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创,全称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我的理解,其核心是知识产权与供应链的自主可控与可持续发展。
我国在经历了无数风雨后,已经浴火重生,国家实力日益强大,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在高科技领域仍然面临着被“卡脖子”的问题。
信创产业的发展不仅关乎国家的信息安全和自主可控,也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创新和转型升级。因此,国家积极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以促进信创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政策和爱国情怀的推动下,信创产品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和机构的首选。信创产业也从最开始的党、政、军向关基行业拓展扩张,已经形成了2+8+N的行业态势,信创也已经迎来规模化应用阶段。
然而,在这个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我们也发现了信创产品的质量不统一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缺乏统一的信创测试方法,导致信创的适配测试工作、成本控制、产品的性能、可靠性及稳定性等方面参差不齐。各个信创产品研发厂家和第三方测评单位都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相关的测试工作,也就是信创适配测试。这个阶段,我称之为“信创测试的1.0阶段”。
在“信创测试1.0阶段”中,大部分厂家基本都围绕在硬件适配、操作系统适配等层面,甚至还衍生出了各类信创适配互认证书,比如龙芯架构互认证书、麒麟软件认证、鲲鹏技术认证、还有各种产品兼容性证明等等。这些证书背后涉及的信创生态也很广,包含了如:国产的IT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产品以及国产终端产品等。由于没有统一的测试标准与质量标尺,对证书的发放也没有很好的管理规范,而且由于发证单位都是企业实体,就事实存在着“裁判和运动员”是一个人的尴尬处境,导致市面上现行的适配证书、兼容证书、评估证书存在质量参差不齐、适配性能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发生,对我国信创产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在此给大家列举几个典型问题:
1、很多进行信创产品适配测试的第三方单位,对信创的适配测试标准不清晰,主要原因是没有统一的信创测试测评标准。导致同一个产品,在第一家测评单位测试不通过,在第二家测评单位就有可能测试通过。
2、由于适配测试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测试深度不一致。类似的产品,有的单位不仅完成了CPU、OS、DB等方面的测试,每一个类型还进行了大量的深入测试,设计了大量测试案例,而有的单位只是简单的确认了可以在信创环境下安装、简单运行等操作。
3、适配测试的成本控制不合理,不仅体现在因测试技术能力不同导致成本增加,也体现在对于信创环境的采购、替换、升级的依赖上,对于信创环境的自兼容能力理解不到位,导致成本增加、花冤枉钱。
4、信创产品的评价方法不统一,市面上出现了很多单位都宣称可以颁发信创产品评估证书。但是仔细研究会发现,各个单位的评价标准不一、评价流程不一、信创产品鉴定材料要求不一,直接导致了信创产品评估证书的含金量下降,滥竽充数的产品不在少数。我之前遇到的一个产品就是典型案例,在非信创环境下,产品功能满载、性能满血,但是适配到信创环境后,功能只留一二、性能折损大部。
以上几个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我认为就是由于我们缺乏统一的测评标准和技术规范。导致“信创测试1.0阶段”主要以软硬件适配测试为导向,忽略了适配后的产品质量的属性。导致信创产品的功能、性能甚至安全性等产品质量方面难以得到保证。
在新的测试测评体系的基础上,我们进入了“信创测试的2.0阶段”。它明确了信创产品的测评范围、测评方法及流程、对测评机构的管理要求等通用性原则。此外,还首次从信创产品的“测试和评价”角度出发,不仅对信创产品的硬件及软件的适配测试进行了明确的规范,还增加了信创产品的功能性、性能效率、信息安全性、维护性、兼容性、易用性、软件可靠性、电工电子可靠性等方面的详细的测试原则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