0c;点分十进制的校验 var regexIP /^((25[0-5]|2[0-4]\d|((1\d{2})|([1-9]?\d)))\.){3}(25[0-5]|2[0-4]\d|((1\d{2})|([1-9]?\d)))$/; if(strRegex.test(ip)) //true: 通过 2. 三种弹窗方式: alert()&#xff1b;confirm()&#xff1b; prompt() 1&a…

微分阻尼作用的理解

先说阻尼的作用,阻尼能够缩短系统整定时间,减小系统响应的振动幅度。 1、CODESYS位置式PID(完整ST源代码) CODESYS位置式PID(完整ST源代码)_codesys pid功能块-CSDN博客文章浏览阅读1.2k次,点赞2次,收藏2次。CODESYS增量式PID完整源代码请参看下面文章链接:CODESYS增量式…

echarts的柱状图使用

1. 柱状图&#xff08;柱体顶部使用外部图片 相关代码 <template><div class"out-bg"><div class"container" ref"warnChartRef"></div></div> </template><script> import * as echarts from echar…

【Linux系统编程】基本指令(二)

目录 1、mv指令 2、cat指令 输出重定向 ​编辑 追加重定向 输入重定向 3、more指令 4、less指令 5、head指令 6、tail指令 与时间相关的指令 7、date指令 8、cal指令 9、find指令 10、grep指令 11、zip/unzip指令 1、mv指令 mv文件是用来对文件或目录进行重命名…

网络爬虫安全:90后小伙,用软件非法搬运他人原创视频被判刑

目录 违法视频搬运软件是网络爬虫 如何发现偷盗视频的爬虫&#xff1f; 拦截违法网络爬虫 央视《今日说法》栏目近日报道了一名程序员开发非法视频搬运软件获利超700多万&#xff0c;最终获刑的案例。 国内某知名短视频平台报警称&#xff0c;有人在网络上售卖一款视频搬运…

玩转Matlab-Simscape(初级)- 07 - 基于Solidworks、Matlab Simulink、COMSOL的协同仿真(理论部分3)

** 玩转Matlab-Simscape&#xff08;初级&#xff09;- 07 - 基于Solidworks、Matlab Simulink、COMSOL的协同仿真&#xff08;理论部分3&#xff09; ** 目录 玩转Matlab-Simscape&#xff08;初级&#xff09;- 07 - 基于Solidworks、Matlab Simulink、COMSOL的协同仿真&am…

探索Dapper与EF Core等ORM框架的神器

Dapper的好处&#xff1a; 轻量级&#xff1a;Dapper是一个非常轻量级的库&#xff0c;对性能的影响非常小。它主要关注于执行SQL查询和映射查询结果到对象&#xff0c;因此它的设计和实现都非常简洁。直接SQL&#xff1a;Dapper鼓励直接写SQL&#xff0c;而不是使用抽象查询语…

从独立开发者到成为SeaTunnel社区的贡献者,我做对了哪些事儿?

个人介绍 大家好&#xff0c;我是闫成雨&#xff0c;目前是一名独立开发者。专注于数据开发、机器学习、资源调度算法和分布式系统。 GitHub ID: CheneyYin 个人主页&#xff1a;https://cheneyyin.github.io/ 为社区做了哪些贡献 加强了Spark引擎和Flink引擎对SeaTunnel数据…

photoshop(PS)有什么快速提升工作效率的功能?或者实用功能?这里告诉你7条!

1:文件太多&#xff0c;不方便马上找到需要插入元素&#xff08;元素放入PS会发现&#xff0c;位置不知道在哪里&#xff09;&#xff0c;点击需要选中或者搭配的元素&#xff0c;ctrlV就可以快速插入目标/图层元素的位置了&#xff01; 点击当前元素&#xff0c;选中&#xf…

MT3035 逆波兰式

思路&#xff1a; 两个栈str1和sr2&#xff0c;分别存放运算符和结果。 如果是数字&#xff0c;直接放入str2中。 如果是运算符&#xff1a; 1. ( &#xff1a;直接放入 str1 2. /-/*// 看栈顶元素&#xff0c;若当前字符优先级比栈顶大&#xff0c;则压到str1中&#x…

【STL】string

本节博客主要是介绍了一下CPP标准库中的string这一容器的相关用法和常用接口&#xff0c;有需要借鉴即可。 目录 1.string介绍1.1CPP标准库与STL关系1.2string历史问题与介绍 2.string概要3.Member functions3.1constructor3.2operator 4.访问4.1[]访问4.2迭代器访问4.3范围for…

软件测试的一些概念

一.基本概念 1.什么事需求 1&#xff09;需求的定义 用户需求&#xff1a;可以简单理解为甲方提出的需求&#xff0c;如果没有甲方&#xff0c;那么就是终端用户使用产品时&#xff0c;必须完成的任务&#xff0c;该需求一般比较简略 软件需求&#xff1a;或则叫功能需求&a…

【Amplify_自己写的shadr遇到没有阴影的解决方案】

Amplify 自己写的shadr遇到没有阴影的解决方案 2020-01-21 16:04 本来我有个百试很灵的投射阴影脚本。 这次不灵光了&#xff01;地形内建材质&#xff0c;这个不支持投射的阴影~~奇了怪了。 可以采用引用的方式UsePass加入阴影部分代码&#xff0c;具体操作如下&#xff1…

视觉SLAM14精讲——三维空间刚体运动1.2

三维空间刚体运动 欧拉角 欧拉角可以说是零理解成本的表示形式&#xff0c;由于有万向锁的问题被绝大部分项目所抛弃。欧拉角的每个轴旋转都有固定好的名称&#xff0c;这些名称十分直观&#xff1a; Z轴旋转&#xff0c;相当于左右旋转&#xff0c;叫航角&#xff0c;或偏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