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原理】决策树从原理到实践

news2025/1/6 20:15:35

基于树的模型是机器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类模型,最基础的就是决策树,本篇主要讲述决策树的原理和几类最常见的决策树算法,这也是更复杂的树模型算法的基础。

参考文章:
1.CSDN-基于熵的两个模型(ID3,C4.5)比较详细,有数字例子

2.腾讯云-基于基尼指数的模型(CART)比较详细,有数字例子

3.知乎-在CART剪枝这里比较详细

文章目录

  • 1.原理
    • 1.1.基于熵
      • 1.1.1.熵
      • 1.1.2.条件熵
      • 1.1.3.熵的意义
      • 1.1.4.ID3
      • 1.1.5.C4.5
    • 1.2.基于基尼指数
      • 1.2.1.基尼指数
      • 1.2.2.CART分类
      • 1.2.3.CART回归
    • 1.3.连续数据
    • 1.4.剪枝
  • 2.代码

1.原理

首先给出集中集中常见决策树算法的对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面展开叙述。

1.1.基于熵

1.1.1.熵

熵最常用在信息学里面,是一种表示不确定性的度量
假设对于随机变量 X X X存在分布 P ( X = x i ) = p i , i = 1 , 2 , . . . , n P(X=x_i)=p_i,i=1,2,...,n P(X=xi)=pii=1,2,...,n,此时定义熵:
H ( X ) = H ( p ) = − ∑ i = 1 n p i l o g a p i H(X)=H(p)=-∑_{i=1}^{n}p_ilog_ap_i H(X)=H(p)=i=1npilogapi其中, H ( X ) = H ( p ) H(X)=H(p) H(X)=H(p)是因为结果只和分布有关,对于 l o g log log的底 a a a,可以为 2 , e . . . 2,e... 2,e...

a ≥ 1 a≥1 a1,存在等式:
0 ≤ H ( x ) ≤ l o g a n 0≤H(x)≤log_an 0H(x)logan左显然成立(和 a a a无关),因为 p i ≤ 1 p_i≤1 pi1,那么 − l o g a p i ≥ 0 -log_ap_i≥0 logapi0,求和后依然成立。

右边的根据博客的说法:

熵越大代表随机变量的不确定性越大,当变量可取值的种类一定时,其取每种值的概率分布越平均,其熵值越大。

也就是分布非常平均,此时每个都是 1 n l o g a n \frac{1}{n}log_an n1logan,此时取得最大熵 l o g a n log_an logan(也就是不确定性最大,通俗理解也就是没给出任何信息,因为本身 n n n件事的先验分布就是均匀分布)。

下面是补充的一些概念

  • 若 p=0 ,则定义 0log⁡0=0 。
  • 对数以 2 为底熵的单位为比特(bit)
  • 对数以 e 为底熵的单位为纳特(nat)

1.1.2.条件熵

条件熵表示在已知 X X X的条件下对 Y Y Y不确定性的度量。首先假设 X , Y X,Y X,Y的联合分布为:$​
P ( X = x i , Y = y j ) = p i j , i = 1 , 2 , . . . , n , j = 1 , 2 , . . . , m P(X=x_i,Y=y_j)=p_{ij},i=1,2,...,n,j=1,2,...,m P(X=xi,Y=yj)=pij,i=1,2,...,nj=1,2,...,m那么 Y Y Y关于 X X X的条件熵 H ( Y ∣ X ) H(Y|X) H(YX)就是:
H ( Y ∣ X = x i ) = ∑ i = 1 n P ( X = x i ) H ( Y ∣ X = x i ) = ∑ i = 1 n P ( X = x i ) ∑ j = 1 m − P ( Y = y j ∣ X = x i ) l o g P ( Y = y j ∣ X = x i ) H(Y|X=x_i)=∑_{i=1}^{n}P(X=x_i)H(Y|X=x_i)\\ =∑_{i=1}^{n}P(X=x_i)∑_{j=1}^{m}-P(Y=y_j|X=x_i)logP(Y=y_j|X=x_i) H(YX=xi)=i=1nP(X=xi)H(YX=xi)=i=1nP(X=xi)j=1mP(Y=yjX=xi)logP(Y=yjX=xi)(省略掉了 l o g log log的底 a a a

1.1.3.熵的意义

前面讲了熵和条件熵的计算,在这里结合一个实例来记录熵的意义。

比如有下面这个关于贷款统计的统计表:

那么假如要计算类别的熵,在一开始没分类的情况下, H ( D ) H(D) H(D)的计算如下:
H ( D ) = − ( 6 15 l o g 6 15 + 9 15 l o g 9 15 ) = 0.971 H(D)=-(\frac{6}{15}log\frac{6}{15}+\frac{9}{15}log\frac{9}{15})=0.971 H(D)=(156log156+159log159)=0.971这就是一开始的不确定性为0.971,而分类的目标就是利用相应的特征,使得为是和为否的样本在不同的子集中,可以想象,加入类别全是为是,那么此时 H ( D ) = 1 l o g 1 = 0 H(D)=1log1=0 H(D)=1log1=0,这也就消除了全部的不确定性。

为了达到分成不同子集的目标,引入了条件熵,而分类的依据被称作特征,对应了条件熵中的 X X X,假设现在根据年龄来划分,年龄对应了青年、中年和老年,分别计算对应的条件熵 H ( D ∣ X ) H(D|X) H(DX),设青年、中年和老年分别为 x 1 、 x 2 、 x 3 x_1、x_2、x_3 x1x2x3
H ( D ∣ X = x 1 ) = P ( X = x i ) H ( D ∣ X = x 1 ) = 5 15 ( − 2 5 l o g 2 5 − 3 5 l o g 3 5 ) + 5 15 ( − 3 5 l o g 3 5 − 2 5 l o g 2 5 ) + 5 15 ( − 4 5 l o g 4 5 − 1 5 l o g 1 5 ) = 0.888 H(D|X=x_1)=P(X=x_i)H(D|X=x_1)\\ =\frac{5}{15}(-\frac{2}{5}log\frac{2}{5}-\frac{3}{5}log\frac{3}{5})+\frac{5}{15}(-\frac{3}{5}log\frac{3}{5}-\frac{2}{5}log\frac{2}{5})+\frac{5}{15}(-\frac{4}{5}log\frac{4}{5}-\frac{1}{5}log\frac{1}{5})\\ =0.888 H(DX=x1)=P(X=xi)H(DX=x1)=155(52log5253log53)+155(53log5352log52)+155(54log5451log51)=0.888也就是特征 X X X的引入,使得分类结果的不确定性从 H ( D ) = 0.971 H(D)=0.971 H(D)=0.971变为了 H ( D ∣ X ) = 0.888 H(D|X)=0.888 H(DX)=0.888,这也就说明分类结果变得更加确定,通过不断加入特征,减少分类结果的熵,从而得到正确的分类器。

1.1.4.ID3

ID3是一种基于信息增益的分割方式,信息增益定义为 g ( Y ∣ X ) g(Y|X) g(YX),如下:
g ( Y ∣ X ) = H ( Y ) − H ( Y ∣ X ) g(Y|X)=H(Y)-H(Y|X) g(YX)=H(Y)H(YX)每次选择信息增益减少最多的进行分裂。但是这样会导致一个结果,假设有一个类别有很多种类,比如15个样本有15个种类,那么分类器就会分出15个类别,这样可以将每个类别的熵减少到0,完全确定,但是显然这个分类器深度过浅且过于庞大,不利于模型的泛化,此时可以设定 α α α,对小于增益小于阈值的进行剪枝。

1.1.5.C4.5

C4.5主要为了改善上面提到的单特征多类别的问题,定义信息增益比,记为 g R ( Y ∣ X ) g_R(Y|X) gR(YX),如下:
g R ( Y ∣ X ) = H ( Y ) − H ( Y ∣ X ) H ( Y ) g_R(Y|X)=\frac{H(Y)-H(Y|X)}{H(Y)} gR(YX)=H(Y)H(Y)H(YX)此时如果 Y Y Y的类别很多,那么其熵 H ( Y ) H(Y) H(Y)就会增大,那么此时信息增益比就会变小,那么就不会有限选择这样的特征进行分裂。

ID3和C4.5生成的都是多叉树分类器,基于熵的算法只能用于分类任务,不能用于回归任务。

1.2.基于基尼指数

1.2.1.基尼指数

在分类问题中,假设存在 n n n种类别,每个类别为 x i x_i xi,存在概率分布:
P ( X = x i ) = p i , i = 1 , 2 , 3 , . . . , n P(X=x_i)=p_i,i=1,2,3,...,n P(X=xi)=pi,i=1,2,3,...,n将基尼指数记为 G i n i ( p ) Gini(p) Gini(p),如下:
G i n i ( p ) = ∑ i = 1 n p i ( 1 − p i ) = 1 − ∑ i = 1 n p i 2 Gini(p)=∑_{i=1}^{n}p_i(1-p_i)=1-∑_{i=1}^{n}p_i^2 Gini(p)=i=1npi(1pi)=1i=1npi2可以发现,假如此时存在一个类别,那么 p i = 1 p_i=1 pi=1,此时基尼指数为0,确定性最强;要是有两个类别,概率平均分配,那么 G i n i = 1 − 0. 5 2 − 0. 5 2 = 0.5 Gini=1-0.5^2-0.5^2=0.5 Gini=10.520.52=0.5,这和熵类似,都是不确定性的度量,被称为纯度,Gini越小,纯度越高。

1.2.2.CART分类

下面是关于使用 G i n i Gini Gini指数进行分类。

CART分类树的生成基于 G i n i Gini Gini指数。

假设当前分裂的集合 D D D中包含 K K K个样本,每次选择一个特征的一个值 A A A,将样本分为是该值/不是该值的两部分,记为 D 1 / D 2 D_1/D_2 D1/D2,计算该特征对应的基尼指数:
G i n i ( D , A ) = ∣ D 1 ∣ ∣ D ∣ G i n i ( D 1 ) + ∣ D 2 ∣ ∣ D ∣ G i n i ( D 2 ) Gini(D,A)=\frac{|D_1|}{|D|}Gini(D_1)+\frac{|D_2|}{|D|}Gini(D_2) Gini(D,A)=DD1Gini(D1)+DD2Gini(D2)其中 ∣ D ∣ |D| D表示样本集的数量。

下面以一个例子来说明,还是上面的贷款数据集,假设现在要计算年龄特征,年龄特征分别是青年、中年、老年,分别记为 A 1 , A 3 , A 3 A_1,A_3,A_3 A1,A3,A3,先计算 G i n i ( D , A 1 ) Gini(D,A_1) Gini(D,A1),此时 D 1 D_1 D1对应青年的样本,有5个, D 2 D_2 D2对应不为青年的样本,有10个。

计算如下:
G i n i ( D 1 ) = 2 5 ( 1 − 2 5 ) + 3 5 ( 1 − 3 5 ) G i n i ( D 2 ) = 7 10 ( 1 − 7 10 ) + 3 10 ( 1 − 3 10 ) G i n i ( D , A 1 ) = ∣ D 1 ∣ ∣ D ∣ G i n i ( D 1 ) + ∣ D 2 ∣ ∣ D ∣ G i n i ( D 2 ) = 5 15 G i n i ( D 1 ) + 10 15 G i n i ( D 2 ) Gini(D_1)=\frac{2}{5}(1-\frac{2}{5})+\frac{3}{5}(1-\frac{3}{5})\\ Gini(D_2)=\frac{7}{10}(1-\frac{7}{10})+\frac{3}{10}(1-\frac{3}{10})\\ Gini(D,A1)=\frac{|D_1|}{|D|}Gini(D_1)+\frac{|D_2|}{|D|}Gini(D_2)=\frac{5}{15}Gini(D_1)+\frac{10}{15}Gini(D_2) Gini(D1)=52(152)+53(153)Gini(D2)=107(1107)+103(1103)Gini(D,A1)=DD1Gini(D1)+DD2Gini(D2)=155Gini(D1)+1510Gini(D2)每个 G i n i ( D i ) Gini(D_i) Gini(Di)都是在计算分类节点内样本所有类别(比如贷款/不贷款或者还有更多类别)对应的和。

在找出 G i n i Gini Gini指数最小的那个分裂点之后,将其作为最优切分点,继续分裂,对于 G i n i Gini Gini指数已经为0的,这样的样本已经很纯(内部只有一个类别),因此无需继续分裂。

这样不断迭代,算法停止计算的条通常是节点中的样本点个数小于设定阈值,或样本集合的基尼不纯度小于设定阈值,亦或是没有更多特征,这一点同ID3和C4.5算法的停止条件类似。

1.2.3.CART回归

上面的是分类的做法,不同于基于熵的做法,基于 G i n i Gini Gini指数的CART算法可以用于回归任务

回归任务一般的目标就是和标签值越越接近越好。跟线性回归类似,CART的损失函数如下:
L ( y , y ^ ) = ∑ i = 1 n ( y i − y ^ i ) 2 L(y,\hat{y})=∑_{i=1}^{n}(y_i-\hat{y}_i)^2 L(y,y^)=i=1n(yiy^i)2CART用于回归的思想:不断把区间按照一定的规则一分为二,给切分后的区间分别置为最优输出值,计算出每种切分方式的损失,选出损失最少的规则进行切分,然后对残差继续切分,不断迭代。

表达式如下:
min ⁡ j , s ( ∑ i = 1 s ( y i − C 1 ) 2 + ∑ i = s + 1 n ( y i − C 2 ) 2 ) \min\limits_{j,s}(∑_{i=1}^{s}(y_i-C_1)^2+∑_{i=s+1}^{n}(y_i-C_2)^2) j,smin(i=1s(yiC1)2+i=s+1n(yiC2)2)其中 j , s j,s j,s表示第 j j j个变量的分裂点 s s s(因为是一分为二,所有有个分裂点),分为两个集合 R 1 , R 2 R_1,R_2 R1,R2 C 1 , C 2 C_1,C_2 C1,C2分别是 R 1 , R 2 R_1,R_2 R1,R2的最优取值,也就是位于这个集合之内的值都是这个,可以是对应集合所有值的均值。

下面举个例子:

比如有一个回归任务如下:

x x x12345678910
y y y5.565.705.916.406.807.058.708.909.009.05

首先先确定分割点,定义为 z = ( x i + x i + 1 ) / 2 , i = 1 , 2 , . . . , 9 z=(x_i+x_{i+1})/2,i=1,2,...,9 z=(xi+xi+1)/2,i=1,2,...,9,也就是 1.5 , 2.5 , . . . 9.5 1.5,2.5,...9.5 1.5,2.5,...9.5,取其中一个值,那么 x x x就被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 1 − − i n t ( z ) 1--int(z) 1int(z) i n t ( z ) + 1 − − 10 int(z)+1--10 int(z)+110

比如对于 z = 1.5 z=1.5 z=1.5,此时两个集合分别对应 R 1 = { x ∣ 1 } R_1={\{x|1\}} R1={x∣1} R 2 = { x ∣ 2 , 3 , . . . , 9 } R_2={\{x|2,3,...,9\}} R2={x∣2,3,...,9},均值分别为 5.56 , 7.50 5.56,7.50 5.56,7.50,这也就对应了 C 1 , C 2 C_1,C_2 C1,C2,代入公式计算损失:

( ∑ i = 1 s ( y i − C 1 ) 2 + ∑ i = s + 1 n ( y i − C 2 ) 2 ) = ( ∑ i = 1 1 ( y i − 5.56 ) 2 + ∑ i = 2 10 ( y i − 7.50 ) 2 ) = 15.72 (∑_{i=1}^{s}(y_i-C_1)^2+∑_{i=s+1}^{n}(y_i-C_2)^2)\\ =(∑_{i=1}^{1}(y_i-5.56)^2+∑_{i=2}^{10}(y_i-7.50)^2)=15.72 (i=1s(yiC1)2+i=s+1n(yiC2)2)=(i=11(yi5.56)2+i=210(yi7.50)2)=15.72同理,可以计算其他所有分割方式的损失,得到:

可以看到等于6.5的时候得到了最小的损失,因此将6.5作为第一个分割点,得到如下分割规则:
f ( x ) = T 1 ( x ) = { 6.24 , x ≤ 6.5 8.91 , x > 6.5 f(x)=T_{1}(x)=\left\{ \begin{array}{cc} 6.24,x ≤ 6.5 \\ 8.91,x>6.5 \end{array} \right. f(x)=T1(x)={6.24,x6.58.91,x6.5(这里的 6.24 6.24 6.24 1 − 6 1-6 16的均值, 8.91 8.91 8.91 7 − 10 7-10 710的均值)

由此规则可以计算出所有点的残差

此时按照上面的规则再对残差进行分割,得到在3.5的时候有最小的损失,即
T 2 ( x ) = { − 0.52 , x ≤ 3.5 0.22 , x > 3.5 T_{2}(x)=\left\{ \begin{array}{cc} -0.52,x ≤ 3.5 \\ 0.22,x>3.5 \end{array} \right. T2(x)={0.52,x3.50.22,x3.5 T 2 T_2 T2 T 1 T_1 T1进行叠加,得到新的分类结果:
f ( x ) = { 5.72 ,    x ≤ 3.5 6.46 ,    3.5 < x ≤ 6.5 9.13 ,    x > 6.5 f(x)=\left\{ \begin{array}{cc} 5.72,\;x ≤ 3.5 \\ 6.46,\;3.5<x≤6.5\\ 9.13,\;x>6.5 \end{array} \right. f(x)= 5.72,x3.56.46,3.5x6.59.13,x6.5其中这里的 5.72 = 6.24 − 0.52 5.72=6.24-0.52 5.72=6.240.52,下面的同理,就是跟前面的叠加。

重复这样的过程,就可以得到回归树。

1.3.连续数据

离散化

前面讲的分类都是离散数据,但是实际情况中存在连续数据,那么和前面CART的回归类似,先将序列排序,然后计算 z z z序列, z z z序列为相邻两值的均值,然后形成 n − 1 n-1 n1个分裂点,这就可以看做前面的若干类别,那么就跟离散变量是一致的了。(取小于该值和大于该值的作为两个集合,相当于两个类别)

1.4.剪枝

下面是关于剪枝的部分,因为树模型不断的分裂,很有可能形成一个很复杂的分类树,那么就需要对模型进行剪枝,下面是一种剪枝方式。

下面提出误差率的概念,误差率表示预测错误的占总数的比例,定义为
C ( t ) = n u m e r r n u m C(t)=\frac{num_{err}}{num} C(t)=numnumerr其中, t t t为某决策树, n u m e r r num_{err} numerr表示该决策树在训练集上预测错误的数量(数量最大的为预测类别,和标答不一样的都是预测错误的), n u m num num表示样本总数。

在剪枝的过程中,将损失函数变形为:
C a ( T ) = C ( T ) + a ∣ T ∣ C_a(T)=C(T)+a|T| Ca(T)=C(T)+aT其中 ∣ T ∣ |T| T表示叶子结点的个数, a a a是一个系数,需要计算得到。这个表达式本质就是在计算对一个节点(只关注这一个节点)进行分裂之后,每多一个叶子,多一个惩罚项 a a a

可以看到,若 a = 0 a=0 a=0,那么就是原来的损失函数,因为分裂的越多,准确率也越高,那么最终一定会倾向于有很多叶子结点;若 a − > + ∞ a->+∞ a>+,此时一旦分裂,就会有很大的惩罚项,那么就倾向于不分裂。这个中间存在一个值 a ∗ a^* a使得:
C a ( t ) = C ( t ) + a ∗ C a ( T t ) = C ( T t ) + a ∗ ∣ T ∣ C a ( t ) = C a ( T t ) C_a(t)=C(t)+a^*\\ C_a(T_t)=C(T_t)+a^*|T|\\ C_a(t)=C_a(T_t) Ca(t)=C(t)+aCa(Tt)=C(Tt)+aTCa(t)=Ca(Tt)其中 t t t为剪枝后的决策树(只有一个叶子结点,所以是 a ∗ a^* a), T t T_t Tt为剪枝前的决策树(有 ∣ T ∣ |T| T个叶子节点), C a C_a Ca为其对应在训练集的误差率。

这几个式子表明存在一个值 a ∗ a^* a使得分裂前和分裂后的误差函数相同,联立可解 a ∗ a^* a
a ∗ = C ( t ) − C ( T t ) ∣ T ∣ − 1 a^*=\frac{C(t)-C(T_t)}{|T|-1} a=T1C(t)C(Tt)对于每个非根节点且非叶子的节点,都计算这个值 a ∗ a^* a,形成一个序列,选出最小的那个进行剪枝。

为什么选最小的, a ∗ a^* a对应的剪枝前后的树的损失函数是一样的,由上面的 a ∗ a^* a的计算式子,如果 a ∗ a^* a比较小,因为 C ( T t ) C(T_t) C(Tt)是一样的(剪枝前大家都一样),那么要么是 C ( t ) C(t) C(t)比较小(剪枝后误差比较小),要么是 ∣ T ∣ |T| T比较大(剪枝前叶子比较多),这两种情况都应该把节点给剪枝

对于每个节点,计算剪枝前后误差率之差(也就是节点误差率-叶子误差率之和),选出误差率最小的,然后剪枝。

这是一个具体过程,也就是计算a的过程,就不详细展开了。(但是个人感觉计算有点冗余)

2.代码

下面是代码实现的部分,写了一个基于CART的分类树,使用的样本就是上面提到的贷款数据,数据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是一个.txt文档,运行后得到了分类的结果,最终分类的几个集合都只有一个类别,也就是根据这些分类规则,可以完全将数据分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完整代码

# 基于CART的决策分类树复现(离散)
import collections
import queue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
plt.rcParams['font.sans-serif'] = ['SimHei']
plt.rcParams['axes.unicode_minus'] = False

def load_data():
    with open('static/data.txt', mode='r', encoding='utf-8') as f:
        data=f.read().split('\n')
    title=data[0].split(' ')
    x=[]
    y=[]
    for i in range(1,len(data)):
        xy = data[i].split(' ')
        x.append(xy[:-1])
        y.append(xy[-1]) # 最后一个是标签
    x = np.array(x)
    y = np.array(y)
    return title,x,y

class Node():
    def __init__(self,node_id=0,deep=0,id_list=None,nxt_list=None,split=True):
        self.node_id=node_id
        self.deep = deep
        if id_list is not None:
            self.id_list = np.array(id_list,dtype=int)  # 当前节点的索引集合
        else:
            self.id_list=[]
        if nxt_list is not None:
            self.nxt_list = np.array(nxt_list)  # 当前节点的索引集合
        else:
            self.nxt_list=np.array([])
        self.split=split # 是否需要继续分裂

class CART():
    def fit(self,x,y,gini_thresh=0.1):
        samples = x.shape[0]
        features = x.shape[1]
        root = Node(node_id=0,deep=1,id_list=np.arange(samples),nxt_list=[],split=True)
        # 先统计y的相关信息
        y_cag = collections.Counter(y)
        # print('标签统计信息:',y_cag)
        # label_list = list(y_cag.keys()) # y的所有类别
        tree = [root] # 存储最终的树
        q = queue.Queue() # 产生一个队列
        q.put(root)
        split_cnt = 0 # 记录分裂次数
        while not q.empty(): # 取出一个节点
            node = q.get() # 移除并返回数据
            id_list = node.id_list # 得到当前集合的所有id
            label_num = collections.Counter(y[id_list]) # 当前集合样本的所有对应标签的样本数
            num_all = id_list.size # 单管集合的所有数据
            min_gini = [0,None,0x3f3f3f3f,[],None] # 记录当前集合feature索引和特征名称(分裂信息),以及对应的gini指数,还有集合id
            for i in range(features): # 对于每个feature选择
                # 求出所有特征类别和对应的id
                feat_dict = {}
                # 这个地方有问题(不应该统计所有样本,而是当前对应的,应该可以在上面的id循环里面统计掉)
                for idx in id_list:
                    if x[idx,i] not in feat_dict.keys():
                        feat_dict[x[idx,i]]=[] # 当前id(索引)
                    feat_dict[x[idx, i]].append(idx)
                # 下面枚举将当前特征特征的每个取值作为分割点
                for type in feat_dict.keys(): # type作为分割点(统计分割点内的个样本匹配数量)
                    res = {}
                    for idx in feat_dict[type]:
                        if y[idx] not in res:
                            res[y[idx]]=0
                        res[y[idx]]+=1
                    # 根据统计出的数量已经可以计算基尼系数 gini=1-∑p^2
                    num = len(feat_dict[type]) # 得到数量(为是的)
                    gini_D1 = 1
                    for key in res.keys():
                        gini_D1-=(res[key]/num)**2
                    gini_D2 = 1
                    if num_all!=num:
                        for key in label_num.keys(): # 利用集合总数来推算为否的集合gini
                            sub = 0 # 要减去的样本(在集合D1的)
                            if key in res.keys():
                                sub = res[key]
                            gini_D2-=((label_num[key]-sub)/(num_all-num))**2
                    gini = (num/num_all)*gini_D1+((num_all-num)/num_all)*gini_D2
                    if gini<min_gini[2]:
                        min_gini[0]=i
                        min_gini[1] = type # 第i个特征的类别type
                        min_gini[2]=gini
                        min_gini[3] = feat_dict[type] # 记录id
                        min_gini[4]= (gini_D1,gini_D2) # 记录两个集合的gini决定是否继续分裂
            # 找到最小的gini进行分裂
            split_cnt+=1
            # print('总样本集:',id_list)
            print('第 %d 次分裂,根据第 %d 个特征的 %s 类别'%(split_cnt,min_gini[0],min_gini[1]))
            id_D1 = min_gini[3]
            id_D2 = []
            # print(id_list)
            for id in id_list:
                if id not in id_D1:
                    id_D2.append(id)
            # 生成两个节点
            id1 = len(tree)
            id2 = len(tree)+1 # 即将插入的两个节点的id(也就是在tree中的索引)
            tree[node.node_id].nxt_list=[id1,id2]
            node1 = Node(node_id=id1,deep=node.deep+1,id_list=id_D1,nxt_list=[])
            node2 = Node(node_id=id2,deep=node.deep+1,id_list=id_D2,nxt_list=[])
            # 判断是否需要继续分裂(纯度,纯度也就是如果都是一个类别为0就不分裂,还有个用阈值计算,懒得算了)
            if min_gini[4][0]<gini_thresh:
                node1.split=False # 无需分裂
            else:
                q.put(node1)
            if min_gini[4][1]<gini_thresh:
                node2.split=False # 无需分裂
            else:
                q.put(node2)
            tree.append(node1)
            tree.append(node2)
        # print(tree)
        self.tree  = tree

    def printTree(self):
        tree = self.tree
        print('----------- CART -----------')
        print('()中表示深度,根节点为1')
        for subtree in tree:
            if subtree.split:
                print('(%d)'%(subtree.deep),subtree.id_list, end='')
                print(' -> ',end='')
                node1 = tree[subtree.nxt_list[0]]
                print('(%d)'%(node1.deep),node1.id_list,end=' + ')
                node2 = tree[subtree.nxt_list[1]]
                print('(%d)'%(node2.deep),node2.id_list)
        print('----------------------------')

if __name__ == '__main__':
    title,x,y = load_data()
    print('********* 特征 *********')
    for i in range(len(title)):
        print(i+1,title[i])
    print('***********************')
    dct_cart = CART()
    dct_cart.fit(x,y)
    dct_cart.printTree()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1629865.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JAVA SWING JTABLE表格,点击表头数据可以排序,且第一二行位置固定,不参与排序

对于JAVA SWING 界面开发&#xff0c;使用表格JTABLE开发过程中&#xff0c;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在点击表头时对数据进行排序处理。对于简单的排序处理&#xff0c;jtable的setAutoCreateRowSorter方法可满足&#xff0c;但是对于高要求的排序&#xff0c;则满足不了。 比如&am…

【leetcode】数组和相关题目总结

1. 两数之和 直接利用hashmap存储值和对于索引&#xff0c;利用target-nums[i]去哈希表里找对应数值。返回下标。 class Solution { public:vector<int> twoSum(vector<int>& nums, int target) {unordered_map<int, int> mp;vector<int> res;fo…

base64练习

找到password 搜索台搜索password 找到关于password关于base64算法的代码打上断点 点到这个位置在会有一个地址弹出来点击进去 缩小复制 粘贴 运行出数据&#xff0c;成功完成分析

Linux---为什么会有粘滞位?

在前面已经讲过目录的rwx权限&#xff1a; 可读权限(r): 如果目录没有可读权限, 则无法用ls等命令查看目录中的文件内容. 有可写权限(w):如果目录没有可写权限&#xff0c;则无法在目录中创建文件, 也无法在目录中删除文件.可执行权限(x): 如果目录没有可执行权限, 则无法cd到…

新版运营级限速网盘系统源码 带教程

支持用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xff0c;上传文件分享链接可自定义&#xff0c;文件可一键保存到我的网盘&#xff0c;支持微信跟支付宝官方接口&#xff0c;易支付接口不强制可自定义&#xff0c;系统整体的架构安全度升级。学习地址

GraspNet-1Billion 论文阅读

文章目录 GraspNet-1Billion总体数据集评价指标网络pointnet&#xff1a;Approach Network:Operation Network&#xff1a;Tolerance Network 摘要相关工作基于深度学习的抓取预测算法抓取数据集点云深度学习 GraspNet-1Billion CVPR2020 上海交大 论文和数据集地址&#xff1…

Python爬虫--Scrapy框架安装

Scrapy框架安装 &#xff0c; Scrapy 是 Python 领域专业的爬虫开发框架&#xff0c;已经完成爬虫程序的大部分通用工具 它使用了 Twisted 异步网络库来处理网络通讯。整体架构大致如下 第一步&#xff1a;挂小灰机或者将要安装的文件下载到本地 Scrapy 框架安装踩坑中 为什…

【delphi 】常用资源网站

在Delphi的日常开发中&#xff0c;经常会用到第三方资源&#xff0c;本文收集的是开源的资源&#xff0c;建议收藏&#xff0c;以备不时之需&#xff01; 目录 一、通用资源 1. JCL 2. JVCL 3. Alcinoe (mirror at GH) 4. Fundamentals Code Library 5. Spring4D 6. The…

IDEA实现Springboot项目自动热部署

每当我们在修改代码时&#xff0c;往往需要重新启动项目&#xff0c;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很麻烦&#xff0c;我们可以通过IDEA的热部署来提高效率 1、首先点file >> settings >> Build Excution >> Compire&#xff0c;选择Build project auto matically 2.…

获取1年免费的SSL证书

之所以写这篇帖子是因为一直使用的阿里云和腾讯云免费的ssl证书由一年有效期相继改为了3个月&#xff0c;3个月换一次证书想太过麻烦了&#xff0c;还是需要一年有效期的证书更为适合 有两个站点推荐:(本次以FreeSSL为例) .JoySSL一个提供免费HTTPS证书申请的网站 FreeSSL.c…

25.Feign的最佳用法

将feignClient抽取为独立模块&#xff0c;并把接口有关的entity,默认feign的配置都放到这个模块中&#xff0c;提供给所有的消费者。 1.首先创建一个module,命名为feign-client,然后引入feigh的starter依赖。 2.将order-service中编写的UserCllient、User都移动到feign-clien…

【STM32+HAL】读取电池电量

一、准备工作 有关CUBEMX的初始化配置&#xff0c;参见我的另一篇blog&#xff1a;【STM32HAL】CUBEMX初始化配置 有关定时器触发ADC模式配置&#xff0c;详见【STM32HAL】ADC采集波形实现 有关软件触发ADC模式配置&#xff0c;详见【STM32HAL】三轴按键PS2摇杆 二、所用工具…

C++高级特性:C/C++内存结构模型(十一)

1、内存结构 C/C语言一只被认为是一种底层语言&#xff0c;与其他语言不一样&#xff0c;对内存结构理解是C/C程序员从入门到入土的开端。 其他编程语言对内存管理是透明的&#xff0c;程序员无序关心可以认为是一个黑盒&#xff1b;而C/C不一样理解好内存结构有利于编写健壮性…

day-26 查询网格图中每一列的宽度

思路&#xff1a; 利用两个for循环&#xff0c;外层for用于遍历列数&#xff0c;内层for用于计算每一列的宽度 解题方法&#xff1a; 内层for循环时&#xff1a; 1.当前所在位置的值为0 则宽度为1 2.当前所在位置的值大于0 则宽度通过不断取商得到 3.当前所在位置的值大于0 则…

Vitis HLS 学习笔记--IDE软件高效操作指引

目录 1. 简介 2. 实用软件操作 2.1 C/RTL Cosimulation 选项 2.2 Do not show this dialog again 2.3 New Solution 2.4 对比 Solution 2.5 以命令行方式运行&#xff08;windows&#xff09; 2.6 文本缩放快捷键 2.7 查看和修改快捷键 2.8 将Vitis HLS RTL 导入 Viv…

SpikingJelly笔记之梯度替代

文章目录 前言一、梯度替代二、网络结构三、MNIST分类1、单步模式2、多步模式 总结 前言 在SpikingJelly使用梯度替代训练SNN&#xff0c;构建单层全连接SNN实现MNIST分类任务。 一、梯度替代 1、梯度替代&#xff1a; 阶跃函数不可微&#xff0c;无法进行反向传播 g ( x ) …

自动驾驶新书“五一”节马上上市了

我和杨子江教授合写的《自动驾驶系统开发》终于在清华大学出版社三校稿之后即将在五一节后出版。 清华大学汽车学院的李克强教授和工程院院士撰写了序言。 该书得到了唯一华人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院士、西安交大管晓宏教授和科学院院士以及杨强教授和院士等的推荐&#xff0c;…

java:SpringBootWeb请求响应

Servlet 用java编写的服务器端程序 客户端发送请求至服务器 服务器启动并调用Servlet,Servlet根据客户端请求生成响应内容并将其传给服务器 服务器将响应返回给客户端 javaweb的工作原理 在SpringBoot进行web程序开发时,内置了一个核心的Servlet程序DispatcherServlet,称之…

前端用a标签实现静态资源文件(excel/word/pdf)下载

接上文实现的 前端实现将二进制文件流&#xff0c;并下载为excel文件后&#xff0c; 实际项目中一般都会有一个模版下载的功能&#xff0c;一般都由服务端提供一个下载接口&#xff0c;返回文件流或url地址&#xff0c;然后前端再处理成对应需要的类型的文件。 但是&#xff…

从3秒飞降至25毫秒:揭秘惊艳的接口优化策略!

大家好&#xff0c;最近看到京东云的一位大佬分享的接口优化方案&#xff0c;感觉挺不错的&#xff0c;拿来即用。建议收藏一波或者整理到自己的笔记本中&#xff0c;随时查阅&#xff01; 下面是正文。 一、背景 针对老项目&#xff0c;去年做了许多降本增效的事情&#x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