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之HashMap详解

news2025/1/22 17:44:03

HashMap

1. 设计原理

  HashMap 基于哈希表的 Map 接口实现,是以 key-value 存储形式存在,即主要用来存放键值对。HashMap 的实现不是同步的,这意味着它不是线程安全的。它的 key、value 都可以为 null,此外,HashMap 中的映射不是有序的。

  jdk1.8 之前 HashMap 由 数组 + 链表 组成,数组是 HashMap 的主体,链表则是主要为了解决哈希冲突(两个对象调用的 hashCode 方法计算的哈希值经哈希函数算出来的地址被别的元素占用)而存在的(“拉链法”解决冲突)。jdk1.8 以后在解决哈希冲突时有了较大的变化,当链表长度大于阈值(或者红黑树的边界值,默认为 8 )并且当前数组的长度大于 64 时,此时此索引位置上的所有数据改为使用红黑树存储。

补充:将链表转换成红黑树前会判断,即便阈值大于 8,但是数组长度小于 64,此时并不会将链表变为红黑树,而是选择逬行数组扩容。

  这样做的目的是因为数组比较小,尽量避开红黑树结构,这种情况下变为红黑树结构,反而会降低效率,因为红黑树需要逬行左旋,右旋,变色这些操作来保持平衡。同时数组长度小于64时,搜索时间相对要快些。所以结上所述为了提高性能和减少搜索时间,底层阈值大于8并且数组长度大于64时,链表才转换为红黑树,具体可以参考 treeifyBin() 方法。

  当然虽然增了红黑树作为底层数据结构,结构变得复杂了,但是阈值大于 8 并且数组长度大于 64 时,链表转换为红黑树时,效率也变的更高效。

HashMap 特点:

  1. 存储无序的。
  2. 键和值位置都可以是 null,但是键位置只能存在一个 null。
  3. 键位置是唯一的,是底层的数据结构控制的。
  4. jdk1.8 前数据结构是链表+数组,jdk1.8 之后是链表+数组+红黑树。
  5. 阈值(边界值)> 8 并且数组长度大于 64,才将链表转换为红黑树,变为红黑树的目的是为了高效的查询。

JDK1.7的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JDK1.8的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扩容的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源码分析

2.1 成员变量

  先来看看在HashMap中定义的相关成员变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 构造方法

  然后来看看相关构造方法做了什么操作

HashMap()

构造一个空的HashMap,默认初始容量(16)和默认负载因子(0.75)

public HashMap() {
    // 将默认的负载因子0.75赋值给loadFactor,并没有创建数组
   this.loadFactor = DEFAULT_LOAD_FACTOR; 
}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构造一个具有指定的初始容量和默认负载因子(0.75)HashMap 。

 // 指定“容量大小”的构造函数
public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
    this(initialCapacity, DEFAULT_LOAD_FACTOR);
}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构造一个具有指定的初始容量和负载因子的 HashMap。

/*
	 指定“容量大小”和“负载因子”的构造函数
	 initialCapacity:指定的容量
	 loadFactor:指定的负载因子
*/
public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
    	// 判断初始化容量initialCapacity是否小于0
        if (initialCapacity < 0)
            // 如果小于0,则抛出非法的参数异常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llegal initial capacity: " + initialCapacity);
    	// 判断初始化容量initialCapacity是否大于集合的最大容量MAXIMUM_CAPACITY
        if (initial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 如果超过MAXIMUM_CAPACITY,会将MAXIMUM_CAPACITY赋值给initialCapacity
            initial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 判断负载因子loadFactor是否小于等于0或者是否是一个非数值
        if (loadFactor <= 0 || Float.isNaN(loadFactor))
            // 如果满足上述其中之一,则抛出非法的参数异常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llegal load factor: " + loadFactor);
     	// 将指定的负载因子赋值给HashMap成员变量的负载因子loadFactor
        this.loadFactor = loadFactor;
        this.threshold = tableSizeFor(initialCapacity);
    }
// 最后调用了tableSizeFor,来看一下方法实现:
     /*
     	返回比指定初始化容量大的最小的2的n次幂
     */
    static final int tableSizeFor(int cap) {
        int n = cap - 1;
        n |= n >>> 1;
        n |= n >>> 2;
        n |= n >>> 4;
        n |= n >>> 8;
        n |= n >>> 16;
        return (n < 0) ? 1 : (n >= MAXIMUM_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 n + 1;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HashMap(Map<? extends K, ? extends V> m)

包含另一个 “Map” 的构造函数

// 构造一个映射关系与指定 Map 相同的新 HashMap。
public HashMap(Map<? extends K, ? extends V> m) {
    	// 负载因子loadFactor变为默认的负载因子0.75
         this.loadFactor = DEFAULT_LOAD_FACTOR;
         putMapEntries(m, false);
 }

最后调用了 putMapEntries(),来看一下方法实现:

final void putMapEntries(Map<? extends K, ? extends V> m, boolean evict) {
    //获取参数集合的长度
    int s = m.size();
    if (s > 0) {
        //判断参数集合的长度是否大于0,说明大于0
        if (table == null) { // 判断table是否已经初始化
                // 未初始化,s为m的实际元素个数
                float ft = ((float)s / loadFactor) + 1.0F;
                int t = ((ft < (float)MAXIMUM_CAPACITY) ? (int)ft : MAXIMUM_CAPACITY);
                // 计算得到的t大于阈值,则初始化阈值
                if (t > threshold)
                    threshold = tableSizeFor(t);
        }
        // 已初始化,并且m元素个数大于阈值,进行扩容处理
        else if (s > threshold)
            resize();
        // 将m中的所有元素添加至HashMap中
        for (Map.Entry<? extends K, ? extends V> e : m.entrySet()) {
            K key = e.getKey();
            V value = e.getValue();
            putVal(hash(key), key, value, false, evict);
        }
    }
}

注意:

float ft = ((float)s / loadFactor) + 1.0F; 这一行代码中为什么要加 1.0F ?

s/loadFactor 的结果是小数,加 1.0F 与 (int)ft 相当于是对小数做一个向上取整以尽可能的保证更大容量,更大的容量能够减少 resize 的调用次数。所以 + 1.0F 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容量。

例如:原来集合的元素个数是 6 个,那么 6/0.75 是8,是 2 的n次幂,那么新的数组大小就是 8 了。然后原来数组的数据就会存储到长度是 8 的新的数组中了,这样会导致在存储元素的时候,容量不够,还得继续扩容,那么性能降低了,而如果 +1 呢,数组长度直接变为16了,这样可以减少数组的扩容。

2.3 put方法

put方法的实现文字说明:

  1. 先通过 hash 值计算出 key 映射到哪个桶;

  2. 如果桶上没有碰撞冲突,则直接插入;

  3. 如果出现碰撞冲突了,则需要处理冲突:

    • a 如果该桶使用红黑树处理冲突,则调用红黑树的方法插入数据;
    • b 否则采用传统的链式方法插入。如果链的长度达到临界值,则把链转变为红黑树;
  4. 如果桶中存在重复的键,则为该键替换新值 value;

  5. 如果 size 大于阈值 threshold,则进行扩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ut方法的源码说明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return putVal(hash(key), key, value, false, true);
}
/**
 * hash:key 的 hash 值
 * key:原始 key
 * value:要存放的值
 * onlyIfAbsent:如果 true 代表不更改现有的值
 * evict:如果为false表示 table 为创建状态
 */
final V putVal(int hash, K key, V value, boolean onlyIfAbsent, boolean evict) {
    Node<K,V>[] tab; Node<K,V> p; int n, i;
    /*
    	1)transient Node<K,V>[] table; 表示存储Map集合中元素的数组。
    	2)(tab = table) == null 表示将空的table赋值给tab,然后判断tab是否等于null,第一次肯定是null。
    	3)(n = tab.length) == 0 表示将数组的长度0赋值给n,然后判断n是否等于0,n等于0,由于if判断使用双或,满足一个即可,则执行代码 n = (tab = resize()).length; 进行数组初始化,并将初始化好的数组长度赋值给n。
    	4)执行完n = (tab = resize()).length,数组tab每个空间都是null。
    */
    if ((tab = table) == null || (n = tab.length) == 0)
        n = (tab = resize()).length;
    /*
    	1)i = (n - 1) & hash 表示计算数组的索引赋值给i,即确定元素存放在哪个桶中。
    	2)p = tab[i = (n - 1) & hash]表示获取计算出的位置的数据赋值给结点p。
    	3) (p = tab[i = (n - 1) & hash]) == null 判断结点位置是否等于null,如果为null,则执行代码:tab[i]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根据键值对创建新的结点放入该位置的桶中。
        小结:如果当前桶没有哈希碰撞冲突,则直接把键值对插入空间位置。
    */ 
    if ((p = tab[i = (n - 1) & hash]) == null)
        // 创建一个新的结点存入到桶中
        tab[i]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else {
         // 执行else说明tab[i]不等于null,表示这个位置已经有值了
        Node<K,V> e; K k;
        /*
        	比较桶中第一个元素(数组中的结点)的hash值和key是否相等
        	1)p.hash == hash :p.hash表示原来存在数据的hash值  hash表示后添加数据的hash值 比较两个hash值是否相等。
                 说明:p表示tab[i],即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方法返回的Node对象。
                    Node<K,V> newNode(int hash, K key, V value, Node<K,V> next) {
                        return new Node<>(hash, key, value, next);
                    }
                    而在Node类中具有成员变量hash用来记录着之前数据的hash值的。
             2)(k = p.key) == key :p.key获取原来数据的key赋值给k  key 表示后添加数据的key比较两个key的地址值是否相等。
             3)key != null && key.equals(k):能够执行到这里说明两个key的地址值不相等,那么先判断后添加的key是否等于null,如果不等于null再调用equals方法判断两个key的内容是否相等。
        */
        if (p.hash == hash &&
            ((k = p.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
                	说明:两个元素哈希值相等,并且key的值也相等,将旧的元素整体对象赋值给e,用e来记录
                */ 
                e = p;
        // hash值不相等或者key不相等;判断p是否为红黑树结点
        else if (p instanceof TreeNode)
            // 放入树中
            e = ((TreeNode<K,V>)p).putTreeVal(this, tab, hash, key, value);
        // 说明是链表结点
        else {
            /*
            	1)如果是链表的话需要遍历到最后结点然后插入
            	2)采用循环遍历的方式,判断链表中是否有重复的key
            */
            for (int binCount = 0; ; ++binCount) {
                /*
                	1)e = p.next 获取p的下一个元素赋值给e。
                	2)(e = p.next) == null 判断p.next是否等于null,等于null,说明p没有下一个元素,那么此时到达了链表的尾部,还没有找到重复的key,则说明HashMap没有包含该键,将该键值对插入链表中。
                */
                if ((e = p.next) == null) {
                    /*
                    	1)创建一个新的结点插入到尾部
                    	 p.next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Node<K,V> newNode(int hash, K key, V value, Node<K,V> next) {
                                return new Node<>(hash, key, value, next);
                         }
                         注意第四个参数next是null,因为当前元素插入到链表末尾了,那么下一个结点肯定是null。
                         2)这种添加方式也满足链表数据结构的特点,每次向后添加新的元素。
                    */
                    p.next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
                    	1)结点添加完成之后判断此时结点个数是否大于TREEIFY_THRESHOLD临界值8,如果大于则将链表转换为红黑树。
                    	2)int binCount = 0 :表示for循环的初始化值。从0开始计数。记录着遍历结点的个数。值是0表示第一个结点,1表示第二个结点。。。。7表示第八个结点,加上数组中的的一个元素,元素个数是9。
                    	TREEIFY_THRESHOLD - 1 --》8 - 1 ---》7
                    	如果binCount的值是7(加上数组中的的一个元素,元素个数是9)
                    	TREEIFY_THRESHOLD - 1也是7,此时转换红黑树。
                    */
                    if (binCount >= TREEIFY_THRESHOLD - 1) // -1 for 1st
                        // 转换为红黑树
                        treeifyBin(tab, hash);
                    // 跳出循环
                    break;
                }
   
                /*
                	执行到这里说明e = p.next 不是null,不是最后一个元素。继续判断链表中结点的key值与插入的元素的key值是否相等。
                */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 相等,跳出循环
                    /*
                		要添加的元素和链表中的存在的元素的key相等了,则跳出for循环。不用再继续比较了
                		直接执行下面的if语句去替换去 if (e != null) 
                	*/
                    break;
                /*
                	说明新添加的元素和当前结点不相等,继续查找下一个结点。
                	用于遍历桶中的链表,与前面的e = p.next组合,可以遍历链表
                */
                p = e;
            }
        }
        /*
        	表示在桶中找到key值、hash值与插入元素相等的结点
        	也就是说通过上面的操作找到了重复的键,所以这里就是把该键的值变为新的值,并返回旧值
        	这里完成了put方法的修改功能
        */
        if (e != null) { 
            // 记录e的value
            V oldValue = e.value;
            // onlyIfAbsent为false或者旧值为null
            if (!onlyIfAbsent || oldValue == null)
                // 用新值替换旧值
                // e.value 表示旧值  value表示新值 
                e.value = value;
            // 访问后回调
            afterNodeAccess(e);
            // 返回旧值
            return oldValue;
        }
    }
    // 修改记录次数
    ++modCount;
    // 判断实际大小是否大于threshold阈值,如果超过则扩容
    if (++size > threshold)
        resize();
    // 插入后回调
    afterNodeInsertion(evict);
    return null;
}

上面的源码中使用到了hash方法,我们来看下hash方法的源码

static final int hash(Object key) {
	int h;
	/*
	1)如果key等于null:返回的是0.
	2)如果key不等于null:首先计算出key的hashCode赋值给h,然后与h无符号右移16位后的
		二进制进行按位异或得到最后的hash值
	*/
	return (key == null) ? 0 : (h = key.hashCode()) ^ (h >>> 16);
}

从上面可以得知 HashMap 是支持 key 为空的,而 HashTable 是直接用 Key 来获取hashCode 所以 key 为空会抛异常。

(n - 1) & hash 的实现介绍:

  • key.hashCode();返回散列值也就是 hashcode,假设随便生成的一个值。
  • n 表示数组初始化的长度是 16。
  • &(按位与运算):运算规则:相同的二进制数位上,都是 1 的时候,结果为 1,否则为0。
  • ^(按位异或运算):运算规则:相同的二进制数位上,数字相同,结果为 0,不同为 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4 treeifyBin()方法

  结点添加完成之后判断此时结点个数是否大于 TREEIFY_THRESHOLD 临界值 8,如果大于则将链表转换为红黑树,转换红黑树的方法 treeifyBin,整体代码如下:

if (binCount >= TREEIFY_THRESHOLD - 1) // -1 for 1st
   //转换为红黑树 tab表示数组名  hash表示哈希值
   treeifyBin(tab, hash);

treeifyBin 方法如下所示

/*
	替换指定哈希表的索引处桶中的所有链接结点,除非表太小,否则将修改大小。
	Node<K,V>[] tab = tab 数组名
	int hash = hash表示哈希值
*/
final void treeifyBin(Node<K,V>[] tab, int hash) {
    int n, index; Node<K,V> e;
    /*
    	如果当前数组为空或者数组的长度小于进行树形化的阈值(MIN_TREEIFY_CAPACITY = 64),就去扩容。而不是将结点变为红黑树。
    	目的:如果数组很小,那么转换红黑树,然后遍历效率要低一些。这时进行扩容,那么重新计算哈希值,链表长度有可能就变短了,数据会放到数组中,这样相对来说效率高一些。
    */
    if (tab == null || (n = tab.length) < MIN_TREEIFY_CAPACITY)
        //扩容方法
        resize();
    else if ((e = tab[index = (n - 1) & hash]) != null) {
        /*
        	1)执行到这里说明哈希表中的数组长度大于阈值64,开始进行树形化
        	2)e = tab[index = (n - 1) & hash]表示将数组中的元素取出赋值给e,e是哈希表中指定位置桶里的链表结点,从第一个开始
        */
        // hd:红黑树的头结点   tl:红黑树的尾结点
        TreeNode<K,V> hd = null, tl = null;
        do {
            // 新创建一个树的结点,内容和当前链表结点e一致
            TreeNode<K,V> p = replacementTreeNode(e, null);
            if (tl == null)
                hd = p; // 将新创键的p结点赋值给红黑树的头结点
            else {
                p.prev = tl; // 将上一个结点p赋值给现在的p的前一个结点
                tl.next = p; // 将现在结点p作为树的尾结点的下一个结点
            }
            tl = p;
            /*
            	e = e.next 将当前结点的下一个结点赋值给e,如果下一个结点不等于null
            	则回到上面继续取出链表中结点转换为红黑树
            */
        } while ((e = e.next) != null);
        /*
        	让桶中的第一个元素即数组中的元素指向新建的红黑树的结点,以后这个桶里的元素就是红黑树
        	而不是链表数据结构了
        */
        if ((tab[index] = hd) != null)
            hd.treeify(tab);
    }
}

小结:

  1. 根据哈希表中元素个数确定是扩容还是树形化。
  2. 如果是树形化遍历桶中的元素,创建相同个数的树形结点,复制内容,建立起联系。
  3. 然后让桶中的第一个元素指向新创建的树根结点,替换桶的链表内容为树形化内容。

2.5 扩容方法

扩容机制:

什么时候才需要扩容

  当 HashMap 中的元素个数超过数组大小(数组长度)*loadFactor(负载因子)时,就会进行数组扩容,loadFactor 的默认值是 0.75。

HashMap 的扩容是什么

  进行扩容,会伴随着一次重新 hash 分配,并且会遍历 hash 表中所有的元素,是非常耗时的。在编写程序中,要尽量避免 resize。HashMap 在进行扩容时,使用的 rehash 方式非常巧妙,因为每次扩容都是翻倍,与原来计算的 (n - 1) & hash 的结果相比,只是多了一个 bit 位,所以结点要么就在原来的位置,要么就被分配到 “原位置 + 旧容量” 这个位置。

例如我们从 16 扩展为 32 时,具体的变化如下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此元素在重新计算 hash 之后,因为 n 变为 2 倍,那么 n - 1 的标记范围在高位多 1bit(红色),因此新的 index 就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说明:

  5 是假设计算出来的原来的索引。这样就验证了上述所描述的:扩容之后所以结点要么就在原来的位置,要么就被分配到 “原位置 + 旧容量” 这个位置。

  因此,我们在扩充 HashMap 的时候,不需要重新计算 hash,只需要看看原来的 hash 值新增的那个 bit 是 1 还是 0 就可以了,是 0 的话索引没变,是 1 的话索引变成 “原位置 + 旧容量” 。可以看看下图为 16 扩充为 32 的 resize 示意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正是因为这样巧妙的 rehash 方式,既省去了重新计算 hash 值的时间,而且同时,由于新增的 1bit 是 0 还是 1 可以认为是随机的,在 resize 的过程中保证了 rehash 之后每个桶上的结点数一定小于等于原来桶上的结点数,保证了 rehash 之后不会出现更严重的 hash 冲突,均匀的把之前的冲突的结点分散到新的桶中了。

resize源码分析

final Node<K,V>[] resize() {
    // 得到当前数组
    Node<K,V>[] oldTab = table;
    // 如果当前数组等于null长度返回0,否则返回当前数组的长度
    int oldCap = (oldTab == null) ? 0 : oldTab.length;
    //当前阀值点 默认是12(16*0.75)
    int oldThr = threshold;
    int newCap, newThr = 0;
    // 如果老的数组长度大于0
    // 开始计算扩容后的大小
    if (oldCap > 0) {
        // 超过最大值就不再扩充了,就只好随你碰撞去吧
        if (oldCap >= MAXIMUM_CAPACITY) {
            // 修改阈值为int的最大值
            threshold = Integer.MAX_VALUE;
            return oldTab;
        }
        /*
        	没超过最大值,就扩充为原来的2倍
        	1) (newCap = oldCap << 1) < MAXIMUM_CAPACITY 扩大到2倍之后容量要小于最大容量
        	2)oldCap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原数组长度大于等于数组初始化长度16
        */
        else if ((newCap = oldCap << 1) < MAXIMUM_CAPACITY &&
                 oldCap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阈值扩大一倍
            newThr = oldThr << 1; // double threshold
    }
    // 老阈值点大于0 直接赋值
    else if (oldThr > 0) // 老阈值赋值给新的数组长度
        newCap = oldThr;
    else { // 直接使用默认值
        newCap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16
        newThr = (int)(DEFAULT_LOAD_FACTOR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 计算新的resize最大上限
    if (newThr == 0) {
        float ft = (float)newCap * loadFactor;
        newThr = (newCap < MAXIMUM_CAPACITY && ft < (float)MAXIMUM_CAPACITY ?
                  (int)ft : Integer.MAX_VALUE);
    }
    // 新的阀值 默认原来是12 乘以2之后变为24
    threshold = newThr;
    // 创建新的哈希表
    @SuppressWarnings({"rawtypes","unchecked"})
    //newCap是新的数组长度--》32
    Node<K,V>[] newTab = (Node<K,V>[])new Node[newCap];
    table = newTab;
    // 判断旧数组是否等于空
    if (oldTab != null) {
        // 把每个bucket都移动到新的buckets中
        // 遍历旧的哈希表的每个桶,重新计算桶里元素的新位置
        for (int j = 0; j < oldCap; ++j) {
            Node<K,V> e;
            if ((e = oldTab[j]) != null) {
                // 原来的数据赋值为null 便于GC回收
                oldTab[j] = null;
                // 判断数组是否有下一个引用
                if (e.next == null)
                    // 没有下一个引用,说明不是链表,当前桶上只有一个键值对,直接插入
                    newTab[e.hash & (newCap - 1)] = e;
                //判断是否是红黑树
                else if (e instanceof TreeNode)
                    // 说明是红黑树来处理冲突的,则调用相关方法把树分开
                    ((TreeNode<K,V>)e).split(this, newTab, j, oldCap);
                else { // 采用链表处理冲突
                    Node<K,V> loHead = null, loTail = null;
                    Node<K,V> hiHead = null, hiTail = null;
                    Node<K,V> next;
                    // 通过上述讲解的原理来计算结点的新位置
                    do {
                        // 原索引
                        next = e.next;
                     	// 这里来判断如果等于true e这个结点在resize之后不需要移动位置
                        if ((e.hash & oldCap) == 0) {
                            if (loTail == null)
                                loHead = e;
                            else
                                loTail.next = e;
                            loTail = e;
                        }
                        // 原索引+oldCap
                        else {
                            if (hiTail == null)
                                hiHead = e;
                            else
                                hiTail.next = e;
                            hiTail = e;
                        }
                    } while ((e = next) != null);
                    // 原索引放到bucket里
                    if (loTail != null) {
                        loTail.next = null;
                        newTab[j] = loHead;
                    }
                    // 原索引+oldCap放到bucket里
                    if (hiTail != null) {
                        hiTail.next = null;
                        newTab[j + oldCap] = hiHead;
                    }
                }
            }
        }
    }
    return newTab;
}


2.6 remove方法

  删除方法就是首先先找到元素的位置,如果是链表就遍历链表找到元素之后删除。如果是用红黑树就遍历树然后找到之后做删除,树小于 6 的时候要转链表。

// remove方法的具体实现在removeNode方法中,所以我们重点看下removeNode方法
public V remove(Object key) {
        Node<K,V> e;
        return (e = removeNode(hash(key), key, null, false, true)) == null ?
            null : e.value;
    }

removeNode() 方法:

final Node<K,V> removeNode(int hash, Object key, Object value,
                           boolean matchValue, boolean movable) {
    Node<K,V>[] tab; Node<K,V> p; int n, index;
	// 根据hash找到位置 
	// 如果当前key映射到的桶不为空
    if ((tab = table) != null && (n = tab.length) > 0 &&
        (p = tab[index = (n - 1) & hash]) != null) {
        Node<K,V> node = null, e; K k; V v;
        // 如果桶上的结点就是要找的key,则将node指向该结点
        if (p.hash == hash &&
            ((k = p.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node = p;
        else if ((e = p.next) != null) {
            // 说明结点存在下一个结点
            if (p instanceof TreeNode)
                // 说明是以红黑树来处理的冲突,则获取红黑树要删除的结点
                node = ((TreeNode<K,V>)p).getTreeNode(hash, key);
            else {
                // 判断是否以链表方式处理hash冲突,是的话则通过遍历链表来寻找要删除的结点
                do {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
                        node = e;
                        break;
                    }
                    p = e;
                } while ((e = e.next) != null);
            }
        }
        // 比较找到的key的value和要删除的是否匹配
        if (node != null && (!matchValue || (v = node.value) == value ||
                             (value != null && value.equals(v)))) {
            // 通过调用红黑树的方法来删除结点
            if (node instanceof TreeNode)
                ((TreeNode<K,V>)node).removeTreeNode(this, tab, movable);
            else if (node == p)
                // 链表删除
                tab[index] = node.next;
            else
                p.next = node.next;
            // 记录修改次数
            ++modCount;
            // 变动的数量
            --size;
            afterNodeRemoval(node);
            return node;
        }
    }
    return null;
}

2.7 get方法

  查找方法,通过元素的 key 找到 value,这个方法就比较好理解了

public V get(Object key) {
    Node<K,V> e;
    return (e = getNode(hash(key), key)) == null ? null : e.value;
}

get 方法主要调用的是 getNode 方法,代码如下:

final Node<K,V> getNode(int hash, Object key) {
    Node<K,V>[] tab; Node<K,V> first, e; int n; K k;
    // 如果哈希表不为空并且key对应的桶上不为空
    if ((tab = table) != null && (n = tab.length) > 0 &&
        (first = tab[(n - 1) & hash]) != null) {
        /* 
        	判断数组元素是否相等
        	根据索引的位置检查第一个元素
        	注意:总是检查第一个元素
        */
        if (first.hash == hash && // always check first node
            ((k = first.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return first;
        // 如果不是第一个元素,判断是否有后续结点
        if ((e = first.next) != null) {
            // 判断是否是红黑树,是的话调用红黑树中的getTreeNode方法获取结点
            if (first instanceof TreeNode)
                return ((TreeNode<K,V>)first).getTreeNode(hash, key);
            do {
                // 不是红黑树的话,那就是链表结构了,通过循环的方法判断链表中是否存在该key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return e;
            } while ((e = e.next) != null);
        }
    }
    return null;
}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1453084.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sql语句学习(一)--查询

【有道云笔记】基本sql语句2—查询基础 数据库表结构 DROP TABLE IF EXISTS class; CREATE TABLE class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class_num varchar(11) CHARACTER SET utf8mb4 COLLATE utf8mb4_bin NOT NULL COMMENT 班级号,class_name varchar(255) CHARACTE…

飞天使-k8s知识点21-kubernetes实操6-daemonset

文章目录 daemonsetservice endpoint pod 之间的关系service基于Service访问外部服务 daemonset DaemonSet 是 Kubernetes 中的一种资源对象&#xff0c;它确保在集群中的每个节点上都运行一个 Pod 的副本。这对于运行集群级别的守护进程&#xff08;例如日志收集器、监控代理…

Leetcode - 周赛384

目录 一&#xff0c;3033. 修改矩阵 二&#xff0c;3035. 回文字符串的最大数量 三&#xff0c;3036. 匹配模式数组的子数组数目 II 一&#xff0c;3033. 修改矩阵 这道题直接暴力求解&#xff0c;先算出每一列的最大值&#xff0c;再将所有为-1的区域替换成该列的最大值&am…

mysql 2-17

UNION关键字和UNION ALL 自然连接 USING使用 函数 单行函数 基本函数 三角函数 指数和对数 进制间的转换 字符串函数 时间和日期函数 计算日期和时间的函数 日期的格式化和解析 流程控制函数

输入输出自定义映射矩阵(数据结构树)

输出自定义FC其它算法实现,可以参考下面文章: https://rxxw-control.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25994252https://rxxw-control.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25994252下面我们看下我们的控制要求。在学习本篇博客之前大家可以熟悉下数据结构图的概念和存储知识,链…

【复合多尺度熵与特征提取】一文看懂“复合多尺度熵”——复合多尺度样本熵、模糊熵、排列熵、包络熵、功率谱熵、能量熵、奇异谱熵及其MATLAB实现

在上一篇文章中&#xff0c;我们讲了多尺度熵的原理及MATLAB实现。 本篇要讲的是多尺度熵的一个改进特征提取方法——复合多尺度熵&#xff08;Composite Multiscale Entropy, CMSE&#xff09;。复合多尺度熵方法不仅继承了多尺度熵在揭示时间序列多尺度复杂性方面的优势&…

【Python--Web应用框架大比较】

&#x1f680; 作者 &#xff1a;“码上有前” &#x1f680; 文章简介 &#xff1a;Python &#x1f680; 欢迎小伙伴们 点赞&#x1f44d;、收藏⭐、留言&#x1f4ac; Django Django太重了&#xff0c;除了web框架&#xff0c;自带ORM和模板引擎&#xff0c;灵活和自由度不…

定时器外部时钟

一、相较于内部时钟中断改动&#xff1a; 1.Timer.c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GPIOA, ENABLE); //开启GPIOA的时钟/*GPIO初始化*/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ure;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GPIO_Mode_IPU;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GPIO_Pin_…

ACM题解Day4 | Boring Non-Palindrome ,Mental Rotation ,so Easy

学习目标&#xff1a; 博主介绍: 27dCnc 专题 : 数据结构帮助小白快速入门算法 &#x1f44d;&#x1f44d;&#x1f44d;&#x1f44d;&#x1f44d;&#x1f44d;&#x1f44d;&#x1f44d;&#x1f44d;&#x1f44d;&#x1f44d;&#x1f44d; ☆*: .&#xff61;. o(≧▽…

GuitarPro8激活许可证24位下载

Guitar Pro是一款专业的吉他制谱软件&#xff0c;现在已更新至Guitar Pro8&#xff0c;新增了支持添加音频轨道、支持嵌套连音符、直观的效果器视图、让指法一目了然的音阶示意图等实用新功能。下面我们来看Guitar Pro8 如何安装激活。 Guitar Pro 8.1官方中文解锁版如何安装 …

可视化和跟踪机器学习实验的工具——Wandb

简介&#xff1a;用于可视化和跟踪机器学习实验的工具。Weights & Biases 是一个机器学习平台&#xff0c;供开发人员更快地构建更好的模型。使用 W&B 的轻量级、可互操作的工具快速跟踪实验、对数据集进行版本和迭代、评估模型性能、重现模型、可视化结果和发现回归&a…

【Java多线程进阶】JUC常见类以及CAS机制

1. Callable的用法 之前已经接触过了Runnable接口&#xff0c;即我们可以使用实现Runnable接口的方式创建一个线程&#xff0c;而Callable也是一个interface&#xff0c;我们也可以用Callable来创建一个线程。 Callable是一个带有泛型的interface实现Callable接口必须重写cal…

【sgCreateTableData】自定义小工具:敏捷开发→自动化生成表格列数据数组[基于el-table]

源码 <template><!-- 前往https://blog.csdn.net/qq_37860634/article/details/136141769 查看使用说明 --><div :class"$options.name"><div class"sg-head">表格数据生成工具</div><div class"sg-container&quo…

Nginx (window)2024版 笔记 下载 安装 配置

前言 Nginx (engine x) 是一款轻量级的 Web 服务器 、反向代理&#xff08;Reverse Proxy&#xff09;服务器及电子邮件&#xff08;IMAP/POP3&#xff09;代理服务器。 反向代理方式是指以代理服务器来接受 internet 上的连接请求&#xff0c;然后将请求转发给内部网络上的服…

java8-使用流-2

筛选各异的元素 流还支持一个叫作aistinct的方法&#xff0c;它会返回一个元素各异(根据流所生成元素的hashcode和eguals方法实现)的流。例如&#xff0c;以下代码会筛选出列表中所有的偶数&#xff0c;并确保没有重复。图5-2直观地显示了这个过程。 List<Integer>number…

「算法」滑动窗口

前言 算法需要多刷题积累经验&#xff0c;所以我行文重心在于分析解题思路&#xff0c;理论知识部分会相对简略一些 正文 滑动窗口属于双指针&#xff0c;这两个指针是同向前行&#xff0c;它们所夹的区间就称为“窗口” 啥时候用滑动窗口&#xff1f; 题目涉及到“子序列…

Unity所有关于旋转的方法详解

前言&#xff1a;欧拉角和四元数的简单描述 我们在Inspector面板上看到的rotation其实是欧拉角&#xff0c; 我们将Inspector面板设置成Debug模式&#xff0c;此时看到的local Rotation才是四元数。 Unity中的欧拉旋转是按照Z-X-Y顺规执行的旋转&#xff0c;一组欧拉旋转过程中…

C++11---lambda表达式

lambda表达式 lambda表达式概念lambda表达式语法lambda表达式各部分说明 lambda表达式交换两个数lambda表达式底层原理lambda表达式的底层原理 lambda表达式之间不能相互赋值 lambda表达式概念 lambda表达式是一个匿名函数&#xff0c;恰当使用lambda表达式可以让代码变得简洁…

Linux CPU 性能分析工具火焰图(Flame Graphs)认知

写在前面 博文内容为 《BPF Performance Tools》 读书笔记整理详细了解小伙伴可以访问作者官网&#xff1a;https://www.brendangregg.com/flamegraphs.html有油管上分享的作者在USENIX ATC 2017 的视屏理解不足小伙伴帮忙指正 不必太纠结于当下&#xff0c;也不必太忧虑未来&a…

Day-01-01

项目准备 项目介绍 1. 业务功能 本项目包括了用户端、机构端、运营端。 2. 技术选型 各层简要说明&#xff1a; 环境配置 1. 版本信息 在开发过程中&#xff0c;个人使用gitee作为版本控制工具。 2. 虚拟机安装说明 根据所提供资料&#xff0c;虚拟机IP地址已设置为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