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没有写太多的技术博客,是因为工作内容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岗位也发生了调整。随着ChatGPT的爆火,无论从公司的领导层,还是从现场的用户,人工智能算是被彻底颠覆了,每个人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期待太高,胃口也被吊的太高。无论什么会议,哪怕一个技术讨论会,都会提ChatGPT。各种奇奇怪怪的需求层出不穷,搞得我这个门外汉一头雾水、抓痒挠腮。
既然入了人工智能的部门,没办法,只能按着领导的要求去研究。从最初的ChatGLM到Llama、Baichuan,再到现在的ChatGLM4,大模型的发展真的是日新月异,百花齐放。从6月份开始,集团成立了柔性的大模型研究小组,由公司副经理级别领导牵头(公司的副经理是副处级干部,虽然没有行政职位,但相当于一个县城的副县长,也终于让我体会到了一些人的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一开始2个月时间,还是在写汇报PPT,真的是各种PPT,集团领导的,总部领导的,两周一汇报,每次汇报都要加三四天的班,甚至有的时候要到凌晨两三点。对于一直奋战在一线写代码的我,这一次真的对写文档和汇报PPT有了新的认知和了解,其他同事真的是各种PPT模板,各种贴图,而我啥也没有,各种图都要自己去找和画,自己画出来的还非常丑,没有效果,甚至我的思路都是不清晰的。领导看在眼里,旁敲侧击的提了一些要求,虽然她没点我名,但我知道她说的是我。
有了6、7月份的初步探索,研究了模型的各种微调方式,但始终达不到满意的效果。到了8月份,开始走出去交流,先后找了阿里、华为、百度做了关于大模型构建的交流,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阿里,真佩服达摩院的技术研发能力,也明白了大模型的构建流程和效果。这里先列一些观点:
-
模型的微调并不能使模型能够很好的学习专业领域知识,模型的泛化能力并不会得到较好的扩展;
-
模型的思维链在参数量至少百亿级以上才能体现,在预训练阶段形成;
-
模型的微调效果仅对训练集数据有较好的效果;
基于上面的交流结果,领导意识到通用的开源大模型并不能满足具体的业务需求,所以开始思考大模型的整套构建流程,包括预训练、增量训练、微调、强化学习等。后来,领导决定先建立算力中心,小组就被拆成了2个部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148张A800的采购,不得不佩服领导的决断力和眼界,因为后来美国发布了禁售令。当时大家都在开玩笑,做个中间商,这一批躺着赚钱啊。集团也开始扩充研究小组的人员,开展长期集中办公,由于我个人原因,想退出这个小组,结果惹的大领导一顿发火,最终,我的部门领导带着我和新补充的小伙子登门道歉解释。
在参与大模型研究小组工作的同时,部门另外一个图像组惹出了一些事情,部门同事对图形工作根本没有任何规划和想法,导致很多工作毫无进展,公司大领导又非常重视,无奈之下,领导让我过来做管理,把具体事情细化,要求件件有着落,就这样,我又被推进了图像组。这里真的要吐槽下在国企里躺平的一些人,有一件事从3月份就开始分配给一个人,直到10月份,快比赛的时候,一点事情没做,找一大堆理由和借口,害的我临时救急,拉着一帮小弟通宵干活,最后并没有好的结果,我只能说我尽力了。
这一年的工作难而杂,但我从中也学到了很多。比如如何和领导打交道,如何写汇报PPT,如何写汇报文档,技术能力上或许没有太大的提升,但文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也是一种经历,希望自己下一年再接再厉,也给出一点建议吧。
- 和大领导打交道,少说话,多做事。
- 和并不熟的合作关系同事打交道,分工明确,该拒绝拒绝。
- 和自己的直属领导打交道,把事情做好,不给领导惹麻烦,能解决的事情尽量自己解决。
- 工作上一定要自己有规划,能力其次,态度第一。
- 提升自己的文档能力和写文档的逻辑能力。
上面总结了工作,下面总结下生活。这一年主要的生活内容就是陪闺女成长,带她到处玩,陪她去了5次动物园,记不清次数的游乐场,当然还有几乎每月必去一次医院。带她去了杭州西湖、千岛湖、北京,她开心的不得了,本来计划在去趟上海,结果她又感冒了。我自己和同事去爬了趟黄山,可惜两天都大雨,幸运的是看到了极美的日落。对了,今年参加了一次半马,集团的篮球赛也获得了冠军。接下来的一年,也给自己定了几个目标,希望可以实现。
- 如果中签,跑两次半马;
- 三次旅行。去趟珠海、澳门、香港、广州;去趟上海;去趟三亚或云南;
- 深入了解中国历史,以后给闺女讲故事;
- 读五本书;
- 提高英语听力和口语水平。